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51”假期校本作业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0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3分)

  • 1.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B、《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是我国近代思想家学者康有为,本文选自他的代表作《<饮冰室合集>集外文》。 C、《爱莲说》的作者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本文主要运用衬托手法表现了作者的高洁情趣和追求。 D、《陋室铭》中的“铭”原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二、字词书写(共8分)

  • 2.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一(4)题。

    经过半个学期的语文旅行,我们渐渐变得成熟了。蓦然回首,我们发现,七年级下册语 文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感受到黄河万丈狂斓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广大的关东原野上挚痛的爱国情怀;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籍时qiè而不舍的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感受到邓稼先为国献身的鲜为人知的情怀。

    (1)、结合语境,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qiè而不舍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应改为“”。
    (3)、下列选项中节选了“鲜”在《新华字典》中的四个义项,文中“鲜为人知”中的“鲜”意思应为( )。
    A、新鲜 B、 C、鲜美 D、特指鱼虾等水产食物
    (4)、请仿照画横线的句子续写一句话。

三、句子默写(共8分)

  • 3. 依据古诗文专题与出处,填写古诗文句子。

    古诗文专题

    古诗文句子

    古诗文出处

    思乡情切

    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勇于进取

    王安石《登飞来峰》

    奉献精神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高洁品质

    周敦颐《爱莲说》

四、名著阅读(共10分)

  • 4. 在小说中有些地方,作者老舍会忍不住跳出来直接说话,参考以下示例,完成批注。

    “作者的话”

    理解式批注(针对语言文字,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品悟,记录下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例:这句话写出了祥子人格堕落的过程。老舍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祥子堕落的原国是病态的社会、自私和个人主义。既表现了老舍对当时社会和祥子悲剧性格的深刻批判,也有对底层劳动人民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

  • 5. 名著阅读。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任务。
    (1)、小瑞在阅读《骆驼祥子》时,梳理了情节脉络(如下图),请根据阅读积累,将其补充完整。

    (2)、小瑞在完成“祥子之变”专题探究时,选取了祥子前后变化的语段,并做了批注,请帮他一起完成。
     

    文段摘抄

    批注发现

    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第一章)

    在先前,他唯一的指望便是拉车;现在,他讨厌拉车。自然他一时不能完全和车断绝关系,可是只要有法子能暂时对付三餐,他便不肯去摸车把。(第二十三章)

    讨厌、不肯。可怜的祥子,理想成了一处不想去碰触的伤痛。

    ②结合整本书阅读,探究祥子前后变化如此之大的原因:

五、现代文阅读(共21分)

  • 6.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众神

    尉天骢

    ①灯下翻看相簿中变黄了的故乡的风景,竟然浮现了伯父的影子。

    ②伯父二十八岁就过世了,那时我还没出生。但他却一直以老人的温煦生活在我的记忆里,因为差不多从我四岁走的年岁,伯父的名字就跟我的脚步结合在一起了。

    ③每当别人看到我这稀有的姓氏,就会问起伯父的名字。随着我的回答,我便会从那些陌生人那里得到一番亲切的关心。

    ④母亲说,在伯父念中学的那段日子,村子里的生活特别艰苦。那时候,老村长隔不了几天就被吊在榆树上,只因收不齐军队要的粮草。到了青黄不接的日子,村里人没有足够的东西吃,也找不到活干,每天就三三五五地睁着无神的大眼,坐在墙角边晒太阳。伯父跟同学放假回到乡下,面对那些村人,就怂恿大家联合办一座小工厂。虽然那座工厂简陋到不能再简陋了,但大家总有了一个可以出力的地方。有了工作,稀粥有得喝了,窝窝头有得吃了。也不必愁下田的种子了。我出生时伯父已经去世,工厂也毁于兵火,但他和他朋友的名字,一直在乡间流传着。

    ⑤以往,我想不透几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所做的一点小事有何纪念价值,因为那时我实在并不真的了解自己的故乡。更不要说青黄不接的日子了。

    ⑥现在想想,我的故乡实在是一个很落后的地方。那里所有的,除了照片上所看到那一排灰暗的枯树,在我的记忆里似乎就只是成年的风沙和不断的兵荒了。以往在学校写作文的时候,一提起故乡,总把它写成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随着年岁的长大,才渐渐体会到那些温暖的事物后面,实际上都埋藏着无数的凄楚。当我回想起一家人共用一盆水洗脸,到晚上再用这剩下的水洗脚的情况,故乡的一切便给我一种与前不同的感觉。在那里,一走进村庄,就可以看到一些陶土的水缸,缸上放着一个箩筐,筐底下铺着一层厚厚的稻草,而一层层的黄土便在草上堆成一个水洼。人们就把水注到洼里:于是一滴一滴的黄泥水就透过箩筐滴到缸里去。后来到城里念书,每次念到“更漏残”一类的句子,我就会想起那些黄泥水滴到缸里的声音。这幅景象,“大观园”里的人是永远不会懂的。因为他们根本用不着从带有潟味的黄土中去滤制苦涩的小盐。小时候,每次经过那些水缸,总会顽皮地把水洼的水注满,用舌头去舔那种咸味。但从来没有深思过那种日子到底是什么样子,就好像以“榆钱”当饭的日子所留给我的印象,只不过是爬上大榆树的兴奋而已。

