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九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质量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1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有学者指出:“周人的政治权利造就了一个文化共同体。周人克商,又承认商人曾克夏。周人的世界,从此便是一个‘天下’,而不是一个‘大邑’。中国不再是若干个文化体系竞争的场合,中国的历史,从此成为华夏世界延续和发展的长篇史诗。"该学者意在说明( )A、周制仍保有原始民主的遗存 B、西周时期已呈现出政治文化认同 C、天命神权对周代政治的影响 D、西周时期华夏民族已经基本定型2. 先秦诸子思想各有“奇谋”,如道家“谋道”,儒家“谋(圣)心”,墨家“谋利”,法家“谋势”“谋霸”,兵家“谋胜"。先秦诸子的"奇谋"旨在( )A、达到复古的政治目标 B、推动社会政治变革 C、重塑一个有序的社会 D、努力完善个人品质3. 司马迁指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他以范蠡为例,说其“三致千金”,把财富分给贫贱时结交的朋友和远房的叔伯弟兄,"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司马迁这一言论意在( )A、肯定人们的逐利行为 B、说明仁义是财富的派生物 C、强调对各业一视同仁 D、指明商人发家致富的原因4.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四月戊子,于“邺城毁五层佛图,于泥像中得玉玺二,其文皆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魏所受汉传国玺’。”另据考古发现,北魏迁都洛阳后其主要建筑的规模、位置和名称等与魏晋一致。这反映出当时( )A、国家治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B、思想文化呈现多元化特征 C、统治者注重强化政权的正统性 D、实行民族平等与团结政策5. 胡适以8世纪中期为界把唐诗划为两段,前一段包括儿童时期和少年时期,后一段则是成人时期。前一段的文学是歌舞升平的文学,内容是浪漫的,意境是做作的;后一段的文学是呼号愁苦的文学,是痛定思痛的文学,内容是写实的,意境是真实的。对这一认识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政策利于诗歌繁荣 B、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 C、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趋势 D、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6. 朱熹曾为“明世系”“建祠堂”“祭祖先”等制定了行为规范。他专从儿童教育方面宣扬儒家伦理纲常,讲述“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徽州地区宗族的“族训”“族规”和“家典”的制定,基本上都是“推本《家礼》","元旦谒祖、团拜及春秋二祭,悉遵朱子《家礼》"的规定。这说明理学( )A、具有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 B、强调建立封建纲常伦理道德 C、已经成为正统的官方哲学 D、倡导传统典籍中的复古思想7. 明太祖废除宰相后,皇帝一人实难任天下之事,渐次形成的内阁、司礼监成为皇帝的左右手,然而皇帝往往更依赖后者,所谓“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司礼之批红”,宦官势力突破了内廷,向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僚系统渗透。由此可知,明朝的宦官专权( )A、使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 B、是中枢机构异变的结果 C、导致内阁失去了决策权力 D、促使中央权力体制平衡8. 据统计,清朝乾隆年间,整个长江水系粮食运输量年平均至少在1850万石以上,而安徽仅为100万石,只占总量的5%。其中,铜陵县“壤地偏小,无物产之饶,其民自农亩外,无商于四方者,故岁常不舒,即名巨家亦无厚蓄”;怀宁县“民但知服田力穑,不为商贾淫巧末作以取奇赢”。据此可知,当时安徽地区( )A、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B、社会逐利风气盛行导致道德沦丧 C、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形成 D、商品经济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9. 鸦片战争后,魏源认为清王朝如“外强中干之人,躯干庞然,一朝瘘木”,还指出“同一御敌,而知其形与不知其形,利害相百焉;同一款敌,而知其情与不知其情,利害相百焉”。魏源的这些认识(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B、从西方视角否定了封建制度 C、有利于启迪国人认识世界 D、表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0. 下表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中国部分进出口商品的关税变化情况。这一情况反映出( )
进出口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新税率较旧税率 (%) (%) 增(+)减(-) 进口 棉花 24.19 5.56 -18.63 棉纱 13.38 5.56 -7.82 二等白洋布 32.53 6.95 -25.58 六种毛织品平均 45.93 6.95 -38.98 出口 各种茶叶平均 30.89 12.87 -18.02 湖丝 9.43 3.97 -5.46 丝织品 3.11 4.17 +1.06 土布 7.37 2.74 -4.63 A、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要求 B、英国拥有条约体系中的绝对霸权 C、民众生活质量得到一定提高 D、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11.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清廷成立了以恭亲王奕诉为首的督办军务处,意在使各路“统兵大员,均归节制”;但同时又任命刘坤一为钦差大臣,"关内外防剿各军均归节制"。时人认为"有督办处而又设钦差大臣,犹诸屋上架屋……未免政出多门"。这从侧面反映出( )A、战争中清廷作战策略失当 B、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C、清政府腐朽统治是战败主因 D、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12. 