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第1章探究题与解答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2-12-28 类型:复习试卷

一、实验探究题

  • 1. 如图装置可以完成多个简单实验,具有药品用量少、实验现象明显、尾气不外逸等优点。

    (1)、若甲中吸有浓氨水,乙中吸有无色酚酞溶液,将甲、乙中的液体同时挤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2)、若先将甲中的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下表为所用的试剂。

    滴管甲

    烧杯①

    滴管乙

    烧杯②

    试剂

    H2O

    NaOH固

    稀盐酸

    Na2CO3

    请分析气球前后两次变化的原因

  • 2. 图甲装置可以用来比较不同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快慢情况,其中的压强传感器能够测出密闭容器内的气压大小。现将等质量的镁、铝、铁与等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的相关数据记录如图乙。已知在等温、等体积条件下,装置内气压与气体的量成正比。 

    (1)、实验中还要控制成一致的变量是
    (2)、分析乙图,根据得出三次实验的盐酸都已反应完全。   
    (3)、在进行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现每组实验测得的装置内压强的实际值都比计算得到的理论值大。如图丙所示。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 3. 某矿石由MgO、Fe2O3、CuO和SiO2组成,用它制备氢氧化镁的流程如图所示:

    (1)、溶液A中所含的阳离子有 种 (选填“2”或“3”或“4”)。
    (2)、部分金属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成沉淀时溶液 的 pH 如表所示,则反应I中加入熟石灰,调节溶 液的pH,其合理范围应为

    沉淀物

    Fe(OH)3

    Cu(OH)2

    Mg(OH)2

    开始沉淀

    1.9

    4.2

    9.1

    完全沉淀

    3.2

    6.7

    11.1

    (3)、写出反应 II 的化学方程式
  • 4. 探究学习小组在制作“叶脉书签"时,需要将树叶放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如图1所示为该小组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

    (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
    (2)、某同学在读取量筒读数时的视线如图2所示,若其他操作正确,则会造成所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填写“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制作“叶脉书签"结束后,小王同学想继续测定废液的酸碱度,下列用品不需要的是

    a.玻璃棒 b.pH试纸 c.酚酞试液 d.白瓷板(或玻璃片)

  • 5. 在学习“酸和碱的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魔术——使“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老师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呈(填“酸”、“中性”或“碱”)性。
    (2)、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3)、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请说明理由:
  • 6. 酸和碱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围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值,得到溶液pH值和溶液中Na+、 OH-数量随加入甲溶液体积的变化图像,请结合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和图2可知甲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2)、结合图2、图3,该兴趣小组同学推断图3中V的值为12,他的理由是
    (3)、若烧瓶中乙溶液的体积和浓度均不变,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请在图2中画出烧瓶中溶液的pH值随加入甲溶液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大致图像。
  • 7. 许多化学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如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的反应:CO2+2NaOH=Na2CO3+H2O。为了探究两者混合后是否发生反应,小明提出了两种方法:

    方法一:判断混合后反应物是否存在。

    (1)、小明往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CO2后,溶液始终呈红色,他得出两者没有反应的结论,小红认为他的结论不科学,因为
    (2)、小明利用数字化传感器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将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缓慢注入容器中,通过二氧化碳传感器记录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如图乙所示,他得出两者一定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小红认为需要设计一个对比实验,请写出实验操作和预期的实验现象。

    方法二:判断混合后生成物是否存在。

    (3)、小明设计了如图丙实验,关闭K推动注射器,将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A中,待反应结束后打开K,观察到 , 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 8.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氢氧化钙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忘记滴加指示剂,因而无法判断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于是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大胆提出猜想,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该溶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成分?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1)、【猜想与假设】:猜想I: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猜想II: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和HCl;

    猜想III: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和Ca(OH)2

    用符号或文字表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为了验证哪一个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

    (2)、【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酚酞试液

    猜想Ⅲ不正确

    ②再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

    里面加入适量CaCO3

    有气泡生成

    猜想正确

    (3)、【拓展与迁移】还可以单独用下列哪种物质来证明上述猜想是正确的

    A.CuO            B.AgNO3              C.Cu                D.Na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9. 在学习盐酸的化学性质时,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进行如图实验,发现一组有气泡产生,另一组无明显现象。同学们对两个实验产生不同现象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盐酸和Na2CO3溶液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即:

    反应1:Na2CO3+HCl=NaCl+NaHCO3 (先)

    反应2:NaHCO3+HCl=NaCl+H2O+CO2↑ (后)

    ②碳酸氢钠与碳酸钠均呈碱性,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③碳酸氢钠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

    (1)、【实验分析】请推测甲乙两组实验中产生气泡的是组。
    (2)、【继续探究】无明显现象的试管中是否真的发生了“反应1”?

