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小学语文四年级寒假衔接专题练习:10 古诗词默写与填空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10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与“落日的余晖反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映在青苔上”相对应的诗句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C、独立忘情草,野人耕夕阳。 D、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2. 下列诗句中没有蕴含人生哲理的一项是(    )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C、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3. 画线部分应填入的诗是哪一句?(    )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        

    A、难酬蹈海亦英雄 B、蹈海难酬亦英雄 C、难酬苦海亦英雄 D、苦海难酬亦英雄
  • 4. 四(1)班的小明、小红和小花等同学在对名言“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进行讨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明:“这是汉代学者王充说的,‘智能之士’指的是有学问有才智的人。” B、小红:“‘不学不成’的意思是靠努力学习而成才,不学习也能成才,但是不会聪明。” C、小花:“‘不问不知’说的是多问才能明白更多的知识和道理。这句名言就是告诉我们要多努力学习,才能增长知识和智慧。
  • 5. 小刘同学在准备《问,是学的起点》的演讲稿,他想选一句古语证明自己的观点。下面哪句古语不太适合( ) 。
    A、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B、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C、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D、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6. 下列诗句中,不是出自于边塞诗的一项是( )
    A、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B、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C、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7. 为下图的山水画配上诗句最合适的是(   )。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 D、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 8. 古诗中的孩子与牛。

    牛是人类的朋友,与孩子的关系也是亲近的。古诗中就经常出现牧童的形象,下列诗句中没有写道“孩子骑在牛背上”的是(    )

    A、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宋·黄庭坚《牧童诗》) B、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宋·杨万里《桑茶坑道中》) C、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宋·雷震《村晚》) D、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清·袁枚《所见》)

    选择句子的含义。

  • 9. 《女娲补天》一文中,女娲为了让人类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不畏艰难炼石补天,她善良勇敢、甘于奉献的品质令人敬佩。下面诗句不能体现“奉献”精神的是(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10. 冬天,我家窗前的梅花开了,阵阵香气,沁人心脾。元旦那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梅花上落了一层厚厚的雪花,爸爸见此情景,不禁吟诵道:      (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C、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11. 下列能体现“观察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会不一样”的诗句是(    )
    A、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 12. 爸爸告诉我写作文要张扬个性,各显特色,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一句诗( )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13. 龙岗中心小学举行古诗词默写比赛,泽霖同学因为一项有错导致不能晋级。错误的那项是( )
    A、“可怜九月初三夜”下一句是“露是珍珠月是弓”。 B、“梅雪争春未肯降”下一句是“骚人搁笔费评章”。 C、“云母屏风烛影深”下一句是“长河渐落晓星沉”。
  • 14. 下面选项中与诗意相对应的诗句是(    )

    诗意:梅在晶莹洁白上应是比雪差三分的,而雪却又输给了梅所带的一段清香。

    A、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二、填空题

  • 15.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暮江吟》中“”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描绘了和谐、宁静的画卷,。
    (2)、《题西林壁》中“”蕴含着“对于问题的认识,所处的位置不同,看法就不同”的道理。
    (3)、《雪梅》中“”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古人曾说过:“ , 孰能无惑?”所以,有不懂的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装懂。
    (5)、几场秋雨过后,我们会想到“”的谚语。
  • 16. 日积月累。
    (1)、今年雨水特别少,刚刚进入十月,小草就结了霜,正验证了谚语:“。”
    (2)、 , 碧海青天夜夜心。
    (3)、“人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这让我想到韩愈说的“ , 孰能无惑?”
    (4)、诗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个全面的认识,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来观察分析事物。
    (5)、“各显神通”这个词让我想到了(人物或故事)。
  • 17. 根据本学期所学知识填空
    (1)、学习有五个步骤, “博学之,审问之, , 笃行之。”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2)、美,无处不在。“细细的溪水,流着 , 流着。”这是月下溪流的幽静之美。"一道残阳铺水中,。“这是秋晚江面的绚丽之美。
    (3)、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同,苏轼的诗句"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4)、入秋以来,要多穿衣服,因为“一场秋雨一场寒,。”我们盼着"八月暖,九月温,
    (5)、《精卫填海》中,精卫“常衔 , 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 18. 诵经典,长智慧。
    (1)、云母屏风烛影深,
    (2)、 , 复照青苔上。
    (3)、梅雪争春未肯降,
    (4)、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正如韩愈所说:“?“学间学问,不懂就问,骄做白人尼学不到东西的,如《尚书》中所说:“。“
  • 19. 按课文内容填空。
    (1)、 , 孰能无惑?
    (2)、 , 但闻人语响。 , 复照青苔 上。
    (3)、横看成岭侧成峰,

    , 只缘身在此山中。

    (4)、嫦娥应悔偷灵药,
    (5)、八月暖,九月温,
    (6)、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
  • 20.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老师一直教育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及时向他人请教,不要不好意思。司如唐代的韩愈所说:“?”
    (2)、关于秋天的谚语我知道很多,比如:
    (3)、在《雪梅》这首诗中,诗人评价“雪”与“梅”的诗句是:“。“
    (4)、《题西林壁》的作者是朝的(人名),其中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含义的诗句是:
  • 21. 我能按课内外积累填空。
    (1)、“智能之士,。”可见,学习和提问多么重要。
    (2)、卢钺在《雪梅》中用诗句“”告诉我们梅和雪各有所长。
    (3)、谚语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意思是每下一场秋雨,天气就会变冷一些,下了多场秋雨后天气就该冷得让人穿棉袄了。
    (4)、《精卫填海》中的“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填海的过程是“常 , 以堙于东海”。
  • 22. 把句子补充完整
    (1)、人非生而知之者,
    (2)、 , 名曰女娃。
    (3)、 , 雁儿脚上带霜来。
    (4)、不识庐山真面目,
    (5)、 , 复照青苔上。
    (6)、梅雪争春未肯降,
    (7)、可怜九月初三夜,
    (8)、 ,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9)、 , 碧海青天夜夜心。
    (10)、好问则裕,
  • 23. 回顾课文内容填空。
    (1)、 , 但闻人语响。
    (2)、博学之, , 慎思之, , 笃行之。
    (3)、《暮江吟》一诗中,体现诗人无限喜悦之情的两句诗是:
    (4)、精卫填海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人们常用“精卫填海”这个成语来比喻:
  • 24. 填空
    (1)、傍晚,夕阳照在江面上,江面看上去一半红色一半绿色。这时候,我不禁想起了诗句:
    (2)、在学习中,有疑问是正常的,正如韩愈所说:“ , 孰能无惑。”
    (3)、秋雨过后,天气渐渐变凉了,这真是“。”
    (4)、人们常说“开卷有益”。本学期,我们畅游课文,认识了的盘古;了解了观赏钱塘江大潮的最佳时间是;知道了精卫填海的原因是“。”
  • 25. 根据课内外阅读填空。
    (1)、被称为“”的钱塘江大潮,作者是按照的顺序进行描绘的,江潮的声音一开始好像 , 过了一会儿,响声 , 最后那声音如同 ,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在刘禹锡笔下用诗句“”描写的。(《观潮》)
    (2)、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 , 而是靠探路的。(《蝙蝠和雷达》)
    (3)、不识。(《题西林壁》)
    (4)、行到水穷处,。(经典诵读《终南别业》)
    (5)、可怜九月初三夜,。(《暮江吟》)
    (6)、 , 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
    (7)、博学之,笃行之。一场秋雨一场寒,
    (8)、我读过许多神话故事,其中最喜欢的是《》,故事中最神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