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04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 1. “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纪念林则徐这一伟大的民族英雄,中国政府于1957年在销烟池旧址上建立了林则徐纪念馆,竖起了林则徐纪念碑。”“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是指(   )
    A、力主禁烟 B、缉拿烟贩 C、收缴鸦片 D、虎门销烟
  • 2. 历史学家陳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 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的输入

    ②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④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 4. 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上述说明(   )
    A、洋务派重视与洋人商战 B、清政府积极主动发展对外贸易 C、中国近代海防意识觉醒 D、中国轮船制造技术比西方先进
  • 5. 2019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8周年,如果以“追寻共和足迹”为主题出一期板报,请在下列内容中选取可用素材并按顺序排列(    )

    ①成立中国同盟会    ②公车上书    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④武昌起义    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⑥建立兴中会

    A、  ⑥①④⑤③ B、⑥②①④③⑤ C、⑥①④③⑤ D、⑥②①④⑤③
  • 6.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此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
    A、老农非常畏惧日本人 B、辛亥革命影响有限 C、袁世凯实行高压统治 D、老农在调侃戴季陶
  • 7. 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既是“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这个时期之所以是“上升”的起始时期主要是由于(    )
    A、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推翻清朝,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C、废除科举,动摇了封建礼教正统地位 D、反帝浪潮,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 8. 图片中的两位人物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这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B、彻底改写了半封建的历史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 9. 有历史学家称赞五四运动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史实中,最能体现“群众运动"这一特点的是( )
    A、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B、广泛开展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斗争 C、后期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D、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 10. 百年看上海,千年看北京。上海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以下事件发生在上海的是(    )

    ①中国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②《新青年》的创刊地

    ③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④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11. 烟雨楼旁有条红船。去年10月31日,习总书记伫立船旁感慨:“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话中体现的民族精神是(    )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B、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 D、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
  • 12. 以下对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意义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B、使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 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 13. 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的沧桑历史,有人形象地说它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对下面四幅图片反映的史实解读正确的是(    )

    A、图1条约签订,说明清政府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图2现象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民主政府 C、图3场景标志着中华民族摆脱民族压迫实现了完全独立 D、图4反映的史实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垮台
  • 14. 实现“中国梦”需要“中国精神”.在中国人民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五四精神    ②抗战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 15. 诗言志,史铸诗。下列诗句再现了中国近代史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重大历史事件。若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②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

    A、②①④③ B、③①②④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
  • 16. 中国人民进行了14年艰苦卓越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重大贡献。14年艰苦抗战的起点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第二次国共合作
  • 17. 为悼念在战争或其它灾难中的死难者,许多国家都设立国家公祭日。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是因为1937年的这一天(    )
    A、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 B、日本在南京开始大屠杀 C、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 D、中国军队与日军血战台儿庄
  • 18. 下列关于如图所示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彭德怀是这次战役的指挥官 B、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D、这是抗战中的最大规模战役
  • 19. 从整体上看,下列年代尺为我们呈现的历史发展进程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B、北伐战争 C、旧民主主义革命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20. 194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西柏坡举行的全国土地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到1948年下半年,解放区大约有1亿农民分得了土地。得到土地的农民纷纷表示“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淮海战役中,解放军官兵60万,支前民工达到230万。材料主要说明了(    )
    A、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的领导地位 B、国民党失败原因是政府和军队的腐败 C、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保障 D、土地改革使新生的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 21. 在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具体名称,正确的顺序是(    )

    ①工农红军    ②工农革命军    ③解放军    ④新四军和八路军

    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①②③④
  • 22. 1945年9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廷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据此判断,这次会客是在(    )
    A、  西安 B、重庆 C、上海 D、北平
  • 23. 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写到“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24. 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组史料。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    )
    A、民主政治的进程 B、新式教育的出现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变化
  • 25. 造成如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曲折艰辛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到国际形势的严重影响 B、国内政治环境不稳定 C、我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战争频发,社会动荡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 26.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人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梁启超在其《变法通议》中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四: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撰文说:“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中一项史实。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民国是践行了同盟会纲领中的哪一主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践行这一主义产生的重大影响。
    (4)、材料四中陈独秀主张学习西方,文中的“两位先生”指什么?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其探究的主题。
  • 27.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1)、【兄弟联手为统一】

    材料一: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结合所学及材料一回答国共合作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当时的国共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2)、【武装反抗寻出路】

    材料二:1927年4月12日,上海流氓头子黄金荣、杜月笙组织流氓袭击工人纠察队。随后,蒋介石军队以“工人内讧”为由,强行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枪支,并打死打伤工人300多人……

    结合材料二,说出1927年4月以后国共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哪一军事行动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摒弃前嫌共对敌】

    浴血战场民族壮歌

    在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不怕流血牺牲,不畏艰难险阻,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抗日战场上,广大爱国将士前仆后继,与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搏斗。

    抗战灯塔中流砥柱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形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主张实行的全面全民族抗战路线,提出的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作战原则,对抗日战争实施了正确的战略指导。

    同舟共济全民抗战

    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国人民空前觉醒和团结,不分阶级和党派,不分民族和地域,不分老幼和男女,同舟共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的神圣事业。

    得道多助国际支援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反抗外敌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历史性的贡献!同时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大力支持。

    依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4)、【牢记历史以史为鉴】

    材料三:2014年7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确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摘自《京华时报》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国家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什么意义?

    (5)、【追忆往昔来反思】

    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 28. 中国近代涌现了很多杰出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与思想表达了赤诚的爱国之心。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工业】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下图是其发展示意图,Fl是它发展的动力,F2是它发展的阻力。

    【社会生活】

    (1)、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个事件客观上减小了F2。“最美……”是当今社会一个热词,如果为途中汽车选拔一位“最美司机”,你认为谁最会当选?为什么?
    (2)、图1反映的政治变革产生的作用是什么?图2、图3反映了清末民初人们在社会习俗方面的哪些变化?
    (3)、【音乐先驱】

    2018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编排了历史剧《抗日风云》。小刚和小强同学应邀分别扮演了剧中人民音乐家聂耳和冼星海。请帮助他们把下面的剧本补充完整。

    情景一:小刚奋笔疾书,谱就了

    情景二:小强面对黄河,谱写了时代最强音——

    (4)、【以史为鉴】

    近代的民族企业家、音乐家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