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质量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0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60分)

  • 1. 观察如图并结合所学,判断该遗址最有可能出现于(   )

    A、原始人群时期 B、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C、父系氏族社会时期 D、“万邦”时代
  • 2. 商鞅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一规定旨在(   )
    A、实现富国强兵 B、保护农民利益 C、推行重农抑商 D、承认土地私有
  • 3. 下图为秦统一后设置的广阳郡,治蓟县等地。下列关于广阳郡表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命,可以世袭 B、隶属中央垂直管理 C、直接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D、蓟县是广阳郡郡守的封地
  • 4.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们再次见证了中医药的作用。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   )
    A、是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B、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C、记载了麻沸散制作的方法 D、是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 5. 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有关某一时期政权的形势图,按政权更迭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 6. 唐中期客观上允许土地买卖,土地兼并严重,土地被集中于王公贵族、官僚、地主手中,农民逃亡,政府所控人口迅速减少,重税人税户的租庸调制无法推行,必须以种新的赋税制度来代替。这种新的赋税制度(   )
    A、以财产为主要的征税标准 B、一年分春季夏季两次纳税 C、导致政府财政收入锐降 D、加强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 7. 欧阳修这样称颂唐太宗:“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以下不属于唐太宗在位时期的事件是(   )
    A、被称为“天可汗” B、科举制以进士和明经为主 C、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D、灭亡东突厥
  • 8. 美国学者伊佩霞指出:“与20世纪以前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相比,初唐和中唐时的中国人自信心最强,··这个时期的中国人非常愿意向世界敞开自己。”可印证该观点的史实有(   )

    ①玄奘西游          ②法显西行          ③日本“遣唐使”来华          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9.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以下对该史料相关知识解读合理的是(   )
    A、“本朝”是指宋朝,在地方实行州郡二级制 B、枢密院与“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 C、设诸路三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大部分上缴朝廷 D、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国家统一和安定
  • 10. 《元史·地理志》中称:“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主要得益于(   )
    A、行省制度的建立 B、理藩院的设置 C、民族交流的加强   D、驿站制度的出现
  • 11. 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下列项中,可为此提供论证的史实有(   )

    ①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不再受官府任何限制   
    ②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

    ③贱民阶层消失,无地农民不再受人身束缚       
    ④“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 12. 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末清初顾炎武说:“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两者共同反映了(   )
    A、维护封建统治的使命感 B、继承传统儒学的教育观 C、弘扬为国为民的责任感 D、追求个人名誉的荣辱观
  • 13. 下图表中,有关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之间的史实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朝代 史实
    A 唐朝 文成公主入藏,实现唐蕃和亲
    B 元朝 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
    C 明朝 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进行管理
    D 清朝 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
    A、A

    B、B

    C、C

    D、D

  • 14. 不同时期儒家思想家提出了不同主张,推动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以下关于儒家思想家与其主张匹配正确的是(   )

    ①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②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③致良知,知行合一点

    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A、黄宗羲、王阳明、董仲舒、孔子 B、顾炎武、董仲舒、王阳明、孔子 C、顾炎武、董仲舒、王阳明、孟子 D、黄宗羲、董仲舒、王阳明、孟子
  • 15. 明朝中后期开始,中国出现海防与边疆危机,下列关于明朝表述正确的是(   )

    史实

    影响

    A

    明朝朝廷派遣大将戚继光等人平倭。

    彻底解决了倭患问题。

    B

    沙俄势力侵入黑龙江流域,明军围攻入侵俄军,迫

    使俄国进行谈判。

    从法律上承认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广

    大地区是中国领土。

    C

    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

    双方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D

    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在台湾设置了隶属于福建省的统治机构。

    A、A B、B C、C D、D
  • 16. 据史料载,明代浙江海盐县的沈荡镇,“列廛(街市商铺)五六百家,五谷、丝布、竹木、油坊、贸店,大贾往往云集”;桐乡县的濮院镇,明万历中丝绸业兴起,至乾隆间,已是“万家烟火”的纱绸中心;炉头镇原为炉头村,在乾隆年间成为“以冶铁为业”“釜甑鼎鼐之制,大江南北皆仰赖矣”。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B、商业的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C、江南工商业市镇兴盛 D、手工业的经济主导地位日趋凸显
  • 17. 英国驻华公使布鲁斯受命在北京换约受阻,他宣称:“赴京师乃攸关权利而非出于恩赐”,于是强行突入大沽,结果被清军击败。英、法决定再次组织联军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跟这次换约风波直接相关的侵华战争(   )
    A、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的条约 B、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C、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D、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18. “它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此处“它”指的是(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瀛寰志略》
  • 19. 曾国藩于1861年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这反映出(    )
    A、洋务派希望改变封建统治 B、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向西方学习 C、洋务运动领导者能从国家发展角度提出国家战略 D、洋务运动领导者未能认识到中外差距的实质原因
  • 20. 晚清时期的中国,危机此起彼伏。伴随着外国的侵略,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斗争。以下属于该时期中国军民坚决抵抗外来侵略事件的有(   )

