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墨江一高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03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
1. 两宋时期,政府针对众多官员经由当时最大外贸港口广州偷渡走私贩运,屡禁而不能止的情况,陆续制定颁发了《透漏法》《漏舶法》《关防约束》《与化外人私交易罪赏法》等多部反走私或带有反走私内容的法令。这反映了( )A、当时官员以权谋私问题很严重 B、宋代海外贸易受到制度约束 C、市民反对官员的偷渡走私行为 D、政府禁止官员进行经商活动2. 据《爱日斋丛抄》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能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这说明( )A、唐代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 B、雕版印刷术的进步促进文化发展 C、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 D、活字印刷的书籍逐渐得到了推广3. 东汉改西汉御史大夫为司空,不负监察之责,而将御史大夫属下的御史中丞改任御史台长官,负责监察百官。这一改变意在( )A、减少决策失误 B、建立强有力的监察系统 C、加强君主权力 D、对官员进行有效监督4. 唐代有一位诗人,其诗风壮浪恣肆,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和奇特的想象,写了一首《怀仙歌》:“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该诗人应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5. “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在面对灾异发生或政治失误等情况下,所下的自责悔过反省文书。正式的“罪己诏”最早出现在汉代,且数量较多。这主要是因为,汉代( )A、皇帝善于检讨反省 B、统治思想发生变化 C、君相矛盾趋于尖锐 D、封建迷信思想泛滥6. 下列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中,对我国经济格局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A、各民族经济的交流加强 B、商品经济不够发达 C、江南地区迅速发展 D、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7. 与秦汉时期的丞相制度相比,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通过分散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 B、用六部牵制宰相 C、通过加强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 D、取消宰相,加强皇帝权力8.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常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其后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这反映出在齐国( )A、分封制已遭到破坏 B、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D、废除了贵族特权9. 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有乐器商店、金银珠宝店、茶肆、客舍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手工业生产发展 B、对外贸易活跃 C、商业经济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10. 清朝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依此指出清政府所采取的对外政策的含义是( )A、完全禁止海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只是禁止对英贸易 D、对外自由开放11. 隋朝的户籍法规定:有家室的丁男,每年服徭役二十日、缴纳租粟三石、调绢二丈、绵三两等。同时规定,地方官员每年要亲自实地查验户口、年龄、疾状(健康状况)。隋朝政府制定此户籍法的主要目的是( )A、保障农业劳动力充足 B、强化君主专制集权 C、防止小农经济破产 D、保障徭役赋税征收12. “及至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秦始皇为“制六合”采取的措施是( )A、确立皇帝制、实行官僚制 B、建立刺史制、统一文字 C、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D、推行分封制、颁布严苛律令13. 东汉顺帝时期,从尚书令左雄建议,凡举来之人,须先初试于府,次复试于端门。自此,察举制度除重名声外,又增加考试。这种改革( )A、革除了察举制的固有弊端 B、使用人权收归中央政府 C、为科举制的开创提供借鉴 D、打破以门第选官的格局14. 南朝著名画师张僧繇在安乐寺为梁武帝画龙,梁武帝发现其所画四条龙都没有眼睛,遂问其原因。张僧繇回答说:“点睛即飞去。”大家不信,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两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笛鸣,点睛之龙真的飞走了。该故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古代绘画( )A、渴望俗世认可 B、意在借物抒情 C、追求娱乐教化 D、注重写意传神15. 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的女真族在抗辽斗争中势力不断壮大,后来建立了金政权。它建立的时间是( )A、1038年 B、1115年 C、1125年 D、1127年16. 《资治通鉴·唐纪》:“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这一举措( )A、解决了相权与皇权矛盾 B、分工合作减少决策失误 C、导致了中书省一省独大 D、使得君主专制走向顶峰17. 在历史学习中,历史地图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下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①秦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②秦长城西起陇西,东到辽东③秦统一期间的都城为咸阳
④秦统一后的疆域未达东部沿海地区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18. 近些年,“达人”成为热门词语。有人考证,该词最早见于《论语》中的“己欲立而立人(立人:使他人站得住),己欲达(达:通达事理)而达人”。下列言论与此观点有直接关联的是(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过犹不及” C、“仁者爱人” D、“有教无类”19. 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材料表明( )A、五铢钱的统一铸造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D、闭关锁国的危害20. 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
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 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 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21. “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之儒”。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其目的是( )A、巩固专制统治 B、和谐人际关系 C、维护社会秩序 D、确立儒学独尊22. 元朝时期,“西域之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对上述历史现象理解最恰当的是( )A、元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B、元朝时边疆和内地民族联系加强 C、元朝重建大一统,疆域辽阔 D、西域民族政权派人学习中原文化23.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是( )A、行省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厂卫制24. 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 )A、江南市镇商业繁荣 B、重农抑商政策废弃 C、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D、徽商经营品种单一25. 下图中的历史人物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其远洋航行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他的航海活动( )A、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B、促进了我国与欧美国家的经济交流 C、对非洲国家的财宝进行了大肆掠夺 D、与所到的亚非各国发生了激烈冲突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秦至西汉之初,战国商业自由发展的势头在武帝时期止步。帝国政府出于财政的考量,以行政手段介入商业。如果说还有什么动机,就是桑弘羊所担心的“罢盐铁以资豪强”“私门成党”。帝国政府以国家身份介入商业流通,官方经营盐铁(官产、官收、官运、官销)的方式,不论是在两汉,还是在而后历代王朝都时断时续。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巨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朝政府“以行政手段介入商业”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2)、材料二反映了汉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什么?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交融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交融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交融。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交融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时间 突厥首领与唐政府的关系 武德初年 处罗可汗进扰太原三天,“城中美妇人多为所掠”。 622年、623年 颉利可汗率十五万大军自雁门攻并州,扰汾、潞诸州,“虏去男女五千口”。 624年(武德七年) 颉利可汗、突利可汗进改原川(甘肃固原),进抚朔州(山西朔县)、忻州(山西忻县),进逅幽州,李世民率兵御之,离间法解除威胁。 625年 颉利可汗率骑兵十万掠朔州,进攻太原,唐将张瑾全军覆没。 626年 颉利可汗率兵十万进扰武功(陕西武功县),长安戒严。 629年(贞观三年) 唐太宗加强府兵训练,大举反击突厥。突厥内部分裂,内外多叛之。 630年 李靖率军大破突厥,突利可汗来降、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灭亡。 657年(显庆二年) 击败西突厥于伊犁河、碎叶河。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突厥地区。 ——摘编自韩国磐著《隋唐五代史》修订本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2)、简要叙述唐朝与突厥关系的变化。28. 观察下面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回答问题。(1)、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2)、造成图一、图二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3)、从图一到图二,你认为近代日本的发展与战争的关系是怎样的?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