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2.8《 蒲柳人家(节选)》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0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夫(qiàn)    呻(yín) 子(fèi)    断壁残垣(yuán) B、(jì)    气(dáo) 席(yán)    荣(yīnɡ) C、伏(qián)    隐(nì) 戏(xuè)    呱坠地(ɡuā) D、午(xiǎnɡ)    威(xià) 子(zhuó)    臜(ā)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嘬嘴  芭蕉  老茧  提心掉胆 B、温训  呼哨  许愿  呐喊助威 C、驾驭  熏陶  憋闷  天怒人怨 D、谩骂  元霄  擀面  咬文嚼字
  • 3. 选词填空。

    ①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 , 他们只当耳旁风。(斥责/辱骂/断喝)

    ②一阵风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奔下/冲下/跑出)

    ③何满子的爷爷,已不可考。(姓名/名讳/大号)

  •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研究中国文化、探究中国文化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注重田野调查

    ②而要植根大地、连通地气

    ③为此,要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④切不可坐在书斋里

    ⑤一双脚丈量写在大地上的中华文化血脉

    A、③②⑤①④ B、③④②⑤① C、④②③①⑤ D、④③②①⑤
  • 5.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B、时间真如行云流水 , 初一入学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还有九十天就要中考了。 C、要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方针,就必须深入基层,仔细调查,改变目无全牛的工作作风。 D、张悦然的小说中,没有了大多数“少年作家”作品中那种已经变成了时髦套路的愤世嫉俗和那种贫嘴饶舌的喧嚣浮躁。
  • 6. 与下面的这段文字连接得最为顺畅的一个句子是(    )
        对中学生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是否可以放松思想品德的教育呢?还要不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尊师守纪、热爱劳动的教育呢?________
    A、从全面发展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 B、为了让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C、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就会作出错误的解答。 D、只要认真地考虑一下培养目标,我们的回答应该是否定的。
  • 7. 下列选项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荆门市教育局积极开展“放眼看世界,我与‘一带一路’”。各校踊跃参加,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 B、这次成功演示表明,未来使用高容量、自由空间的量子通讯,创建地基网络和卫星之间的安全通信链接将成为现实已是明证。 C、从整体上看,我国制造业质量提升速度仍然滞后于市场需求变化,以价格为主的产品竞争格局亟待改变。 D、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 8.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蒲柳人家》真切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人情世态、生活风情,如一幅风俗画,情致缠绵。 B、本文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 C、本文在艺术情节上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 D、《蒲柳人家》这篇叙事散文表现了民风的质朴,赞美了人民的美德,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 9. 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①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

    ②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

    ③我差一点儿扔了这把老骨头,你还咒我!

    ④自己已经老迈年高,砸碎了骨头也榨不出几两油来;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

    ⑤何满子对爷爷心怀不满,拿白眼珠儿翻瞪爷爷,闷坐在窗根下,小嘴噘得能挂个油瓶儿。

  • 10. 文学常识填空。
    (1)、《蒲柳人家》的作者是 , 北京人,当代作家。“蒲柳人家”在作品中代指 , “一丈青”是《水浒传》中的绰号。
    (2)、你能说出《水浒传》中下列绰号代表的人物吗?

    花和尚    黑旋风    玉麒麟

    及时雨    智多星    青面兽

二、阅读理解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她家坐落在北运河岸上,门口外就是大河。有一回,一只外江大帆船打门口路过,也正是歇晌时分。一丈青大娘站在篱笆外的伞柳荫下放鸭子,一见几个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便断喝一声:“站住!”这几个纤夫头顶着火盆子,拉了百八十里路,顶水又逆风,还没有歇脚打尖,个顶个窝着一肚子饿火。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断喝,他们只当耳旁风。一丈青大娘见他们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气更大了,又吆喝了一声:“都给我穿上裤子!”有个年轻不知好歹的纤夫,白瞪了一丈青大娘一眼,没好气地说:“一大把岁数儿,什么没见过;不爱看合上眼,掉过脸去!”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那个不知好歹的年轻纤夫,是个生愣儿,用手一推一丈青大娘,说:“好狗不挡道!”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呼哨而上;只听咔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绽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

        一丈青大娘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她还会扎针、拔罐子、接生、接骨、看红伤。这个小村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她妙手回春;全村三十岁以下的人,都是她那一双粗大的手给接来了人间。

        不过,别看一丈青大娘能镇八方,她可管不了何满子。……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1)、选文第2段详细地叙写了一丈青大娘惩戒几个纤夫的事件,请给这一段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5个字。
    (2)、一丈青大娘为什么要同一帮纤夫打架?由此可见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分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句的妙处。

    ①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 , 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 , 也不倒嗓子。

    ②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 , 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 , 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4)、用波浪线画出选文中与“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相对应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5)、选文画横线的句子将一种事物连续比喻成多种事物,请依照这种形式,仿写一个连续比喻的句子(至少连用两次比喻)。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赵三贴

