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1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60分)

  • 1. 从发源地来看,亚非文明古国的共同之处要于(   )
    A、以城市为中心 B、以大山为中心 C、以海洋为中心 D、以大河流域为中心
  • 2. 下图中反映古巴比伦文明成果的是(    )
    A、 B、 C、 D、
  • 3. 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公民之所以如此自豪,因为他们(  )

    A、完善了王位继承制度 B、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 C、实行了男女真正平等 D、已经废除了奴隶制度
  • 4. 下列选项属于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主要贡献是(    )
    A、创造发明了0—9十个数码 B、汇集成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 C、创作了悲剧《俄狄浦斯王》 D、发明了造纸术
  • 5. 下列关于大化改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时间:646年 B、学习对象:中国隋唐的封建制度 C、地点:日本 D、后果: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 6. 保罗·肯尼迪说,英国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2%,占欧洲人口的10%,却似乎具有相当于全世界潜力40—50%的现代工业能力。这主要是因为(  )
    A、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C、英国率先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D、英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领先
  • 7. 欧洲人所进行的跨洋奴隶贸易,其航程平均是60天,在这一航行中,奴隶的平均死亡率从10%到55%不等,尸体被无情地抛入海洋。这里的“海洋”指(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 8. 1836—1848年间,英国工人进行了一场争取自己应有权利的斗争。他们把自己的要求以《人民宪章》的形式发表,以向议会递交请愿书的方式进行。其主要诉求是(  )
    A、提高工资待遇 B、改善劳动条件 C、改善生活条件 D、获得普选权
  • 9. 改革者们说服大名将土地让渡给君主以换取“华族”的名号后,将原有的藩国替换为由中央政府控制的府县。改革者们进而任命新的地方长官,以防止旧藩国的复苏。材料反映了明治维新(  )
    A、加强中央集权 B、引进西方技术 C、努力发展教育 D、提倡“文明开化”
  • 10. 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电车使城市居民出行更加方便,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电话使相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等的使用大大减轻了人们繁重的家务劳动,电影和电视丰富了人民的业余生活。这主要反映了第二次科技革命(  )
    A、推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 B、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 C、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D、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
  • 1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与“解放农奴”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

    A、日本明治维新 B、美国南北战争 C、俄国1861年改革 D、俄国十月革命
  • 12. 在日本明治维新改革中,推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经济措施是(    )

    A、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B、提倡社会文明开化 C、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D、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 13. 下列图片中,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

    ①火车                   ②飞机              ③爱迪生和电灯     ④天舟一号飞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 14. 2017年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这场革命在历史的长河中掀起过巨大的浪花。这里的“浪花”主要是指:(    )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C、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15. 条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行政之完整……实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该条约实质上是要挟中国政府执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依据上述内容来判断,可知该条约是(    )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四国条约》 D、《五国条约》
  • 16.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在对美国对日宣战演说中说:“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美日“处于战争状态”的影响是(    )
    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C、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D、宣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结束
  • 17. 1942年,26国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其根本目的是(    )

    A、加强各国经济、军事的交流 B、孤立苏联社会主义国家 C、团结一切力量战胜法西斯国家 D、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取得胜利
  • 18. 《走向全球主义》一书作者安布鲁斯指出,“尽管国家在全世界保持着优势地位,但美国领导人在1945 年夏对未来有三怕。一是政治上的,怕斯大林,也就是怕社会主义……”为此,美国在政治方面提出(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 D、成立联合国
  • 19.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战后,教育经费在政府的财政预算中所占比重超过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90年代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成年人受过大学教育。工程师在人口中的比例居世界之首。”该材料反映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是(    )
    A、重视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创新 B、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 C、重视教育,注重人才培养 D、政府投资主要放在发展经济上
  • 20. 下图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

