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期末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0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26题,共52分)

  • 1. 新儒家代表人物梁漱溟把儒家思想、佛教哲学和西方的“生命哲学”糅合在一起,认为“宇宙实成于生活之上,托乎生活而存者也”“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和那不断的满足与不满足罢了”。可见,梁漱溟(   )

    ①哲学思想在根本性质上是唯心的          

    ②认为中国哲学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

    ③认为哲学能使人正确看待公义与私利的关系

    ④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了思考与回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 2022年4月,借助于新测序方法0xford Nanopore和Pacbio HiFi,近百位科学家合作完成了首个完整无间队人类基因组测序,填补上最后8%的空缺,同时纠正了之前的一些错误,新确认的DNA片段里包含重要的免疫反应基因,它能帮助人类适应和抵御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在预测药物反应方面很有价值。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看,科学家完成无间隙人类基因组预测要正确处理(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C、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 3. 下列观点能体现哲学史上两大阵营之间的分歧的有(   )

    ①“气者,理之依也”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②“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与“水是万物的始基”

    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④“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与“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4. 下边的漫画《头错一点,脚歪千里》(作者:郑辛遥)告诉我们(   )

    A、部分的功能影响整体的功能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认识和行动
  • 5. 2022年3月16日晚,日本福岛发生7.4级地震,对福岛当地带来了系列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人们纷纷感叹,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定胜天,都还只是一个梦想。地震灾害让人们损失惨重,需要科学监测,积极应对。这是基于( )

    ①科学监测能有效消除地震灾害的发生

    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征服自然

    ④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 网瘾、手机瘾……戒掉这些“瘾”为什么那么难?有别于学习、认知等常见类型的记忆,瘾在人脑内会形成持久、顽固、环境关联性极强的记忆,消除成瘾记忆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中国科学院某科研团队通过研究发现了人体内有两条神经通路分别调控成瘾记忆的形成和维持,通过抑制其中一条通路,可以消除成瘾的关联记忆,从而阻止复发行为。这一发现说明(     )

    ①通过“思维的眼睛”,人们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③人脑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④意识活动的目的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 在数千年的文明历程中,我国流传下来了数量丰富的历史典籍,其中有以编年体著称的《春秋》,有以国别体传世的《战国策》,还有开创纪传体传统的《史记》等等。不同史书往往对同一历史事实在记叙方式、细节描述、价值评价等方面存在差异,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征,这表明(    )

    ①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多次反复循环的

    ②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受到认识方法的影响

    ③历史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④不同的社会条件会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8. 哲学星空群星灿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其中最明亮的。中国共产党从创立的时候起就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共产党人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看家本领"。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②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③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能随着历史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

    ④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能够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9. 历经准备、申报、专家评审、谈判和公布结果5个阶段,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于2021年12月3日正式出炉。本次调整扩大了受益人群,大幅提升药品可及性和用药公平性。从患者负担情况来看,与原市场价格相比,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本次谈判预计2022年可累计为患者减负超过300亿元。国家组织医保谈判(   )

    ①调整了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
    ②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的体现

    ③是基于正确价值判断作出的正确价值选择
    ④表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而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0. 阅读下表。

    序号

    小镇名称

    主导产业

    1

    巴西小镇格拉马杜(手工巧克力之都)

    巧克力产业集聚

    2

    法国小镇依云(当地水质极佳)

    依云矿泉水(矿泉水品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材料给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哲学启示是(   )

    A、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 B、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坚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C、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社会效益放在首要位置 D、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本地资源的人文优势
  • 11.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有句名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有人也有不同的看法: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的开始,不妨试试看一个坏的开始,因为一个坏的开始,总比没有开始强;而完美的开始,则永远不会到来。材料中与柏拉图不同的看法表明(   )

    ①矛盾的双方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

    ②应树立从对立中把握统一的思想方法

    ③好与坏的同一性决定事物的质变过程

    ④坏的开始通过量的积累也会实现质的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2.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一个政党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支撑,难以肩负执政使命,战胜困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当研读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不断书写改革开放新篇章。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③有利于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立足时代发展,精准把握当今时代发展脉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3.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核心要义不是“内外”,而是“循环”,只有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才能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把握分析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谋求整体发展

    ②重视整体功能对部分功能发挥的制约作用

    ③注重部分的有序性也能够引起整体功能最优化

    ④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4. 2022年4月,结合之前多轮筛查情况,上海继续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研判,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依据风险程度的大小,按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区划分”原则,进行阶梯式管理。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②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高低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 2020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修订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出台了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机制不断健全,确保“爱国者治港”的选举制度日臻完善,开启了由乱到治、由治转兴的新发展时期。这表明( )

    ①正确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②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过程中实现的

    ③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时,就会推动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 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与材料的发展息息相关,而新材料研制颇为不易。人工智能可以借助数据共享,对先进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预测、筛选,从而加快新材料的合成和生产。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机器学习算法在辅助新材料设计时尤为“得力”,其工作过程主要包括“描述符”生成、模型构建、验证、材料预测、实验验证等步骤。人工智能辅助新材料研发的过程表明(     )

    ①人工智能研究可以任意改变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②人工智能最终将取代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③人类对于物质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④具体的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变化并不改变世界的物质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7. 兰考县东坝头镇,河势游荡多变,历史上反复决溢,留下大片盐碱地。2019年起,兰考在滩区种植7万多亩(1亩≈666.67平方米)紫花苜蓿。当地有关负责人介绍:“紫花苜蓿根系发达,可以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每亩苜蓿青贮3吨左右,亩均年产值可达3600元。”紫花苜蓿绵延数十里,昔日风沙滩,今变“绿飘带”。材料蕴含的唯物论道理是( )