    刘剑飞

        ①清末民初,谯城南门里有一赵家正骨堂,主堂大夫姓赵,擅接骨,尤擅配制膏药,人称“赵三贴”。

        ②这赵三贴长得白白胖胖,又终日爱笑,活脱就是庙里的弥勒。可甭看其身胖体拙,手上功夫却是了得。碰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笑眯眯看着对方,伸出胖手这么一摸,里面怎么回事,立马心知肚明。而后,谈笑间,趁人不备,忽而双手如电,分抓断骨两端,一推一送一按一揉,但闻咔咔几响,不待那人喊疼,断骨就已接上。随即,再往伤处敷一贴膏药,上两块夹板,就算完事。临走时,照例给伤者另拿两贴膏药,嘱咐好七天一换。回去了,不出二十一天,伤处自愈,准能行动如常。人们无不啧啧称奇,于是送他绰号“赵三贴”。

        ③有一年,镖局的杨镖头外出护镖,路遇悍匪,被打得四肢齐断、奄奄一息。看了几个大夫,均是摇头叹息。后来找到赵三贴,接上断骨,贴了膏药,到了一个月头上,就能打拳练棒了。杨镖头很是感激,花重金为赵家正骨堂做了一牌匾,并请书法名家题写了“赵三贴”三个大字。自此,赵三贴名声更盛。

        ④自古道:同行是冤家。在城北也有一家治骨伤的老字号,主家姓孙,人称“孙接骨”。自从赵三贴名声大盛后,这孙家的生意就日渐冷清。孙接骨就恨上了赵三贴,逢人便讲赵三贴是江湖野医,根本不懂接骨续骨之正法。赵三贴听到传言也不生气,依然乐呵呵地配药接骨。

        ⑤一日上午,赵家正骨堂突然闹嚷嚷抬进一个伤者。这人正是街面上的一个混混儿,名叫马三。但见他左脚低垂,小腿红肿,显然是左小腿骨断了。

        ⑥正位,接骨,贴膏药。正当赵三贴准备上夹板时,马三吸溜着嘴,阴阳怪气地道:都说你赵三贴擅接骨、膏药神,马爷我这腿,你确保能接好吗?

        ⑦赵三贴淡然一笑,不紧不慢地道:一贴正骨、二贴生肌、三贴闭合,不出三七二十一天,定能让你走路。

        ⑧呵,好大的口气!马三一撇嘴,到时我这腿要是不好,可要砸你的招牌!

        ⑨赵三贴就知道是遇上找碴的了,轻笑一声,不再多言。

        ⑩二十一天后的下晌,十多个无赖抬着马三,骂骂咧咧地闯进赵家正骨堂。

        ⑪一进门,马三就指着赵三贴大骂,什么赵三贴?说什么二十一天准能行走,现在你给我睁眼瞧瞧,老子的腿接好了吗?

        ⑫赵三贴一愣,走上前细看马三的伤处,但见左腿依然红肿,一只脚无力地垂着,竟是没接上!待伸手去摸断骨的部位,不禁心中一惊,豆大的汗珠顺额头流下。

        ⑬弟兄们,给我砸!马三一声喊,众无赖早已跑出堂外,摘掉写有“赵三贴”的那面牌匾,稀里哗啦,一通猛砸。

        ⑭赵三贴也不讲话,脸上依然带着笑,抄起一把大扫帚,慢悠悠地清扫地上的碎匾。

        ⑮再说孙接骨,听说赵家招牌被砸,高兴得又是放鞭炮又是换匾,发誓要研制一种骨伤新药,盖过赵三贴。

        ⑯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孙接骨带着徒弟,去城西六十里的龙山采药。孙接骨从崖上摔下,竟硬生生把脊椎骨给摔折了。其徒弟再三施救,也没能将他的断骨续上。正当孙家人哭天抢地、一筹莫展时,赵三贴竟背着药箱,上门治伤来了。

        ⑰经此一事,孙接骨是又惭愧又感激。伤愈后,在芍香楼订一桌酒席,答谢赵三贴。席间,孙接骨说起当年马三找碴闹事、砸赵家的招牌,皆是他花钱收买、幕后指使的。

        ⑱赵三贴一笑,这事你不说我也知晓。当初马三的断骨本是齐碴,伤在膝下四寸;第二次再来找我,断的却是斜碴,伤在膝下五寸,显然是外力挫伤所致。而细观挫断其腿骨的手法,正是你孙家的分筋挫骨手。只是,当时有些震惊,这生生将人闭合之骨再次挫断,也未免太有违医道了!

        ⑲喝了一口酒,赵三贴又道:其实,孙兄不知,我们行医之人,招牌不在店门,全在病人的心里。故此,你虽让人砸了我的招牌,却无法砸去病人对我的信任。

        ⑳一旁的孙接骨,早已听得又羞又愧……

    (有删改)

    (1)、本文主要写了与赵三贴有关的四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他三件事。
    (2)、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阅读全文,简要概括赵三贴的性格特点。
    (4)、说说第⑲段画线句的含意。
  • 1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十八岁那年的单车

        十八岁那年,李卓看到别人骑着单车跑来跑去,十分羡慕,吵着要母亲买一辆,父亲横着眼说:“别做梦!有本事自己去买!”

