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乐陵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1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案卷的方格内)

  • 1. 看到这支被折断的烟枪(下图),我们首先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虎门之战
  • 2. 2013年4月,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国无偿捐赠150多年前被抢劫并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当年,这两件文物的流失与下列哪场战争有关(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 “以天国的理想作为现实奋斗的目标,以政治上的平等与经济上的平均作为政治动员的口号。”下列文献内容能够印证该观点的是(    )
    A、《南京条约》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国闻报》
  • 4. 对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评价准确的是(    )

    A、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反帝爱国运动 D、启迪了思想
  • 5.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以下史实与这一观点有关的是(    )

    ①黄海大战    ②旅顺大屠杀    ③南京大屠杀    ④淮海战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6. 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 )

    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7. 2016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有(    )

    ①创办黄埔军校   ②领导辛亥革命   ③领导五四运动   ④创建中华民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 某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你认为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一个革命党人在街头张贴“实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1912年1月1日南京各大报纸刊登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C、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D、湖北军政府衙内,新军将领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
  • 9. 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种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写作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 10. 下列属于五四运动口号的是(  )

    ①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废除二十一条 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1. 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如表反映的是(  )

           类别

    时期

    发式

    服饰

    称谓

    礼节

    脚形

    辛亥革命前

    剃发留辫

    顶戴花翎 长袍马褂

    大人 老爷

    跪拜 作揖

    缠足

    辛亥革命后

    强令剪辫

    中山装 旗袍

    先生 某君

    鞠躬 握手

    天足

    A、大众传媒的发展 B、习俗风尚的变革 C、交通工具的更新 D、通讯设施的完善
  • 12. 如图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它可以用来研究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清帝退位 C、一二•九运动 D、庆祝抗战胜利
  • 13.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转向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其中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先驱的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周恩来
  • 14. 如图是新中国的将军外交家黄镇在1935年创作的一幅漫画,这幅画定格了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下列诗歌与之反映的史实相符的是(   )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 15.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一次重要会议是在与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召开的,同时这次会议还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二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 16. 小明中考后准备参加“重走长征路”旅游活动,如果你是导游,请你为小明选择一条最合适的旅游线路(    )
    A、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B、上海——遵义——西安——吴起镇 C、瑞金——武汉——西安——会宁 D、上海——瑞金——武汉——吴起镇
  • 17. 推动了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再度合作,成为扭转时局关键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 18. 1935年,华北局势危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为此学生掀起了(    )
    A、  五四运动 B、革命斗争 C、一二.九运动 D、西安事变
  • 19. “苦难十四年”,1945年8月,《新华日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苦难艰辛,在这一天获得了报酬了……接受了他们的无条件投降。”材料中的“这一天”是(    )
    A、8月15日 B、9月2日 C、9月9日 D、10月25日
  • 20.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

    A、重庆谈判 B、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21. 北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众多的遗迹。这些历史遗迹在解放战争中得以完整保存下来,主要得益于(    )
    A、北平和谈 B、北平和平解放 C、南京解放 D、开国大典
  • 22. 1949年,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是( )
    A、  1月1日 B、7月1日 C、8月1日 D、10月1日
  • 23. 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进行研究性学习,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是(    )
    A、巩固新生政权 B、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彻底实现国家独立
  • 24.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一五”计划的完成
  • 25.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主集中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非选择题(26题10分,27题20分,28题20分,共计50分)

  • 26. 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初二某班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帮助完成图中配制的解说词。

    图一场景发生在①(事件)以后,这场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②

    图二场景发生在③年的辛亥革命后,这场革命的领导人④建立了⑤(国家)名称。

    图三场景发生在⑥年,日本侵略者曾在此地的大屠杀中屠杀中国人⑦以上,现在,终于低下了头⑧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来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图四场景发生在⑨(战役名称)以后,⑩(事件),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府垮台。

  • 27. 下面是《长征组歌》中的几个片段,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片段一: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

    片段二:  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

    片段三: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片段四: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片段五: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军长征的起止标志事件和过程中最重大的事件。

    (2)、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在长征途中的几次重要战役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你能从上述材料中找到一个例子吗?并说说毛泽东采用了怎样的策略。

    (3)、长征是一个壮举,它以红军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归纳出长征胜利的原因吗?

    (4)、红军战士在长征过程中所体现的精神,被人们称为什么精神?在和平建设时期,学习这种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 28.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面示意图

    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6)

    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