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寒假作业(4)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07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专权乱政”的教训,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立三省六部制 B、实行科举制 C、设立内阁 D、废除丞相
  • 2. 《明史·职官志》将内阁的核心职权概括为:“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批答。”票拟的对象是诸司的章奏,表达的是内阁对章奏的处理意见。这反映了明朝内阁( )
    A、参与决策,提高了行政效率 B、统领诸司,成为行政中枢 C、地位提升,但仍须服从君权 D、名存实亡,不能牵制相权
  • 3. 2017年4月20日,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广州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牵头城市,联合南京、宁波、江门、阳江、北海、福州、漳州、莆田、丽水等城市进行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工作。海上丝绸之路的巅峰形成于(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 4. 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这一变化(    )
    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 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的开辟 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5. 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朝。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其主要作用是( )
    A、遏制地方官僚腐败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D、鼓励官员相互告密
  • 6. 清前期逐渐形成了内阁与军机处双轨辅政模式。内阁承担常规公开性政务的执行,军机处则开展谕旨草拟、官员任免、议奏密折、参赞军务等机密政务。这一事务分工有利于(   )
    A、限制皇权高度集中 B、六部行政权的加强 C、强化官僚贵族特权 D、行政效率的提高
  • 7. 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1689年,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1793年,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材料说明清朝前期( )
    A、国家统一促进对外交往 B、大一统的局面不断巩固 C、封建君主权力日益强化 D、边疆危机危及朝廷权威
  • 8. 如图是我国台湾地区某一时期的地图,它可以直接用于研究学习( )

    A、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 B、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C、清朝经略边疆的举措 D、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
  • 9. 乾隆二十四年,颁行“防夷”措施: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外国商人在广州必须住在政府制定的行商的商馆中;不准外商向中国人借款或雇佣中国人。这反映出清政府( )
    A、断绝中外经济交流 B、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禁止民间贸易往来 D、严格限制外商贸易
  • 10. 明清时期,旅居外地的晋商之间发生纠纷,一般不直接起诉,大多数情形是在会馆的行会内部协商调解和仲裁是非,并且共同议罚。争议双方当事人都必须服从,否则会受到晋商同人的排斥。这表明( )
    A、传统社会重视伦理道德 B、晋商秉持重义轻利原则 C、行会利于稳定商业秩序 D、官府司法审判的不公正
  • 11. 王守仁说:“位天地,育万物,未有出于吾心之外也”,“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该主张( )
    A、否定了先秦的孔孟儒学 B、体现了经世致用的特点 C、顺应了专制时代的需要 D、肯定了个人的主体意识
  • 12. 利玛窦曾经专修过地理学。最初,利玛窦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仅处于东南一隅,并非世界的中心,引起了中国人的不满。后来,他重新用汉语绘制了一幅《大瀛全图》,将零度子午线东移,置中国于地图的中央位置,受到中国的士大夫欢迎。这一时期反映出明朝( )
    A、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C、中国开明士大夫已经“开眼看世界” D、士大夫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仍有天朝上国心态

二、材料分析题

  • 13. 澳门与中西文化交流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14年,秦朝征服岭南地区,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进行管辖。番禺县(现属广州市)是南海郡的治所,澳门隶属番禺县。秦始皇下令迁徙中原50万人入岭南,与当地少数民族杂居。

    材料二:澳门地理位置优越。自16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初,许多欧洲传教士跟随商船来到澳门,其中一些人后来进入内地。他们集中在东亚最早的西式学校——圣保罗学院培训,学习中文,钻研中国文化。按来澳先后排列,他们撰写或翻译的著作如下:

    国别

    中文姓名

    著作或译作

    意大利

    利玛窦

    译《几何原理》等,著《西琴八曲》

    西班牙

    庞迪我

    著《人类原始》《四大洲地图》等

    意大利

    艾儒略

    著《万物真理》《几何要法》等

    葡萄牙

    谢务禄

    著《中国通史》《字考》

    德国

    汤若望

    著《西洋测历法》《远镜说》《浑天仪说》《秦疏四卷》等

    波兰

    卜弥格

    著《中国植物》《医论》等

    比利时

    柏应理

    译《大学》《中庸》《论语》

    比利时

    南怀仁

    著《坤舆图说》《西方纪要》等

    法国

    马若瑟

    著《易经》,译元曲《赵氏孤儿》

    (1)、根据材料一,简述秦朝采取的措施对澳门历史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澳门是17-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桥梁”这一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初,清查人丁数字以征丁赋,顺治八年(1651)丁数约1400万,至康熙五十年(1711)已恢复到2460万。至乾隆二十七年(1762)超过2亿,五十五年(1790)突破3亿大关。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时,全国人口已达到4.1亿。……“永不加赋”和“摊丁入亩”相当于固定和取消人头税,既刺激了人口生殖,又消除了隐匿人口不报情况。与此同时政府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更为强化,对定居乃至流动人口的清查更加严密,技术手段不断完善。版图扩张和改土归流也增加了不少新注籍的人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推动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在清政府重农政策引导下,土地开发范围更广利用亦更为精密。番薯,玉米一类高产作物的引进和广泛种植,使客观上有可能养活更多的人。

    ——摘编自《清代的经济与社会》

    材料二:乾隆中期,官方记载的全国耕地面积为7.8亿亩,通常认为实有耕地面积当在10亿亩左右。根据清人估计,按照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人均占有耕地应达到4亩,方能维持温饱以此测算,则在乾隆末年人均耕地占有量已经不足,到道光后期更降到2.5亩。自康熙后期起,粮价、地价直线上涨,涨幅高达数倍,并带动了其他商品物价的普遍上扬。人口过剩现象也逐步出现,无业流民数量日增,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摘编自《清代的经济与社会》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