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1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报春苣苔是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华南植物园科研人员利用生物克隆技术,舍弃传统的种子培育方式而选用叶片培育,成功繁育出报春苣苔,并将上万株迁回了野外石壁。报春苣苔能实现野外回归,是因为( )
①实践手段的发展提高了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
②人们理性认识的深化推动了事物的质的变化
⑧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了自在事物的联系
④人们根据事物的必然联系建立了人为事物的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 毛泽东思想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理论飞跃( )①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
②表明党的指导思想永远处在变动之中
③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独特的理论品质
④中国革命和实践随指导思想不断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 2022年11月5日,由我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自主研制的中国最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首次整机试车圆满成功,该型发动机设计推力500吨级,是现役自主研发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约4倍。使用这款发动机的运载火箭将为中国探索火星及其他星球提供支持,航天液体动力技术将支撑航天强国建设跃上崭新台阶。材料主要表明( )A、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人们对航天及其特性的认识符合客观现实 C、人们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推动航天技术不断发展 D、人们在实践中推动认识发展,建设航天强国4. 通过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我们发现了月球上的新矿物“嫦娥石”。借助天问一号和“祝融号”火星车,我们发现火星上真的有水。有了中国空间站,我们的航天员不仅完成了多次出舱活动,还在太空进行“种菜”等科学实验……这表明( )①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认识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是认识的来源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为实现文件中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加快建立有利于促进绿色能源生产消费的市场体系和长效机制,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推动开展了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这将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这体现了( )①实践是人类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
②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④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矛盾的特殊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郑重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是因为( )①已经被确定的真理会被推翻,然后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②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循环
③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 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下列选项对这一观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②人的认识能力无法达到对绝对真理的把握
③认识因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具有反复性
④人们能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化和拓展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8. 科学家日前利用“中国天眼”FAST对致密星系群“斯蒂芬五重星系”及周围天区的氢原子气体进行了成像观测,发现了l个尺度大约为2百万光年的巨大原子气体结构,尺度比银河系大20倍。这是迄今为止在宇宙中探测到的最大的原子气体结构。这说明(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为理性认识
③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超出一定范围真理会转化为谬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 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讲了又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3名“太空教师”以天地互动的形式演示了实验。这场充满奇思妙想的太空授课,让科学的种子在亿万青少年的心里生根发芽。“天宫课堂”演示的神奇现象说明了(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科学实验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科学理论与自然现象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 2022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某团队创制了一种新型碳同素异形体单晶——单层聚合C60。这种新的碳材料具有显著的平面各向异性,这意味着该材料在非线性光学和功能化电子器件方面可能具有应用前景。这说明( )①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新的物质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③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为实践服务才有其实际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 2022年9月,迄今全球规模最大的古船—“长江口二号”,整体打捞迁移工程开启海上施工。长期以来,浑水环境是中国水下考古发展的瓶颈,上海长江口水域尤其突出。为此,考古工作者与科技工作者联合攻关,开发了机器人水下考古装备关键技术与应用,以及运用无人艇磁力仪等海洋物探扫测设备,经过六年多水下考古调查勘探,初步探明了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基本情况。由此可见( )A、开发海洋物探扫测设备产生于认识的需要 B、海洋物探扫测设备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C、获得正确认识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D、没有先进的实践工具就不能正确地改造世界12. 以下不属于实践的特点的是( )A、社会历史性 B、客观物质性 C、主观能动性 D、发展科学性13. 2022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对接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出征意味着,中国离实现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越来越近。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②科学实验活动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
③科技创新提供新的认识工具促进认识的深化
④能否应用于实践是衡量航天事业成功与否的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 有人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错误”的自白: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我会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
这一自白说明( )
①错误难免,犯的错误越多,获得的真理就越多
②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中往往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③真理与谬误在对立统一中推动着认识的发展
④矛盾具有同一性,错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 “精准”成为热词,始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之后。其实,“精准”不仅是对扶贫的要求,我们做任何事都需要在现有的条件下,力求精准。唯此,才能取得最大成效。从哲学角度看,要求精准是因为( )①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②客观实际是具体的、变化发展的,要做到客观符合主观,实现二者统一
