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2)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10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生态文学作家们努力探索和尝试,让生态文学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总结当代生态文学创作面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质。

    报告文学表现突出,多种文学体裁并进。早期生态文学多采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文学形式以报告文学和散文居多。报告文学如徐刚写沙漠化防治的《穿越风沙线》,岳非丘写长江污染防治的《只有一条长江》等,可谓第一人称表达范例。散文如苇岸写华北大平原上动物、植物及农事活动的《大地上的事情》等,影响深远。近年来,小说和儿童文学领域也不乏生态文学佳作,带给我们惊喜。长篇小说如周建新写人与海的《老滩》,儿童文学如黑鹤写动物的《银狐》等,都可圈可点。

    全面观照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进展。近年来,我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生态文学作家以自觉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关注和思考生态环境问题,热情讴歌和礼赞生态环境保护者。陈启文《穿越共和盆地》真实记录与反映新中国治沙成就,李云峰《汾河行思录》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等。这些作品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多个领域,呼吁人们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以更大力度、更多措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以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生态文学特征是什么?通过研究作家创作活动和作品,不难发现,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这是生态文学的独特之处。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因此,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生态文学都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普遍精神生态。作家们以人文主义情怀,对人类社会生态问题进行理性深刻的剖析与反省,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

    (选自李青松《生态文学绿意盎然》)

    材料二:

    新冠肺炎病毒正在全球肆虐的时候,生态文学的话题似乎有了更多的关注度。传统的文学,长时间来被人们理解为是人的文学,是以个性的语言故事、人物探析表达人的社会环境存在感受和命运的文学,是围绕着人的价值利害情景展开的语言叙述。生态文学则是对包含着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其包含对象和目标显然是远远广泛于传统的文学的。生态文学有新的展开领域与活动舞台。因此,生态文学的开启,是一次深刻的文学变革与革命。

    自古老的诗歌开始,文学就在以各种方式努力表达着人的社会感受和理想追求。经过几千年文学表达的过程,如今人们渐渐地发现,仅仅依赖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视野,着眼人类自己感受追求范围内的内容,已经很难解释和说明人与环境、与他物的矛盾困窘关系了。在人类痴迷地实现着自己的文化、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价值目标,甚至以近似疯狂的力量和速度呈现影响结果的时候,忽略了对赖以生存的地球的严重破坏,忽略了对与人类共同生长于地球的各种动植物的毁坏,以至引发了严重的地球生态危机。这个现实而严重的危机,正是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和生态文学现象新生的时代背景,正是生态文学对传统文学以革命与变革的姿态提出挑战的根源。在茫然的地方寻觅,在盘桓的地方发现,在新的方向目标下出发,这就是生态文学勃发生长的机会与能动进取的意义价值。

    因此,当我们在这里谈论生态文学的时候,最先要清楚地意识和理解,生态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那种几乎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历史、政治、文化、民族等局限性的文学表达有着质的不同。生态文学,应当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全球视野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依存、共生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的新的未来的文学。这种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只有在这样的视野下,方能够感受到生态文学的魅力。

    (选自李炳银《生态文学:文学的变革与革命》)

    材料三: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国主题、中国题材、中国成就、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表现,它可以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

    生态属于全人类,生态文学具有世界普遍性,是可以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和中国样本,可以丰富和充实世界生态文学宝库。同时,生态文学对中国独特的生态保护解决方案、经验、模式的描绘和书写,也能为世界生态文学包括自然文学、动植物文学、环境文学等带去许多有益的启示。

    今后,中国生态文学应继续沿袭参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创作出更多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反映绿色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成就,赞美绿水青山,讴歌美好生活的作品。同时,生态文学也应继续致力于鞭挞那些肆意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选自李朝全《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在中国发展时间虽不长,但已经蔚为大观。 B、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明显不同,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而是对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 C、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而不关乎历史、政治等因素。 D、生态文学作品既要呈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现生态文明发展成就,也要鞭挞那些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行。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这引发了生态文学作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B、生态文学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关注人类精神生态,是因为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 C、中国生态文学需要立足于中国化的表达,从而反应中国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相应责任。 D、与传统文学相比,生态文学更具有世界普遍性,是更容易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老舍的《草原》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抒发了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B、陈忠实的《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 C、姜戎的《狼图腾》表面上是写狼的习性,而背后折射出了生态系统的可循环性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必然性。 D、迟子建的《原野上的羊群》通过原野上羊群与都市人的对比,写出了人性的扭曲,表达了对人类应有天性的呼唤。
    (4)、材料二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5)、根据三则材料的内容,简析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意义。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935年的羊