    【开展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步骤Ⅰ:取少许待测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 ,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步骤Ⅱ:取步骤1中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呈红色

    ①小科依据现象得出无明显现象的试管中发生了“反应1”,请你说明观察到实验现象为什么能支持小科的结论。

    ②为了完成探究目的,步骤Ⅰ中的CaCl2溶液还可以用代替。

  • 10. 铜跟浓硫酸的反应原理是:Cu+2H2SO4(浓)__CuSO4+SO2↑+2H2O。

    某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硫酸铜。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 C 装置的作用是B 瓶中,装置 D 的作用是
    (2)、充分反应后,烧瓶中的铜片仍有剩余,那么硫酸是否也有剩余呢?该小组同学进一步研究:待烧瓶冷却后,将烧瓶中的混合物稀释、过滤,用滤液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1:用pH试纸测试滤液pH,其pH约为1;

    实验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现象。

    你认为,可说明硫酸有剩余。(选填“实验 1”或“实验 2”)

    (3)、以铜片与浓硫酸为原料用上述方法制取硫酸铜,存在的缺陷有 (答出一点即可 )
  • 11. 某学生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要测定含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取样品10克,得到如下A、B两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前

    完全反应后

    A组

    玻璃管和氧化铜样品的质量共42.5克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质量共40.9克

    B组

    U形管和其中物质的质量共180.0克

    U形管和其中物质的质量共182.3克

    (1)、为保证实验安全,在点燃酒精灯前的一步实验操作是 , 实验中可以看到 B 中的现象是.
    (2)、通过两组数据分析计算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其原因是
  • 12. 某校进行中考实验考查,给出以下三个考题:①粗盐提纯;

    ②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③氧气的制取和收集。考查规定由学生抽签确定考题。

    (1)、甲同学抽签后被监考老师引导至如图所示仪器和药品的实验台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乙同学抽签后,监考老师告诉他:食盐样品中含有少量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乙同学思考后按以下流程除去食盐样品中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

    请根据流程图回答:操作Ⅰ的名称是;试剂B的化学式:

  • 13. 实验室中有一种含有纯碱、小苏打和少量水的固体粉末样品。为了测定其中小苏打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

    已知:①该装置气密性良好,A、C、D中所装药品足量且能完全吸收相关物质

    ②碱石灰是CaO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

    ③加热条件下,纯碱稳定不分解,小苏打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 Δ __Na2CO3+H2O+CO2↑探究过程如下:

    Ⅰ.称量样品和已装入相关药品的装置C、D的质量,分别为:m、m1、m2

    Ⅱ.将质量为m的样品装入B玻璃管中,按图连接好装置,关闭弹簧夹,给玻璃管加热

    Ⅲ.待玻璃管中样品完全反应,打开弹簧夹通空气,再熄灭酒精灯,直到玻璃管冷却

    Ⅳ.再次称量装置C、D的质量,分别为m3、m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C中所装药品为;  
    (2)、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E的作用;  
    (4)、依据实验所得数据计算,该样品中小苏打的质量分数为(用相关字母表示)。  
  • 14. 某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同学们在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假设石灰石中的其它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小红、小刚和小明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溶质只有CaCl2

    小明认为废液中溶质是CaCl2和HCl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Ca(OH)2微溶于水

    【实验与结论】小红从废液缸中取少许上层清液(下称“废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小明也取少许废液,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看到的现象是溶液从无色变为蓝色,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综上所述,结论:的猜想是正确的.

    在交流与讨论后,小明又取少许废液,向其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并不断振荡,反应现象是.

    A.只看到有大量气泡冒出            B.只有白色沉淀析出

    C.开始出现白色沉淀,后冒气泡      D.开始冒气泡,后出现白色沉淀

  • 15. 化学药品在实验室中若保存不当,可能会发生变质,某学校化学实验活动小组的同学们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药品的成分,进行了下列有关实验。
    (1)、【猜想与假设】

    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有下面3种可能情况:

    猜想一: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 

    猜想三:只有碳酸钠

    (2)、【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称取m克固体放入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

        

    猜想一不成立

    为了进一步验证是猜想二还是猜想三成立,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又提出了一个定量实验方案。实验如下:将反应后的物质过滤、洗涤、干燥,称得沉淀的质量为ng(忽略操作过程中物质的损失)。若猜想二成立,则n的取值范围是   

    (3)、【反思与交流】

    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其主要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因此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

  • 16. 实验室中有一瓶久置的Ca(OH)2固体,同学们对该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1:白色固体是Ca(OH)2

    猜想2:白色固体是CaCO3猜想3:白色固体是

    【实验探究】同学们设计了不同的方法验证猜想。

    甲同学:取少量样品加水,充分振荡,发现溶液中大量固体不溶解,则证明CaCO3的存在。

    乙同学:取少量样品加水,充分振荡,静置后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试液变红,证明Ca(OH)2的存在。丙同学: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气泡产生,证明CaCO3存在。

