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生物学2023年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2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04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许多因素能调节种群数量。下列属于内源性调节因素的是( )A、寄生 B、领域行为 C、食物 D、天敌2.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时期,存活曲线可能不同 B、随着种群数量的增长,分布型可能会发生变化 C、群落空间结构的形成是种内斗争的结果 D、环境的不断恶化会干扰次生林的演替进程3. 下列关于“活动:不同群落中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中的所有动物和植物组成一个群落 B、土样采集时不需要记录样地的植被及土壤类型 C、干漏斗分离装置利用动物的习性实现土壤动物的分离 D、土壤湿度、温度、pH不会影响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4.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生物群落内各物种之间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可构建食物链 B、整合调查所得的全部食物链,可构建营养关系更为复杂的食物网 C、归类各食物链中处于相同环节的所有物种,可构建相应的营养级 D、测算主要食物链各环节的能量值,可构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5. 生态环境部已启动“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该规划将对标2035年美丽中国基本建成的目标,下列关于环境污染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CO2过多导致俘获热增加而热逸散减少 B、平流层的臭氧增多,导致照射到地面上的短波辐射增多 C、电厂排出的废热和家庭污水一样,都属于水体污染 D、生物的灭绝会导致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都受到影响6. 罗非鱼被认为是未来动物性蛋白的主要来源之一。某水库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表示放养的初始数量,其数量大小对环境影响容纳量影响较大 B、a-b段接近指数增长,其增长速率保持不变 C、c-e段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水库中引入了某罗非鱼的天敌 D、K3最接近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7. 水、旱灾相间发生是导致蝗灾的主要原因,某年一场罕见的蝗灾席卷东非和亚欧大陆,毁坏大量草场、农田,对粮食安全造成巨大威胁。科学工作者在某草场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发现草场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其中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下列叙述中各错误的是( )A、相同种群密度的不同种蝗虫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有所不同 B、“牧草补偿量"实质是牧草的净初级生产量,“蝗虫取食量”中部分流向分解者 C、草场牧草会因蝗虫捕食压力的减小而引起其产量的增加 D、据导致蝗灾的主要原因分析,草场蝗虫的数量呈非周期性波动8.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一定数量的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0mL培养液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培养,接种后不再更换或添加培养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种群的K值随着培养时间先增大后减小 B、可通过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获得本实验中酵母菌的真实的种群数量 C、培养初期,酵母菌因种内斗争较为剧烈而增长缓慢 D、0-8h醇母菌在该容器中的数量增长呈“S”形曲线9.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采用标志重捕法能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 B、影响“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 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的大量生长,使沉水植物由于缺少生存空间而受到影响 D、浮游动物白天分布在较深水层,夜间上升到表层活动,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10. 如图为某种群的平均出生率及平均死亡率与该种群所依赖的资源量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个体特征的统计值 B、资源量通过影响该种群的出生率,影响其数量变化 C、若资源量长期小于R会导致该种群密度降低 D、当资源量为Q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11. 草鱼可以捕食多种藻类植物,但捕食喜好不同,L、M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同数量的甲、乙、丙三种藻,L中不放草鱼,M中放入20条草鱼,一段时间后,将M中的草鱼全部移入L中,并开始统计L、M中的藻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草鱼数量不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藻的竞争力是乙藻>丙藻>甲藻 B、L中甲藻竞争力减弱的原因是营养物质的减少 C、草鱼最不喜食的藻类植物是丙藻 D、草鱼的加入导致三种藻的环境容纳量均下降12.