③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 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再度开课,接续播撒航天梦、科学梦的种子。此次,三位“太空教师”给青少年们演示了水油分离等实验。地面上“一层油花浮在水上”是常态;空间站中水和油“分不开”、长时间保持混合态,是由于在微重力环境下密度分层消失了,也就是浮力消失了。上述现象佐证了( )①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和根本目的
③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④人们对同一客观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的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 容错机制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允许或包容犯错情况的发生。纠错机制,则强调及时纠正出现的失误和过失。容错机制是为了鼓励实践,但决不能搞一容了之、知错不改。纠错与容错并行不悖、缺一不可。建立容错机制和纠错机制的哲学依据是( )①真理来源于对错误的认识和总结之中
②谬误中有真理,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④真理和谬误具有同一性,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 真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依托本地实际,从规划、设计、治理、运营各个方面进行理念更新。然而,有一些地方的“乡村振兴”,只是多了几个垃圾桶、新建了些厕所,仍是“新瓶装旧酒”。从哲学上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既有理念的制约,新理念的形成不是一帆风顺的
②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有关乡村振兴的谬误藏于真理之中
③人类社会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乡村振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任何认识都是相对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 三星堆的考古发现是世界级的考古发现,目前的发掘面积仅占总面积的千分之二,三星堆的许多问题仍然是谜。但我们坚信三星堆的神秘面纱一定能被完全揭开,这是因为( )①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可以超越历史条件追溯过往历史
②复杂事物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会经历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
③新的考古技术和设备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④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着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 列宁强调,“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这说明( )①真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②真理和谬误相互交融,相伴而行
③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材料分析题
-
21.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在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革命中,经历了无数的艰辛与磨难,也经受了各种挫折与失败的考验,最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党始终把自我革命精神(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贯穿于党的自身建设之中,使党成为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变革的坚强领导核心和主心骨。中共二十大,习近平指出:必须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材料二: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历史。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致力于探索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坚持不懈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明的伟大国家而奋斗,改革开放之初,党结合这一时期的新特点新要求,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探索中,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概念,这一时期,邓小平提出了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聚焦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如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理论新理念新战略,极大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内涵。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不断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伟大事业始于伟大梦想,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太空三人组”在中国空间站驻留工作6个月,发扬中国航天精神,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在太空停留时间最长纪录。在此期间,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开展了空间站组装建造、通过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手控摇控操作等试验,验证了空间站舱段转位技术、机械臂大负载操控技术,为后续空间站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还进行了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面向青少年开设“天空课堂”,进行太空教学授课,圆满完成了科普教育活动。
这次飞行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飞行,也是该阶段最后一次任务,同时也拉开了空间站建设阶段的序幕。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2022年我国计划实施6次发射任务,天舟四号和天舟五号——两次货运飞船,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两次载人飞船,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等,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也将于2022年年底前“会师”太空。这将是我国首次实现2个乘组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有关知识对我国空间站建设过程的科学性加以分析。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0多年前,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作为对广大同志即将面临的危险的提醒。而今,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务必”的重要论断:“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从“两个务必”升华到“三个务必”,是对党的创新理论和光荣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从“两个务必”升华到“三个务必”,不变的是一脉相承的自觉和清醒,改变的是更新、更高标准的时代使命和政治要求。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谈谈你对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转变的认识。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10月16日上午10点,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在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国家统一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广大台湾同胞。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岸同胞前途命运息息相关。民族强盛,是两岸同胞之福:民族弱乱,是两岸同胞之祸。
由于受到“台独”思想毒害,一些台湾同胞对两岸关系性质和国家认同问题认识上出现偏差,对祖国统一心存疑惧。我们愿意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心,创造条件加强两岸交流交往,不断加深广大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了解,逐步减少他们的误解和疑虑,进而走出受“台独”煽态的历史误区。
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有关知识,说明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