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10 课《小石潭记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1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篁竹(huáng) 清冽(liè) B、为坻(chí) 为嵁(kān) C、参差(cēn cī) 佁然(yǐ) D、俶尔(shū) 翕忽(xī)2. 下列词语中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如鸣珮环 青树翠曼 往来翕忽 B、犬牙差互 水尤清冽 竹树环合 C、明灭可见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D、其境过清 隶而从者 纷至沓来3. 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裨形胜(增益) B、彰示来者(过来的人) C、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 D、五色交辉(交相辉映)4.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卷石底以出 ②以其境过清 B、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斗折蛇形,明灭可见 C、①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似与游者相乐 D、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以其境过清5.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B、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6. 下面句中“可”字意义与其它不同的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潭中鱼可百许头。7. 下列对本文《小石潭记》的分析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开头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 B、采用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语言简练优美。 C、抓住小石潭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在写景中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8. 填空。(1)、文学常识填空。《小石潭记》选自《》,作者 , 字 ,(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宗元与并称“韩柳”。“永州八记”是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
(2)、按要求用原文默写。①第一段写小石潭环境幽美的句子是: , , 。
②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句子是: , , 。
③文中描写小石潭凄清的气氛的句子是: , , , 。
9. 按提示填空。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
写鱼静态的句子:
写鱼动态的句子:
写鱼情态的句子:
二、文言文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节选)
唐代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下见小潭 下: ②凄神寒骨 凄:
③乃记之而去 去: ④吾知之 吾:
⑤可拊可餐 拊: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3)、《小石潭记》中“”直接写出了小石潭水的特征;《游青溪记》中“”突出了水流之激荡。(用原文词语填空)(4)、结合两文内容,请简要说说两文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11. 拓展阅读石渠记
柳宗元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②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③,或倍尺④,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⑤,昌蒲被之,青鲜⑥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 鱼。又北曲行纡余⑦,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⑧,可列坐而休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选自《柳河东集》)
________________
【注释】①渴:指袁家渴。②幽幽:水细流的样子。③咫尺:古代称八寸为咫。咫尺,比喻很近的距离。④倍尺:二尺。⑤泓:深潭。⑥鲜:苔藓。⑦纡余:曲折延伸。⑧箭:小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①其长可十许步 可:
②渠之广或咫尺 或:
③睨若无穷 穷:
④予从州牧得之 从: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②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4)、文中写了哪三处景观?作者是采用什么手法描写出其幽深、静穆的?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现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已,日奉壹。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①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其上,为睥睨梁褊③之形;其旁,出堡坞④ , 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 , 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⑥ , 而列是夷狄⑦ , 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 , 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⑨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选自柳宗元《永州八记》)
【注释】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②垠:边界,尽头。③睥睨(pì nì):即“埤垸”,城上有孔的矮墙。梁柄(lì):屋的正梁。④堡坞(bǎo 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⑤箭:小竹子。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⑧伎:通。。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以其境过清 , 不可久居
③益奇而坚
④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自西山道口径北j逾黄茅岭而下。
(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投以小石 以其境过清 B、是固劳而无用 潭西南而望 C、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乃记之而去 D、是二者,余未信之 是固劳而无用(5)、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的不平之气。三、综合运用
-
13. 有人说,小石潭是一幅画,这幅画既有粗线勾勒,又有工笔细描。粗线勾勒时,寥寥数笔,就点出了小石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和“四面竹树环合”的主要特点。工笔细描时,近岸之石的奇形怪状,水中游鱼的怡然自得,溪流岸势的犬牙差互,整体环境的凄神寒骨,刻画得淋漓尽致,形神兼备,令人神往。(1)、市旅游公司准备开发小石潭这一景点,想请班上的同学仿照示例为小石潭的景物设计一个景点名称,请写出你设计的景点名称和依据。
例:小径通幽。依据:隔篁竹,伐竹取道。
(2)、请你仿照示例,为你所设计的景点写一段导游词,要求抓住其特点,用生动且富有激情的语言进行介绍。小径通幽——走入小径,你会观赏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的优美景色,会闻到沁人心脾的翠竹清香,也会体会到“鸟鸣山更幽”的意境。近观则竹树环合,清风徐来;远眺则群山连绵,雾霭苍茫。
14. 按提示及相关内容填空。(1)、《小石潭记》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的气氛。(2)、课文《小石潭记》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 , “下见小潭”是。③动静结合。如写鱼:“”是静,“”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 实为写 , 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