    徐建宏

    找到学校,老旺看见曹老师正在巴掌大的操场上给学生们布置下午上山打柴的事。冬天的太阳光把曹老师的脸照得暖洋洋的。山里太穷,孩子们读不起书,只能隔三差五地到山上打些柴,然后到镇上卖了弄点钱,老旺看到自己的孩子狗娃也在中间。

    等学生散了,老旺急忙把曹老师拉到一边,哆哆嗦嗦地从破棉袄里掏出一个布包,大概是午后的太阳光显出了力量,曹老师注意到老旺的额上微微出了点汗,老旺说:“曹老师你看看这里面写的啥?”

    曹老师疑惑地打开布包,从里面露出一张缺角的纸条。由于年深月久,纸条已经渍黄不堪,上面不规则地分布着一些细洞。曹老师展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

    借条

    兹借到瓦村元富家羊20只,俟革命成功后以两倍奉还,此据。

    红军指挥员叶××

    1935年10月25日

    曹老师抬头看看老旺,此刻老旺的眼睛像两把钳子钳住了他,曹老师说:“老旺,这东西你从哪儿找到的?”

    “俺家的一个破墙洞里。”老旺急切地说,“上面写了些啥?”

    曹老师莞尔一笑说:“那元富是你家什么人?”

    “俺爷爷哪。”老旺说,额上的细汗已经变成了颗粒。

    “老旺,恭喜你啊,”曹老师一巴掌拍在老旺的肩上说,“你家发财了。”

    消息从这天午后开始像花朵一样开遍了整个瓦村,到黄昏时老旺家的院子里已挤满了人。没有谁对老旺怀里的40只羊持怀疑态度。整个瓦村似乎隐隐听到了从1935年传来的羊叫声。瓦村虽然偏僻,但历史上也是个弹痕累累的地方。离村不到一里,马蜂窝似的弹坑足以印证瓦村昔日的荣光。应该说,这张借条对老旺的确太重要了,它的重要性甚至超出了我们想象的范围。老旺一家六口人,妻子长年捧着一只酱黑的药罐,加上自己腿脚不灵便,儿子狗娃还是因为曹老师才读上书的,靠着几只咩咩叫的羊养家糊口,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这天夜里,瓦村的所有家庭都在斑驳的泥墙上寻找历史的破洞。1935年的羊叫声弥漫了整个瓦村。

    根据曹老师的指点,老旺第二天一大早就翻山越岭到镇上去了。曹老师关于纸条的一些看法,在镇政府的办公室里得到了证实。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打着手势对老旺说,这张借条非同一般,我们一定要认真核查,尤其是首长的签字,需经专家鉴定。老旺听了这番话,心里像冬天的风紧一阵松一阵的,这时候恰巧镇长进来,镇长把老旺请到自己的办公室,还给老旺泡了杯茉莉花茶,这使老旺在茉莉花的清香中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

    冬去春来,日子的流云在漫长而煎熬的等待中随风而逝,老旺日复一日地把羊群赶到山坡上,看远处山梁上腾起的黄尘,也看曹老师带着狗娃他们上山打柴的情景。老旺的心里酸了又涩,涩了又酸。据村里人说,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老师是从遥远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老旺记得,几十年间曹老师才回过五次家。

    后来的消息是曹老师从镇上带回来的。那天曹老师和几个学生挑着柴火到镇上去卖,归路上顺便去了趟镇长办公室。镇长答复说,经多方鉴定,现在已经确认了那张借条,首长的签字也真实无讹,再过几天县里就会派人把折合的1万块钱送到瓦村去。镇长的叙述让曹老师喜出望外,以致在走出办公室时老师一脚踩空把脚崴了。