某美国学者曾说:“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知识分子所面临的挑战与18世纪的欧洲先哲们的际遇不同。后者从宗教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而前者则是以抛弃(至少是揭露)‘科举心态’‘盲从’以及摒弃习以为常的‘为社会所钳制’的国民性为己任”。该学者意在说明( )A、辛亥革命推动国民民族意识觉醒 B、中国知识分子深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C、思想解放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相连 D、新文化运动以批判传统的礼教为目标13. 为纪念近代中国某重大战役,有诗描述道:“短兵相接山林怒,烽火连天汉水嗥。拖住敌人征南北,江城失守也分桃。”结合下图判断,该战役( )A、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B、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C、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D、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14. 1949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在全国出版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教科书要由国家办,因为必须如此,教科书的内容才能符合国家政策。”“教科书对国计民生影响特别巨大,所以非国营不可。”这说明,当时我国( )A、强调国家办学模式 B、注重发挥教育的政治功能 C、突出人民教育方针 D、教育适应社会主义改造需要15. 下表是1990~1996年我国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开发支出统计数据。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年份 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总额(亿元) 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 1990 133.06 1.38 1991 165.90 1.39 1992 214.30 1.40 1993 283.10 1.26 1994 321.30 1.30 1995 365.83 1.19 1996 384.90 1.10 A、企业注重加大科技研发的力度 B、工业化的基础得以初步奠定 C、工业发展存在后劲不足的缺陷 D、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科技发展16. 下面为1999~2018年中国澳门失业率走势图。据此可知( )A、澳门的产业结构日益趋向合理 B、"一国两制"是澳门发展的保障 C、内地加大对澳门经济支持力度 D、祖国统一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17. 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建立了城邦"公共服务体系",让富裕的贵族承担部分公共事业的开支,分担社会义务,如参与养护"三层桨战船"、训练桨手、资助城邦宗教和文化活动等。这一做法( )A、说明雅典注重社会福利建设 B、体现了理性和自由平等思想 C、利于平衡公民贫富悬殊问题 D、有效稳固了城邦民主的基础18. 有学者说:“倘若去研究近代俄国,不必在议会制上多花精力;如果研究近代美国,无须考虑君主制问题;如果研究近代德国,不会有两党制问题。但一部近代英国政治制度史,就是议会逐步取代国王统治国家的历史,离开议会制谈不上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和两党制。"该学者意在强调近代英国( )A、民众参政议政的意识逐步增强 B、政治制度发展的渐进性和多元性 C、体制完全践行了三权分立原则 D、专制王权与议会间矛盾不可调和19. 伏尔泰认为,“历史学的使命应该是认识历史自身的活动,对历史进行自身的审查,从概念出发建立认知事物发展的逻辑”。他还提出希腊罗马史学家给人留下的大抵只是“战争史”“远征记”之类的作品,而历史学真正的方向是"我们应当尊敬那些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靠暴力奴役的人". 这表明伏尔泰( )A、倡导理性精神 B、宣扬思想自由 C、追求人民主权 D、反对专制制度2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科学,只有从自然科学出发,才是现实的科学。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现实部分。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统一的科学。”这段论述可用于说明( )A、牛顿的时空观符合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 B、伽利略是横跨多学科领域的科学大家 C、生物界与人类社会的运行原理基本一致 D、马克思主义和达尔文学说的实质相似21. 1925年,英国提出保卫资本主义世界免遭苏联威胁论;1927年,英国向苏联递交断绝外交关系照会;1927年6月,苏联驻波兰大使被刺后,西方六国外长会议主张对苏进行“十字军讨伐”。对此,斯大林明确指示,通过出口更多的粮食换取外汇启动工业化,应对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国际形势。这说明当时苏联( )A、推行的新经济政策已不合时宜 B、面临首要任务是巩固新生政权 C、斯大林模式的建立具有必然性 D、经济发展受到国际环境的阻碍22. 下图是法国画家亨利·马蒂斯的代表作《两个舞蹈者》。该作品( )A、渲染了人内心的彷徨与迷茫 B、是社会黑暗的真实再现 C、注重运用色彩表达主观情感 D、体现画面的严整与和谐23. 20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主张“西方要与社会主义国家逐步地、慎重地、和平地促进关系,培养自由的种子"。他成立和平队,第一年就拨款3 000 万美元,向第三世界国家派出500人。肯尼迪这一做法( )A、缘于美苏争霸美国优势明显 B、导致美苏之间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C、反映出美国仍固守冷战思维 D、表明文化宣传成为冷战主要手段24. 有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全球化下,自由的资本市场通过资本自由流通给所有国家都带来利益。然而,“资本自由流动未能帮助各国实现‘最佳’投资,最具收益的投资不是给所有人,而只是给投资者带来利益",且这种"更好的"投资是以当地工人恶劣的工作条件和社会福利的削减为代价换来的。