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个群落中,数量最多的种群即为优势种 B、生态位一旦形成,就不随生物的进化而分化 C、物种丰富度小的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D、荒漠群落中,植物只有在有水的情况下才能发芽、开花和结果13. 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湖泊从“清水态”草型生态系统向“浑水态”藻型生态系统转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水土流失的冲积物、工业污水等都会造成水体污染 B、检测水质透明度或透光度可使用工具塞氏盘 C、这种“清水态”向“浑水态”的转变属于群落演替 D、NO3-在硝化作用下转化为N2和N2O释放,可缓解水体污染14. 植物层次多以及各层次具更茂密的树叶表示取食高度多样性高。鸟类多样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取食高度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鸟类多样性空间格局特征明显 B、森林环境类型鸟类多样性最丰富 C、可根据森林层次和各层枝叶茂盛程度来预测鸟类多样性 D、对于鸟类多样性,植物物种多样性比取食高度多样性更重要15.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可持续性综合发展新模式,请结合生态学原理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农田生态系统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用标志重捕法 B、区别生态农业群落和传统农业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C、生态农业成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是通过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D、有机污染的池塘水流经稻田后,流出的水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原因是水稻等作物消耗了大量有机质16. 某海域甲、乙两种浮游动物昼夜分布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A、甲有趋光性,乙有避光性 B、甲、乙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 C、乙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甲、乙的沉浮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17.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植食动物利用食物的效率差异导致海洋的次级生产量大于陆地次级生产量 B、植食动物的摄入量与粪便量的差值为该动物的次级生产量 C、群落演替过程净初级生产量和生物量都是先增加后稳定不变 D、地球各地的净初级生产量的差异主要是光照和温度导致18. 下图表示盐碱化草原改造的一个简化的技术流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改造过程中群落的空间结构将变复杂 B、改造完成后营养结构将变复杂 C、为保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谨慎引入外来物种 D、改造完成后不再需要人力投入即可维持稳定19. 如图为7月份某水库表层的净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与水深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产量的变化特点可能与群落的垂直分布有关 B、净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与水深呈负相关关系 C、在相同净初级生产量情况下,水库的次级生产量小于陆地生态系统 D、人类适度干扰可能提高其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20. 下列关于生物量和生产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顶极群落中,净初级生产量为零 B、一般来说,越是干旱环境中的植物,地下部分的生物量所占比例往往越大 C、海峡地区的数量金字塔往往是倒置的 D、由于温度的影响,北方针叶林的净初级生产量小于温带草原的净初级生产量21.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 C、某一营养级一年内的未利用量部分就是该营养级的生物量 D、稳定的生态系统不需要外界的物质和能量输入就可以维持平衡22. 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前食草动物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 B、图中a点的纵坐标值代表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 C、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与植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D、病原物属于影响食草动物种群数量的内源性调节因素23. 生物量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下列各项数据不能用于表示种群生物量的是( )A、植物种群净初级生产量的积累量 B、植物种群现存的总能量 C、所有成年动物个体的总质量 D、动物种群未利用部分的总积累量24.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保证 B、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C、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越高,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就越强 D、加强对外来物种引入的评估和审批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之一25.