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0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 1. 如图是《天朝的崩溃》第七章的目录。本章论述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一、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引起的忧虑

    二、迈入陷阱:中英虎门条约

    三、“等价交换”中美望厦条约

    四、“奉献”中法黄埔条约

    A、禁烟斗争的概况 B、鸦片战争的原因 C、抗击侵略的过程 D、鸦片战争的影响
  • 2. “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任便立法治理。”对该条约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提高了中国的影响力 B、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C、有利于中英平等贸易的发展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3. 如图是小双同学绘制的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示意图。其中“转折”处对应的事件是(    )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 4. 何长工在《难忘的岁月》中写道:“第二天,北京市学生总罢课,展开了救国的宣传活动……在长辛店,我们也同样组织了‘救国十人团’,到工厂车间向工人宣传,到车站向旅客宣传,到近郊向农民宣传。工人们都很支持我们的行动,厂里的工程师、技师大多数也同情和支持我们。”这一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的(    )
    A、背景 B、进程 C、性质 D、意义
  • 5. 漫画针砭时弊,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历史真相。如图是1895年英国讽刺杂志“PUNCH”刊登的一幅名为《“巨人”中国与“杀手”日本》漫画。下列选项与此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6. 青岛市某中学正在组织近代名人展,这是其中一组人物。本组图片可以用来研究(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 7.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一组材料,他研究的是(    )

    神出洞,仙下山,扶助大清来练拳。不用兵,只用团,要杀鬼子不费难。烧铁道,拔电杆,

    海中去翻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

    清末《时局图》

    某组织揭帖

    某组织旗帜

    A、太平天国运动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义和团运动 D、反对割让台湾的斗争
  • 8. 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它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它”的领导者是(    )
    A、农民阶级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地主阶级 D、资产阶级革命派
  • 9. 如表是同学们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依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    )

    剧本名称:

    第一幕:武昌起义

    第二幕:民国建立

    第三幕:清朝告终

    第四幕:约法颁布

    A、近代开端 B、走向共和 C、军阀割据 D、国家统一
  • 10. 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道:“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出现“辫子剪了”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推动 B、维新思想的传播 C、民国政府的推动 D、五四运动的影响
  • 11.   1924年1月,孙中山说:“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造成“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 B、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C、新文化运动脱离民众 D、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
  • 12. 小双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一组材料(如图)。下列选项与该组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存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 13. 下表是1913-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厂数

    资本数

    工人数

    1913年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年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A、帝国主义放松侵略 B、西方科技的传入 C、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D、十月革命的影响
  • 14. 如图是武汉民众赠送给第四军的“铁军”盾牌。下列历史事件与此“盾牌”有关的是(    )

    A、护国战争 B、护法战争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 15. 整理表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下列英雄人物可以填写在①处的是(    )

    事件

    虎门销烟

    黄海海战

    东北抗联的抗日斗争

    英雄人物

    林则徐

    邓世昌

    A、杨靖宇 B、赵登禹 C、张学良 D、李宗仁
  • 16.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的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B、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 C、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迁往重庆
  • 17. 青岛市某中学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资料。据此可知,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 C、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D、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 18. 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毛泽东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    )
    A、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B、签署了“双十协定” C、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D、通过了“共同纲领”
  • 19. 农民与生俱来与土地紧密相连。如图是小双同学整理的中国近代史上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措施,其中③处应该填写(    )

    A、《天朝田亩制度》 B、农民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20. 近代以来,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下列报纸在中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是(    )
    A、 B、 C、 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 21. 城市是有记忆的,每一处文化遗产都是一部史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百年沧桑的北京】

    图一:1860年10月18日联军闯入北京犯下的罪行(第一次沦陷)

    图二: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第二次沦陷)

    图三:1937年7月29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第三次沦陷)

    材料二:【充满故事的南京】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土地分配,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产品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妇女和男子一样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废除买卖婚姻和奴婢,设女营女官。

    材料三:【风云变幻的上海】

    中共一大与中共二大的召开地点都是在上海。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

    材料四:【朝气蓬勃的青岛】

    青岛是历史文化名城、著名旅游城市。具有代表性的景点有建于1997年的“五四广场”,它北依青岛市市政府办公大楼,南临浮山湾,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以螺旋上升的风的造型和火红的色彩,充分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图一中的“联军”犯下的罪行是什么?图二中“联军”侵华产生的重大影响有哪些?图三中的“侵略军”占领北平前制造了什么事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并分析其进步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它……是报春的惊雷”的理解。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回答,“五月的风”纪念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承载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 22. 历史学习的过程是思想认识、思维能力提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任务一:【看图知史了解史实】

