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即墨二十八中等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0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 1. 19世纪初的一位英国商人说:“只要中国每人买一顶棉制睡帽,就够曼彻斯特所有工厂生产几十年。”这句话揭示了(    )
    A、中国人不喜欢棉纺织品 B、交通不畅导致英国棉制睡帽很难运到中国 C、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D、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 2. 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导致“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天京事变的严重内耗 C、农民阶级的自身局限 D、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 3.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材料分析了(    )
    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 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C、《南京条约》签订的影响 D、割香港岛给英国的原因
  • 4. “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曾国藩等人探索近代化方面走了好几步,但是他们不彻底,仍不能救国救民。”上述材料中“曾国藩等人”进行的探索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5.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提携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使中国开始走上富强道路 C、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 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 6. 1895年,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这里所说的“无能”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帝国主义国家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 7.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在读书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实行变法。这几个“读书人”包括(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光绪
  • 8.   2020年是农历庚子年,西方某些国家错失疫情防控良机,上演让中国付出“新庚子赔款”的闹剧。近代史上,列强曾强迫清政府签订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史称“庚子赔款”。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9.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C、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D、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 10. 如图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孙中山革命活动示意图,对此概括最全面的是(    )
    A、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 B、孙中山发动并领导了武昌起义 C、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统治
  • 11. 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这表明他抨击的对象是(    )
    A、君主专制制度 B、帝国主义特权 C、旧道德旧文化 D、西学东渐
  • 12. 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
    A、是工人阶级领导的新型运动 B、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D、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 13. 学习完《北伐战争》后,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北伐战争取得了辉煌战果,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同学们议论纷纷,最后形成下列四种说法。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    )
    A、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 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 14. 纪录片《百年中国》解说词提到: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虽然  不是一个世纪的起点,但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新时代的开始”指的是(   )
    A、中国开启了思想文化的新时代 B、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 15. “将他们‘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指的是( )
    A、八七会议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遵义会议
  • 16. “我们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这中在哪个纪念馆门前的发言?(    )
    A、人民英雄纪念碑 B、淮海战役纪念馆 C、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D、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 17. 如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部分国家伤亡人数及持续作战时间,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援助是中国抗战取胜的关键因素 B、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 C、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最大 D、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 18. 1944年3月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47万军队抗击了侵华日军的64.5%;国民党军队有几百万人,只抗击了侵华日军的35.5%.如果把全部日军和伪军合计起来,则共产党军队抗击了日、伪军总数134万中的110万,即84%,国民党军队只抗击了16%.材料说明(  )
    A、中共的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B、国民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 C、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D、抗战时期中共力量超过国民党力量
  • 19. “犹如一把钢刀,插入敌人心脏,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同时又能吸引国民党大量军队来援减轻对华北解放区的压力。”材料描述的军事行动是(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 20. “这次战役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划江而治的企图,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南进军,解放全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此“战役”(    )
    A、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B、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D、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 21. 青岛市某校八年级学生围绕“近代经济与社会生活”设计了如下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识读图片——感悟社会变迁】

    活动二:【史料实证——印证历史信息】

    李鸿章的一生事业与洋务运动相始终。他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开创了许多“第一”:第一个创办大型近代军工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第一个创办近代民族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在近代教育、军事、文化等事业也有许多开创性的建树。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海军也,都是纸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活动三:【历史解释——归纳原因特点】

    (1)、根据活动一搜集的图片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2)、活动二中搜集的两段史料,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有哪些?
    (3)、根据活动三搜集的曲线图分析,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什么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
  • 22. 近代史上国共关系的演变,一定程度折射出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中国之情况不但无进步可言,且有江河日下之势。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令中国深入半殖民地之泥犁地狱……急欲为全国人民求一生路者也。”

    ——摘编自《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

    材料二:图表所示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材料三:这次谈判是国共两党试图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中国前途和命运问题的一次尝试,毫无疑问,历史为国共两党提供了一次和解的机遇。中共为了国内和平、民主、团结的实现而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做出了大的让步;国民党凭借实力坚拒妥协,以免自己的特权地位受到损害。

    ——摘编自王朝光《1945-1949:国共政争与中国命运》

    材料四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现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摘自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中国民众面临的斗争对象。
    (2)、根据材料二中图文信息,概括国共两党关系发生的变化,以及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回答“这次谈判”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此次会谈对中共产生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概括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具体方式,并简析国共两党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
  • 23. 国弱之痛,勿忘国耻。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国家

    内容

    英国

    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新界条约》,强租新界99年。

    日本

    《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以及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沙俄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未计算相应海洋面积)。

    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颜喀什湖以东以南约44万平方公里。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清政府和沙俄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割占新疆西北边境地区约7万平方公里。

    1892年,俄罗斯赤裸裸武装占领新疆帕米尔高原约2万平方公里。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近代以来,最早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分别是哪两个国家?
    (2)、《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分别受哪两次战争战败的影响?
    (3)、台湾全岛被日本侵占后,为什么能够回到祖国的怀抱?
    (4)、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