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0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证据,下列可用于研究“虎门销烟”的最可靠的史料是(    )

    A、A B、B C、C D、D
  • 2. 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 3.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这则史料出自(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革命军》
  • 4. 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以下可以证明该观点的史实有(    )

    ①引入机器兴办工厂    ②成立临时参议院
    ③组建新式军队    ④开设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 1895年,严复在《直报》上发表的政论文章《原强》,指出“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日鼓民力,二日开民智,三日新民德”,号召救亡图存,实行君主立宪。这一主张旨在(    )
    A、  引进西方技术 B、宣传维新思想 C、倡导移风易俗 D、推翻清朝统治 
  • 6. 1899年,日本驻华公使照会总理衙门,要求清政府不得将福建割让或租借给其他国家。在日本的威逼下,清政府妥协屈服并发表声明:“福建省内及沿海一带均属中国要地,(除日本外)无论何国,中国断不让与或租给。”这一声明发表的背景是(    )
    A、  太平天国控制长江沿岸城镇 B、中国被迫五口通商 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武昌城内新军起义
  • 7. 下图为20世纪初某不平等条约签订后,外国在华驻军地点示意图,据图可推断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8. “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材料中画“”部分是同盟会成立的(    )
    A、目的 B、方式 C、性质 D、影响
  • 9. 这座城市有“首义之城”的美誉,1911年这里爆发了旨在推翻清政府的革命,这里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这座城市在地图中的位置是(    )

    A、 B、 C、 D、
  • 10. 蔡元培在一副挽联中写道:“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挽联所缅怀的历史人物是(    )
    A、关天培 B、曾国藩 C、梁启超 D、孙中山
  • 11. 1913年12月,《新闻报》刊登了如下漫画,袁世凯操控着象征“政治会议”的汽车“一意进行”,将前面的障碍,如“县会”“省会”“国会”“内阁”等全部碾除。对漫画主旨解释正确的是(    )

    A、  北洋政府支持工业发展 B、民主共和遭到公然破坏 C、军阀混战造成民不聊生 D、制度重建铲除封建残余
  • 12. 辛亥革命后,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他们发起了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提倡(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 D、民主与科学
  • 13. 1919年6月28日,北京《晨报》以《破天荒之工人总同盟罢工》为题,对上海工人声援北京学生运动,发起声势浩大的罢工事件进行了报道。该报道可用于研究(    )
    A、  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运动 D、五四运动
  • 14. 某历史小组的同学设计红色旅游路线,对以下两处介绍词撰写恰当的是(    )

    A、开天辟地,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星火燎原,创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转危为安,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D、新中国成立,开辟历史新纪元
  • 15. 如果以“叶挺的革命生涯”为主题进行策展,图片“‘叶挺独立团’团长时使用的指挥刀”应放置的展区是(    )
    A、出身农家,从戎救国 B、赴法深造,编练新兵 C、北伐先锋,屡破强敌 D、皖南浴血,铁窗铮骨
  • 16. 下列美术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 C、华北敌后战场的大较量 D、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 17. 刘伯承在《回顾长征》中写道,在某次会议后,“我军一反以前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弄得敌人扑朔迷离,处处挨打,疲于奔命”。这次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 18. 《东北抗战史料选编》记录这样一则史料,“双方激战最厉害之处是在北大营附近的南满铁路上——激战后日方指我军破坏了铁路”,当时两连骑兵应战,但日寇大军从四面会合,“两连人大部殉国”。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七七事变
  • 19.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鼓舞了全国军民的信心。一时间,中共中央所在地成为令人向往的圣地。横线处应是(    )
    A、瑞金 B、井冈山 C、延安 D、西柏坡
  • 20. 读下图,中国军队在图中所示会战中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这场会战是(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长沙会战
  • 21. 阅读《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布表》(节选),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941年 1942年
    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场及其他战场 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场及其他战场
    35个师团 1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A、日本主要兵力集中在中国的华北地区 B、中国战场集中力量举行全国规模反攻 C、盟军打击下的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 22. 某同学梳理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史事,下列史事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重庆谈判    ②渡江战役    ③转战陕北    ④平津战役

    A、①③④②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③①②
  • 23. 史学家金冲及在分析解放战争时指出,导致战争胜败“更重要的是人心的向背,也就是谁能得到中国最大多数民众的支持”。解放战争期间,使中共赢得“最大多数民众的支持”的举措是(    )
    A、实施土地改革 B、开展大生产运动 C、进行游击战争 D、创建工农红军
  • 24. 绘制示意图梳理知识结构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以下示意图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3题,共52分。

  • 25. 探索救国之路

    材料一:郭嵩焘和刘锡鸿是清政府派往西方的首批公使,两人对国家治理的看法大相径庭。

    郭嵩焘

    “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制度),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两者相辅相成,“相辅以益相强”。

    刘锡鸿   

    “仁义忠信(指伦理纲常)可遍令人习之,(西洋)机巧军械不可令人习之也。”

    材料二:1906年,《新民丛报》和《民报》(同盟会机关报)以要不要进行革命、要不要推翻清政府、要不要以民主共和政体代替君主专制展开论战。《民报》揭露了清朝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卖国行径,指出若救中国,必须实行民族革命,推翻清朝政府,中国才可以富强。针对《新民丛报》提出中国国民素质较低,不能从君主专制直接过渡到民主共和,《民报》以天赋人权理论和中华民族自古有高度文明的事实,说明中国国民完全有接受民权立宪的能力。