        李卓发了一个月脾气。母亲心疼儿子,就买了一辆旧单车,在一个夏日的午后推回了家。李卓骑上单车就跑,天天呼朋唤友,在集镇上闲逛。只有在外面没处混的时候,他才会回家,迎接他的自然是父亲铜铃般的眼珠子。李卓把他爹当空气,吃完饭,跨上单车又风一样飘走了。

        那一天,李卓没有骑车出门。单车在墙角拧着脖子,父亲越看越来气,举起一把锄头,攒足力气砸了下去。单车散了架。

        “你——”李卓正从外面回来,抄起一根扁担,横在父亲面前。母亲赶紧跑过去夺下了扁担。

        父亲本来体弱,这回又气又恨,病倒了。

        第二天,李卓在埋头收拾衣服,母亲惊诧地问:“你要干啥?”“你别管。”李卓头也不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了。

        “有本事你就别回来!”病床上的父亲吼道。

        李卓走后,母亲每天晚上都会把李卓的饭留在锅里。半夜,父亲起来喝水,总忍不住揭开锅盖看看。

        李卓真的有半个月没回家了。母亲急了,找男人吵。父亲便四处打听李卓的下落。

        母亲依然每天都给李卓留饭。父亲依然每晚都揭开锅盖看一眼。

        两个月后的一天中午,母亲在打盹,听到屋里有响声,睁开眼。儿子正打着赤膊一门心思地擦着一辆新单车。父亲斜着眼看他,他装作不知道。

        母亲万分高兴,跑到厨房打了一大碗溏心鸡蛋。李卓吃着鸡蛋,母亲在一边说:“这次你爸的病一直不见好,今天你把他驮到医院看一下吧!”

        李卓不作声,站在单车旁,低头摸着崭新的龙头。父亲不愿意,母亲硬把他推到单车边,架了上去。

        李卓在前面使劲蹬车。父亲紧紧地拽着座凳下的立杆。父子俩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走了一程,父亲手一松,就从单车上掉下来了。

        李卓两条长腿支挺了车,不耐烦地说:“又怎么了?”

        “我不走了。”父亲说,“你这辆车是哪里弄来的?借的?偷的?抢的?”

        “关你什么事!”

        “我是你爹!”

        “起来!”

        父亲没动。

        “不起来拉倒!”李卓按了一把车铃,“丁零零——”跑了!

        父亲爬起来,拍拍屁股,看见李卓又把单车骑回来了。

        “我说单车是给人家搬砖挣钱买的,你信不信?”李卓的口气缓和了一些。

        父亲看了看儿子,脸和胳膊都晒得黑黝黝的。“这还差不多。”他嘟哝了一句,就往单车上坐。儿子伸手拉了他一下:“我要冲了,你抓牢。”

        父亲犹豫了一下,伸出手环住了儿子的腰。李卓身体一震 , 顿了一下,脚下一蹬,单车就飞跑起来,身后留下了一串清脆的车铃声……

    (1)、请根据故事的情节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小说以“”为线索,情节生动。

    故事情节:母亲购买旧车————李卓挣钱买车——

    (2)、填入第6段横线处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顶着火辣辣的太阳 B、冒着冷丝丝的寒风 C、迎着雾蒙蒙的细雨 D、踩着金灿灿的落叶
    (3)、文章第8段与第10段都写了的内容,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
    (4)、你认为文中的李卓是一个怎样的人?
    (5)、细读第25段,结合划线的词语,说说结尾的妙处。

三、综合应用

  • 14. 从小说《蒲柳人家》所描写的景物和风情中,我们仿佛闻到了浓浓的乡土气息,欣赏到了京东地区北运河畔的风光,如同漫步在家乡的土地上。为此,班级举办了以“家乡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字数在200左右。

    例文: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家乡永远是养育我们的沃土,家乡永远是我们心中最美的圣地,家乡永远是塑造与陶冶我们心灵的港湾。首先我来抛砖引玉,说说我的家乡。我的家乡美如画:春天,这里草木吐出点点幼芽,五颜六色的鲜花次第开放,春天的家乡像个美丽的大花园;到了炎热的夏季,

    人们就去海滩消夏,有带着游泳圈在水边嬉戏的小孩,有坐在海滩上享受目光浴的老人,有在水中尽情畅游的年轻人……热闹非凡,大家都在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秋天里,天高气爽,凉风习习,瓜果飘香,让人心旷神怡;冬雪一下,给大地换上银装,我们就开心地打雪仗,堆雪人。这就是我的家乡.同学们说美不美?我热情欢迎老师和同学们到我的家乡做客观光。为了加强并深化大家对家乡的全面认识,增加对家乡各方面的了解,培养我们爱家乡的情操,我们特举办这次“家乡美,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地介绍自己美丽的家乡吧。

  • 15. 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品读下面的句子。

    ①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从修辞、语体色彩、语言特色三方面加以分析)

    ②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从句式、节奏等方面加以分析)

  •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几个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呼哨而上;只听咔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zhàn裂了虎口,也驾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度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zhàn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3)、“不依不饶”中“饶”的意思是(    )
    A、丰富;多 B、没有代价地增添 C、饶恕;宽容 D、表示让步
    (4)、画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