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丰县中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0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

  • 1. 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关于《资政新篇》,说法正确的是(   )
    A、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分配土地 B、颁布于定都天京之前 C、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D、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 2. “冲击一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以下能够支持“冲击一反应”模式的是(   )
    A、鸦片战争——虎门销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百日维新
  • 3. 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
    A、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 B、洋务运动对近代化的促进作用 C、北洋舰队舰船质量的不足 D、维新变法取得的巨大成效
  • 4. 据统计,梁启超所办的《时务报》在1896年销量达到7000多份,次年销量高达12000份,最高时竟然达到17000份,出现了“举国趋之,如饮狂泉”的局面,连《万国公报》的主笔林乐之都称赞其“议论明通,识解超卓”。《时务报》的畅销(   )
    A、使宣传西方思想成为主流 B、为维新变法的开展创造了舆论氛围 C、致力于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D、使维新运动具备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 5.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这说明(   )
    A、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6. 1907年到1911年之间,著名的进化团和春阳社先后用新戏剧形式演出过《秋瑾》《徐锡麟》《革命家庭》《东亚风云》等剧目,皆以反映当时的政治情绪为宗旨。这里的“政治情绪”主要是指(   )
    A、师夷长技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 7. 1906年至1911年4月,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10多次起义。这些起义(   )
    A、确保了同盟会的统治地位 B、结束了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 C、推翻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D、推动了革命形势的日益成熟
  • 8. 宣统帝颁布退位诏书,标志着清朝正式灭亡。该退位诏书颁布的主要原因是(  )
    A、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 B、各地纷纷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 C、武昌起义及各省的响应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 9. 《新青年》在1915-1918年总篇数共1274篇,其中“社会主义”一词一共有20篇文章使用,使用了34次;而从1919-1922年,使用篇数达145篇,使用次数1292次,平均每篇使用7.75次。这种变化反映了(   )
    A、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更多关注 B、民众普遍拥护国民革命运动 C、中国政府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
  • 10.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召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中国存亡就此一举了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啊!”五四运动这一时期的宣传单(   )
    A、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号召社会各阶层人士展开救亡斗争 C、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彻底性 D、说明商人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 11.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创办的政治机关报《向导》,在1927年7月18日出版的第二○一期刊印了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政局宣言》,宣布“本党党员退出国民政府”。这是由于(   )
    A、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人民军队 B、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破裂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中国共产党放弃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并进行长征
  • 12. 峥嵘岁月,涌现多少劲旅!“民国十五年,有一支军队势如破竹,席卷湖南,进入湖北,占领武汉,又沿长江东下,攻占江西首府南昌。”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百团大战
  • 13. 从“以城市为中心”转为“以农村为中心”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创举。这一创举在实践上开启于(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14. 在这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会议上,陈独秀放弃武装斗争领导权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遭到了严厉批判,也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二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中共七大
  • 15. “这次会议虽然只有二十几个人参加,但却改变了长征乃至中国革命的方向……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一个事件。”这次会议(    )
    A、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集中地解决了党内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 C、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D、奠定了反围剿的胜利
  • 16.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①④③ D、④②①③
  • 17. 1936年12月《桂林日报》登载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材料中的“陕变”是指(   )
    A、一•二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西安事变 D、皖南事变
  • 18.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京师大学堂开设

    建立了中国新式教育体制

    B

    九一八事变

    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C

    遵义会议

    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战后的奋斗方向

    D

    淞沪会战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利

    A、A B、B C、C D、D
  • 19. 卢沟桥事变后的8个月内,日军四次追加临时军费共74亿日元,相当于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参加一战和侵占中国东北四次战费总和的1.6倍。1938年直接军费为59.6亿日元,占国家总支出的76.8%。据此,可从一个侧面推知( )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 B、日本全面侵华遭到中国人民顽强抵抗 C、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是侵华的主要国家 D、侵华战争导致日本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 20.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全面抗战爆发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

    ①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及领导权的重要性

    ③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④根据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1. 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宣言》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中共提出这一主张,主要基于(   )
    A、国共两党的政治纲领一致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 C、日本侵略者制造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 D、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 22. 苏联前检察官克伦斯基在远东军事法庭上曾说:“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段血腥时期开端的话,1931年9月18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这句话的依据是九一八事变(   )
    A、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D、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 23. 中共一大上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而在中共二大上又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这说明与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   )
    A、在探索中已彻底走向成熟 B、对现实国情有了进一步认识 C、对革命性质理解有待深化 D、主张学习俄国十月革命道路
  • 24.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但是它不久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它的失败给中共提供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
    A、必须反对帝国主义 B、必须开展武装斗争 C、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D、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二、综合题(共14分)

  • 25.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材料二: 1927一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材料三: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