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综化学7+4二轮专题复习卷 专题八 盐的水解和难容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12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一种捕集烟气中CO2的过程如图所示。室温下以0.1mol∙L-1KOH溶液吸收CO2 , 若通入CO2所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和H2O挥发可忽略,溶液中含碳物种的浓度c=c(H2CO3)+c(HCO3)+c(CO32)。H2CO3电离常数分别为Ka1=4.4×10-7、Ka2=4.4×1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KOH吸收CO2所得到的溶液中:c(H2CO3)>c(HCO3) B、KOH完全转化为K2CO3时,溶液中:c(OH-)= c(H+)+c(HCO3)+c(H2CO3) C、KOH溶液吸收CO2 , c=0.1mol∙L-1溶液中:c(H2CO3)>c(CO32) D、如图所示的“吸收”“转化”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下降
  • 2. 甘氨酸(NH2CH2COOH)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在25时,NH3+CH2COOHNH3+CH2COO-NH2CH2COO-的分布分数【如δ(A2-)=c(A2-)c(H2A)+c(HA-)+c(A2-)】与溶液pH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甘氨酸具有两性 B、曲线c代表NH2CH2COO- C、NH3+CH2COO-+H2ONH3+CH2COOH+OH-的平衡常数K=10-11.65 D、c2(NH3+CH2COO-)<c(NH3+CH2COOH)c(NH2CH2COO-)
  • 3. 难溶盐MA在水中溶解为吸热过程,其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温度T1<T2 B、T2温度下,Ksp(MA)值为b2 C、T1温度下,加适量的NaA固体可使饱和溶液由p点变到n点 D、向q点的饱和溶液中滴加NaA溶液,立即析出MA沉淀
  • 4. 次磷酸(H3PO2)是一种一元弱酸,与等浓度等体积的NaOH完全反应后生成NaH2PO2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NaH2PO2的水溶液加水稀释,c(H3PO2)c(H+)增大 B、H3PO2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3PO2H2PO2-+H+ C、NaH2PO2溶液中:c(Na+)>c(H2PO2-)>c(OH-)>c(H+) D、NaH2PO2溶液中存在:c(H2PO2-)+c(OH-)=c(H+)+c(Na+)
  • 5. 常温下,将0.1molL1NaOH溶液滴加到20mL0.1molL1二元弱酸H2A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随NaOH溶液滴入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Ka1(H2A)103 B、b点时溶液中存在c(HA-)>c(A2-)>c(H2A) C、c点时溶液中存在c(Na+)+c(H+)=c(HA-)+c(OH-)+c(A2-) D、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c>b>a
  • 6. 硫代碳酸钠能用于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备:2NaHS(s)+CS2(l)=Na2CS3(s)+H2S(g)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2CS3不能被氧化 B、Na2CS3溶液显碱性 C、该制备反应是熵减过程 D、CS2的热稳定性比CO2的高
  • 7.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给出质子(H+)的物质是酸,给出质子的能力越强,酸性越强。已知:N2H5++NH3=NH4++N2H4N2H4+CH3COOH=N2H5++CH3COO- , 下列酸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A、N2H5+>N2H4>NH4+ B、N2H5+>CH3COOH>NH4+ C、NH3>N2H4>CH3COO- D、CH3COOH>N2H5+>NH4+

二、实验探究题

  • 8. 稀土( )包括镧、钇等元素,是高科技发展的关键支撑。我国南方特有的稀土矿可用离子交换法处理,一种从该类矿(含铁、铝等元素)中提取稀土的工艺如下:

    已知:月桂酸 (C11H23COOH) 熔点为 44°C ;月桂酸和 (C11H23COO)3RE 均难溶于水。该工艺条件下,稀土离子保持 +3 价不变; (C11H23COO)2MgKsp=1.8×108Al(OH)3 开始溶解时的pH为8.8;有关金属离子沉淀的相关pH见下表。