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拯救长江水域的江豚等濒危物种,我国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下列措施与该计划的目标不符的是( )A、管控船舶进出禁渔区域,以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干扰 B、对禁渔区域定期开展抽样调查,以评估物种资源现状 C、建立江豚的基因库,以保护江豚遗传多样性 D、清理淤泥、疏浚河道,以拓展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26. 下列关于大气中CO2含量变化及温室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中的CO2含量白天高于夜晚,夏季高于冬季 B、大气中CO2含量的昼夜变化属于群落的时间结构 C、大气中的CO2增加可导致全球皮肤癌患者上升 D、温室效应可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27. 沙漠蝗虫常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荒漠地区,飞行能力强大,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聚集成庞大的群体。为治理蝗灾,科学家研究了沙漠蝗虫的产卵量与环境相对湿度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蝗虫的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变化特点 B、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产卵数量的变化体现了沙漠蝗虫种群特征中的年龄结构 C、沙漠蝗虫数量较多聚集时,检测发现蝗虫体内大量产生化学物质5-羟色胺并释放到环境中,体现了内分泌调节 D、当湿度高时,沙漠蝗虫的产卵量反而减少,可能是蝗虫天敌数量增多,通过捕食可抑制沙漠蝗虫的种群数量28. 下表表示某地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年份
—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甲种群数量/乙种群数量
1.3
1.35
1.1
0.95
0.65
0.33
0
A、甲乙两种群均为S型增长,增长速率均受本身密度制约 B、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 C、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第四年开始乙种群占优势,且甲种群逐步被淘汰 D、甲乙两种群可分别代表草原中的兔子和牛,二者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29. 下表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在食虫鸟种群中的全部流动情况。项目
摄入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以有机物形式储存的能量
能量(×103kJ)
32
12
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虫鸟种群未被同化的能量占摄入的能量37.5% B、未被同化中的部分能量以粪便的形式从食虫鸟传递给分解者 C、有机物形式储存的能量与呼吸散失的能量之和就是该鸟的次级生产量 D、正常情况下,同化相同的能量,该食虫鸟用于呼吸散失的能量比青蛙低30. 下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E表示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①~⑨表示能量,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情况,不考虑营养级中未利用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代表生产者,流入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是② B、D代表无机环境,图中的次级生产者有B、C C、③与⑤的差值可表示C的次级生产量,C粪便中的能量属于⑧ D、若用此图表示碳循环过程,则应去掉太阳能,补充D→A箭头二、综合题
-
31. 塞罕坝曾经由于森林被砍伐殆尽,由“美丽的高岭”沦至风沙肆虐的沙丘。经过几代林场人艰苦努力,把风沙蔽日的坝上荒原改造成世界最大的人工林。如今去坝上旅游,随处可见写有“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实现碳中和”的宣传语。请回答下列问题:(1)、塞罕坝从“美丽的高岭”沦至风沙肆虐的沙丘,说明人类的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2)、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数量也增加,以抑制害虫种群数量的增长,这属于群落内部的调节。(3)、塞罕坝地区平均海拔高度1500米以上,年均气温-1.4℃。若你是林场建设者,人工造林时在树种选择方面应注意。(4)、在塞罕坝的自由放牧区,兔子、牛、羊和平共处,狼与狐正常出没。如图为能量流经兔子这一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G表示流入狐所在营养级的能量,A表示兔摄入的能量,则兔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由图中表示。(5)、植树造林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全球的碳排放,实现“碳中和”,这体现出物质循环具有的特点。要实现“碳中和”,除继续植树造林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答出两点即可)。32. 美洲红耳龟为杂食性淡水龟类,以家庭宠物龟的形式引入我国,在长江流域形成野生种群。它们环境适应能力极强,不仅挤占本土龟类的生存空间,同时也成为沙门氏杆菌携带者和传染源,是典型的生物入侵物种。以下为红耳龟的一条食物链:
浮游植物→小鱼→红耳龟
