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06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 1.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敲   门

    孙道荣

    ①“咚,咚咚,咚——”走进楼梯口,他习惯性地走到101室的门前,敲门。敲门的节奏,也是他和她早就约好了的,“咚,咚咚,咚——”永远固定的节拍。只要听见这个节奏的敲门声,她就知道是他,这样她就不用急着来开门,以免有个闪失。过一会儿,门轻轻打开了,露出一张沧桑的脸来。隔着门,他对她笑笑:今天好吗?她也笑笑,露出几乎没了门牙的嘴巴,好,好着呢,我没事,赶紧早点回家去吧。看到她精神很好,确实没事,他才放心地上楼,回家。他的家在四楼。

    ②这是他每天的功课。

    ③他和她,不是母子,也不是亲戚,只是普通的邻居。考虑到她年龄大了,又是一个独居的老人,社区于是在这个楼道里,就近安排个邻居帮忙照应照应她。社区找到他时,他欣然接受了。于是,每天,下班回来的时候,他都会先去敲敲101室的门,把老人喊应了,才回自己的家。

    ④老人的身体很硬朗,几乎没有出现过什么情况,只是发生过几次小意外。有一次,他敲门的时候,她正好在卧室里接儿子打来的越洋电话,没听到他的敲门声。敲了几遍,没人开门,他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咚咚咚,咚咚咚!”连一贯的节奏都忘了。放下电话,她才听见了敲门声,虽然敲门的节奏不对头,但她知道这是他回家的时间,一定是他,她几乎是一路小跑去开门,差点摔了一跤。还有一次,中午的时候,她累了,靠在沙发上养神。突然,响起了熟悉的敲门声:“咚,咚咚,咚——”老人兴奋地想,这时候来敲门,难道这孩子今天没上班?高高兴兴地打开了门,却是一张陌生的面孔,推销员。等傍晚的时候他来敲门,老人将这个趣事讲给他听,一老一少,笑得很开心。

    ⑤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流逝。“咚,咚咚,咚——”每天黄昏,熟悉的节奏,就会在楼道口响起。准时响起的敲门声,和“吱呀”的门轴声,让人感到宁静,安详。

    ⑥那天,因为一个突发情况,他带着老婆和孩子去了一个朋友家。黄昏的时候,他习惯性地想起了敲门这件事,看来今天是敲不成门了,因为走得急,他偏偏又忘记了带电话簿,记不得她家的电话,无法通知她。朋友安慰他,这么多年了,就这一次,应该不会有什么事情。他也只好这样想了。

    ⑦晚上11点多,他们一家才回来。在楼道口,看着101室的门,他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去敲敲门?再一想,太晚了,她一定已经休息了,明天再说吧。

    ⑧他们刚回到家,自己家的门突然响起来了,“咚,咚咚,咚——”熟悉的敲门声,他赶紧跑去打开了门,果然是楼下的老太太。

    ⑨“你们没事吧?”她急切地问,“傍晚,没看见孩子放学,也没看见你媳妇下班回家,你又没来敲门,我以为你们出了什么事,又没法联系你们,真是担心死我了。刚才我听见楼道间的脚步声,就想着可能是你们回来了,这就上来看看。好了,放心了。”

    ⑩又上来看看,这么说,她已经跑上来几趟了?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他搀扶着她,将她送下楼。他答应她无论今后发生什么,他都会准时敲门。因为那已是他们共同的牵挂。

    (选自《文萃》2011年第7期)

    (1)、第②段说“这是他每天的功课”,“他每天的功课”具体指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敲了几遍,没人开门,他惊出一声冷汗,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咚咚咚,咚咚咚!”连一贯的节奏都忘了。(此句写出他了怎样的心情?)

    ②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湿湿的”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3)、第⑧段中加点的“果然”能否换成“竟然“?为什么?
    (4)、本文以“敲门”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5)、请写出本文给你的启示。
  •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以下各题。

    奶奶的星星

    史铁生

    ①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像个难看的老头儿。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么……?”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

    ②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

    ③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

    ④“等不到哪会儿呀?”我问。

    ⑤“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⑥我笑个没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还给您踩腰。”“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一会我又问:“您干嘛等不到那会儿呀?”

    ⑦“老了,还不死?”

    ⑧“死了就怎么了?”

    ⑨“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⑩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依偎在奶奶怀里。那又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

    ⑪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扒着窗台喊她,窗外是风和雪。“奶奶出门儿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我意料地回来。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

    ⑫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

    ⑬“怎么呢?”

    ⑭“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

    ⑮“干嘛变成星星呀?”

    ⑯“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⑰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⑱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

    ⑲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摸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1)、文中写了我和奶奶的哪四件生活琐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文中划线句子“那又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这个“可怕的印象”是什么?
    (3)、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文字。
    (4)、请说说第⑰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二、古诗文阅读与默写。(31分)

  • 3.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宁割席》)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B、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C、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D、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丘去(舍:舍弃) B、友人(惭:惭愧) C、同席读书(尝:曾经) D、宁读如(故:原来)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文告诉我们与朋友交往要讲诚信。 B、[乙]文告诉我们要交友需谨慎,重在志趣相投,志同道合。 C、[甲]文陈太丘与朋友约定同行却丢掉朋友先走了,是没有诚信的表现。 D、[甲]、[乙]两文都是讲与朋友交往的原则。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 4. 阅读内容,回答以下各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一、二句诗句。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5. 根据课文,用规范汉字在下列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句子。
    (1)、水何澹澹,。《观沧海》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4)、《次北固山下》中“”蕴含了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给人乐观、向上的力量。

三、名著阅读。(6分)

  • 6.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以下各题。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百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我的保姆,长妈妈及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1)、文段(一)出自于鲁迅写的《朝花夕拾》中《》一文,文段中的“他”指的是 , 联系文章内容说一说他是一个的人。
    (2)、文段(二)中,鲁迅对她有不同的称呼。因为她谋害隐鼠等,幼年的鲁迅憎恶地称她为“”,多年后,当他回忆这件事,鲁迅对她充满敬意和怀念,深情地称她为“我的保姆”“长妈妈”。

四、积累与运用。(17分)

  • 7. 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liàng)  伫蓄     祷告    小心翼(yì) B、(tuì  )   恭敬      奥密     咄逼人(duó) C、士(shēn)   倜傥     侍弄     为一谈(hùn) D、镜(líng)    取诀      粗犷     人迹至(hǎn)
  • 8.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各得其所 , 各展所长。 B、史铁生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C、今天吃蛋炒饭,小胖用筷子在碗里翻来覆去 D、这次考试我竟然得了第一名,真让我喜出望外
  • 9.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平时要养成运用材料、积累材料、整理材料的好习惯,如此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B、在快速行驶的公路上,汽车突然渐渐放慢了速度。 C、能否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考试取得满意成绩的前提。     D、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
  • 10. “良师益友”引领我们的成长。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在新的环境中结识更多的“益友”,学校组织七年级同学开展了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你准备采取哪些形式来开展本次活动?

五、作文。(40分)

  • 11. 按要求写作。

    以《那一次,我真》为题,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

    要求:⑴补充题目,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⑵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500字;

    ⑶不得抄袭、套作;

    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