    ①黄海海战     ②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     ③镇南关大捷     ④天津保卫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21. 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说:“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夫使能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殆不待辩矣。”这表明康有为的主张 (   )
    A、触动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 B、阐明了改变君主专制政体的合理性 C、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求 D、明确了彻底变革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 22. 如图是近代法国某报刊上登载的一幅漫画《拍着大炮去北京》。该漫画所反映的事件致使(   )

    A、义和团运动开始兴起 B、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C、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 D、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23. 1900年6月21日,清廷发布向八国宣战的诏书,李鸿章看到这份诏书的第一反应是“此乱命也,粤不奉诏”。之后各国代表在上海领事馆商定完毕《东南互保章程》。有学者认为,这次任性的宣战其实是给11年后的辛亥革命作了一次提前预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B、广东省率先脱离清政府而独立 C、该战争的性质与辛亥革命一致 D、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
  • 24. 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②三人最终目标一致,可谓殊途同归

    ③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        
    ④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25.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为作者观点提供最主要依据的是(   )
    A、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B、辛亥革命实现了社会生活上的移风易俗 C、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D、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26. 1919年8月,胡适发表白话诗《我的儿子》文中写道:”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做我的孝顺儿子。”鲁迅也创作了《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提出了新型父子关系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是对等的。这反映了他们(   )

    ①提倡文学革命     ②主张民主共和       ③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④批判封建伦理道德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 27. 下表整理自《中国年鉴第一回》(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年鉴以1914年8月来划分民族工业发展的时期,意在突出(   )
    时期 注册工业公司数(个) 资本额(万元)
    1914年8月前 146 4115
    1914年8月-1920年 272 11743
    A、辛亥革命创造的有利条件 B、列强忙于欧战的影响 C、反对“二十一条”斗争的推动 D、新文化运动开展的意义
  • 28. 国民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毛泽东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下相关事件中他直接参与的有(   )

    ①领导南昌起义                       ②参加八七会议

    ③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④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29. 有学者指出,红军长征开始后,最重要的会议从通道会议算起,有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直至遵义会议。应当强调,遵义会议所起的历史作用是其他会议所不能代替的,是这一系列会议的卓越代表和伟大标志。这主要是因为遵义会议(   )
    A、成功解决了军事路线的问题 B、发扬民主扩大参会范围 C、从根本上纠正了"左"倾错误 D、播撒了中国革命的种子
  • 30. 2022年9月国家文物局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成为会议亮点。从遗址中发现了古城水陆城门相关建筑遗迹、成组码头、木质栈道、干栏建筑、沉船、大量宋元瓷片、漆木器、砖雕、植物种子等古代遗迹遗物。该遗址发现不仅实证温州港是宋元以来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商港”,同时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绝佳阐释,堪称近年来我国海洋考古、城市考古的重大收获。这一实例说明(   )
    A、考古发现决定了历史研究水平 B、考古遗存可与文字记载相佐证 C、可借助考古发现探知历史真相 D、历史真相必须以考古文物形态呈现

二、非选择题(31题13分、32题12分、33题15分,共40分)

  • 31. 时空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维度,可以追寻历史发展的踪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近代中国部分历史事件简表

    1908年

    广州人民发动了抵制日货的运动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1917年8月14日

    中国对德、奥两国宣战

    民国初年

    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1)、判断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三的时期。请分别说出两个有效的判断依据。
    (2)、结合所学列出材料一中图二中A、B的政权名称,指出图三中C处所示地区的管辖机构名称。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
  • 32. 明清两朝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新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助他起草敕令,部分则由于它是一种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于福建省。清朝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清初,清政府册封达赖和班禅。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之际这位思想家并概括其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产生这些思想的时代背景。
    (2)、概括材料二军机处设立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专制集权的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政府治理边疆地区的经验。
  • 33.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与探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国则不同。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摘自《毛泽东选集》.《战争和战略问题》

    (1)、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材料一中“文明蒙尘”的典型例子。列举1840-1900年间的重大史实(除洋务运动外),实证中国各阶级“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
    (2)、列举洋务派的二个代表人物。结合所学知识,扼要分析材料二中的“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他提出这条道路的依据是什么?列出中共为此所创建的第一个根据地的时间和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