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三中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份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0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对比学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下面信息,可得出俄、日两国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
彼得一世创建了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他还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明治政府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A、都改变了国家性质 B、都加强了政府专制权力 C、都维护了国家统一 D、都学习了西方科技文化2. 随着他挥剪剪须,一场迈向现代化的改革也揭开了序幕,俄国开始了“迅速采用西欧成果”“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材料中这场迈向现代化的改革( )A、使俄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B、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C、解放了农奴,使其成为自由人,消除了贫困 D、强化了封建农奴制3. 俄国1861年改革中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美国内战中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俄国与美国在经济发展上面临的共同障碍是( )A、资金不足 B、企业设备陈旧 C、缺乏技术人才 D、缺乏自由的雇佣劳动力4.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的自由宣言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下列历史人物中因“捍卫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而永载史册的是( )A、克伦威尔 B、玻利瓦尔 C、彼得一世 D、林肯5.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内战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这场内战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其依据最应该是( )A、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B、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C、维护了国家统一 D、进一步消除了种族歧视6. 明治维新后,柳生家庭的一郎卖了土地到工厂工作,二郎上了免费的学校。柳生家庭生活变化反映出的改革措施有( )①废藩置县 ②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 ③殖产兴业 ④提倡文明开化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7. 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瓦特是仪表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这一变化说明(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 B、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C、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D、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8. 如果将“义和团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归结为一个学习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 )A、资产阶级革命 B、和平与战争 C、社会主义运动 D、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抗争9. 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 )A、研制成功白炽灯泡 B、发明内燃机 C、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D、改良蒸汽机10. 著名导演李安执导的《与魔鬼共骑》是一部以美国内战为题材的影片,你认为其中最有可能出现下列哪一片段( )A、“南部同盟”率先挑起内战 B、黑人奴隶踊跃报名参加南方军队 C、战争爆发后,北方军队连连胜利 D、林肯在战争结束后颁布《宅地法》11. 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 D、形成了过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12. “它深刻影响了早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裂变和战后世界体系重组的走向,加速了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和殖民体系的瓦解,为20世纪的冷战格局奠定了制度和意识形态基础”。“它”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俄国十月革命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苏联解体13.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的战争。但是,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为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所折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 B、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 C、战争引起民族解放运动 D、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14.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继续维持在埃及的统治,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埃及“华夫脱运动”的结果是( )A、英国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B、取消了英国在埃及的特权 C、埃及取得彻底独立 D、运动遭到英国当局的残酷镇压15. 恩格斯说:“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3-4年,将有800-1000万士兵互相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最先验证了恩格斯说法的战争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冷战”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二、综合题
-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1年,俄国沙皇颁布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材料二: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材料三:苏俄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材料四:它在经济方面表现为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它在政治方面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改编自周尚文、王斯德《苏联兴亡史》
(1)、材料一中“法令”的颁布者是哪位沙皇?“法令”废除了什么制度?(2)、材料二中叙述的改革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请写出这次改革学习的对象。(3)、材料三中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主要得益于什么政策的实施?据材料和所学指出这一政策所起的作用。(4)、材料四中“它”指什么模式?概括指出这种模式的特点。(5)、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一谈对改革的认识。17. 19世纪60年代,在世界近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中、俄、日三国相继进行了社会改革,但中外改革的结果却大相径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方的战争和国内革命使这个僵化的帝国终于出现一丝松动的迹象。帝国地方实力派认识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又是消失,则外患可消,内乱可弥。……1861年,湘派实力人士曾国藩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在刚从叛乱者手中夺取过来的安庆,创办了第一个近代军事企业。
——《全球通史》
材料二:1861年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又称二一九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民,不能随意干涉农民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单必须高价赎买。
材料三: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1)、上述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中、俄、日三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俄两国社会改革内容的主要特点。(3)、依据材料三,分析日本社会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并列举2项改革内容。(4)、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日社会改革的共同影响。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大战在欧洲战场形成了东线、西线和南线三条战线,主要战役在西线,有一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战争历时4年多,1918年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这场战争将坦克、飞机、潜艇等新式武器投入战场,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人类的一次浩劫。
材料三:战胜国与德国签署了和约,规定德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和约的主要内容包括……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材料四: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1)、材料一中提到的“火星”指什么?这场战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材料二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什么?其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3)、材料三中的“和约”是指哪一条约?材料体现了“和约”具有什么样的性质?(4)、材料四中《九国公约》是在哪一会议上签订的?条约的签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结合以上材料及问题解答,请你说出一战后确立的世界格局,请你谈谈对这一格局的认识。19.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的推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彼得一世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技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历程。他在力图使俄国欧化的同时,也继承了和强化了传统的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他完全是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来进行改革。俄国农民不仅在经济上为彼得一世的政策承受了沉重的负担,而且在人身方面受到更残酷的奴役。从彼得一世时期起,贵族地主可以任意判决村民从事强迫性劳动,甚至将村民赶走。
——改编自《现代化通病》
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编,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列宁
材料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实行余粮征集制 以征收粮食代替余粮征集制 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自由贸易 分配 由国家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工业 全国推行工业国有化 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 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采取新的途径来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是绝对必要的。……我们现在还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真正途径,而探索这一途径的唯一方法就是实行新经济政策。
——列宁
(1)、材料一中,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二中,列宁是如何看待1861年改革的?(2)、比较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的异同点。(3)、材料三中,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并列举2项内容?(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