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 寒假作业(11)交通与社会变迁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07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英国女演员弗朗丝•金伯尔对幼年(1830年)搭乘的一种新式交通工具,曾有如下描述:“现在我们以它的最高速度——每小时30英里(48公里)——出发,它比鸟的飞翔速度还要快。你难以想象切开空气向前奔跑的感觉是怎样的——它的运动也十分平稳。”据此判断,这种新式交通工具是( )A、帆船 B、蒸汽机车 C、飞机 D、汽车2. 京杭大运河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和浙江等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经济很发达。由此可知,京杭大运河的开凿( )A、满足了隋炀帝奢侈的愿望 B、加快了中国经济的转型 C、加强了中国南北经济交流 D、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3. 如表为《部分科技发明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该表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 )
技术门类
上海
重庆
铁路
1876年
1934年
电报
1871年
1886年
电灯
1882年
1906年
A、西方列强大量输出资本 B、西方先进技术的迅速应用
C、社会生活变迁的不平衡 D、近代工业集中于沿海地区4. 近代以来,轮船、火车和公共电汽车相继传入中国,对于最初接触到这些新式交通工具的中国人来说,因其空间狭小而存在着巨大的心理障碍——对“男女混杂”的担忧。上海电车初次运行的时候,因国人害怕不敢乘坐而生意冷淡。材料中的现象说明近代中国( )A、交通业发展带有殖民色彩 B、交通近代化不可能实现 C、传统观念影响交通业发展 D、新式交通工具弊端太多5. 在17一18世纪,英国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多条主干道,并对河流河床进行综合整治,最终打造成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运输网。这些措施( )A、引发了英国交通领域的革命 B、推动了英国对外进行殖民扩张 C、加速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6. 15世纪欧洲保存食物的方法主要依靠香料,所以人们对香料需求量十分大,但利润丰富的香料贸易先被阿拉伯商人垄断,后被奥斯曼士耳其帝国阻断,于是,欧洲人开始焦躁不安了。这说明西班牙、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动因是( )A、扭转中西贸易逆差 B、打破土耳其帝国的垄断 C、重建开辟新的贸易通道 D、工业文明扩张的必然性7. 1880年,开平矿务局以“非由铁路运煤,诚恐终难振作”和“恐误各兵船之用”等理由,得到清政府许可,从矿区所在的唐山动工修筑一条铁路到胥各庄,名唐胥铁路,这是中国第一条国际标准轨距铁路。该铁路的修建( )A、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近代化 B、体现了近代化与传统观念的融合 C、实现了近代矿业的独立自主 D、反映了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变化8. 公元前322年,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证——“舟节”“车节”,“舟节”规定鄂君使用的船只限额是150艘。自鄂出发一年往返一次;“车节”规定运输限额是50辆,也是一年往返一次。这说明了( )A、官营工商业发展情况 B、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出现 C、国家的商品专卖政策 D、水陆交通设施十分完备9. 近代电车刚进入上海,有人作竹枝词:“铁线纵横铁轨铺,几如地网与天罗。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一段时间后,有人又作竹枝词“人坐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电车行驶通租界,市政经营仗市民”。该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B、西方物质文明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习俗 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D、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10. 作为一种西洋舶来器物,自行车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中国社会。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却推广较少.这种情况表明,在近代中国( )A、器物变革改变民众生活 B、近代化转型的过程曲折 C、政局动荡阻碍交通进步 D、排斥西方世界近代文明11. 1850年法国铁路总里程从原先的3000多公里增加到16000公里。法兰西第二帝国时代,政府把承建公司对铁路享有的专利权限延长至99年,并对40多家铁路公司进行干预融合,合并为6家大的铁路公司。这些措施( )A、促进了近代交通运输的发展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C、巩固了法国共和政体的稳定 D、实现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12. 1876年,中国外交官刘锡鸿在英国体验了欧洲文明的先进性并感慨万千;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却以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等理由,反对修建铁路。据此推知( )A、当时火车安全性能低 B、官僚的认识水平影响近代化进程 C、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 D、铁路的建设便利了列强侵略中国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25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后,美国、德国等相继开始修建铁路。到1850年止,世界上有19个国家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这个时期正值产业革命后期,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等已达到一定水平,同时工业发展又有原材料和产品的输送问题需要解决。
材料二:鸦片战争前后,有关铁路的知识开始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1876年,英国商人在上海修建的淞沪铁路,被认为是在中国土地上的第一条铁路。1909年建成的京张铁路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资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运营的铁路,但也仅仅只是一个象征而已。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平均每年修建铁路300余公里,不仅数量少且分布偏、标准杂、管理混乱。
材料三:世界主要国家铁路网密度统计表:
铁路网密度
按人口计算
按国土面积计算
总公里(公里)
统计年份
单位
公里/每万人
公里/万平方公里
中国
0.84
114
91000
2012
美国
5.55
538.3
226427
2007
加拿大
16.18
1009.2
57216
2007
俄罗斯
5.9
699.1
128000
2006
法国
5
533.62
29901
2008
德国
4.4
191.73
41896
2008
英国
2.85
680.09
16567
2006
日本
1.95
489.04
23474
2006
印度
0.63
212.51
63327
2007
——引自《世界铁路发展史》铁路资料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第一条铁路出现在英国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比较中国所处世界铁路发展中的地位,并谈谈对21世纪中国大力发展铁路交通网的看法。14.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2014年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近千年来大运河不仅沟通南北,也孕育了众多名城,承载了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津,因水而兴的城市。从金朝开始,随着北京成为都城,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的三岔河口就成为河漕的重要枢纽。南方大量的粮食经天津运往北京,形成“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以利京师”的格局。
天津的估衣街等街巷都因毗邻河畔而繁华,有些街道名称的由来就是因运河舶来的商品在这里销售而形成的。由于交通便利,很多外地商人来津经商,运河两岸各类货栈、钱庄、会馆鳞次栉比,脚行、镖局等也应运而生。逐渐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材料二: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
——摘编自(英)约翰·汤姆逊《中国与中国人影像:约翰·汤姆逊记录的晚清帝国》
材料三:至近代,漕运业逐渐显得落后而多余。至1901年.清政府下令停止漕运。随后运河两岸的扬州等城镇不同程度地衰落了。
——摘编自吴琦《漕运与中国社会》
近代天津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当时天津的棉麻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量的50%以上。天津还成为早期工业和教育的兴盛之地,拥有被称为华北机器铸铁工业摇篮的三条石和中国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
——摘编自方兆麟《天津是运河载来的城市》
(1)、依据材料一,归纳古代天津兴起的原因和表现。(2)、材料二中的“敌对”发生于哪次战争?为什么“它的陷落”加速了谈判的过程?(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停止漕运的原因和近代天津迅速崛起的条件。(4)、今天,继续维护和修缮大运河是否还有意义?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