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13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举行之际,一段视频在网上刷屏。长安街上,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字、陈薇四位抗疫英雄乘坐礼宾车,在国宾护卫队的护卫下前往人民大会堂。网友纷纷留言:最高礼遇!以国之名,致敬!国家表彰的,是一种悬壶济世、舍己为人的责任担当;人们致敬的,是一种敢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唯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唯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作为一种难以预知的天灾,新冠病毒让人类措手不及。与这个“新型的未知病毒”作斗争,难度堪称前所未有:如何在对病毒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时候升展防拉?如何在人员大规模流动的春节假期阻断病毒?如何收治数目庞大的新冠肺炎患者?······有人形象地说,中国参加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闭卷考试”。但超乎想象的困难,并没有压倒中国人民,反而激发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气神。伟大抗疫精神之所以伟大,因为它是战风斗雨凝结而成的,是无数人攻坚克难沉淀而来的。当一个人拥有了这样的精神,必将信心满怀、步履坚定;当一个国家拥有了这样的精神,必将众志成城、战无不胜。
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在最艰难的时刻,伟大抗疫精神汇聚起强大力量。这是一种面对围难时无所畏惧的信念。“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疗队主动请战,誓言铿饼;“备战有我!冲锋有我!胜利有我!”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共产党员,决心坚定。这是一种经历风雨时勇往直前的行动。年逾八旬的钟南山院士挤上高铁餐车,星夜兼程,赶赴武汉;张定宇在自己身患渐冻症、妻子感染的情况下,仍战斗在与病毒斗争的第一线。这是一种战胜风险时守望相助的温情。武汉快递小哥汪勇在疫情防控期间自发接送上下班的医务人员,并送上热腾腾的盒饭;一位“90后”项目工程师,瞒着父母奔赴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工作岗位,14亿人无所畏惧战病毒、齐心协力斗疫魔,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凭借这样的精神,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又有什么胜利不能赢取?
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在疫情防控期间,“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的强音响彻中华大地,这是一个国家挺立于灾难的姿态,这是一个民族无惧于挑战的自信。现在,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还需要付出持续努力。从更大层面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当此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之际,最需要激发精神的力量,坚定必胜的信心,伟大抗疫精神为此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就是要激发起亿万人民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斗志,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为实现既定奋斗目标注入不竭动力。
进入9月,武汉约140万名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开学,安静了许久的校园又重新响起“上课”“起立”“老师好”的声音。那个富有生机活力的武汉又回来了。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让顽强拼搏、不屈奋斗激荡在每个人心间,我们就一定能以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战胜前进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摘编自《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材料二 “革命就像火一样,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有火种,就能驱赶严寒,带来光明和温暖。”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我们重温胜利历史,追溯胜利根源,汲取众志成城、排除万难、一往无前的奋进力量,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顽强抗争、浴血奋战,谱写了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以弱胜强的雄浑史诗。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战场上较量的不仅是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更有民族精神和国民意志。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一个个血染沙场的忠魂,永远为历史和后人所铭记。回望历史,日本对华持续侵略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深刻指出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推动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解民于倒悬,扶大厦之将倾,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决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让中国人民抱定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决心,抱定了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抗战胜利75年来,从白手起家建设新中国,到实行伟大的改革开放,再到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从抵御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再到抗击非典、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中华民族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荆棘坎坷,靠的就是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抗战先烈永远值得后人缅怀,抗战精神永远值得后世传承。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正处在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同心同德一戎衣”的情怀共同奋斗,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奋勇搏击,定能跨越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历史必将证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脚步是不可阻挡的。”
