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14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1921年春,列宁开始重新思考利用资本主义建设新俄国这一问题。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思想的提出,是列宁基于现实的思考。当时的“现实”是(    )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 B、外国武装干涉威胁新生政权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 D、苏联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障碍
  • 2. 观察下图,其中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农奴制改革的进行 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苏联模式的形成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 3. 列宁说:“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他这段话表明苏俄(    )
    A、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B、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市场经济 C、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开始实行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 4. 下图是前苏联画家弗·赛罗夫于1921年创作的油画《列宁会见上访农民》。它描绘的是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上访的农民。这幅画作的历史背景是(    )

    A、农民拥护苏维埃的土地法令 B、余粮收集制引发农民的反对 C、新经济政策允许粮食自由买卖 D、农民强烈要求加入集体农庄
  • 5. 20世纪20年代,面对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和人们的不满情绪,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他们,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这表明新经济政策是要(    )
    A、完全恢复到资本主义 B、有限地发展资本主义 C、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D、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 6. 据斯大林在《粮食战线上》一文中统计,20世纪上半叶,苏联某年度国家收购粮食达4.34亿普特(一普特等于16.38千克)。同年,苏联计划在东部地区建立一批工厂,经讨论决定,部分工厂由外国公司负责建设,并允许私人企业参与。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A、农业集体化步伐大大加快 B、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还没有形成苏联建设模式 D、践行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 7. 下表是斯大林1926—1940执政时期的经济数据,从中可以看出其有什么特点(    )

    增长

    年均增长速度

    重工业

    18.4倍

    21.2%

    轻工业

    6.2倍

    14.1%

    农业

    26%

    1.5%

    A、重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B、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C、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部门发展严重失调
  • 8.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于莫斯科的极度控制,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这反映了苏联模式(    )
    A、十分重视农业发展 B、完全放弃工业化道路 C、过度强调指令性计划 D、延续了余粮收集制
  • 9. 苏联的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1928—1937年,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成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映了苏联(    )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重工业发展迅速 C、苏联模式制约发展 D、完成农业集体化
  • 10. 20世纪30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以苏联为主题的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一轮“苏联热”关注的重点可能是(    )
    A、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戈尔巴乔夫改革
  • 11. 下边是关于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一次讨论,双方辩论的观点侧重于该体制的(    )

    正方:它使该国在较短时间内跻身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反方:它造成该国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

    A、原因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 12.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据苏联统计,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与这一成就取得有关的是(    )
    A、苏联模式 B、新经济政策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 13. 分析图表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据下表可以推断,苏俄(联)这一时期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

    1921-1929年世界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增长表

    国家

    苏联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年均增长率

    24.3%

    17%

    9.4%

    7.1%

    4.3%

    3%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B、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 C、斯大林体制、赫鲁晓夫改革 D、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 14.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斯大林(    )
    A、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C、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发展模式
  • 15. 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人《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等。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A、新经济政策深得人心 B、农业集体化推进 C、工业化取得显著成效 D、文学和艺术空前繁荣

二、非选择题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们(俄国)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

    ——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1917年11月7日,震动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俄罗斯(指苏联)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十年以后,到1941年时,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今天我们在收割那几十年的苦果,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苦果。

    ——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1)、材料一中,19世纪60年代,俄国是怎样解决“关键弱点”的?解决后,俄国社会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
    (2)、材料二中,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谁?20世纪20年代,他领导这个国家进行“伟大实践”的经济措施是什么?
    (3)、从材料三可看出1929年到1941年苏联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请说明变化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苦果”的根源是什么?为此,苏联付出的最沉重的代价是什么?我们从中应该吸取哪些历史教训?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不能阻扰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也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改革》

    材料二:1920年,三年国内战争结束。苏俄却遇到了巨大困难……人民生活困苦……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

    ——摘编自《世界史》

    材料三:苏联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到1941年时,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材料中的头号大地主是谁?
    (2)、为解决材料二中“人民生活困苦”的问题,1921年苏俄实施了什么政策?这个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9年到1941年苏联经济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在此期间形成了什么样的经济政治体制?
    (4)、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