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二章 第3节 第1课时 原子的结构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1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发展过程

  • 1. 如图为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其中①为道尔顿原子模型,④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下列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是 ( )

    A、①③②⑤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⑤③②④ D、①③⑤④②
  • 2. 最接近原子实际结构的模型是 ( )
    A、分层模型 B、电子云模型 C、汤姆生模型 D、卢瑟福模型
  • 3. 汤姆生最早发现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汤姆生发现的这一粒子是 (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核
  • 4.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这就是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该实验不能证明的是( )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原子核质量相对较大
  • 5. 卢瑟福在α粒子(带正电荷)散射实验中,断定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 ( )
    A、α粒子受到金原子的作用,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B、α粒子受到金原子内电子的吸引,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C、绝大多数α粒子通过金箔并按原来的方向运动 D、α粒子会激发金原子释放出原子内的电子

二、原子核的秘密

  • 6. 下列粒子:夸克、原子、质子、原子核,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A、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B、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C、原子、质子、原子核、夸克 D、质子、夸克、原子、原子核
  • 7. 建立模型一般有一个不断完善和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不断接近事物本质,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也是如此,其中行星模型的建立是一个重要阶段。如图是碳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表示碳原子核内有6个和6个中子;核外有6个 , 且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

  • 8. 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在南极被称为南极光,在北极被称为北极光。下列这些微粒中,不会引起极光的是( )
    A、α粒子(氦的原子核) B、电子 C、质子 D、中子
  • 9. 在原子结构中,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①中子数=质子数②核电荷数=电子数

    ③质子数=电子数④核电荷数=中子数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 10. 如图为小明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的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模型表示一种碳原子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 C、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2个电子上 D、该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
  • 11. 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构成的。u夸克带电量为+(23)e,d夸克带电量为-(13)e,e为基元电荷。下列论断可能正确的是( )
    A、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构成 B、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 C、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构成 D、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
  • 12. 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有。 
    (3)、呈电中性的粒子有。 
    (4)、带正电的粒子有。 
    (5)、带负电的粒子有。 
    (6)、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一种粒子是。 
    (7)、在同一原子里,数目一定相等的是。 
    (8)、在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 13. 通过分析下表,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原子

    1

    1

    0

    1

    碳原子

    6

    6

    6

    6

    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氧原子

    8

    8

    8

    8

    钠原子

    11

    11

    12

    11

    结论1:

    结论2:

    结论3:

    结论4:

  • 14. 征服原子——揭开原子的神秘面纱

    伟大的科学家费曼说:“假如只允许把人类的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它就会是——一切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人类在探索物质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

    (1)、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道尔顿原子论”: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但由于受当时实验条件的限制,道尔顿无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

    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

    1897年,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 , 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汤姆生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的观点。

    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构成的,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 

    (2)、道尔顿的原子论,不是事实的归纳,而是思维的产物,体现了直觉和想象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在科学研究中,像汤姆生和卢瑟福这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叫作。 

    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

    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