    ——摘自《中国近代史》编委会《中国近代史•上》

    材料三:

    1920年,16岁的邓小平从重庆留法预备学校毕业,获得赴法勤工俭学资格,因经济困窘,在法国学习数月后开始“勤工生活”。

    1921年经介绍在施耐德钢铁厂当轧钢工,工资每天10法郎还不够吃饭。后在香布朗工厂做扎纸花工人,工作做完就被解雇。资本家的压榨使他体验了劳工的悲惨,加深了对资本主义的了解。

    1922年在哈金森橡胶厂成为制鞋工人,在这里结识了一批先进青年,开始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同年,来到传播共产主义理论的《少年》编辑部工作,在周恩来等人影响下,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

    1923年邓小平正式加入了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摘编自刘金田《邓小平在法兰西的五年求索》

    (1)、依据材料一,比较郭嵩表与刘锡鸿对于向西方学习的观点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二,概括同盟会的救国主张。结合史实,说说同盟会是如何实践其救国主张的?(举出一则史实即可)
    (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因。 
  • 26. 文物中的历史

    材料一:

    红军战士的包袱皮,上面写着红军纪律“六项注意”,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党代表制度,经验证明不能废除。特别是在连一级,因党的支部建设在连上,党代表更为重要。他要督促士兵委员会进行政治训练,指导民运工作。……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二:

    ①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从民族大义出发,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图为中共中央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给中共代表团指示电。

    ②图为1937年,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团发布命令,红军以军为单位改组为国民革命军编制(八路军和新四军),时刻待命奔赴抗日前线。

    ③1938年,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发表《论持久战》,成为指导全国抗战的军事纲领。图为《论持久战》封面。

    ④1935年,中国共产党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和北平市大中学校爱国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号召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图为印发的传单《告全国民众书》。

    ⑤抗日根据地军民展开人民游击战争,创造了地道战,水上游击战等多种对敌战法。图为根据地民兵制造的地雷。

    ⑥为发动和组织广大农民,中共在抗日根据地进行政治改革,把落后农村变为先进的革命阵地。图为1940年根据地年画《实现民主政治选举村长》。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①的史料类型,依据以上两则史料概括年红军的特点。
    (2)、某历史小组在博物馆搜集到如上资料后,对其进行整理:

    ①以上资料中,有助于了解“局部抗战时期”相关史事的有(填写序号即可,多选、错选不得分)

    ②围绕“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对材料二中资料进行整理。

    主题

    体现该主题的文物

    (少选、多选、错选不得分)

    任意选择一件文物,阐述与主题的关系

     

    ①②④

     

    动员并依靠抗日根据地

    人民展开敌后抗日斗争

     
     

    (3)、结合所学,再补充一则相关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 27. 近代铁路

    材料一:清朝定都北京后“漕运初悉仍明旧”,利用水道将南方粮食运到北京,也从北京周边省份购买一些粮食。道光年后,运河淤塞,每年只能运抵京师100万石。于是,清政府积极开辟更广阔的粮食供应市场。光绪二十三年(1897)京奉铁路天津至北京段建成通车,此后京汉、京绥、津浦等铁路也相继通车,全国各地粮食顺利运往北京,粮食供应不再成问题。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下令取消漕运。

    ——摘编自《近代北京的粮食供应》等

    材料二:1905年,清政府决定自主修筑京张铁路。西方讥讽道,“中国造此路之工程师尚未诞生”。担任京张铁路工程师的詹天佑是洋务运动派遣的第一批留学生,他罗致北洋武备学堂铁路工程班以及山海关铁路学堂的毕业生组成技术人员队伍,经过反复勘测、计算和比较,最后选定线路。这条线路最困难的一段是南口至八达岭段,那里地势险峻且坡度很大,于是青龙桥站采用了“人”字形的设计方案。1905年12月,一列铺轨工程车的车钩链子折断,造成脱轨事故,各种质疑纷至沓来,詹天佑没有惊慌,反而冷静思考如何保证每节车厢之间的连接万无一失。后来,他采用了自动挂钩法,完美解决了该问题。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

    ——摘编自李占才《中国铁路史》等

    材料三:当时张家口至北京全程210公里,用牲畜运货大约需要40小时,火车开通后,北京至张家口仅需6小时,速度提高了7倍,促进了人们对效益的追求,也改变了淡薄的时间观念。一些商人到张家口桥东区投资建设,使这里一改往日荒凉,代替桥西区成为张家口的经济中心。一时间,张家口商业发达,市场繁荣,成为华北的重要商埠。

    ——摘编自《京张铁路河北段文物遗存调查》等

    京张铁路行车时刻表(自北向南方向)

    车站名 第一次 第三次 第五次
    时间 时间 时间
    南口   8点50分 13点00分
    沙河   9点30分 13点40分
    清河   9点53分 14点03分
    西直门 7点20分 10点24分 14点34分
    阜成门 7点27分 10点31分 14点41分
    广安门 7点38分 10点40分 14点50分
    丰台 7点52分 10点56分 15点06分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晚清北京粮食来源和供应方式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依据材料二,分析京张铁路成功修建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谈谈京张铁路给沿线人们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