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0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 1. 史学家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摸七百年。”与“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内外服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度
  • 2. 有学者指出,汉朝时期人们的自我奋斗代替了祖先的荫庇和血统论,从而使许多出身于平民阶层的人物活跃于政治舞台。这是因为汉朝(   )
    A、选官体制进行了革新 B、军功授官成为主流 C、人们的参政热情提高 D、君主专制统治强化
  • 3. 周人将夏、商、周三代易姓受命的变革原因归结为“德”,认为夏、商亡于“不敬厥德”,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辅”。该做法(   )
    A、解释了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因 B、反映出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 C、有助于统治阶级的自我约束 D、形成了亲疏有别的等级秩序
  • 4. 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矛盾,统治者采取“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与“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并举之策。这表现在(   )
    A、联络西域、夹击匈奴、通婚和亲 B、北击匈奴、南抚夷越、开凿灵渠 C、修建驿道、收复河套、开发象郡 D、修筑长城、通使西域、开辟丝路
  • 5. 汉初,郡国可自行铸币。汉武帝在尊崇儒术、反击匈奴、颁行“推恩令”后,禁止郡国铸币,由中央专门机构发行官铸五铢钱为唯一合法货币。西汉时铸币权收归中央是基于(   )
    A、中央集权的削弱 B、中央财政实力迅速增强 C、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D、大一统政治形态的需要
  • 6. 据载,“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立户籍分异财产者,唐律定为徙罪,明律改为杖罪,明中叶之后实际流于形式”。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出(  )
    A、社会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法律的调节作用日趋弱化 C、国家对人身控制的不断加强 D、个性解放思潮的逐步发展
  • 7. 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大帝加冕。此后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在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西欧(   )
    A、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B、王权神圣不可侵犯 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D、教会主导精神世界
  • 8. 英国内阁制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英国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得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   )
    A、议会被政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 B、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度改革的根本 C、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 D、内阁制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
  • 9. 孟德斯鸠认为立法权由贵族团体和由选举产生的代表平民的团体共同拥有,二者有各自的议会,各自的考虑,也有各自的见解和利益。这一思想渗透的核心政治理念是(   )
    A、民主 B、共和 C、分权 D、平等
  •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通过外交的不断努力,我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下列最能体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的是(   )
    A、“一边倒”外交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倡导共建“一带一路” D、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1. 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金字塔式国际货币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控制。”这反映出(   )
    A、马歇尔计划的作用显著 B、苏联与美国市场的分裂 C、国际贸易的均衡化发展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 12.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里所说“城市”早期的基本居民主要是(   )
    A、农奴和庄园领主 B、雇佣工人和资本家 C、王室和新贵族 D、手工业者和商人
  • 13. 《天津条约》规定,从1858年起英商运入中国的货物,或从中国运出的土货,除缴纳一次5%的进出口关税外,只需再缴纳2.5%的子口税,便可任意输往中国内地,不再负担其他任何征课。子口税制度的出现( )
    A、有利于缓解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B、表明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C、促使列强转变了经济侵略方式 D、加速了中国传统经济模式解体
  • 14. 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如果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等,有权力处罚这些侵犯领主利益行为的机构是(   )
    A、国家法院 B、庄园法庭 C、元老院 D、公民大会
  • 15.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之初,各根据地并行流通的货币五花八门。1932年,国家银行正式开印并发行伍分(如图)等五种纸币。它们的印制和发行直接起到(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作用 B、增强根据地军事实力的效果 C、冲破国民政府政治封锁的作用 D、改善货币市场混乱局面的作用
  • 16. 下面为汉代郡、县、乡、里的组织图。图中信息反映出汉代(   )

    A、封建割据隐患彻底消除 B、地方行政机构相互制衡 C、地方治理体系臻于完善 D、官僚政治体制日益成熟
  • 17. 1944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确认了美国规定的35美元等于1盎司的官价,这实际上抬高了美元的对外价值,压低了黄金的价格。据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   )
    A、导致世界金融市场的混乱 B、促进了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 C、避免了国与国的货币贬值 D、有利于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
  • 18.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推行币制改革,统一了货币发行权,以中国、中央、交通三大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不得继续发行新钞票。该措施客观上(   )
    A、使金属货币完全退出金融市场 B、促进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出现 C、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导致了恶性通货膨胀的出现
  • 19.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从下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英国社会保障(   )

    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图

    A、资金主要来源于资本家纳税 B、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C、覆盖面比较广而且日渐完备 D、标志国家对经济干预减少
  • 20.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主要表现在(   )
    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税率 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 C、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关税条约》 D、中国关税应保持高税率

二、材料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4分,共40分)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长期以来汉藏两族人民进行了频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宣政院由国师八思巴统领,八思巴是吐蕃宗教领袖……在吐蕃有重大事变时,设行宣政院前往处置,但重大军事行动需与中央主管军事的枢密院商议……宣政院长官 由帝师或宣政院推荐当地僧俗首领担任,军民通摄,僧俗并用,由朝廷授职。

    ——摘自《人民版必修一教材》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平等诉求是彻底的,始终坚持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初心即民族平等的原则,中共在全国执政后,通过全国政协会议确定《共同纲领》,采用民族区域自治处理国内的民族问题。1954 年之后,民族区域自治更是载入历次修改的宪法之中。党把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概括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摘编自胡岩《中国共产党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初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吐蕃指的是现在的哪个民族?元朝设置的什么机构管理这个地区,职责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们党为实现“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初心”的制度保障是什么?并简述这一制度1949年的法律依据及该制度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影响。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朝采用户籍制度。在秦国及秦皇朝时期,并不是所有民户都允许单独立户,允许立户的要求:第一,必须不是商人、开客店者及赘婿、后父。第二,立籍的对象必须是土地的拥有者或是官府授田的对象。秦时除有一般的民户户籍外,还有其他不同类别的特殊户籍。民户户籍有两种:“敌秦人”和外来人。除此,还有官吏的“宦籍”,官吏子弟的“弟子籍”,有爵者的爵籍,属于王族的“宗室籍”,属于贾人的“市籍”及其他贱口的户籍等。凡列入“弟子籍”者,既有被任用为官的权利,又有某种免役的特权。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唐代前期实行的基本赋役制度是租庸调。据《通典》记载,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总人口为52918309人,其中不负担租庸调的竟有44700988人之多。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令黜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其鳏寡悖独不支济者,准制放免。共丁租腐调,并入两税。”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粟,租庸调和其他杂税一概并入两税,即所谓“租腐杂徭悉省”,改变了过去“日输月送无休息”的情况。行两税法后,“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户籍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及其引发的赋税变化。
  •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在贫困救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礼记·礼运篇》所谓“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中国传统社会救济理念的一种经典表述。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在两宋,社会互助观念业已产生。社会互助始于宗族,这是以范仲淹的义庄为滥觞。清朝汪志伊在《荒政辑要》中将贫困者分为极贫、次贫,对不同程度的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

    ——摘编自岳宗福、杨树标《近代中国社会救济的理念嬗变与立法诉求》

    材料二:(宋朝)救荒之法不一,而大致有五:常平以赈粜(卖出),义仓以赈济,不足则劝分于有力之家,又遏籴(买入)有禁,抑价有禁。

    ——(宋)董煟《救荒活民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社会救济的特点,并分析实行社会救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朝社会救济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