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调研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0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近代福建名人辈出,其中领导虎门销烟的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左宗棠 D、严复
  • 2. 遗迹承载历史记忆。下图可见证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军攻陷浙江定海 B、英法联军入侵北京 C、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D、八国联军攻占天津
  • 3.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比其它列强在中国获得的更多“利益”是(   )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 4. 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定都天京 D、天京事变
  • 5. 洋务派为实现“求富”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创办军事工业 B、开办民用企业 C、兴办新式学堂 D、派遣留学生
  • 6.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的革命团体是(   )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华兴会 D、同盟会
  • 7. 《马关条约》内容中,体现列强经济侵略方式变化的是(   )
    A、割地 B、赔款 C、开放商埠 D、开设工厂
  • 8.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起因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B、得到了慈禧的大力支持 C、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改变了中国的专制制度
  • 9.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的学校是(    )
    A、京师同文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北洋西学堂 D、京师大学堂
  • 10.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的口号是(    )
    A、师夷长技 B、变法图强 C、扶清灭洋 D、民主科学
  • 11. 某战区司令长官在台儿庄战役中命令集团军司令孙连仲必须坚持到次日佛晓,如违抗军令,军法处置。该司令长官是(   )
    A、阎锡山 B、林彪 C、李宗仁 D、彭德怀
  • 12. 下图中的战役在彭德怀指挥下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该战役发生于(   )

    A、华北 B、东北 C、西北 D、西南
  • 13. 1946年6月,“假和平、真内战”的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   )
    A、中原解放区 B、东北解放区 C、陕甘宁解放区 D、山东解放区
  • 14.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此项土地改革总路线制订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朝鲜战争时期
  • 15. 1947年夏,□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里应该填写(   )
    A、刘邓大军 B、东北解放军 C、华北解放军 D、华东解放军
  • 16. 八年级(1)班全体同学在历史课上展开了关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主动撤离延安的讨论,下面是同学们发表的一些观点,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
    A、敌强我弱,避实就虚是正确选择 B、不能与敌人硬拼,人存地存,人失地失 C、这说明中央领导人充分吸取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 D、撤离延安是为了保证中央领导人的安全
  • 17.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了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上上签”。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天意”注定了蒋介石必然会矢败 B、毛泽东因为抽得了“上上签”所以最终取得了胜利 C、蒋介石夸大了失败的偶然性,未看到失败的根本原因 D、该事件后美国放弃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 18. 张謇放弃高官厚禄,回家创办实业,但他的工厂最终被吞并。下列对此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张謇舍本逐末,他的失败毫不足惜 B、张謇为一介书生,不懂市场,失败必然 C、“实业救国”的口号被实践证明是不能救中国的 D、在多重压榨之下,中国民族工业创业艰难
  • 19. 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辛亥革命后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正确的是(  )
    A、人们在家中读报纸 B、人们见面就叩首,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C、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D、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 20. 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符合史实的是(  )
    A、1909年,赵荣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 B、1910年,钱华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C、1911年,孙富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D、1912年,李贵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 21. 下图呈现的是某一历史纪念馆标志性建筑。该馆位于(   )

    A、沈阳 B、上海 C、南京 D、北京
  • 2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卢沟桥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中共七大
  • 23. 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通过,将12月13日设立为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与该公祭日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旅顺大屠杀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 24.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长沙会战
  • 25. 下列表格内容描述的战役是(   )

    作战时间

    参战部队

    战斗次数

    毙伤日、伪军人数

    破坏交通线

    1940年

    八路军

    1800多次

    2.5万多人

    2000多千米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 26.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破坏和平,发动内战。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
    A、重庆谈判失败 B、国民党军围攻中原解放区 C、三大战役 D、国民党重点进攻
  • 27.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其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是(   )
    A、淮海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 28. 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且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是(   )
    A、詹天佑 B、张謇 C、张之洞 D、侯德榜
  • 29. 在我国沿用了约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的时间是(   )
    A、1905年 B、1912年 C、1919年 D、1949年
  • 30.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聂耳、冼星海等爱国青年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其中,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是(   )
    A、《松花江上》 B、《黄河大合唱》 C、《游击队之歌》 D、《义勇军进行曲》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5分)

  • 31. 小历同学认为,1840年英国发动对中国的战争是在维护商业贸易,是一场“通商战争”。小历的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三、材料解析与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2题14分,第33题13分,第34题8分,共35分)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社会好象是在其内部深处正酝酿着巨大变化的一潭积水,鸦片战争则是投入了一块大石,由此不可避免地引起强烈的连锁反应,第一个条约的订立并不是一件事的结束,而倒是一系列的难以预测的事件的开始。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

    图1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   图2上海轮船招商局

    材料三: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

    变化前

    变化后

    长袍马褂

    西装、中山装、旗袍等

    中餐

    西餐

    马车、轿子

    火车、电车、汽车等

    蓄辫、裹足

    剪辫、劝禁缠足

    摘编自仲富兰《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等

    (1)、材料一所述“第一个条约”是指哪个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促使中国自然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图1、图2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次运动的内容?该运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领域发生了变化?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社会发展变化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 33. 材料: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 
    图一 图二 图三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一的游船上,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2)、图二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是什么?
    (3)、图三中的“星星之火”指的是什么?由此,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什么道路?
    (4)、中国共产党的上述历程给我们哪些启示?
  • 34. 材料论述题

    1911年(宣统三年)农历八月十九日,即阳历10月10日,晚九时,义师遂起,先占军械库,后扑总督衙门。众推黎元洪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为阳历1912年1月1日。十七省代表,举孙文为临时大总统。于是通电全国,改用阳历;即以是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月元日。民国元年(1912),隆裕太后乃以决定大计之权授之袁世凯。于是由袁世凯与民国议定优待满、蒙、回、藏暨清室条件,而清帝于二月十二日退位。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近代史》

    回答:

    (1)、材料反映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