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0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1年1月,我国生物学家在浙江丽水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百山祖角蟾。由图可知,趴在成人大拇指上的百山祖角蟾体长约为(   )

    A、3m B、3dm C、3cm D、3mm
  • 2. 如图,不颠簸的船向前直线行驶,静坐在船上的乘客观察东塔相对于船向东运动,此时(   )

    A、船向西运动 B、船向东运动 C、船有可能静止 D、西塔相对于船静止
  • 3. 如图是利用高速照相装置拍摄到的运动员击球的频闪照片,每次拍摄照片的时间间隔都相同。关于照片中记录的运动员挥拍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球拍在BC段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球拍在AB段的时间小于BC段 C、球拍在CD段的平均速度大于BC段 D、球拍在AC段的平均速度小于BD段
  • 4. 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甲乙相比(    )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110

    700

    70

    1100

    A、甲音调较高 B、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少 C、乙响度较大 D、乙的传播速度比甲快
  • 5. 如图所示,手机被置于密闭的玻璃罩内悬浮,致电这台手机时,持续铃响,启动抽气时,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重新放气时,人又听到铃声,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抽气,实现了在声源处防止声音的产生 B、抽气使手机铃声振动频率逐渐减少 C、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大,说明振动的频率越来越大 D、本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与空气介质的疏密有关
  • 6. 题中的知识网络结构,为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呈现甲、乙、丙三种物态间的变化,根据知识网络结构所提供的信息。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

    A、由乙状态到丙状态变化时,有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两种方式 B、示例中雾凇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吸热,是凝华现象 C、分析题中所给信息,可知该物质在甲状态时是晶体 D、晨露的形成过程与该物质由甲到乙的变化过程相同
  • 7. 判断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衣柜里樟脑丸日久变小——凝华 B、夏天冰棒周围冒着“白气”——升华 C、阳光下湿衣服变干——汽化 D、泼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液化
  • 8. 如图所示是我国“神舟”载人飞船的返回舱,它的表面有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当返回舱返回地球时,在通过大气层过程中,“烧蚀层”可以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主要是它发生了(   )

    A、熔化和液化 B、熔化和凝固 C、熔化和凝华 D、熔化和汽化
  • 9. 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据此判断该物质(    )

    A、t1时肯定是液态 B、t2时肯定是液态 C、在温度保持t2时物质没有继续吸热 D、这个物质是晶体
  • 10. 凸透镜的入射光线P,来自发光体,对应这条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可能是(    )

    A、a B、b C、c D、d
  • 11. 如图所示是蜡烛火焰上一点S的成像光路。对这个光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图说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虚像S'和发光点S关于镜面对称 C、虚像S'和发光点S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D、若在平面镜后面放一块木板,就看不到虚像了
  • 12. 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红画的光路是不正确的 B、透镜成的是虚像 C、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 D、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 13. 如图所示,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用“水球”做成像实验,“水球”成像的原理与物体ab经过透镜的图中的哪个选项解释(    )

    A、 B、 C、 D、
  • 14. 将物体分别放在甲凸透镜(f=5cm),乙凸透镜(f=10cm)前,物距相同,通过两个透镜,在光屏上都能成像,一个缩小,一个放大,则(    )
    A、缩小的像是实像,放大的像是虚像 B、甲凸透镜成的是缩小的像 C、物距可能是30cm D、物距可能是20cm

二、填空题

  • 15.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8cm=m ;
    (2)、15μm=nm;
    (3)、2m/s=km/h ;
    (4)、360s=h。
  • 16. 如图所示,小明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显著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可以观察到钢尺振动的发生了改变,声音的发生了变化。

  • 17. 目前,在很多高速路上都有“区间测速”装置,用于监测汽车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如果汽车的平均速度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就被判为超速。图所示为某段高速路上的区间测速标志。该区间的路程为60km,最高限速是km/h。现在李明同学乘坐爸爸的汽车去郊游,他观察到自家的汽车通过该测速区间的起点和终点时的速度分别为95km/h和90km/h,通过该区间的时间为30min,则这辆汽车通过该区间的平均速度为km/h,将会被判为(选填“超速”或“未超速”)。

  • 18. 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凉玻璃片,会发现玻璃片表面有水滴出现,此时玻璃片处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玻璃片的温度将(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原因是

  • 19. 如图所示实验。向外拉动活塞,拉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几乎全部(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为了乙醚蒸气;再向里推动活塞,可以观察到又有液态乙醚出现了,这说明:用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 20. 如图是广州市某条自行车专用道,全长6km,自行车专用路限速15km/h。若小明从起点到终点骑行所用的时间t=30min。求:

        

    (1)、小明骑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是多少 km/h?
    (2)、小华在自行车专用道路上骑行时,手机软件上显示“配速”是3min20s。“配速”指物体运动1km需要的时间,请你通过计算判断小华是否超速;
    (3)、请在图中画出两人分别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大致图像(并标注)。
  • 21. 图中,木块的长度是cm;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

三、作图题

  • 22. 如图,一束光由空气中的A点射向界面上的S点。

    (1)、①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②大致画出该光线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③标示出反射角r1和折射角r2

    ④画出物体AB在水中所成的像。

    (2)、若AB逐渐远离界面,则第④问的像大小会(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四、实验题

  • 23. 一种名为“自由树脂”的材料受到人们欢迎.小明把颗粒状的固态自由树脂放在试管中,放入沸水进行水浴加热如图甲所示(水持续沸腾,一直未干),并每过30s记录下温度计A的示数,绘出它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自由树脂在若干个时刻的温度及状态如表,温度计B的玻璃泡一直浸没在沸水中。

    时刻/min

    0

    1

    2

    3

    4

    温度/℃

    10

    41

    64

    85

    97

    状态

    白色颗粒,很硬

    部分透明颗粒,较硬

    几乎透明颗粒,变软

    透明,粘稠胶状物

    透明,糊状

    (1)、温度计B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它的读数为℃;
    (2)、由上表及图乙,可判断自由树脂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24. 小明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处不变。

    (1)、实验前发现蜡烛的像成在光屏上方,如图乙所示位置,要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应将蜡烛向调节。将蜡烛固定在40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当他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此时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将凸透镜移动到cm刻度处时,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在成像清晰的情况下,用一张不透明纸把透镜上半部分遮挡住,看到的像会如何变化?(选填“像部分消失”“像完整亮度不变”或“像完整亮度变暗”);
    (4)、将原凸透镜更换为一个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其他元件不动,可以使光屏向左移动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或者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选填“凸”或“凹”)透镜,所放置的透镜可以用来矫正(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 25. 质量可忽略的细绳上端固定,下端系一个金属螺母,做成一个摆(如图所示)。让螺母在竖直面内小幅度往返摆动,每完成一次往返摆动的时间均相等。

    小明猜想:螺母完成一次往返摆动的时间与摆长、螺母质量有关。

    现有足量的细绳、大小相同的金属螺母,这些螺母有的质量相等,有的质量不等。小明想探究螺母完成一次往返摆动的时间与摆长的定量关系,请你帮他设计实验方案。

    (1)、需要增加的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可画图或文字表述):
    (3)、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