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0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截至2022年9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已在轨运行780多天,火星车累计行驶1921米,完成既定科学探测任务,获取原始科学探测数据1480GB。图为火星与地球数据比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进入火星轨道后,便脱离了(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银河系(2)、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的原因可能是( )A、公转周期长 B、距离太阳远 C、质量与体积小 D、黄赤交角大(3)、火星上曾经可能有生命存在的依据是( )A、火星距离太阳更远 B、火星周围有大气 C、火星自转周期适中 D、火星上曾有液态水2.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某研究员表示:目前我们处在第25个太阳活动周的上升期(2019—2023年),太阳活动日益频繁,预计2025年7月达到极大期,然后逐渐减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太阳活动周的上升期,地球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地球上降水增多 B、大同地区极光现象增多 C、有线电话中断增多 D、卫星通信故障增多(2)、科学家推测由于太阳活动的变化,2030年后地球将迎来小冰河期,这主要是因为( )A、温室气体减少 B、太阳活动频发 C、太阳辐射减弱 D、太阳进入衰老期(3)、据材料推测第26个太阳活动周的上升期可能是( )A、2026—2030年 B、2030—2034年 C、2035-2039年 D、2040-2044年3. 山西天镇发现的恐龙化石,以蜥脚类巨龙科和鸟臀类甲龙科的化石为代表,包含鸭嘴龙类及兽脚类的恐龙动物群,数量丰富,类型多样,保存完好,是国内外不可多得的宝贵材料,对于研究晚白垩纪的古环境、古地理、古生态以及该时期恐龙动物群的分布和演化具有重要价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天镇恐龙动物群”生活的地质年代属于( )A、太古宙 B、元古宙 C、中生代 D、新生代(2)、推测天镇恐龙动物群生存时期该区域的古生物特征是( )A、爬行动物盛行 B、哺乳动物盛行 C、被子植物繁盛 D、蕨类植物繁盛4.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1年5月30日12时50分,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北纬34.67度,东经98.31度)发生4.9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下图为“地球内部图层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进入火星轨道后,便脱离了(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银河系(2)、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的原因可能是( )A、公转周期长 B、距离太阳远 C、质量与体积小 D、黄赤交角大(3)、火星上曾经可能有生命存在的依据是( )A、火星距离太阳更远 B、火星周围有大气 C、火星自转周期适中 D、火星上曾有液态水2.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某研究员表示:目前我们处在第25个太阳活动周的上升期(2019—2023年),太阳活动日益频繁,预计2025年7月达到极大期,然后逐渐减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太阳活动周的上升期,地球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地球上降水增多 B、大同地区极光现象增多 C、有线电话中断增多 D、卫星通信故障增多(2)、科学家推测由于太阳活动的变化,2030年后地球将迎来小冰河期,这主要是因为( )A、温室气体减少 B、太阳活动频发 C、太阳辐射减弱 D、太阳进入衰老期(3)、据材料推测第26个太阳活动周的上升期可能是( )A、2026—2030年 B、2030—2034年 C、2035-2039年 D、2040-2044年3. 山西天镇发现的恐龙化石,以蜥脚类巨龙科和鸟臀类甲龙科的化石为代表,包含鸭嘴龙类及兽脚类的恐龙动物群,数量丰富,类型多样,保存完好,是国内外不可多得的宝贵材料,对于研究晚白垩纪的古环境、古地理、古生态以及该时期恐龙动物群的分布和演化具有重要价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天镇恐龙动物群”生活的地质年代属于( )A、太古宙 B、元古宙 C、中生代 D、新生代(2)、推测天镇恐龙动物群生存时期该区域的古生物特征是( )A、爬行动物盛行 B、哺乳动物盛行 C、被子植物繁盛 D、蕨类植物繁盛4.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1年5月30日12时50分,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北纬34.67度,东经98.31度)发生4.9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下图为“地球内部图层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2)、关于地球内部圈层,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圈层为岩石圈,由固体岩石组成 B、②圈层中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C、④圈层为地幔,软流层位于其顶部 D、⑤圈层为岩石圈,平均厚度为17千米5. 