(1)、在该食物链中红耳龟属于级生产者,其用于生长和繁殖的能量去向有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2)、红耳龟入侵往往最终引起生物多样性(上升/下降),从而改变生态系统稳态,如果把红耳龟入侵看成是“错误的人工养殖”,则明显不符合生态工程原理。(3)、红耳龟入侵后其生物量迅速上升,一方面是因为气候适宜且缺乏有效制约其数量增长的天敌,另一方面也因为。由此红耳龟也易携带上更多的微生物,如其中的沙门氏杆菌作为生态系统的成分也会危害人的健康,这仅仅是因为小小的宠物龟的引入而引起,因而提高是防止生物入侵的重要方式。33. 采矿业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矿区的修复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缓解土地紧缺等都有积极的意义。下图为矿区生态系统退化,恢复与重建机理的逻辑框架图。请回答:
(1)、对废弃矿区的修复,属于(填生态工程的类型)。从碳循环途径来看,废弃矿区的修复有利于增加速度。(2)、图中的①、②过程说明生态系统的有限度的,①过程中某些物种的消失加快了②过程中另一些物种的消失,这种调节机制属于。(3)、⑤与⑥过程对照说明。(4)、①与⑥对照,说明人工干预会影响群落演替的。研究表明与选择灌木作为先锋植被相比,选择草本植物作为先锋植被,在修复期间节肢动物的物种更丰富,其原因是。34. 某科研小组展开对某林区的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展开对某濒危动物的研究,可以改善其生存环境来增大其以促进其生长,可用标志重捕法捕获该动物,分析该种群的来预测其规模的变化情况。(2)、调查该林区土壤中的微生物的丰富度时,对于捕获的微生物进行鉴定,体型较小,不宜用肉眼观察的微生物,可以借助放大镜或观察并分类,土壤中的微生物因营养物质的含量不均或生活环境不同,呈现不同的分布状态,这是群落结构的体现。(3)、研究该林区的生态功能时,可以根据一定方法获得某动物的来判断该动物在林区的重要性。(4)、人类对林区的过度砍伐导致林区破坏,说明是有限度的。35. 磷虾是极地海洋中的精灵,几乎养活了海洋中大部分生物,近些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捕捞导致磷虾数量大幅减少。下面是南极海域典型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1)、海洋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比陆地生态系统(高/低/相等),且海洋的食物链以(类型)为主,南极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出形式(2)、磷虾、须鲸、鱿鱼、阿德利企鹅等生物之间建立起以关系为纽带的食物网。在该海域硅藻类及其他浮游植物的生物量较低,但磷虾等植食动物的生物量相对很高,请分析原因。福克兰群岛的居民大量捕捞须鲸,一段时间后磷虾数量将(增多/不变/减少)。(3)、应对气候变化和过度捕捞导致磷虾大量减少的现状,智利在南极洲海域进行人工养殖磷虾,并且在养殖海域内利用 , 发展生物防治技术,以减少对南极洲海域生态的影响。36. 对下列生物学实验进行结果预测或分析讨论。(1)、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菜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热(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请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该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法,若调查期间有些个体身上的标志丢失,则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会。据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呈型。
(2)、现有研究者设计了一个简单有效地测定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及结果如表,请依据资料回答:说明:1."+”表示加,“一”表示不添加。2.加入的亚甲基蓝结晶小,溶解后使溶液呈色,对溶液浓度影响忽咯不计。
①实验原理:当植物细胞或组织放在外界溶液中时,若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则细胞失水而使外界溶液。若植物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而使外界溶液。而这一生理过程可通过亚甲基蓝蓝色小液滴(在对应的无色外界溶液中)的浮沉来判断。
②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 观察指标是 , 实验结论是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约相当于的蔗糖溶液。
③用某组溶液操作到第④步时,通过显微观察该组叶片细胞发现有质壁分离现象,即可预测b中的蓝色小液滴会。若发现这5组的实验结果是蓝色小液滴均上浮,实验应如何改进?。
三、实验探究题
-
37. 某海域被生活污水污染,为找出理想的污染治理措施,科研人员提取该海域水样,分别放入不同生物进行治理研究,下表表示水体中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请回答:
生物
毒素含量ug/L
铵盐吸收率
有机物去除率
硅藻
0.1
52%
0
蓝藻
0.554
78%
0
红假单胞光合菌
0
87%
92%
注:红假单胞光合菌是一种光合细菌,菌体内有多种光合色素。在有光条件下可进行光能自养生长,无光条件下可分解有机物化能异养生长。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表中红假单胞光合菌属于。治理该湖泊污染效果最好的生物是 , 理由是。(2)、在已治理好的海域中开展了“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即在上层挂绳养殖海带等藻类;在中层挂笼养殖牡蛎等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贝类;在底层设置人工鱼礁,养殖海参等底栖杂食动物。这种养殖模式提升了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了 , 进而增加了经济效益。若养殖海带数量过多,会导致牡蛎的产量 , 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