    A、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持续增长 B、五六十年代罗斯福实行新政推动经济发展 C、70年代中期增长率最低 D、新经济的出现促进了90年代的经济增长
  • 21. 小明同学在阅读《世界文明史》时,看到这样的话:“它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它指的是(    )
    A、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 C、光荣革命 D、宗教改革
  • 22. 恩格斯说:“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3-4年,将有800-1000万士兵互相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最先验证了恩格斯说法的战争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3. “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与文中“新的太阳”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的(  )
    A、美国独立战争 B、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美国内战
  • 24. 俄国1861年改革时,有些地主主张农奴与土地一起解放,不过要一笔高额的赎款。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采纳了这一主张。下列说法是对以上表达的理解,其正确的是(    )

    ①改革是对农奴的一场掠夺    ②农奴制改革有大量封建残余

    ③改革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沙皇赞同废除农奴制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25. 据报道,我国即将在福建省福清县建成世界先进的新型核电站。核电技术是对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的科学理论的应用(  )
    A、但丁 B、瓦特 C、伏尔泰 D、爱因斯坦
  • 26.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两大集团是(    )

    ①三国同盟    ②法西斯轴心国    ③反法西斯同盟国    ④三国协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27. 某同学的听课笔记中记载了以下信息:“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多万人,有‘绞肉机’之称。”据此我们可以判断,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
    A、南京大屠杀 B、三大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斯大林格勒战役
  • 28. 一位历史学家在谈到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里的“火药桶”、“火星”是指:(    )
    A、意大利——萨拉热窝事件 B、巴尔干——萨拉热窝事件 C、美国——萨拉托加战役 D、德国——慕尼黑阴谋
  • 29. 数据分析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直接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    )

    持续时间

    参加国

    涉及人口

    死伤人数

    经济损失

    4年多

    30多个国家

    大约15亿人

    3000多万人

    3000多亿美元

    A、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B、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激烈较量 C、世界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D、人类历史上的空前灾难
  • 30. 他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作“文明恶棍”,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他”是(    )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但丁

二、综合题(共40分)

  • 31. 为了探寻大国崛起之路,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围绕下列问题进行了探究性学习,请你一起加入探讨。

    溯源组的同学探寻英国崛起历程:英国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7-19世纪时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当时的英国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17-19世纪的时候英国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请你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分析原因。
    (2)、思想文化、教育科技在大国崛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请举出一位伟大的英国科学家。
    (3)、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的首批开辟者,那么你知道是谁率领船队成为美洲大陆的首批开辟者?
    (4)、“为独立而战”。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也说:“北美似乎由上帝的意志决定最终会成为一个国家。”你知道美国独立战争中哪一文件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统是谁?
    (5)、“为自由而战”。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都对这场战争跃跃欲试,充满期待,都把赌注压在自己这一方。你知道美国内战中哪一文件的发表扭转了北方不利的局面?这场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有何作用?
    (6)、“创新的美国”。众所周知,当今美国,人才济济,全球一半多的科技发明出自美国。请分别举出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在交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发明创造和发明人。
    (7)、上述材料表明,日本对外来文化采取的是什么样的态度?
    (8)、材料中所说的日本的“社会变革”指的的什么历史事件?这一“社会变革”的众多措施中,最具有远见卓识的,今天仍然值得各国重视和学习的是哪一项措施?
    (9)、通过探讨,同学们一致认为一个国家要崛起要复兴应具备以下要素: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15世纪,这场运动从意大利开始兴起,诗人但丁是这场运动的先驱。16世纪时,这场运动传播到了英国。

    材料二:这一系列航行,使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材料三:1640年,英国国王召集议会开会,希望能够筹集军费,镇压苏格兰发生的人民起义,会议期间,议员们对国王的独断专行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利,掀开了革命的序幕。经过反复、曲折的斗争,资产阶级统治最终在英国确立下来。

    (1)、结合所学知识,采用合适的形式进行设计,以体现三则材料所描述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2)、请在以上设计的基础上再补充一个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