    如图为《洋务运动企业分布示意图》

    任务二:【史料实证论从史出】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任务三:【图表分析深入历史】

    1898年

    “中国女学堂”成立,这是中国第一所自办女学堂

    1907年

    清政府颁布了《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

    1912年

    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规定初等小学四年制,可以男女同校

    1912年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成立,学校推进禁缠足运动,对女性的身心解放起到了重要作用,男尊女卑的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唾弃,觉醒后的女性成为变革社会的新兴力量

    任务四:【方法运用解决问题】

    他们的成就有目共睹:兵工厂在我们的城市和港口建立起来;矿山得以开发;电报线网络连接国内各省和京城;悬挂中国国旗的轮船在沿海和内河的航道上进行贸易往来。

    ——陈季同《中国人自画像》

    自轮船通行江海,东南舟车多已经失业。现在津通失业之民,以车为生者约一万人,以船为生者约三万人,以行店负贩为生者约二万人……铁路开通之后,此项人等作何安置?……今之谋国者,第之外洋之利,而不知所夺者止为中国穷民之利。

    ——《光绪十四年礼部尚书奎润等奏》

    请回答:

    (1)、根据任务一,指出由洋务派创办的旨在“求富”的两个企业。
    (2)、根据任务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康有为论述中“小变”与“全变”的含义。
    (3)、根据任务三,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教育出现的新气象。并分析其影响。
    (4)、根据任务四并结合所学,判断陈季同和奎润对洋务运动的观点是否全面。谈一谈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历史事件。
  • 23. 青岛市某中学八年级学生在暑假开展了“了解百年党史,赓续红色文化”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并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活动一:【搜集资料进行整理】一组的同学搜集了资料,制作了下表。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1936年12月,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赴西安调停,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活动二:【考察文物深入探究】二组的同学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如图为“信念•精神•传承”大型馆藏文物展中的部分展品。

    活动三:【欣赏作品迁移运用】三组的同学欣赏了崔开玺教授创作的油画《支前》和李延国、李庆华创作的报告文学《根据地一中国共产党人不能忘却的记忆》的部分内容。

    上海解放后,凌晨的上海街道悄无声息。大资本家荣毅仁打开大门,走上街头,看到进城的人民解放军全部睡在路边。他们身着一样的军服,分不清军官和士兵。这时一位军人和蔼地向荣毅仁要一碗开水,荣毅仁立即让家人送来一碗开水。结果,要水的人并没有喝这碗水,而是蹲在一个伤员身前,用铁勺向他嘴里喂水。这一幕让荣毅仁永记在心,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感叹说:蒋介石永远也回不来了!

    请回答:

    (1)、根据活动一并结合所学,从表格中任选两件大事,以“转折”为题,对所选历史事件的意义进行说明。
    (2)、根据活动二并结合所学,回答这些“展品”反映的历史事件。并分析其传承的精神内涵。
    (3)、根据活动三,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三个活动在史料类型上的区别。
  • 24.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不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而且在于他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毫不妥协同各种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各种势力进行斗争。”

    材料二:他聘陈独秀任文科学长,还聘任了一大批学者,有刘半农等新学大家,还有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李大钊,同时也续任了黄侃等有真才实学的旧派人物。针对过去北大学生为了做官发财多选法科学习的问题,一律将各科门类改为系,共成立14个系,实现了文理学科的融通。1920年起招收女生,开创了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材料三:甲午战败后,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大生纱厂,获利颇丰。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文化和公益事业,创立了学校、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机构,影响及于全国。然而1924年,军阀混战,天灾不断,“状元企业家”张謇破产了,他被迫把苦心经营了30年的全部企业交给了债权人接管。后来,胡适为他的传记作序,称他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孙中山的“革命理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蔡元培办学措施反映的思想。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胡适称他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的理解。
    (4)、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这些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请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以“信念•责任•强国”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有道德良知,弘扬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观;③史实准确,史论结合,真情实感,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语言流畅,尊重历史规律,富有历史特色和时代气息,字数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