    请指出以上方法中不合理的是哪位同学,并说明理由

    【进一步探究】丁同学取1克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气体不溶于植物油)如图2所示。已知在该实验条件下,生成气体的密度为2g/L,计算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为

  • 17. 小科利用学校实验室的三种试剂对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展开了探究活动。
    (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某种试剂,有气泡产生,由此证明NaOH溶液已经变质。你认为小科所加的试剂可能是
    (2)、欲证明变质的溶液中尚存NaOH,请你帮助小科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探究步骤

    预计现象

    除尽溶液中的CO32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试剂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证明溶液中尚存NaOH

    ②向实验①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二、解答题

  • 18. 某锥形瓶内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 ,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 瓶内溶液质量m1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m2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反应至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2)、反应至B点时,所加入的NaOH溶液的质量是克。
    (3)、求C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
  • 19. 实验室有一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样品中只含碳酸钠杂质,且成分均匀),为测量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质量、大小相同的3个烧杯,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00克;@向上述3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份质量不同的样品;

    ②充分反应后,再用电子天平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假设产生的气体完全逸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反应前稀盐酸+烧杯质量(克)

    150

    150

    150

    反应前固体样品质量(克)

    4

    8

    12

    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烧杯质量(克)

    m

    155.8

    158.7

    (1)、分析表中数据 ,写出判断实验二中的样品已完全反应的理由:
    (2)、表中的m值为
    (3)、根据实验二的数据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 20. 环保部门对一造纸厂排放的污水进行检测,发现其主要污染物为NaOH。为了测定污水中氢氧化钠的含量,他们首先把1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然后取100g污水于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硫酸至49g时恰好完全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假定污水中的其它成分不与硫酸反应)
    (1)、为了防止发生事故,在稀释浓硫酸时,正确的操作是:一定要将沿着烧杯壁慢慢注入盛另一种液体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使热量迅速扩散。
    (2)、把10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所需水的质量是多少?
    (3)、污水中所含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21. 市售的工业纯碱往往含有杂质氯化钠,某科学小组以某品牌工业纯碱为样品测定其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过程中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取用样品的质量为10.7g,且实验过程中无质量损失,生成沉淀B的质量为10g,求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
    (3)、请通过计算,判断该产品是否符合包装说明?
  • 22. 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据图回答:(结果保留0.1%)

    (1)、写出PM段所观察到现象
    (2)、P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3)、求M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4)、求出m1的值
  • 23. 现在很多人为了身体健康喜欢喝苏打水。市场上常见的苏打水有苏打气泡水和无气苏打水两种。它们的主要成分中都含有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具有以下性质。

    性质一:2NaHCO3=Na2CO3+CO2↑+H2O,(NaHCO3在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

    性质二:NaHCO3+HCl=NaCl+H2O+CO2

    (1)、苏打气泡水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瓶盖一打开就有大量气泡产生,所以叫气泡水。无气苏打水则不含二氧化碳,但小王认为他喝人体内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主要是利用了碳酸氢钠的性质。(选填“一”或“二”), 理由是
    (2)、小王发现厨房里有一袋久置的包装破损的小苏打,在空气中久置的NaHCO3样品(假设只有NaHCO3和Na2CO3)里面的NaHCO3还剩多少?于是他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久置的NaHCO3样品,将样品混合均匀后,称取20.0g混合物,加热至恒重,称其质量为16.9g。请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
  • 24. 木糖醇(C5H12O5)是一种天然、健康的甜味剂,常用于口香糖、甜品等的制作。木糖醇为白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极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与甲醇,熔点92-96℃,沸点216℃,10%水溶液pH5.0~7.0。按要求计算:
    (1)、木糖醇的10%水溶液pH5.0~7.0,这种性质属于。(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2)、木糖醇中C、H、O质量比为
    (3)、15.2g的木糖醇晶体中含有的C元素的质量为
  • 25. 近两年北仑柴桥的果农兴起种植蓝莓的热潮,每年5、6月是蓝莓丰收的时节,蓝莓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化学式为C15H11O6)。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颜色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细胞液酸性时呈红色,碱性时呈蓝色。
    (1)、在白醋中滴加花青素,溶液变色。
    (2)、花青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3)、28.7克花青素中含有克碳元素。
  • 26. 瑞安古代民间为了促进农作物生长,常用秸秤或树枝烧制草木灰作为肥料。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K2CO3 , 为探究秸秤和树枝烧制的草木灰,哪种K2CO3含量更高,兴趣小组将10克不同类型的草木灰样品(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放在锥形瓶中,放在电子天平上,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如图甲)。

     

