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3月开学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03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
1. 战国著名思想家韩非子说:“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他还提倡“孝子不非其亲”。这反映了当时( )A、法家力主推行教化 B、儒法思想逐渐融合 C、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D、三纲五常深入人心2. 荀子提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西汉初年,贾谊提出,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贵贱,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据此可知,三人( )A、坚持以民为本 B、具有民主思想 C、维护礼乐制度 D、反对君主权威3. 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到:“当战国时代,百家并起,而秦是用商鞅而强国,用李斯而得天下的。汉初,最急切的要求,便是休养生息,黄老清静无为之学,当然要重见于时。”该论述意在说明( )A、秦国利用法家思想统一天下 B、汉代利用黄老之学恢复经济 C、儒家思想不能适应时代需要 D、治国方略应与国情有机结合4. 首先是魏晋时期文人向往清静无为、回归自然;另一方面是汉末形成的“处士横议”之风,在魏晋之际演变为清议,并内化为文士的一种生活方式。影响魏晋土人言行的主要因素是( )A、儒家思想的熏陶 B、佛教思想的传入 C、社会动荡的刺激 D、统治者的提倡5. 范仲淹订立、一直推行到南宋时的《义庄规拒>规定:“嫁女支优二十贯,再位二十贯。”在真宗时,向教中、张齐贤两大宰相“争取一妻”。其实,他们所激烈争夺的,不过是薛惟吉的遗孀柴氏,由此可知宋代( )A、儒学丧失正统地位 B、女性地位迅速提升 C、理学强调自由婚恋 D、社会对妇女的宽容6. 船山思想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和民族复兴、启蒙先声。作为船山学派的创始人,王夫之与西方启蒙思想共同之处是( )A、强调法律至上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C、倡导理性主义 D、主张发展资本主义7. 1965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内发现的刊本《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鉴定为北宋元符至崇宁活字本,据此可知( )A、 雕版印刷完全退出 B、活字印刷术已经产生了 C、活字印刷普遍采用 D、活字印刷主要用于佛经8. 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水浒传》有许多这样的情节: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风雪山神庙,被迫上了梁山:鲁智深原名鲁达,本来在渭州经略府担任提辖一职:裴宣,本是京兆府的一个小官。这从侧面反映了( )A、理学失去了约束力 B、士人对平等自由的渴望 C、市民追求自由生活 D、明清商品经济迅速发展9. 这本书以林则徐的《四洲志》为基础编写,来到了日本后,起先只是在贵族圈里悄悄流传,后来竟火热传遍,各阶层的日本人更是奔走相告,人人都要先睹为快。但凡有点关系门路的,都是不惜干金托关系走门路,就为能借来看几眼。这本书( )A、主张建立君主立宪 B、指出中国战败根本原因 C、开阔了国人的视野 D、受到了清朝统治者的重视10.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吴虞,被胡适称为“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后北大教授严家炎指出,胡适评吴虞之语,只有“打”而没有“倒”。这表明吴虞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 )A、理性批判 B、积极吸收 C、全盘否定 D、复古萌新11.
中译本《泰西民法志》(1898年) 介绍了马克思的生平及其基本思想,还介绍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中译本《社会主义神谜》(1903 年) 介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几处引用了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的话 朱执信的著述(1906年) 介绍了《共产党宣言》十大纲领的主要内容和剩佘价值学说的主要内容 上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版印刷的书籍。这说明当时( )
A、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 B、马克思主义吸引了知识分子 C、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改变 D、中国革命有正确的指导思想12. 毛泽东早年对家乡彭铁匠的反抗活动表示赞赏,“农民的眼睛,全然没有错的”,其“过分”举动,完全是对的,“他们的革命大方向始终没有错”,并称赞大革命中的农民反抗行为“好得很”。这表明毛泽东( )A、较重视农村农民的土地问题 B、将革命重心从城市转至农村 C、认可农民是革命的重要力量 D、决定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13. 1954年,邓小平作《财政工作的六条方针》报告,主要内容:预算归口管理;支出包干使用;自留预备费,结余留用不上缴。1961年,邓小平主持制定《工业七十条》,试图通过责任制和按劳分配原则来着手企业整顿。邓小平的举措( )A、蕴含了市场经济的倾向 B、启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C、促进了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D、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4. 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平 C、全盘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15. 时代精神凝结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建国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说明了 ( )A、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 C、改革开放的实践 D、“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16. 邓小平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对邓小平这段话理解比较准确的应该是( )①核武器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根本因素
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
