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5《孔乙己》 基础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14 类型:同步测试

一、2021-2022 部编版语文 九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5 孔 乙 己 基础训练

  • 1. 注字音

                                       乱 

                                         唠唠  

    置辩 

  • 2. 写字形

  • 3. 明词义
    (1)、侍候:。 
    (2)、绰号:。 
    (3)、:对人的不幸遭遇或事物的不如人意的变化表示同情、可惜。 
    (4)、乱蓬蓬:。 
    (5)、唠唠叨叨:。 
    (6)、不屑置辩:。 
  • 4. 记常识

    《孔乙己》选自 , 作者鲁迅,原名 , 字 , 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和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故事新编》《彷徨》,散文集 , 散文诗集及杂文集《坟》《二心集》,译著《毁灭》等。 

  • 5.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hēnɡ)      水(chàn)     唐(tuī) B、出(yǎo)                 擦(shì)           酒(zhàn) C、笑(hǒnɡ)                包(pú)           笔(yàn) D、(xiè)                  阔(chuò)          门(kāi)
  • 6.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荤菜   肯切   伤疤   盐煮笋 B、格局   惋惜   无聊   乱蓬蓬 C、碟子   皱纹   书藉   茴香豆 D、附和   偷窃   结账   写服辨
  • 7. (2021·甘肃定西质检)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他说起话来唠唠叨叨 , 使人讨厌。 B、面对别人的嘲笑,罗荣桓不屑置辩 , 依然孜孜不倦地攻读,从书中寻找自己的乐趣和立身处世的道理。 C、面对此情此景,他居然在心里无动于衷 D、文章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了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
  • 8. (2021·青海质检)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习《孔乙己》,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B、孔乙己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C、孔乙己是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和封建文化教育的牺牲品。 D、读完《孔乙己》,一位被封建科举制度深深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与音容笑貌浮现在我的眼前。
  • 9. 选出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B、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C、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 D、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
  • 10. (2021·乌鲁木齐质检)把下列句子排列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②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③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④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⑤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正确的顺序是(只填序号):

  • 11. (2021·新疆质检)班级开展“走近鲁迅”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班级要举行“走近鲁迅”专题学习活动,要求至少结合两篇课文确定一个研究专题。请参考示例,简要介绍你的研究活动。

    示例:

    【专题名称】鲁迅小说中的“小人物”

    【研究依据】《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故乡》中的闰土

    【我的发现】他们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既老实善良,又愚昧落后。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对造成他们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深入思考。

    我的研究:

    【专题名称】

    【研究依据】

    【我的发现】

    (2)、“回目”是中国传统小说常见的标题形式,常常采用对仗的方式,一方面概括章节内容,另一方面暗示结构主题。请参照下面的示例,补充出空缺之处。

    示例:《智取生辰纲》——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孔乙己》:小酒店大世界, , 尝尽人生酸辛 

    (3)、学习了《孔乙己》之后,王强写了几句感悟,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他修改。

    【甲】《孔乙己》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文和强烈的呐喊。【乙】孔乙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让我们分明地看到这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悲苦人生道路上留下的长长的一串足迹。读完《孔乙己》,一位被封建科举制度深深毒害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浮现在我眼前。

    ①【甲】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②【乙】处画线句中有语序不当的问题,应将“”和“”互换位置。 

  • 12. (2021·宁夏中卫质检)阅读《故乡》和《孔乙己》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乙】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一九一九年三月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乙】选段的内容。
    (2)、【甲】文中的“厚障壁”指什么?这样的比喻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
    (3)、【乙】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该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4)、结合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①“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中“欢喜”和“凄凉”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②“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中“大约”和“的确”是否矛盾?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