(摘编自何娟《汲取众志成城的奋进力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与空前绝后的“新型的未知病毒”斗争中,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没有被超乎想象的困难压倒,反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B、伟大的抗疫精神在战风斗雨中凝结,在攻坚克难里沉淀,为激发精神力量、坚定必胜信心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C、在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顽强抗争,浴血奋战,最终证明了正义会战胜邪恶,光明会战胜黑暗。 D、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解民于倒悬,扶大厦之将倾,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推动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的标题都旗帜鲜明地亮出了文章的论点,统摄了全文,使读者准确把握了文章的观点态度。 B、两则材料均以丰富的经典的事例论证观点,事实胜于雄辩,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C、材料一全文采用总分总式结构,论证主体部分并列式安排,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D、两则材料都创作于有独特历史意义的时代背景之下,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创作精神,使文章具有时代感召力量。(3)、根据材料二第4段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作为其论据的一项是( )A、中美贸易争端一直不断,中国政府把握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经济与贸易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谈判,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积极打赢贸易战。 B、抗洪抢险斗争的胜利,归根到底是人民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根本上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的胜利。 C、南三龙铁路福建龙岩站改造9小时完成,两地之间的运行时间由7个多小时缩短至1个多小时;港珠澳大桥,创造了221天完成外海筑岛的世界工程记录······这是中国的建设速度! D、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全面脱贫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4)、“抗疫精神”与“抗战精神”都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一下它们有哪些相同之处。(5)、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2. 现代文阅读II雨中的猫
(美)海明威(注)
这家旅馆里只住着两位美国旅人。他们住在二楼,面朝大海,也面对着公园和战争纪念碑。公园里有大棕榈树和绿色的长凳。意大利人大老远跑来看战争纪念碑。纪念碑是青铜铸的,在雨里泛着光。这会儿正下着雨。雨水从棕榈树上滴下来。石子路上出现一汪汪积水。雨水滂沱,海浪裹着雨水像一条长长的线涌上岸,又沿着沙滩滑下去,然后再裹着雨水涌上来。泊在战争纪念碑旁边广场上的汽车都开走了。广场对面有个侍者站在咖啡馆门口,正朝
着空荡荡的广场张望。
美国人的妻子正站在窗边往外看,外面有只猫刚好蜷缩在他们窗子底下一张滴着雨水的绿桌子下。那只猫缩紧了身子,不让雨水滴到身上。
“我要去逮那只猫咪。”妻子说。
“我去。”丈夫躺在床上说。
“不,我去。外面那只可怜的猫咪想在桌子底下躲雨呢。”
丈夫靠在床头的两只枕头上,继续看书。
“别淋湿了。”他说。
他的妻子下楼去了。经过旅馆营业处的时候,店主起身向她哈哈腰。他是个老头儿,个子很高。
“下雨了。”妻子说。
“是啊,是啊,太太,坏天气,真是个坏天气。”
美国太太喜欢他,喜欢他接到任何投诉时都那么认真的态度;喜欢他的修养,喜欢他乐意为她效劳的模样;喜欢他作为店主的那种感觉,喜欢他那张苍老、严肃的脸和他那双大手。她怀着对他的喜爱,打开门向外张望。雨下得更大了。那只猫应该就在右边。她站在门口还没迈出去,背后有人为她撑开一把伞。原来是负责照料他们房间的女侍者。
“您可千万别淋湿了。”她面带笑容,用意大利语说道。毫无疑问,是店主派她来的。女侍者撑着伞,美国太太沿着石子路走到他们房间的窗子底下。那张桌子就在这儿,被雨水冲洗得鲜绿鲜绿的,可是猫不见了。她突然大失所望。女侍者望着她。
“您丢东西了吗,太太?”
“刚才有只猫。”年轻的美国太太说。
“有只猫?”
“对,一只猫。”
“一只猫?”女侍者哈哈一笑,“雨里的猫?”
“对。”她说,“就在这张桌子底下。”她又加了一句,“噢,我可真想要它,我就想要只猫咪。”
“来吧,太太。”她说,“我们该回里面去了,要不您会淋湿的。”
“我想也是。”年轻的美国太太说。她们沿着石子路往回走,进门后,女侍者在外面收了伞。那个美国太太经过办公室时,店主在写字台那头向她哈哈腰。太太心里感到有点儿无聊和尴尬。这个老板使她觉得自己十分无聊,同时又确实很了不起。她刹那间觉得自己极其了不起。
她走上楼梯,打开房门。乔治还在床上看书。
“猫逮到了吗?”他放下书问道。
“跑了。”
“奇怪,会跑到哪儿去呢?”他把目光从书上移开,说道。
她坐在床上。
“我真想要那只猫。”她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想要它。我就是想要那只可怜的猫咪。可怜巴巴地淋着雨对一只猫咪来说有点悲惨。”
乔治的目光又挪到了书上。
她站起身,在梳妆台前坐下,拿起镜子左照照右看看,从这一侧看到那一侧,又照照后脑勺和颈窝。
“你觉得我把头发留长好不好?”她一边再次端详自己的侧影,一边问。
乔治抬起头来,看着她的颈窝,她的头发很短,像个男孩儿。
“我喜欢你现在这个样子。”
“这个样子,我可烦死了。”她说,“像个男孩子,真够恼人的。”
乔治的目光就一直停留在她的身上。
“你看上去漂亮极了。”他说。