    ⑦我不懂得故乡,所以就不懂得在那种没有人关怀的年代,几个少年凭着纯真和不忍之心所做的一点小事,对那些挣扎在生活边缘的人,有着那么深厚的意义了。

    ⑧从这些地方,我想起了中国乡间所信奉的一些神。据调查,仅仅在台北的万华一代,人们信奉的神就有十几种之多。这些神严格来说都不是属于宗教的,他们只是某某年代的人,因为在某些地方做了些事,那里的人由于感激便一代一代纪念下去,久而久之,变成了那个地方的守护神。如果我们想到,连京戏《法门寺》中的刘瑾,人们都不曾忘记他做的唯一善事,也许就不会奇怪民间的神那么多了。由此看来,那位香火最盛的妈祖,可能并不是一位呼风唤雨、屡现神迹的传奇人物;她应该是一位抱着纯真和不忍之心,在挨饿的和患着乌脚病的渔民盐民中奔波服务的少女吧!因为只有把人的意义扩大出来的,才是人们永远纪念不已的神。这也许就是中国人土生土长的信仰吧!

    ⑨就凭着这种意识,在那些贫瘠的乡村里,很多人虽然没有念过多少书,却在那块土地上植下了他们的信仰,一代一代地在挣扎中生活下去,用血汗和眼泪培育出他们的果实。但也有很多人不是这样,由于他们将生活游离于自己所生长的土地上,所以便渐渐地失去了这种信仰。因此,他们便常常抱怨自己生不逢时,责怪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可以让自己去做的事,于是不自觉地便流露出“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一类的感伤。在这种感伤之中,他们虽然梦想着自己的生命有开花的一天,却不知如何播下自己的种子:即使从很小的时候,便有计划地留下自己的照片,保存用过的物品,以便长大成名之后,好送到博物馆去,结果也不一定能达到目标。想到这些,我好像渐渐懂得我的伯父和他那些朋友的故事了。

    (节选自《岁月》,有改动)

    (1)、对于伯父和他朋友的故事,“我”经历了从“想不透”到“懂得”的心理变化过程。阅读文章,补全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起先: , “我”对此“想不透”。

    然后:回忆故乡的点滴,使“我”明白了伯父等人行为的意义。

    接着:思考中国乡间神灵众多的原因,使“我”理解了

    最终: , “我”真正懂得了伯父和他朋友们的故事。

    (2)、结合语境,回答问题。

    ①伯父跟同学放假回到乡下,面对那些村人,就怂恿大家联合办一座小工厂。

    句中“怂恿”一词如何理解?

    ②小时候,每次经过那些水缸,总会顽皮地把水洼的水注满,用舌头去舔那种咸味。

    自选角度加以赏析。

    (3)、文章第⑥段,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替换,简析其作用。
    (4)、通读全文,从文章思想主旨角度,探究标题“众神”的意蕴。
  •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中国石拱桥(节选)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 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鹜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1)、去掉加横线的词语对句子的含义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
    A、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B、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C、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D、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文中三处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②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③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A、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 B、引用、列数字、作比较 C、打比方、举例子、引用 D、列数字、打比方、引用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赵州桥的结构巧,主要体现在“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B、作者在介绍赵州桥时采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行文结构。 C、赵州桥虽有很高的技术水平,但艺术价值却很低。 D、这篇文章,语言上最显著的特点是准确、周密、严谨。

六、诗歌鉴赏(共4分)

  • 8.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晚次乐乡县

    唐·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注释】乐乡县:地名,唐时属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野戍:指野外驻防之处。断:断绝,消散。平:此处指景象模糊一片。噭(jiào)噭: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1)、诗的标题为“晚次乐乡县”,请结全诗内容,分析诗中是如何表现“晚”的?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颈联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七、对比阅读(共11分)

  • 9.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节选自《陋室铭》)

    (二)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②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③,意怡如④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⑤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⑥。

    (选自《晋书》)

    【注释】①耽:非常爱好。②营:谋求。③斗储:一斗粮食的储存。④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⑤哂(shěn):讥笑。⑥通儒:指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是陋室

    ②其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语段(一)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
    (4)、比较两个语段,说说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八、语言表达(共5分)

  • 10. 还在上幼儿园的弟弟翻看绘图版《山海经》,看到下面的图片和文字。弟弟问:这只“一脚的牛”是什么?

    【注释】夔(kuí)牛,传说夔牛会散发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辉,发出雷鸣般的叫声,出入水中,必定会引起暴风。

    请根据以上图片和文字,向弟弟说明“一脚的牛”究竟是什么。要求:①图片和文字的信息传达简明、准确,不遗漏;②语言表述符合听众年龄段特点,能让其感受《山海经》的神奇色彩;③不超过150个字。

九、作文(共50分)

  • 11. 作文。

    孟子说,比生命还重要的是礼义,要舍生取义;俞伯牙说,比抚琴还重要的是知音,要真心友善;诸葛亮说,比功名还重要的是淡泊,要静以修身;杜甫说,比茅屋还重要的是怜悯,要心系苍生;莎士比亚说,比金钱还重要的是宽容,要慈悲为怀。生活中,你觉得相比之下,有什么东西更为重要呢?

    请以“比还重要的是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②内容要具体,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不要抄袭他人的文章。⑤书写要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