    县里派人在镇长的陪同下来到瓦村是在几天以后。那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整个瓦村到处尘土飞扬。人们看到腿残又老实巴交的羊倌老旺从县里同志的手里接过一个大红包,那鲜艳的色彩在灿烂的阳光下让人热血沸腾。这个中午,我们的农民兄弟老旺像一颗挂在秋天树上的红柿子引人注目。1935年的羊叫声又一次回荡在瓦村的天空。

    第二天,老旺找到学校时天刚蒙蒙亮。曹老师扶着墙壁出来开门。看到一脸土色的老旺,曹老师开玩笑说:“老旺,你的脸是不是被钱烧了?”

    老旺站在门口,从门外进来的光线照出曹老师房间里的摆设简陋又寒酸,灶上的白烟袅袅散开。老旺迟疑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塞到曹老师手上说:“俺想了整整一宿,这2000块钱就送给学校吧,往后你和孩子们不要再上山打柴了。”

    曹老师空洞地张了张嘴,一时无从说起。

    老旺粲然一笑说:“狗娃这几年全靠了你才念上书的,还有俺们家……你的恩情俺们忘不了,留下的那几干块钱,够俺们还债和添些羊啥的了。”老旺憨厚的笑脸在逆光中灿烂而令人心动。

    曹老师凝视着老旺一瘸一拐地走入晚春的早上,眼前一片模糊——他仿佛看到了有许多可爱的羊簇拥在老旺身后,老旺就像站在洁白的云彩上。在他耳边,1935年的羊叫声如水而来。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旺把纸条拿给曹老师看时所表现出的紧张而又急切的表情说明他急于证实借条内容而获取赔偿,以此来缓解目前家里的困境。 B、老旺家境贫苦,生活困难,家里人口多,妻子疾病缠身,常年离不开药,自己腿脚不便,靠几只羊养家糊口。 C、老旺对曹老师有一种深深的敬佩之情,即使是在自己“漫长而煎熬”的等待借条核实的过程中,当看到曹老师带着孩子们上山打柴时,他的内心也充满了酸涩。 D、老旺人虽然穷,但他也怀有一颗感恩之心,这从他拿出2000元钱送给学校用以缓解眼前的困难就可以看出。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用第三人称来叙事,从全知全能的视角出发,客观地描写,从而使老旺和曹老师两个人物形象更真实丰满。 B、小说多次提到1935年的羊叫声在瓦村回荡,渲染了悠远的氛围,使小说更具历史的厚重感,同时也起着串联故事情节的作用。 C、作者以敏锐的感悟、细腻的笔触,既真实地表现了历史生活,又充满着时代的气息,蕴含深刻的主题,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D、小说作者时而借景抒情,时而直抒胸臆,小说的语言跟着流动、跳跃起来;词语的移用,新奇的比喻,俯抬皆是,小说满含着诗化的特色,散发出艺术的魅力。
    (3)、小说中那张缺角的“借条”对小说的叙事起到怎样的作用?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老旺,但作者却花了不少笔墨来写曹老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样处理的用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 , 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 , 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使者怒,还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 , 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秦、齐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秦亦发兵使庶长章击之。三年春,秦师及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B、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C、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D、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战国七雄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符,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调兵遣将的凭证,用铜、玉、竹等制作。 C、折节,指降低自己身份或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文中指降低自己身份。 D、名都,文中指大邑、城市,古代名都可以和国都、首都具有同等的规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为了攻打齐国,主动向楚国示好,派张仪游说楚王,愿意向楚国献出商於六百里土地,希望楚国与齐国断绝往来、废除盟约。 B、陈轸洞察了秦国的阴谋,请求楚王不要撕毁盟约与齐国断交,认为张仪回到秦国后,定会背弃献地的承诺。 C、张仪认为楚国与齐国断交做得不彻底,回到秦国,装作从车上摔下受伤,三个月不上朝;直到齐楚断交,齐、秦交好后才正式上朝。 D、楚王受到张仪的欺骗后,听不进陈轸的劝告,派屈匄率军讨伐秦国,结果楚军惨遭失败,主帅屈匄及列侯、执珪等官员七十余人被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

