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A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0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距今约5000年前,长江下游、黄河下游、北方辽河上游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它们各具特色,相互间又有些影响,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反映了( )A、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 B、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 C、夏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征 D、当时出现以玉礼器为代表的礼制2. 《尚书》记载牧野之战动员时,武王并不忌讳与”西戎”的民族渊源,多次自称“西王人”,而且从动员誓词产生的效果看,伐纣得到了“庙、蜀、戎"等少数民族的有力支持。这一事件( )A、表明西周与西戎同宗同源 B、展示了西周政治文明强大辐射力 C、显示了牧野之战的正义性 D、蕴含了民族文化认同的积极元素3. 春秋时期,诸侯称“王”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这反映了( )A、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B、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 C、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 D、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4. 据统计,在湖南武陵山里耶镇出土的秦简多为迁陵县署日常行政管理文书,包括户籍变化、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刑徒管理、祭祀先农以及教育、医药等政令。这反映出秦朝( )A、沉重的赋税制度 B、严酷的法律制度 C、行政效率的提高 D、严密的基层管理5.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史实
推论
A、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B、“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乐,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
C、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人类思想文明有相似之处
D、中国古代书法艺术自由多样,画中有诗,京剧是戏曲的精华
中国古代艺术异彩纷呈
A、A B、B C、C D、D6. 汉承秦制,后有文景、武帝之盛,唐袭隋规,紧承太宗、明皇之治。然而为制度奠基的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A、周边少数民族大举入侵 B、统治集团内部武装叛乱 C、有宦官擅权与外戚临朝 D、大兴土木加之穷奢极欲7.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明朝的中国人将自己与外世隔绝……中国人将其令人生畏的才能和能力转向内部,慎重地放弃了在欧亚大陆、最终在世界事务中的领先地位。”导致“中国人转向内部”的主要原因是( )A、明朝统治者采取海禁政策 B、新航路开辟带来殖民扩张 C、明朝以后中国落后于世界 D、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8. 梁漱溟认为,民主政治乃是从个人私欲或物欲出发,以谋公众欲望满足之“物欲本位的政治”,然而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却不是放在欲望的满足上面。其意在说明( )A、中国的经济条件不符合民主方式 B、西方的民主政治本质是专制 C、中国人缺乏主动争取权利的精神 D、中国人的政治理想不是民主9. 《民主新论》的作者萨托利曾说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希腊社会中的“人民权力作为一种越来越不可抗拒的力量发挥着作用,因为只要民众认可的就能变成法律,他们行使这种蛮横人性、没有限制的权力则不受任何限制。”关于古希腊民主,作者( )A、认为其衰落有必然性 B、肯定权力运用的方式 C、强调掌权人数的多寡 D、揭露了掌权者的野心10. 某个时期,我国的分配制度实行“四马分肥”的办法,即把利润分为国家征收的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奖金、资本家股息红利四部分。这反映了( )A、国家资本主义政策 B、统购统销的实施 C、工人积极性的提高 D、公私合营的完成11. “农奴的房舍、可耕地、草地、森林、湖泊、河流都归领主所有,农奴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或服一定的徭役方可以使用它们”。文中 的情景当出现于( )A、希腊“古典时代” B、中国夏商时期 C、吠陀时期的印度 D、中世纪的西欧12. 马克思说:“航海业是确定的资产阶级的行业,它把自己的反封建性质也烙印到了现代的一切舰队上了马克思意在说明,新航路开辟( )A、推动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 B、适应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C、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D、造成封建制度完全解体13. 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免役法、均输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A、减轻农民负担 B、限制高利贷、大地主剥削 C、抑制土地兼并 D、改变积贫,达到富国目的14. 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后来唐朝进一步改革并明确了中书、门下二省为决策机构。尚书省为中央行政核心,尚书省尚书不能参加决策会议,被排除出决策系统。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行政权 B、削弱三省权限 C、决策的科学化、专业化 D、加强皇权15. 201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奥巴马的医改法案,预计在今后10年内投入9 400亿美元,使美国医保覆盖率从85%提升至95%,接近全民医保。这一改革( )A、树立了美国的大国形象 B、体现了“伟大社会”计划 C、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是凯恩斯主义的运用16. 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中国积极探索解决办法,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巴黎协定》生效,倡议和推动带一路”建设。这都体现了中国(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始终坚持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主导世界发展的作用已被认可 D、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二、材料分析题:52分