    (1)、草木灰中加入稀盐酸后观察到现象是
    (2)、在树枝烧制的草木灰样品试验中,小组记录天平示数与加入稀盐酸质量,测得实验数据如图乙所示,锥形瓶质量为50克,则该样品中K2C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反应化学方程式:K2CO3+2HCl=2KCl+H2O+CO2↑)

    (3)、兴趣小组改用秸秤烧制的草木灰样品重复以上实验,实验装置、样品质量和稀盐酸总质量都不变,在图乙的基础上绘制成如图丙所示曲线ab’c’,请推测秸秤草木灰样品中K2CO3的含量相比树枝草木灰样品中是更高还是更低,并说明理由。
  • 27. 2022年9月25日,我国海军首艘航母辽宁号服役10周年之际,福建舰舾装顺利,中国三航母逐梦万里海天正当时。制造航空母舰使用大量合金材料(如铁合金、铜合金和钛合金等) ,钛(T)因其硬度大熔点高、常温下与酸和碱都不发生反应、有很强的耐腐蚀性等优良性能被认为是本世纪重要的金属材料,由钛铁矿(主要成分是FeO和TiO2)提取金属钛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

    (1)、步骤II中,TiO2、 炭粉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通入氯气(Ch)制得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可燃性气体是
    (2)、步骤III的反应方程式是
    (3)、所得金属钛中含有少量的金属镁。若要除去金属钛中的镁,可加入的试剂是。充分反应后,再通过 (填操作名称) 、洗涤、干燥即可。
  • 28.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了解到,某石材厂新购进一批石灰石原料,其所含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高温时也不发生反应.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取某石灰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50

    50

    50

    50

    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CO2的质量/g

    1.76

    3.52

    m

    4.40

    求:

    (1)、m的数值
    (2)、石灰石样品中 CaCO3 的质量分数
    (3)、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29. 在研究“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过程中,取一洁净的锥形瓶,往其中加入25克氢氧化钠溶液,然后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

    (1)、为了获取酸能与碱反应的证据,滴加稀盐酸前,锥形瓶中还需加入的是 
    (2)、酸与碱之间反应的实质是 
    (3)、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锥形瓶及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a的值是 
    (4)、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30. 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氢氧化钠固体,为测定这瓶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做如下实验:现取Wg样品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向烧杯中逐滴加入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数据如图1所示,试分析计算回答:

    (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 g,与P点对应的溶液溶质是
    (2)、Wg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在往烧杯内逐滴加入稀盐酸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各个量随盐酸质量的变化图象如图2所示,则正确的有(可多选)。
  • 31.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配制了100克氢氧化钠溶液,取其中20克置于烧杯中;将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慢慢滴入烧杯中,以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并使用数字传感仪测得溶液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甲所示。

    (1)、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除了烧杯、天平和玻璃棒等仪器外,还需要图乙中的(填字母)仪器。
    (2)、反应进行到A点时,溶液中的pH7(选填“>”“<”或“=”)
    (3)、兴趣小组所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 32. 如图所示装置,小试管内盛有神秘物质,滴管内装有稀盐酸,U型管内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U形管两侧液面相平,把滴管内的盐酸滴入小试管里。若神秘物质是碳酸钙和金属锌,则U型管右端液面会先下降再回升。

    (1)、最终回升后的液面左端液面(选填“高于”、“低于”或“平于”)。
    (2)、分析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
  • 33. 汽泡爽是一种冲调饮料。其主要原料为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使用时将一包汽泡爽粉末倒入玻璃杯中,加入200 mL冷水,看到有大量气泡快速生成,待粉末完全溶解,就得到一杯果味饮料。
    (1)、小苏打(NaHCO3),从组成上看,它属于一种       
    A、 B、 C、 D、氧化物
    (2)、一个柠檬酸分子(C6H8O7)是由个原子构成,
    (3)、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保留0.01%)
  • 34. 在用 7.3% 的稀HCl和Ca(OH)2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度变化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1)、根据此变化曲线,你认为实验操作是将  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是 a 克时,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  色,此时溶液中溶质是 (写化学式)。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需写出计算过程)。
  • 35. 雨、雪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溶解了空气中SO2及氮氧化物等物质,形成了pH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请回答下列有关酸雨的问题:

    (1)、大气中部分CO2会溶解于水,导致一般的雨水呈微弱的酸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已知CO2的饱和溶液常温下pH不小于5.6。通常空气中CO2的含量大于SO2的含,但人们反而将空气中的SO2认定为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同学想通过如右图的实验寻找证据,你认为下一步的实验步骤是测定 , 根据实验结果,就可认定SO2溶于水有形成酸雨的可能。
    (3)、要完成上述实验,应选择下列试剂(试纸)中的     
    A、紫色石蕊试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pH试纸 D、酸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