    离子

    Mg2+

    Fe3+

    Al3+

    RE3+

    开始沉淀时的pH

    8.8

    1.5

    3.6

    6.2~7.4

    沉淀完全时的pH

    /

    3.2

    4.7

    /

    (1)、“氧化调pH”中,化合价有变化的金属离子是
    (2)、“过滤1”前,用 NaOH 溶液调pH至的范围内,该过程中 Al3+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过滤2”后,滤饼中检测不到 Mg 元素,滤液2中 Mg2+ 浓度为 2.7gL1 。为尽可能多地提取 RE3+ ,可提高月桂酸钠的加入量,但应确保“过滤2”前的溶液中 c(C11H23COO) 低于 molL1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①“加热搅拌”有利于加快 RE3+ 溶出、提高产率,其原因是

    ②“操作X”的过程为:先 , 再固液分离。

    (5)、该工艺中,可再生循环利用的物质有(写化学式)。
    (6)、稀土元素钇(Y)可用于制备高活性的合金类催化剂 Pt3Y

    ①还原 YCl3PtCl4 熔融盐制备 Pt3Y 时,生成 转移 mol 电子。

    Pt3Y/C 用作氢氧燃料电池电极材料时,能在碱性溶液中高效催化 O2 的还原,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9. 铬及其化合物在催化、金属防腐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1)、催化剂 Cr2O3 可由 (NH4)2Cr2O7 加热分解制备,反应同时生成无污染气体。

    ①完成化学方程式: (NH4)2Cr2O7Δ__Cr2O3+ +

    Cr2O3 催化丙烷脱氢过程中,部分反应历程如图1, X(g)Y(g) 过程的焓变为(列式表示)。

    Cr2O3 可用于 NH3 的催化氧化。设计从 NH3 出发经过3步反应制备 HNO3 的路线(用“→”表示含氮物质间的转化);其中一个有颜色变化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2Cr2O7 溶液中存在多个平衡。本题条件下仅需考虑如下平衡:

    (ⅰ) Cr2O72(aq)+H2O(l)2HCrO4(aq)       K1=3.0×102(25°C)

    (ⅱ) HCrO4(aq)CrO42(aq)+H+(aq)        K2=3.3×107(25°C)

    ①下列有关 K2Cr2O7 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有

    A.加入少量硫酸,溶液的pH不变

    B.加入少量水稀释,溶液中离子总数增加

    C.加入少量 NaOH 溶液,反应(ⅰ)的平衡逆向移动

    D.加入少量 K2Cr2O7 固体,平衡时 c2(HCrO4)c(Cr2O72) 的比值保持不变

    25°C 时, 0.10molL1K2Cr2O7 溶液中 lgc(CrO42)c(Cr2O72) 随pH的变化关系如图2。当 pH=9.00 时,设 Cr2O72HCrO4CrO42 的平衡浓度分别为xyz molL1 ,则xyz之间的关系式为 =0.10 ;计算溶液中 HCrO4 的平衡浓度(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在稀溶液中,一种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A)与其所吸收光的波长( λ )有关;在一定波长范围内,最大A对应的波长( λmax )取决于物质的结构特征;浓度越高,A越大。混合溶液在某一波长的A是各组分吸收程度之和。为研究pH对反应(ⅰ)和(ⅱ)平衡的影响,配制浓度相同、 pH 不同的  K2Cr2O7 稀溶液,测得其Aλ 的变化曲线如图3。波长 λ1λ2λ3 中,与 CrO42λmax 最接近的是;溶液 pH 从a变到b的过程中, c(H+)c2(CrO42)c(Cr2O72) 的值(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10. 对氯苯氧乙酸是一个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俗称“防落素”,可以减少农作物或瓜果蔬菜的落花落果,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其实验原理为:

    实验步骤:①在反应器中,加入3.8g氯乙酸和5mL水,开始搅拌,慢慢滴加饱和碳酸钠溶液,至溶液的pH为7~8,然后加入2.5g苯酚,再慢慢滴加35%氢氧化钠溶液至pH=12; 

    ②将反应器置于油浴中缓慢加热,维持此温度20min

    ③移去油浴,用浓盐酸调pH=4 , 析出固体,抽滤,水洗2~3次,再用乙醇溶液洗涤,得到粗产品;