-
17. “跳蚤市场”实际上就是西方的旧货市场,它对于西方人来说,不仅是一个交易的场所,更体现了一种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84年,巴黎市政府为了保持市容整洁,立法禁止沿街乱倒垃圾,并责令3万名靠拣破烂为生的贫民把市区堆积的垃圾搬运到郊区废弃的练兵场上。贫民们在垃圾堆里挑挑拣拣,并就地随手出售。到了1886年,这个地方形成了一个固定的集市。因为在这里出售的旧衣物上常带有跳蚤,巴黎人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跳蚤市场”。
“跳蚤市场”的英文名翻译过来即为“星期天市场”。为什么要把它称为“跳蚤市场”呢?因为这个市场完全符合西方汽车社会的特征。每个摊主在周日都将自己的旧货放在汽车上,开到星期天市场降价销售。待到夕阳西下时汽车就像“跳蚤”一样“跳”走了。“跳蚤市场”出售的商品多是旧货、多余的物品及未曾用过但已过时的衣物等,小到衣服上的小装饰物,大到完整的旧车、电视机、洗衣机,一应俱全。商品价格低廉,仅为新货价格10%—30%。跳蚤市场的管理十分松散。到“跳蚤市场”买卖旧货的人未必是穷人,即使富人有时也到“跳蚤市场”销售或购买商品。大多数学校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毕业季“跳蚤市场”活动,这样学生们回远方的老家就能轻装上阵。在西方社会,在“跳蚤市场”寻宝购物是一种受欢迎的消闲活动多数发达国家都有“跳蚤市场”,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等。
——摘编自王家永《跳蚤市场的魅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跳蚤市场”兴起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跳蚤市场”的作用。18.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列强商品的涌入,非洲各地原有的手工业、冶炼业进一步受到摧毁,而机器制造业几乎是空白。单一作物制或矿产制的推行,更使非洲经济具有极大的依附性。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每当一个非洲国家取得独立,中国政府立即予以承认。从1956年到1965年,中国先后同19个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同几内亚、加纳等许多国家签订了友好条约和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鼓励企业扩大对非洲的投资,积极扩大从非洲的进口。我国企业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展中非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苏丹喀土穆炼油有限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苏丹能矿部各以50%股份合资建成的公司,胡锦涛主席访问非洲期间在考察该公司时指出,中苏石油合作,既有利于中国企业发展,也促进苏丹建立了完备的石油工业体系,为苏丹合理利用资源、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税收、把本国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作出了贡献。事实证明,中苏石油合作堪称南南合作的典范。
(1)、归纳材料一反映的非洲殖民地经济的特点。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发展与非洲国家外交关系的原因。指出20世纪50-70年代中非友好合作的主要作用。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明初,朱元璋建都南京,由于运河不通,北运漕粮多取海道。永乐帝即位以后,迁都北京,罢海运,转河运,以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山东、河南等为有漕地区。明初,漕粮无定额,每年多寡不一。成化八年,始定年漕粮额为四百万石,这一数额为清初所沿袭。一年一度的漕运往返时间较长,为了不耽误次年漕运,宪宗时,规定各有漕省的漕船必在九月初一以前抵达京师。世宗时,进一步具体规定南方各省漕船的出发和过淮时间。景泰二年设漕运总督,总理漕政,下辖各类漕运官吏和漕司,领十二把总,由十二把总率卫所屯丁分运各有漕地区漕粮。明代潜运,朝廷规定可以附载其他货物,沿途出售。漕运中的这一现象,有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并推动一些商业城镇的兴起。
——摘编自《漕运的历史演进与阶段特征》等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漕运制度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漕运制度改革的影响。20. 古代中国的辉煌值得我们骄傲,古代中国的历史教训也值得我们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从6世纪隋朝重新统一中国,到16世纪西方人开始由海上侵入中国,这1000年是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空前稳定的时期。然而,似乎有悖常理的是,这种稳定既是好事,又是坏事。说它是好事,是因为比较起世界上其他任何社会,中国社会在这1000年中向更多的人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利益和心理安全感。说它是坏事,是因为中国是如此成功和舒适,以致它虽未完全停滞不前,但却相应地保持不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方行政制度在汉初和元朝的变化,你如何理解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2)、围绕“稳定与社会发展”在材料二中提炼一种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