    ②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

    (5)、楚王答应了张仪的要求之后,陈轸却为何表现得痛心不已?请简要说明。
  • 4. 阅读下面这首古词,完成问题

    鹧鸪天

    元好问

    八月芦沟风路清。短衣孤剑此飘零。苍龙双关平生恨,只有西山满意青。

    尘扰扰,雁冥冥。因君南望涌金亭。还家胜买宜城酒,醉尽梅花不要(醒)

    【注释】①元好问:金末元初文学家,金亡后,被囚数年,后隐居不仕,金朝先建都北京,后建都河南开封。②河南新乡辉县的景点。③有些版本加一“醒”字。

    (1)、下列对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八月”句以“风路”之清,描绘了秋天风清气朗的景象,景中寓情,为全词奠定了忧伤的感情基调。 B、“苍龙”两句写作者见到苍龙山两道雄关兴起憾恨之感,但西山依旧葱葱郁郁,写尽人生苦短的慨叹。 C、“雁冥冥”句运用叠词,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大雁自高空掠过的特点,以其寓意引出下句“因君”二字。 D、结尾两句描述作者意欲回家买尽宜城美酒,想要借酒浇愁,一醉方休,连梅花这样的美景都弃之不顾。
    (2)、分析这首词表现了元好问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作答。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用精彩的譬喻感叹人生短暂的诗句是:
    (2)、陶渊明《归园田居》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的句子:
    (3)、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Ⅰ

    ①这是古城里的一条小街,过去这里显然驻扎过守城的军队,有一排排的营房为证。现在这里正在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_____,虽没有皇家气象,却也称得上是_________。在最前面靠近巷口的地方,还立有一个牌坊,上书一副对联,“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此联内容很好,有__________之效。但对得不甚工整,以我之见,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__________。

    ②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西湖看到过那副著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当时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那时正看着《说岳全传》,热血沸腾着,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其(                       ),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

    ③我还曾在广西看到过一副咏竹楹联,一目之后就永远忘不了,我以为那是最好的咏竹楹联。内容是:“一寸在土已有节,万尺凌云仍虚心”。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金碧辉煌       富丽堂皇       巧夺天工       差强人意 B、雕梁画栋       美轮美奂       妙笔生花       差强人意 C、金碧辉煌       美轮美奂       巧夺天工       心满意足 D、雕梁画栋       富丽堂皇       妙笔生花       心满意足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回味之无穷,概括之全面,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 B、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 C、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 D、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B、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但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C、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D、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人类为什么钟情火星?火星,中国古代称之为“荧惑”,取“荧荧火光,离离乱惑”之意,自古以来就牵动着人们的好奇心。   ①   ?这是一个全人类的疑问。美国对火星探测了几十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长足的进步。乌托邦平原可能存在过古海洋,是探测火星潜在生命存在证据的绝佳地。如今,毅力号和祝融号肩负使命,正在努力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而那个秘密也许就藏在某个地方,我们正无限接近这个宝藏。

    “宜居带”是指在一颗恒星周围的一定距离范围内,   ②   。由于液态水被科学家们认为是生命生存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如果一颗行星恰好落在这一范围内,那么它就被认为有更大的机会拥有生命或至少拥有生命可以生存的环境。据估测,太阳系宜居带的范围在距离太阳0.87~1.67个天文单位之间,位于这一区域内的行星可能在地标存有液态水。火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52个天文单位,十分接近这个宜居带的上限,因此火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③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请各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每一语段的内容。要求:每段不得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21年5月22日中午,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去世。长沙群众涌上街头,夹道送别袁老,齐喊“一路走好”。23日,全国各地有近十万群众自发前往长沙悼念袁老。网上悼念厅开放后,短短几天,悼念人数就达到上千万。

    材料二:

    2021年5月上海科技节上,一场科学红毯秀在场内外引起阵阵欢呼。多位科学“明星”走上红毯,他们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有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有张文宏带领的抗疫与科普团队,还有天问一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张玉花等。

    校团委要求各班就“谁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值得追的星?”这个问题,举办一次“我的青春,我的榜样”主题班会。请综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