“我要把头发扎到后面,扎得又紧又光滑,在后脑勺盘个大大的髻,坠在后面沉甸甸的。”她说,“我真想有只猫咪坐在我的膝头上,我一摸它,它就发出呜鸣的声音。
“是吗?”乔治躺在床上应道。
“我还想用自己的银器用餐,而且要有蜡烛。我还希望现在就是春天,我要对着镜子梳妆,我要一只猫咪,还要几件新衣裳。”
“哦,别说了,还是去读点什么吧。”乔治说着,又继续读他的书。
她在向窗外看去。天很黑了,雨点敲打着棕榈树。
“不管怎么说,我都想要一只猫。”她说,“要是我没有长头发,也没什么别的好玩儿的,总能有只猫吧。”
乔治没有注意听,他在读自己的书。太太又望着窗外,广场上的灯都亮了。
有人敲门。“请进。”乔治说着,抬眼望去。
女侍者站在门口,怀里紧紧抱着一只大花斑猫。
“不好意思,打扰了,”她说,“老板让我把这只猫送给太太。”
门口处站着女仆,她抱着一只龟壳花纹的大猫,那猫紧紧地缩在她的怀里,尾巴还在摇摆。“打扰一下,”她说,“店主叫我把这个带给太太。”
(有删节)
【注】这篇小说写于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的美国女性正重新定位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她们要求和男性平起平坐,不再扮演受男性庇护并服从于男性的角色。小说反映了海明威当时对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和人物,其中下雨的环境描写为猫的活动提供了特殊场景,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小说中有多处人物对话,贴合人物性格和情感,用语简洁明了,极富口语特点,体现了海明威小说“电报式”的语言特色与风格。 C、小说中的“丈夫”对妻子的冷漠表现了当时男性对女性传统角色的否定,旅馆老板将另一只猫送回的行为实际上反映了当时对新女性的否定。 D、作者采用了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细腻地表现了美国太太在回到旅店后因寻找不到爱猫而产生的烦闷、压抑和失望之情。(2)、下列关于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巧妙运用花园等空间场景,展示出不同场景所蕴含的象征意象和深层话语内涵,把主人公无法言传的复杂而微妙的内心变化表达得淋漓尽致。 B、小说中的“美国太太”不顾下雨、拒绝丈夫帮助而执意要去抱回雨中的猫,是典型的当时美国新女性,但她却又是一个渴望回归传统的女性。 C、女主人公向丈夫表示她想用银器就餐,想拥有新衣服等等,这是她期望满足自我欲望,实现自我价值的表现。 D、小说借女主人公对猫的情感变化反映出当时渴望改变处境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的新女性内心的喜悦心情。(3)、有人认为,小说若以“一个寂寞的美国妇人”或“不幸的婚姻”为标题,效果会更好。你的看法如何?请谈谈你的看法。(4)、海明威关于写作的“冰山”理论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含蓄而不能太直露,要像冰山一样只将它的八分之一露出水面。这篇小说正是这种理论的很好体现。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二、古代诗文阅读(31分)
-
3. 文言文阅读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
(《庄子·说剑》,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B、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C、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D、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与“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老子》四章)两句中的“谋”字含义相同。 B、“使臣上说大王”与“客得之,以说吴王”(《五石之瓠》)两句中的“说”字含义不同。 C、“请治剑服”与“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兼爱》)两句中的“治”含义不同。 D、“臣窃为大王薄之”与“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前出师表》)两句中的“薄”字含义不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B、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
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
4. 古代诗歌阅读江城子
苏轼
原序: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① , 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此以寄之。
黄昏犹是雨纤纤。晓开帘,欲平檐。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②。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捻衰髯。
使君留客醉厌厌。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
[注释]①朱康叔使君:《宋史·孝义传》载,朱昌寿字康叔,在鄂州为太守,清正爱民,东坡贬居黄州,与之往来甚密,成为至交。黄州,位于鄂州东面。②青帘:旧时酒店招引顾客的酒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景亦抒情,作者先状写雨后雪景,后由景到人,抒写了自己的处境和对友人的怀想。 B、作者因雨雪困于家中,一边孤坐着拭目捻须,一边吟诗。由“病”“衰”可见诗人的困顿疲惫。 C、想到友人此时正盛筵宴客,而自己却不能在席,作者内心十分孤苦,只能手持梅花遥忆陶潜。 D、词末以作者独白作结,以雪喻人,抒写了对友人的赞赏,同时表达诗人自我的遭遇感受,寓意深远。(2)、本词上阕没有一个“雪”字,却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雪描绘得淋漓尽致。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词人是如何写雪的。5. 名篇名句默写(1)、《大学之道》中,强调修养自身的重要性,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应该“”。(2)、李白的《将进酒》中说“ ”,只想长久醉去不愿醒来,表现了李白对权贵生活的蔑视态度。(3)、在《论语·学而》中,君子需要“好学”,在言行上的表现是“”。(4)、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暗示大雁远飞却无法传递书信的一句是“”。(5)、《老子》第六十四章结尾说圣人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最终”。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
