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学制)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6.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同步测试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1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在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中早有记载.如图1,以直角三角形的各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再把最小的一个正方形按图2的方式放入较大的正方形内,然后把最大的正方形沿BC翻折,记△EHP和正方形ADNM的面积分别为S1 , S2 . 若点N,M,G三点共线,且满足S1+S2 =7,则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B、 C、 D、2. 如图所示,面积为5的正方形的顶点在数轴上,且点表示的数为1,若点在数轴上点在点左侧 , 且 , 则点所表示的数为( )A、 B、 C、 D、3.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A的坐标为(-1,1),AB平行于x轴,则点C的坐标为( )A、(3,1) B、(-1,1) C、(3,5) D、(-1,5)4. 如图,所有阴影部分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的面积依次为4,8,6,则正方形D的面积为( )A、10 B、12 C、16 D、185. 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大正方形ABCD如图所示.过点D作DF的垂线交小正方形对角线EF的延长线于点G,连结BG,若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小正方形面积的5倍,则 的值为( )A、 B、3 C、 D、46. 如图,大正方形与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差是50,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12.5 B、25 C、50 D、1007. 如果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为(其中 , ),则该正方形的面积为( )A、 B、 C、 D、8. 如图,面积为5的正方形ABCD的顶点A在数轴上,且表示的数为1,若点E在数轴上,(点E在点A的右侧)且AB=AE,则E点所表示的数为( )A、 B、1+ C、 D、+29. 三国时期的赵爽利用图1证明了勾股定理,后来日本的数学家关孝和在“赵爽弦图”的启发下利用图2也证明了勾股定理.在图2中,E,B,F在同一条直线上,四边形ABCD,EFGA,HGDJ都是正方形,若正方形ABCD的面积等于100,△IJD面积等于 , 且已知AH=2,则△KCD的面积等于( )A、 B、39 C、 D、5210. 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在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中早有记载.如图1,以直角三角形的各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再把较小的两张正方形纸片按图2的方式放置在最大正方形内.若知道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则一定能求出( )A、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B、最大正方形的面积 C、较小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 D、最大正方形与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差
二、填空题
-
11. 如图,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 , 若的面积分别为9和25,若抛一颗石子,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为.12. 如图,在中, , 分别以为边向上作正方形、正方形、正方形 , 点在上,若 , 则图中阴影的面积为 .13. 正方形的对称中心为点 , 若 , 则该正方形的周长为.14. 如图,三个正方形围成一个直角三角形,64、400分别为所在正方形的面积,则图中字母M所代表的正方形面积是.15. 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被西方人誉为“东方魔板”小林将图1的一副七巧板拼成图2的“衣服”阴影部分 , 并将它放入方格图中,方格图中的小正方形边长为1,则这件“衣服”的周长为取1.4).
三、解答题
-
16. 如图,正方形内有一点A ,以 , 为边向形外作正方形和正方形 , 连接 , .求证:.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垃圾分类、节能减排、废物再利用等必须从我们身边小事做起.为了充分利用四边形余料,小明设计了不同的方案裁剪正方形,裁剪方案与数据如下表:
方案设计
方案1
方案2
裁剪方案示意图
说明
图中的正方形和正方形四个顶点都在原四边形的边上
测量数据
, , ,
任务1:探寻边长关系
填空: ▲ dm;= ▲
任务2:比较面积大小
计算或推理:比较正方形和正方形边长的大小
任务3:应用实践
若在四边形余料上再截取一个最大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 ▲
18. 如图,是正方形的对角线上的两点,且 , 求证:;四、综合题
-
19. 如图(1)、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G是BC上的任意一点,DE⊥AG,BF⊥AG,垂足分别为点E,F.求证:;(2)、在图1的基础上,若过点C作CH⊥DE,垂足为点H,连接AH,CF,如图2.求证:四边形AFCH为平行四边形.20. 如图,四边形是正方形,连接 , 将绕点A逆时针旋转α得到 , 连接 , O为的中点,连接.(1)、如图1,当时,求证:.(2)、如图2,当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2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的坐标为(x,y),则定义:d(x,y)=|x|+|y|为点P到坐标原点O的“折线距离”.(1)、若已知P(-2,3),则点P到坐标原点O的“折线距离”d(-2,3)=;(2)、若点P(x,y)满足2x+y=0,且点P到坐标原点O的“折线距离”d(x,y)=6,求出P的坐标;(3)、若点P到坐标原点O的“折线距离”d(x,y)=3,试在坐标系内画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构成的图形,并求出该图形的所围成封闭区域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