    ④加入少量三氯化铁和10mL浓盐酸,升温至60~70 , 滴加双氧水,反应20~30min , 升温使固体溶解,慢慢冷却,析出固体,抽滤,洗涤,重结晶。

    完成下列问题:

    (1)、装置中A的名称是 , 球形冷凝管的出水口是(填“a”或“b”)
    (2)、步骤②中采用油浴加热,不采用直接加热的原因是
    (3)、步骤④升温至60~70 , 温度不宜过低也不宜过高的主要原因是
    (4)、用乙醇溶液洗涤粗产品的目的是
    (5)、步骤③和④均涉及抽滤,下列关于抽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抽滤的主要目的是得到较多的沉淀 B、滤纸的直径应略小于漏斗内径,又能盖住全部小孔 C、图中没有明显出错 D、抽滤结束,从吸滤瓶的支管口倒出滤液
    (6)、步骤④中加入浓盐酸的目的是 , 有时需要将“粗产品用沸水溶解,冷却结晶,抽滤”的操作进行多次,其目的是
  • 11. 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l- , 某同学采用向溶液中先加HNO3 , 再加AgNO3 , 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有Cl-。对此结论,有人提出了质疑,溶液中可能有SO42- , 设计了如下探究性实验。
    (1)、实验一:向Na2SO4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

    编号

    Na2SO4溶液

    AgNO3溶液

    现象

    体积

    mL

    浓度

    mol·L−1

    体积

    浓度

    mol·L−1

    混合后Ag+浓度mol·L−1

    1

    1

    3

    2

    0.2

    出现大量白色沉淀

    1

    1

    3

    0.5

    0.05

    出现少量白色沉淀

    1

    1

    3

    0.1

    0.01

    有些许浑浊

    1

    1

    3

    0.01

    0.001

    无明显变化

    实验一中产生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2)、已知:25℃时Ksp(Ag2SO4)=1.2×10-5 , Ksp(AgCl)=1.8×10-10

    实验一中编号④无明显变化,若要产生浑浊,溶液中c(SO42-)理论上至少达到mol·L−1。若向l mL某浓度的NaCl与Na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3滴0.1mol·L−1AgNO3溶液,分析上面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混合液中c(SO42-)=1mol·L−1时不会产生Ag2SO4沉淀

    B.混合液中c(SO42-)=0.1 mol·L−1时不会产生Ag2SO4沉淀

    C.无论SO42-浓度大小都会产生Ag2SO4沉淀

    D.若使用0.01 mol·L−1AgNO3溶液,可基本排除SO42-对Cl-检验构成的干扰

    (3)、将实验一编号③中的理论计算结果与现象对照,发现理论上大部分Ag+应该形成沉淀,这与“有些许浑浊”的现象相矛盾。为探究真相,在实验一的基础上继续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二:

    编号

    AgNO3浓度/mol·L−1

    现象

    滴加硝酸后的现象

    2

    出现大量白色沉淀

    滴加稀硝酸,沉淀大量溶解;改加浓硝酸,沉淀较快消失

    0.5

    出现少量白色沉淀

    滴加稀硝酸,沉淀基本消失

    对于Ag2SO4溶于硝酸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设,请完成假设二。

    假设一:NO3-对Ag2SO4溶解起作用。

    假设二:

    (4)、选择适当试剂并设计实验方案,分别验证假设一和假设二是否成立。请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

    编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Ag2SO4于试管中,加入2mL水,振荡

    固体不溶解

    将①的浊液分成两等份

    向其中一份加入1mL0.1mol/L的NaNO3 , 振荡

    假设一不成立

    向另一份加入

    假设二成立

    (5)、通过(4)的实验,请用平衡理论解释Ag2SO4溶解的原因。(已知:H2SO4=H++HSO4-、HSO4-H++SO42-)
    (6)、用硝酸银滴定法,可以测定水体中氯化物的含量。洗涤沉淀必须干燥后才能称量,沉淀完全干燥的判断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