    ①生产方式的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

    ②做事要达到预期目的必须把握事物的客观属性

    ③物质世界的长期演化为人们改造世界提供便利

    ④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8. 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尽管其曾经被人们视为阿里巴巴的山洞,现在又被不少人看作潘多拉的盒子,但是它符合经济规律和各方利益,其大方向是正确的。对待经济全球化,要求我们(   )

    ①反对均衡论,坚持两点论

    ②反对一点论,坚持两点论

    ③抓住事物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分清主流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9. “合、驰、济、安、长、通、韧、互、同”成为2021“一带一路”年度候选汉字。举行“一带一路”年度汉字评选活动,旨在用一个字阐释“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厚内涵,挖掘和展现“一带一路”建设的独特成果,加深对丝路精神的认同。这体现了(   )

    ①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且独树一帜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④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0. 2022年7月上映的电影《你是我的春天》没有宏大叙事的痕迹,而是回归到个体的情感体验,呈现医护人员、病患、志愿者等普通人身处至暗时刻的焦虑,以及直面困境的勇气。影片记录大时代下小人物们闪闪发光的瞬间,真实、不回避苦难、有纪念意义的表达。它里面有期望、有祈望,有春天迟早会来的坚定信念。该电影的成功得益于(   )

    ①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展现了时代风貌

    ②崇尚传统道德这一中华优秀文化精华,增强了文化自信

    ③书写有筋骨、有温度、有信念的平民人生,彰显人民主体性

    ④追寻艺术高度与当代现实的对立,实现了文化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1. 汉代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芝麻等西域文化成果。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7次远洋航海,远涉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说明(   )
    A、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B、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影响了东西方文明的发展道路 C、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是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能够兼收并蓄
  • 22. 2022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强调,中华五千多年文明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要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分析古代遗存,拓展对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认知,加强对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开展这一工程有助于(   )

    ①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②夯实人类社会生存发展基础,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

    ③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感召力,筑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④认识我国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推动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3. 2022年10月9日,我国成功发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夸父一号”,这颗卫星主要用于太阳耀斑爆发和日冕物质抛射与太阳磁场之间的因果关系等研究,并为空间天气预报提供数据支持。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古籍《山海经》中,“夸父”是广为人知的中国神话人物,“夸父逐日”的故事表达了中国古代先民胸怀大志、探索自然、英勇顽强的精神,蕴含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试图揭开太阳神秘面纱的不懈求索。为此,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的中文简称被命名为“夸父一号”。由此可见(   )

    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

    ②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③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④古籍能够支配和影响人们的社会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中国空间太阳探测的尝试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现在回顾起来,中国之前虽有一系列太阳探测卫星计划的提出和尝试,但均未走到最后,太阳探测专门卫星基本为零,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计划填补了这一空白。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对太阳的探索扩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②真理具有条件性,认识的真理性依主体条件变化而变化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探测活动不断推动人们开展新的研究

    ④实践具有历史性,探测手段的进步能够促进认识的深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4.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来,面向未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这启示我们(   )

    ①“不忘本来”就是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②“吸收外来”就是要辩证取舍外来文化,开放包容

    ③“面向未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进行文化渗透

    ④“中国价值”强调文化交流要以中国为主,为中国所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5. 巧妙蕴含中华文化的冬奥场馆,活泼敦厚的“冰墩墩”,喜庆祥和的“雪容融”,扑面而来的中国年味儿,“冬奥梦”和“中国梦”精彩交织。饱含圆融和合等中国理念的冬奥开闭幕式,构思独到,匠心独运,二十四节气、黄河之水、中国结,这些意蕴隽永的场面在人们心中留下了美轮美奂、直击人心的深刻印象。材料表明(   )
    A、吸收外来文化优秀成果有利丰富自身文化 B、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合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C、创新而恰当的传播形式有利增强文化魅力 D、文化交流增进了各国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二、主观题(4题共48分)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愈来愈追求经济效益的现代社会,艺术商业化现象日益严重,快餐文化盛行。有人认为文艺作品的商业性重于艺术性,像电影艺术、电视节目就应该追求票房、播放量、点击率,而作品本身是否有价值则不那么重要;也有人认为文艺作品应当追求极致的艺术性,商业性会破坏文艺作品的价值,沦为商品,而非艺术品,当商业性掩盖住艺术性的光芒,作品就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的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娱乐。”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说明文艺作品的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关系。

  • 27.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探索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绝非偶然。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风雨如磐暗故园”,整个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1921年7月23日,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来自全国各地、平均年龄仅28岁的年轻人为着同一理想聚集在一起,秘密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当他们举起右拳,决定将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中国共产党也就具备了思想先进、信仰坚定的精神特质,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100年来,伟大建党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始终指引着、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前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力量的知识,谈谈建党精神为什么能“跨越时空,始终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前进”。

  •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民法典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是人类法治文明的精彩一跃。民法典坚持立足国情和实际,全面总结我国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实践经验,直面人民生活的痛点难点问题,满足新时代人民法治需求。比如,明确禁止高空抛物,捍卫“头顶上的安全”。民法典同样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由于互联网对损害后果“无限放大效应”的特殊性,它创设了更正权、删除权以及禁令等和互联网发展相匹配的民事法律机制。民法典集纳了中华民族的公序良俗,却不是对历史传统的“亦步亦趋”;吸收了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但不是对外国法律的“照单全收”。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知识,谈谈民法典这一人类法治文明的“精彩一跃”带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