大同土林位于恒山北麓、大同盆地的东南部,处于御河与桑干河汇合的三角地带上。土林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集中于6~8月。远眺景观类似于雅丹地貌,大大小小的城堡(小丘)林立,参差错落。图为大同土林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2)、关于地球内部圈层,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圈层为岩石圈,由固体岩石组成 B、②圈层中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C、④圈层为地幔,软流层位于其顶部 D、⑤圈层为岩石圈,平均厚度为17千米5. 大同土林位于恒山北麓、大同盆地的东南部,处于御河与桑干河汇合的三角地带上。土林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集中于6~8月。远眺景观类似于雅丹地貌,大大小小的城堡(小丘)林立,参差错落。图为大同土林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大同土林属于( )A、流水沉积地貌 B、风力沉积地貌 C、流水侵蚀地貌 D、风力侵蚀地貌(2)、土林强烈发育形成的季节应当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6. 叶圣陶先生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写道:“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图为金华双龙洞内部局部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大同土林属于( )A、流水沉积地貌 B、风力沉积地貌 C、流水侵蚀地貌 D、风力侵蚀地貌(2)、土林强烈发育形成的季节应当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6. 叶圣陶先生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写道:“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图为金华双龙洞内部局部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景观属于( )A、地上喀斯特地貌 B、峡谷地貌 C、冰蚀地貌 D、地下喀斯特地貌(2)、下列地貌中,与石钟乳和石笋成因相似的是( )A、风蚀柱 B、江心洲 C、海蚀柱 D、石林7. 青岛市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中,距岸百米处有一座17米高的石柱,形如老人坐在碧波之中,人称“石老人”。图为“石老人”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景观属于( )A、地上喀斯特地貌 B、峡谷地貌 C、冰蚀地貌 D、地下喀斯特地貌(2)、下列地貌中,与石钟乳和石笋成因相似的是( )A、风蚀柱 B、江心洲 C、海蚀柱 D、石林7. 青岛市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中,距岸百米处有一座17米高的石柱,形如老人坐在碧波之中,人称“石老人”。图为“石老人”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石老人”形成的物质条件是( )A、岩性坚硬 B、岩性脆弱 C、风平浪静 D、风高浪急(2)、图示“石老人”景观属于( )A、喀斯特地貌 B、流水侵蚀地貌 C、海积地貌 D、海蚀地貌8. 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其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平行。移动沙丘是指在风力作用下,沙粒顺风向移动的沙丘。左图示意鲸背状雅丹地貌,右图为移动沙丘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石老人”形成的物质条件是( )A、岩性坚硬 B、岩性脆弱 C、风平浪静 D、风高浪急(2)、图示“石老人”景观属于( )A、喀斯特地貌 B、流水侵蚀地貌 C、海积地貌 D、海蚀地貌8. 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其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平行。移动沙丘是指在风力作用下,沙粒顺风向移动的沙丘。左图示意鲸背状雅丹地貌,右图为移动沙丘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鲸背状雅丹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 )A、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B、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C、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D、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2)、图示鲸背状雅丹和移动沙丘地貌区盛行风向分别为( )A、西南风西南风 B、西南风东北风 C、东北风东北风 D、东北风西南风9. 冰碛垄是冰川搬运、消融后形成的碎屑物和巨大石块,呈垄状堆积。图为某冰川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鲸背状雅丹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 )A、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B、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C、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D、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2)、图示鲸背状雅丹和移动沙丘地貌区盛行风向分别为( )A、西南风西南风 B、西南风东北风 C、东北风东北风 D、东北风西南风9. 