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二章 第7节 第2课时 元素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确定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13 类型:同步测试
一、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
1. 在P2O5中磷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A、2∶5 B、31∶16 C、31∶40 D、40∶312. 燃放爆竹时会产生多种污染性气体,其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的气体是( )A、CO B、NO C、NO2 D、SO23. 在某种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A、N2O B、NO C、NO2 D、N2O54. 饮食关系着人们的健康,许多人喜欢吃油炸食品,经检测,这些食品中含致癌物质——丙烯酰胺(C3H5NO)。丙烯酰胺中C、H、N、O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1)、举重、体操运动员比赛都要用“白粉”,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镁(MgCO3),其中镁离子的符号是。(2)、运动员用于补充能量的葡萄糖(C6H12O6)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二、元素的质量分数以及计算
-
6. 下列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氯化铵(NH4Cl) B、碳酸氢铵(NH4HCO3) C、尿素[CO(NH2)2] D、硝酸铵(NH4NO3)7. 茶叶中含茶氨酸(C7H14N2O3),茶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其中①表示的元素是( )A、碳 B、氢 C、氧 D、氮8. 孔雀石绿具有高残留和致癌等副作用,已被我国列为水产养殖禁用药物。孔雀石绿中含有C、H、Cl、N等元素,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400,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74%,则1个孔雀石绿分子中含有氯原子( )A、1个 B、2个 C、3个 D、4个9. 在质量相等的二氧化碳气体和一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氧原子的个数比是( )A、1∶2 B、2∶1 C、11∶14 D、14∶1110. 现有①FeO、②Fe2O3、③Fe3O4三种含铁的氧化物,其中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11. 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涉及的一种靶向药物——格列卫,化学名为伊马替尼,化学式为C29H31N7O,可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伊马替尼分子中氢原子和氮原子的个数比为31∶7 B、伊马替尼由4种元素组成 C、伊马替尼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16 D、伊马替尼中含氮量为33%12. 某物质可能含有铁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两种,实验测得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则该物质可能为( )A、FeO B、Fe3O4和Fe2O3的混合物 C、Fe2O3 D、FeO和Fe2O3的混合物13. 相同分子数的SO2和SO3中,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是;相同质量的SO2和SO3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4. “青团”是宁波的一种传统食物。在“青团”制作过程中,需要往糯米粉中添加艾草(或艾草汁)。艾草含有侧柏莲酮芳香油(C10H10O),侧柏莲酮芳香油是一种淡黄色液体,具有香脂香气,所以“青团”具有独特风味。(1)、侧柏莲酮芳香油由种元素组成。(2)、7.3 g侧柏莲酮芳香油中碳元素的质量为g。15. 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中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蛋氨酸(化学式为C5H11O2NS)就是其中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1)、蛋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2)、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精确到0.1%)。(3)、每100 g合格奶粉含蛋白质18 g,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6%,则每100 g合格奶粉中氮元素的质量为。现测定每100 g某奶粉含有氮元素的质量为0.5 g,则这种奶粉属于(填“合格”或“不合格”)奶粉。16. 通过高粱、玉米和薯类等发酵、蒸馏可得到乙醇,乙醇属于可再生资源。已知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请回答:(1)、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等质量的乙醇和甲醇(化学式为CH3OH)中碳元素的质量比为。17. 磁铁矿石(含Fe3O4)是常用的炼铁原料,工业上通过一系列反应将其中的Fe3O4转化为Fe。(1)、Fe3O4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假设冶炼过程中铁没有损耗,用含有464 t Fe3O4的磁铁矿石,可提炼出含铁质量分数为96%的生铁多少吨?18.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铝列为食品污染源之一,每人每日对铝的摄入量应控制在0.004 g以下。
[提示: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1)、人从食物中摄入的铝指的是 (填字母)。A、铝元素 B、铝单质 C、铝合金 D、只有明矾(2)、明矾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m(K)∶m(Al)∶m(S)∶m(O)∶m(H)=;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精确到0.1%)。(3)、如果某人一天吃了100 g某食品(1 kg该食品中加入明矾2 g),通过计算说明其摄入的铝的量是否超过安全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