该学者意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促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 B、缓解了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问题 C、使各国经济水平得到普遍提升 D、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第25题1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25分,共52分。)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统一六国后,在郡内设置“监”这一官职。汉初,各地方不定期派遣御史去监察。经过汉初数十年的休养生息,至武帝时则"民则人给家足,都鄙縻间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又颁布“推恩令”,还三次大规模地出击匈奴,使匈奴远遁漠北。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这样,充分调动了中央与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实现了监察权与行政权相分离,基本摆平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因此完全意义上的纯监察制度是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六条察州制,故清顾炎武称"刺史六条为百代不易之良法"。
——摘编自史云贵《汉代刺史制度述论》
材料二:东汉建立之初,为迅速消灭割据,加强地方军政协调统一,以应战时需要,光武帝往往拜心腹重将为州牧(刺史),或委任原割据势力头目为州牧,以笼其心,祚其力。因战时经济政治的需要,光武帝还扩大了州牧对地方政务的参与权,并且自光武帝时,州牧在政务上也领导了郡守。不过,刘秀令州牧统兵、领郡县乃为迅速平定各地军阀割据混战之需要,其后,"遂罢州牧,复置刺史",然光武及继承者在剥夺州牧军权的同时,又进一步扩大了其行政权力,乃至后来又不得不在一部分乱州重新委任刺史领兵作战。这一时期,刺史、州牧虽有反复,但无论是州牧,还是刺史,其主要职能乃是地方官之治州抚民。东汉末年的州牧、刺史“内亲民政,外领兵马”,势大权重,跨州连郡,割据混战。
——摘编自史云贵《汉代刺史制度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实行刺史制度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汉代刺史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影响。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万两千年之前,人类在广袤的地球上的网络联系非常松散。农业发明之后,形成一些比较紧密的区域性网络。大约6000年前,演变出以城市为中心的都市网络。距今2000年的时候,出现了最大的一个网络——旧大陆网络(包括欧亚大陆和北非),这里是文明最发达的中心地区。500多年前,海路大通,大大小小的各种网络结成一体,形成整体性的世界网络。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命运开始被编织在一起。最近160年,世界性网络的联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交往迅速电子化。
——摘编自麦克尼尔《人类之网》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950年至1973年,日本引进了将近两千项铜铁工业技术,其资金94%是国内筹集的,在此期间,日本钢产量从700多万吨增长到1亿多吨。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因资金紧张,日本制定计划分批、分步骤引进技术。先把重点放在电子、钢铁、机械等重工业部门,虽然这些技术在当时并不都很先进,但对日本来说比较实用。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引进技术工作从重工业、化学工业等基础技术扩大到电子、合成纤维等一系列新兴工业技术领域。20世纪70年代以后,技术引进延伸到原子能、飞机、宇宙开发等领域。日本善于把外国成功的经验学过来,变成自己的。他们严格地依据自己的“支付能力”和“消化能力”,从实际出发,一切强调经济的合理性。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 43个主要技术领域,日本已经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
——摘编自马琳《再谈日本的技术引进》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的国防工业、基础工业和科学技术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在尖端技术领域汇集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并开展了一些科研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苏联政府也表示愿意在原子能及导弹技术方面给予中国援助。1955年,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做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决定。1958年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国防科委,统一领导核武器、导弹武器和常规武器装备的科研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已初具规模,国防科技工业的领导管理体制也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已逐步建设了兵器工业、航空工业、造船工业、军事电子工业以及包括导弹核武器和航天技术的国防尖端工业;先后组建了导弹、核武器、飞机、舰艇、军用无线电、兵器等研究院,初步建立了比较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摘编自姬文波《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国防科技工业领导管理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日本技术引进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征及其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日技术引进给我们带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