冰碛垄是冰川搬运、消融后形成的碎屑物和巨大石块,呈垄状堆积。图为某冰川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冰碛垄堆积物的( )A、颗粒较小 B、颗粒较大 C、分选性差 D、磨圆度好(2)、下列地区中,图示景观类型分布较广的是( )A、巴西高原 B、青藏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西西伯利亚平原 (1)、冰碛垄堆积物的( )A、颗粒较小 B、颗粒较大 C、分选性差 D、磨圆度好(2)、下列地区中,图示景观类型分布较广的是( )A、巴西高原 B、青藏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西西伯利亚平原二、综合题- 
                            10. 【案例分析】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案例名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案例资料:大同市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地理区位、资源禀赋良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大同市年均日照2670小时,平均风速7米/秒,是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的特有条件。大同是首批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和唯一的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2017年,大同市郊区一片1800多亩盐碱地支撑起17万块太阳能光伏组件,通过超高压、特高压输电技术,大同熊猫光伏电站将温暖与动力送进千家万户。图为大同市熊猫光伏电站,黑色部分表示太阳能光伏组件。  案例思考: (1)、简述大同市建设熊猫光伏电站的有利条件。(2)、与煤炭发电相比,写出太阳能发电的优缺点。(3)、列举两个日常生活中直接利用太阳辐射的例子。11.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研究名称:地球的演化 研究资料:地质时期指地球历史中有地层记录的一段漫长的时期。地球生物的演化,与地球气候、海陆变迁等因素紧密相关。生物演化过程中,伴随着一些生物的衰退和灭亡,另一些生物的诞生和兴盛。图分别为部分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与部分地质时期的生物多样性模拟图。  部分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部分地质时期的生物多样性模拟图 探究思考: (1)、归纳图中地质时期气候的变化特征。(2)、与现代气候相比,写出甲时期地球气候的主要特征。(3)、二叠纪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据图推测可能的原因。12.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研学项目:流水地貌的形成与影响 研学过程:大同市某学校学生开展“流水地貌”的研学活动。经过讨论,某地理小组认为流经大同地区的桑干河谷地有河流阶地发育,可作为研学的选择地。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运动是间歇性上升时,河流以下切侵蚀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图为该小组学生研学后绘制的桑干河某河段河床至阶地剖面示意图。  问题思考 (1)、判断图中T1、T2和T3三级阶地形成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2)、推测T2阶地上砾石层是由哪种作用形成的?(3)、为预防暴雨季节该流域发生泥石流,请提出两条可行性措施。13.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实验名称:模拟风成地貌的形成过程 实验背景:我国北方地区风成地貌广布,风成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深刻。 实验器材:单面开口的透明玻璃箱,电动吹风机,粒径大小不一的干燥沙粒,石质不规则阻挡物。(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①选择无风或微风,采光良好的开阔室外。 ②将单面开口的透明玻璃箱内依次放入石质不规则阻挡物(靠内测)和堆放5~10厘米厚的大小不均的干燥沙粒(靠近开口处),电动吹风机接通电源。 ③依次启动电动吹风机低风档和高风挡,观察并记录数据。 实验效果:风力对地貌具有塑造作用。  实验思考 (1)、实验中启动电动吹风机低风档和高风挡时,所吹扬起的沙粒大小和沙粒数量有何不同?(2)、当电动吹风机关闭后,沙粒沉积有何规律(提示:从时间与空间角度思考)?(3)、以阻挡物为中心的沙丘坡度与风向有什么关系?14.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研学项目: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研学过程:为提升地理教学的实践力,某地理教师开展了从海南“天涯海角”出发,途经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和四川九寨沟五彩池,最后抵达西藏自治区念青唐古拉山的研学旅行。图为该教师通过班级微信群分享给学生的旅行路线及所拍照片。   问题思考 (1)、该教师旅行线路地貌景观多样,写出与线路图中①②③④地区对应的地貌景观图(ABCD)的顺序。(2)、写出ABCD四地地貌景观图中属于喀斯特地貌的字母,并写出该景观的主要特点。(3)、写出D景观图中一处具体的地貌名称,是哪种作用形成的?(4)、写出B景观图中一处具体侵蚀地貌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