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1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他临危受命,“原知此役乃蹈汤火”,“早已置祸福荣辱于度外”,而“为天下万世计”,毅然赴广东禁烟。他是(    )
    A、郑成功 B、林则徐 C、奕䜣 D、张之洞
  • 2. 观察下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通商口岸的开放 B、小农经济的破产 C、纺织工业的发展 D、协定关税的影响
  • 3. “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去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军舰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 4. 在某博物馆《中国近代历史陈列》展中,其中一块展板的内容包括金田起义、建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抗击侵略、保卫天京等,通过这块展板你可以了解(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
  • 5. “我中华智巧聪明,岂出西人之下?果有精熟西文者转相传习,一切轮船火器等巧技,当可由渐通晓,于中国自强之道似有裨助。”下列活动最符合此设想的是(    )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京师大学堂 C、创办《万国公报》 D、创办汉阳铁厂
  • 6.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应当是(    )
    A、洋务运动一无是处 B、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C、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D、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 7. 漫画往往用夸张手法,针砭时弊,反映社会现实。右图漫画反映的社会现实发生在哪一侵华战争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8. 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你认为作者描述的是哪个条约签订之后中国的状况(    )
    A、《辛丑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 9. 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  )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 10. “它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的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精神。”这里的“它”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宪法》 C、《总统选举法》 D、《中华民国约法》
  • 11. 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如果用民国纪年法,这一事件发生在(    )
    A、民国七年 B、民国八年 C、民国九年 D、民国十年
  • 12. 在1918年的《新青年》上,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他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    )
    A、毛泽东 B、陈独秀 C、李大钊 D、鲁迅
  • 13. 自1924年开始,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中国大地上展开了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A、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B、洗雪了中华民装的百年耻辱 C、使中国革命开始转危为安 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 14.

    下图所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其中,“五角星”象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八一”二字是为了纪念(   )

    A、中共成立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 15. 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说:“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材料强调了红色政权的存在需要(    )
    A、人民群众 B、革命政权 C、土地革命 D、武装力量
  • 16.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在大小战斗的间歇,在攻克的城镇上,红军都要召开群众大会,演出剧目,讲解他们的土地革命目标和抗日政策。由此可见,红军长征(    )
    A、粉碎了反动统治 B、播下了革命种子 C、推动了国共合作 D、挽救了民族危亡
  • 17. 《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现在已再没有所谓的“红军”和“白军”互争胜负的斗争了。第八路军和国民党士兵现在肩并肩地做同样广大的战斗。这段话描述的历史时期是(    )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18. 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日本的田中正明曾著有《“南京大屠杀”之虚构》一书,企图为南京大屠杀翻案。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最有力的证据是(    )
    A、电影作品《南京南京》 B、历史教科书中的记载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 19. 近代民主人士柳亚子在一首诗中写道:“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渡江战役 D、解放南京
  • 20. “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导致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
    A、转战陕北 B、孟良崮战役 C、挺进大别山 D、三大战役
  • 21. 据记载,到1948年底,在山东解放区,有2000多万翻身农民从地主、富农手中获得了近3000万亩土地。山东解放区农民获得土地得益于(    )
    A、打土豪、分田地 B、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C、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D、实行耕者有其田
  • 22. 陈毅在淮海战役胜利后说道:“数十万劳动人民的组织和指挥,逐渐形成系统和秩序……这是我军能保持常胜成绩的有利因素之一,没有这样一支伟大的劳动人民志愿运输大军,我们休想战争能够胜利。”材料说明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是(    )
    A、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B、毛主席的正确指挥 C、共产党的正确战略战术 D、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 23.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如果采用民国纪年,此事件发生在(    )
    A、  民国三十七年 B、民国三十八年 C、民国四十九年 D、民国六十年
  • 24. “今日救亡之术,固当以振兴实业,为唯一之先务。”以下人物中实践这一主张的是(    )
    A、詹天佑 B、侯德榜 C、张謇 D、胡适
  • 25. 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被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这份报纸是(    )
    A、《申报》 B、《国闻报》 C、《时务报》 D、《大公报》

二、综合题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事件

    序号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8年

    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八国联军侵华

    1911年

    辛亥革命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1)、写出上表内序号⑥和⑩所对应的重大史实。
    (2)、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畅。)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材料二: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摘编自索尔斯伯里(美)《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1)、依据材料一回答,“割据局面”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分水岭”指什么?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它被视为“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的依据。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实①

    史实②

    史实③

    史实④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炮轰东北军北大营,占领沈阳城。

    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对日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1945年4至6月,中国共产在延安召开的代表大会,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摘编自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材料三:中国的抗日战争……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战场是抗击法西斯侵略时间最长的战场。中国作为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在长达10年以上的时间里单独抵御了穷凶恶极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牵制了日军主力,扼制了日军北进,推迟了日军南下,有力地支援了欧洲、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

    ——摘编自刘宗绪、黄安年《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相应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