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思想政治12月期末质量监控(一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07 类型:月考试卷

一、弘扬伟大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精神丰碑,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共33分)

  • 1. 伟大的革命实践必然孕育出伟大的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实践铸就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____。(     )
    A、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 B、党面对新时代严峻挑战和战胜各种风险的力量之源 C、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永远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动力 D、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 2.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这一论断强调了____。(    )
    A、人民的决定作用 B、意识的能动作用 C、实践的基础作用
  • 3.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形成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进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历史进程之中,其丰富和发展始终依附于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实践主题。
    (1)、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锻造出一系列革命精神,其中,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表现为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革命精神是____。(单选)(   )
    A、北斗精神 B、抗疫精神 C、脱贫攻坚精神
    (2)、探月精神是我国航天事业在新时代不断取得新辉煌的巨大动力。中国航天人探月逐梦近二十载,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取得了探月工程 “绕、落、回”三步走规划的完美收官。但是,我们坚信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永无止境。这一科学态度的哲学依据是____。(单选)(   )
    A、真理是有条件的 B、认识具有无限性 C、矛盾具有特殊性
    (3)、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的“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时代——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通过图文、文物、场景还原、多媒体、互动展项等多种形式,展示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下党和人民的百年奋斗历程。该展览的举办旨在____。(多选)(   )
    A、展示艺术物品,提升艺术修养 B、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C、传承革命精神,宣扬革命文化 D、学习党的历史,增强理想信念
  • 4. 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1)、从为“索我理想之中华”而矢志不移奋斗的革命先驱李大钊,到把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的基层干部黄文秀、帮助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的教育工作者张桂梅……,从优秀党员事迹中,能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小小红船成长为巍巍巨轮的“精神密码”是在长期奋斗中____。(    )
    A、坚持弘扬的光荣传统 B、不断赓续的红色血脉 C、构筑起的鲜明政治品格 D、历史与人民的必然选择
    (2)、了解到优秀党员事迹后,苏同学感慨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一脉相承、历久弥新,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丰厚滋养。结合材料,综合所学内容,从弘扬民族精神角度分析苏同学感慨的正确性。

二、做强数字经济 构筑竞争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创新最活跃、增长速度最快、影响最广泛的领域,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共29分)

  • 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让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直接目的是____。(    )
    A、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B、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C、激发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活力
  • 6. 我国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尽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要求我们在分析事物发展原因时,要着重抓住____。(单选)(   )
    A、内因 B、外因 C、矛盾
  • 7. “十三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交易额均居世界首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催生出大量新业态新模式。

    图1:2016年-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上述材料说明____。(     )

    A、“十三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B、“十三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的规模呈不断增长的态势 C、数字经济助推中国经济已实现了高速度的增长 D、我国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 8. 《2021年数字经济报告》指出,当前,数据驱动的数字经济在各国之间、区域之间表现出极大不平衡,呼吁采取新的全球数据治理框架,以应对全球数据治理挑战。这一全球治理框架应包含的内容有____。(    )
    A、促进互联和互通 B、建立制度和规范 C、倡导共享和开放 D、聚焦利益和价值
  • 9. 材料一:在数字中国建设进程中,浙江无疑是数字中国的先行者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以民营经济作为先导,实现了向中国制造大省与外贸大省的转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全球电商交易中心,奠定了浙江在数字经济的应用与技术上的全球领先优势。

    材料二:近年来,浙江更是抢抓机遇不断将数字经济建设推向高潮。

    年份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2017年

    提出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2018年

    制定并实施了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建设方案和五年倍增计划

    2020年

    提出谋划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着力在新技术、新制造、新基建、新业态等方面取得突破。

    2021年3月

    全国首部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正式施行

    (1)、浙江在数字中国建设中抢抓机遇,早早谋划数字经济发展,并制定相应的规划、地方性法规等,体现的思维方法是____。(    )
    A、联想思维 B、超前思维 C、发散思维
    (2)、结合材料,综合运用学科内容,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角度,分析浙江数字经济走在全国前列的原因。

三、建设法治中国 保障国泰民安(38分)

  • 10.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中国建设阔步前行,书写了国泰民安的亮丽答卷。

    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等立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备系统管用;高质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完善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行政执法制度体制机制,推动行政权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建立健全全民普法和法治宣传教育制度,健全公民守法激励机制,形成了以宪法实施为基础、执法司法守法互相贯通的法治实施体系,更加有效发挥法治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

    党的二十大对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深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重大决策部署,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

    (1)、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根据三段论的基本规则,若要使该三段论正确,“小前提”应是____。(    )

    A、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先进思想 B、先进思想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C、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是先进思想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从法治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以上论述的核心观点是____。(    )

    A、党中央高度重视依法治国 B、制度化解决系列重大问题 C、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 D、法治是治国理政基本方式
    (3)、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召开后,《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相继出台,构建起法治中国建设的“四梁八柱”。“一规划两纲要”的密集出台,____。(    )
    A、充分表明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B、确立了“十四五”时期全面依法治国的宏伟蓝图 C、勾勒出法治中国建设行稳致远有了明确具体路径 D、标志着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格局全面完成
    (4)、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面对我国种业核心技术掌握水平不高、种业产业大而不强的的现状,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决定。种子法的第四次修订以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筑牢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学科内容,谈谈本次种子法修订的意义。

    (5)、结合材料,综合学科内容,从党的领导和全面依法治国的角度,论述我国是如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
    要求:
    (1)综合运用学科内容概括十年来我国法治建设的巨大成就,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
    (2)理论论证中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逻辑较准确、连贯、完整;
    (3)概括地引用上述材料进行事实论证,以充分支持分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建议论述篇幅限制在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