④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7. 苏格拉底在论述雅典政治时认为,执政官并不是那些天生的贵族,也不是那些中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统治的人。由此推知,苏格拉底( )A、认为民众没有资格参与政治 B、主张雅典完善法律实行法制 C、否定雅典民主具有积极作用 D、强调统治者要具备政治素质18. 但丁在《神曲》中让他的情人把他带进“天堂”;彼特拉克用诗句描述了理想情人的妩媚和他的感情;《十日谈》多半故事都以爱情、男女关系为主题。文艺复兴的这一共同点( )A、充分反映出人文主义者放纵欲望 B、是基督教宣扬禁欲主义的直接结果 C、根源于当时社会风气世风日下 D、深受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直接影响19. 刘祚昌教授认为:“宗教改革猛烈地冲击了天主教会,促成了教会的分裂,有力地削弱了封建统治,从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活动,为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到来铺平了道路。”下列不能印证材料主旨的是( )A、宗教改革形成了资产阶级的宗教理论 B、宗教改革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时代开始 C、宗教改革运动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D、宗教改革形成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精神武器20. 蒙田是法国16世纪的思想家。他提出,在知识的获取上,千万不要死记硬背,在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中,要把理解和领会放到首位。除此之外,更要学会用自己的想法去表述知识。蒙田这一主张( )A、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的认识 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C、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 D、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21. 18世纪法国的“百科全书派”坚持从自然本身来说明自然,否定超自然的神秘主义,他们认为:整个世界都是一种实在的物质存在;人的灵魂都是一粒物质的种子。由此可见,“百科全书派”( )A、否定了人类的宗教信仰 B、崇尚无拘束的社会秩序 C、提出了科学的唯物主义 D、发展了人类的理性思维22. 两个分别被称为巨型世界和微型世界的处于两个极端的理论,支撑了20世纪的物理学发展,使我们可以更好地从科学的角度理解自然的构造。这两个理论( )A、标志着人类进入科学时代 B、使人类认知中的自然更趋简洁 C、指的是相对论和牛顿力学 D、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23. 美国爱迪生发明电灯后立即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此类现象反映了( )A、经济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B、经济全球化正面效应显著 C、发展重化工业成为当时主要潮流 D、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的发展24. 《泰坦尼克号》曾在美国掀起观影热潮;巴西《阅读》周刊指出,截止到1998年4月,该影片在世界各地的票房收入超过11亿美元;法国《新观察家》周刊报道,法国电影院卖出的门票数在一个月内上升了50%;在中国也有数不胜数的忠实影迷。这反映出( )A、民族文化的世界性 B、世界文化走向一体化 C、电影事业盈利较快 D、美国文化为各国接受二、材料解析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在继承尚周“明德镇罚”思想以及春秋德治思想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为政以德。在孔子的德治模式中,为政者作为德治的主体,其政治修养在国家政治系统中占有绝对重要作用。孟子遵循孔子的思想,孟子认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他没有完全否认法治的作用,只是强调德治才是治本之举。正因如此,儒家主张教而后刑,强调对臣民道德教化的作用,视“明德慎罚”为治理国家的根本措施。历代儒家的德治思想,都把统治者的道德自觉和修身作为实行仁政德治的前提,利用统治权威将道德伦理入法实行儒家伦理法治化。
——摘编自陈立滢《中西古代德治思想比较研究》等
材料二:苏格拉底突出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柏拉图认为,为了要达到善,必须有知识。只有掌握了智的人才能够有智悲的治理好国家。法律的目的在于追寻美德,培育有德性的公民。亚里士多德为了达到政治的至善,非常重视法律的作用,认为一个城邦治理应该以公正的法律为准绳。教育不仅要着眼于必需的和有用的知识,还要着眼于培养公民的美德。公民能否实际地成为守法的公民,主要是看公民是否县有相应的美德。道德之治成为国家治理的目的和理想,而法治则是达到这一目的和理想的必要手段。
——摘编自陈立滢《中西古代德治思想比较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中西古代德治思想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比较中西古代德治思想的异同。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人类文明和现代化研究领域,科技革命可以从两个层次进行观察。在世界科技层次:科技革命是科技范式的转变,关注科技自身的变化。在人类文明层次:科技革命不仅是科技范式的转变,而且是科技与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相互作用的结果。简单地说,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统称,指引发科技范式、人类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革命性转变的科技变迁。
——摘编自何传启《第六次科技革命预测及中国的应对之策》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外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技革命”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北魏时期,为了防御柔然的骚扰,在北部边境自西向东设立了沃野、武川等六个军镇,军士以鲜卑人为主。北魏前期,六镇地位重要,将士往往以军功得官,孝文帝汉化改革后,朝廷南迁,且重文轻武,六镇地位下降,当地鲜卑子弟受到歧视,仕途艰难,与迁洛并汉化的鲜卑人差距悬殊,“处世无入朝之期,在生绝冠冕之望”,不满情绪日益强烈。加上镇民内部贫富分化,将官欺压军士等原因。公元523年,沃野镇民首先杀镇将而反,六镇军士纷纷响应。后来起义虽被镇压下去,但内部矛盾并未解决。公元534年,北魏在内乱中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六镇军人及其后裔也成为此后百余年中北方乃至全国历史舞台上的主角。六镇后裔中的杨坚、李渊相继建立了隋唐,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后期六镇起义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六镇起义的影响及对后世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