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二章第6节 透镜和视觉  第2课时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1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

  • 1. 某同学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中应调整器材,使烛焰、三者的中心在上,确保像成在光屏
    (2)、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20 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的实像,像成在cm 刻度线和cm刻度线之间,此时(后两空均填u与f,v与f的关系)。 
    (3)、改变蜡烛位置,当u=2f时,v=2f,成清晰的、等大的实像;当f<u<2f时,v>2f,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的实像,像成在cm刻度线之外;当u=f时既不能成实像也不能成虚像。
    (4)、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42 cm刻度线处,小刚从凸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像,此时uf。 
  • 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得出的一些结论:如图所示,倍焦距处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倍焦距处是成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分界点。无论成实像还是成虚像,蜡烛总是越靠近 , 成的像越大。蜡烛向上移动时像向移动。用火柴盒把凸透镜的一半遮掉,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光屏上像的亮度变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 3. 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图甲中成像,是的工作原理图。 
    (2)、图乙中成像,是的工作原理图。 
    (3)、图丙中成像,是的工作原理图。它可通过调节的距离来改变放大倍数。 
  • 4. 照相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如图所示(P点为二倍焦距点),下列关于照相机、放大镜使用和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 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开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接着把物距调整为刚才的一半,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像,此时的像( )
    A、是放大的 B、是缩小的 C、是等大的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 6. 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烛焰位于a点时,光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c点时,光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烛焰位于b点时,光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7. 图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
  • 8. 如图所示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当物距为30 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c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 cm处移到距凸透镜40 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9.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两个探究:
    (1)、为探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物距u/cm

    焦距f/cm

    像距v/cm

    1

    15

    8

    17

    2

    10

    30

    3

    12

    60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像距越(填“大”或“小”)。 

    (2)、小华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为“E”的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距离,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如果只将“E”换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所成的像应是图丙中的(填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