-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文胜质则史 史:虚饰,浮夸 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劝:鼓励 B、魏王贻我大瓠之种 贻:赠送 故贼人以利其身 贼:劫夺财物的人 C、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矜:同情 复众人之所过 复:补救 D、君子喻于义 喻:知晓,明白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归:归附7. 下列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知者不惑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故不孝不慈亡 当察乱自何起 C、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D、若火之始然 余食赘行,物或恶之8. 下列对加点字的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朝闻道,夕死可矣 ②见贤思齐焉 ③就有道而正焉 ④其坚不能自举也 ⑤在明明德 ⑥不足以事父母 ⑦能不龟手一也 ⑧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A、①②/③⑤⑥/④/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⑧/⑦/⑥ C、①②/③⑤/④⑥⑦/⑧ D、①/②④/③⑤/⑥⑧/⑦9. 下列句子中,句式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克己复礼为仁 B、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C、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客得之,以说吴王10.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B、人而不仁,如礼何? 当察乱何自起 C、死而不亡者寿 人而不仁,如礼何 D、治乱者何独不然 不然 , 籍何以至此?1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些平台正通过减少不必要中间环节,提升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率,用户不但能享受到更低价格和更新鲜的农产品;还能促进农民增收以及通过再投资改善生产。 B、肺鱼也是一种重要的“活化石”,其化石的记录在整个地史时期都有较好的保存,肺鱼身体结构的变化连续地展现出它们由海洋到陆地淡水环境。 C、职业教育法的颁布旨在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为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D、全球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达国家和地区都积极进行绿色能源、低碳产业和清洁技术的布局,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新赛道。12. 下面的句子,违背了逻辑基本规律排中律的是( )A、2月30日,晴。今天一天都没有出太阳,心情真不好。爸爸买回两条金鱼,养在鱼缸里淹死1条,我很伤心。(摘自一小学生日记) B、或者采纳他的意见,或者抛弃他的意见,我都不赞成。 C、在某栋学生宿舍楼内,一男生宿舍经常大声播放音响,众学生纷纷投诉。一次宿管人员前去制止,指责他们道:“你们整天播放音响影响别人休息,这是违反学校制度的。”该宿舍一男生反驳道:“影响别人怎么了,不影响你!” D、在广州公交BRT某学院站内,某学生向管理员投诉:“你们的公交车总是晚点,那电子班次显示表有什么用!”该管理员反驳道:“要是公车总是准时,那建BRT有什么用?”13. 语言文字运用II1817年,狄更斯全家迁居到查塔姆一所没有任何 的宅子里,他就在这里 了美好的童年。这段经历也深深地影响了狄更斯后来的创作。
在英国近代文学史上,查尔斯·狄更斯是唯一可以和莎士比亚媲美的伟大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的高峰,狄更斯的小说则是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珍宝;英国人赞颂莎士比亚为“时代的灵魂”“王冠上的明珠” , 马克思、恩格斯称狄更斯是“时代的旗帜”“出色的小说家”。狄更斯和莎士比亚一样,风靡英伦,誉满全球,是深受各国人民喜爱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所有讲英语的国家都对狄更斯这个名字 , 家家户户都可以找到狄更斯的作品;他小说中的许多人物,像匹克威克、奥列佛·退斯特、大卫·科波菲尔、米考伯先生等等,在许多国家已经妇孺皆知,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装饰 度过 耳熟能详 家喻户晓 B、装饰 渡过 耳熟能详 路人皆知 C、妆饰 渡过 耳濡目染 家喻户晓 D、妆饰 度过 耳濡目染 路人皆知(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B、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 C、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D、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4.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007年,中国地质科学院教授黄保健通过对广西大石围天坑周壁石灰岩的研究,认定其形成年代距今3万年左右。2017年,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任娟刚利用多种研究方法,认定陕西汉中天坑群的形成年代在距今12.6万~18.9万年之间。研究发现,湖北西部的天坑群位于长江南岸分水岭地带,当三峡古夷平面上的古冰川开始融化,河流快速下切,石灰岩在地表雨水和地下水的同时作用下,发生溶蚀作用形成天坑,这些天坑的“年龄”基本在10万年以内。
那之前有没有天坑呢?有,但天坑崖壁是最不稳定的边坡,终究经受不住岁月的考验。在那些更久远的地质历史中, ,而是我们无缘看见,它们全部淹没在地球历史演化的滚滚红尘之中了。
天坑,始于地下河、溶洞,成于塌陷露出地表,终止于崖壁退化,消失于洼地、谷地之中。天坑见证了 , 记录了岩溶地质演化的历史。这是天坑的地球科学价值所在,也是我们科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四、写作(60分)
-
1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得到什么。——《阿甘正传》
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我们的个人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哈利波特与密室》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汲取生命所有的精髓。
——《死亡诗社》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