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华顿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2-26 类型:期中考试

一、 (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国人有意识地译介域外文学,不过百余年历史。以何种语言对应域外的作品,是让几代译者费心的事情。

    林纾选择的是古文,他对于汉唐文章的推崇,使翻译多了古朴的元素。但林纾的古文,乃文言文中的杂体,他吸收了笔记小说的句式,也是对的,保持古文特色,大概在学术著作里不是问题,但这个理念用于文学翻译就成为问题。林纾在实践中感到,恪守古文之道并不容易。钱锺书说,林纾虽然是古文家,但在转化外来辞章时,不得不有些变通,文言、俗语也不时出现,也非纯正的古文了。恪守旧的思路,不易打通文本间的隔膜,要表明真意,不得不放开手脚。于是古文章的套路就渐渐松懈,雅中有俗也不可避免。

    周氏兄弟的翻译,走的是另一条道路。他们最初的翻译,受章太炎的影响,用的是六朝之前的古文,因为佶屈聱牙,读懂其意者甚少。过分看重古文与文言,其实破坏了审美的流动性和多样性,他们不久就意识到文体的选择,也关乎作品的成败,后来逐渐杂以口语和俗语,所译的小说也渐渐被世人接受了。

    文言与俗语,看似势不两立,实则也有结合的可能。用文言写作与翻译,能提高读者的智性,续写文学的关质,而俗语则更接近大众,使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不少翻译家对于文言与俗语的关系,有深厚的理解。比如钱稻孙翻译但丁《神曲》,就意识到那文字如何引入意大利的俗语,与拉丁语这种“雅言”有了区别,但丁的写作丰富了母语,他从“雅言”那里出来,以俗语调适着词章,变为后来的新雅言。

    翻译的过程,乃是与异质的时空对话的过程,词语的陌生化表达,才是一种功力。信、达、雅固然甚好,但硬译能改变阅读的习惯,对于思维的突围性的培养多有帮助。周氏兄弟后来的翻译就发生了变化。他们以直译的方式,撕裂了母语的表达,给汉语注入新鲜的血液。在周氏兄弟那里,因为意识到中外文法不同,必须选择克服汉语局限的办法,于是注重的是句子与句子间的呼应,在词语的轻重、急缓里增加修辞的内涵,这给表达带来了生机。新一代学人除了流布思想的愿望深埋其间,还有创造新语言的冲动,刘半农在《译者导言》里承认,自己翻译的诗歌参考了佛经翻译的经验,直译中形成了新的文体。严家炎称这是“被翻译逼出来的新文体”,其中雅俗之间的关系得以调适。“新文体”后来被人们称为“语体文”。

    由翻译引起的文言与俗语之辨,以及“语体文”的确立,使汉语书写在磨合里走了一条新路。但后来的变化出人意料,三十年代后,关于大众化、通俗化的讨论,文言的元素无声地淡出。“语体文”的表现不免失衡,我们看蒋光慈、胡也频等人的写作,苏联译本的影子深深,那些辞章里多了意识形态的影子,这时候,在流行的文学里,词语背后的历史感弱化,“语体文”开始有了翻译腔,未能保持古老汉语的质感。翻译文体脱离母语的根,导致了表达的平庸,直到八十年代,翻译腔依然在文坛盛行,当代许多走红的作家,都是在翻译腔中长大的,作品的辞章之美颇为稀少。王小波曾感叹傅雷、穆旦的译文之美,其实是对于当时流行的翻译文体的揶揄。翻译也是创造,有时乃是写作风气的引领者。从鸠摩罗什、玄奘到鲁迅、穆旦,已留下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的劳作使汉语多了流动性和暗示性,智性也得以生长。不过遗憾的是,今天的翻译家与小说家,对于译介之道中的文之道,大多不太注意了。

    (摘编自孙郁《译介之道与文之道》)

    材料二:

    鲁迅曾把翻译比作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普罗米修斯为人间窃火;那么,当年那些为西学东渐推波助澜的翻译家便是名副其实的“窃火者”。1931年,在上海文化界为鲁迅举行的五十岁生日庆祝会上,美国小说家兼新闻记者史沫特莱女士问秋斯,中国文化人为什么把精力和时间用于翻译外国作品,不多从事自己的创作呢?秋斯回答:“中国的文学传统与我们所要求的新文学,中间有一段很远的距离,不多介绍先进国家的名著,供中国青年作家取法,中国的新文学不会凭空产生出来。”后来秋斯在《鲁迅先生对我的影响》一文中又做说明:“诚然,世间没有哪一种名著是模仿得来的,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治是模仿成功的。不过这是论结果,不是论过程”;“落后国家要想追上先进国家,不能不先之以模仿,追到一定的程度,然后才能清算这个模仿阶段,从一般性到特殊性”。秋斯比喻说,这就像“供模仿的仿影和字帖,在初学时期显然是不可少的”。

    秋斯说:“一个负责的译者,不但要通晓语文,还要具有与原作者同等的或详尽的想象力或表达力。就这一点来说,翻译就是创作。因为生活经验或文学修养因人不同,尽管两个作家写完全相同的事物,写出来的东西也会很不相同。”

    (摘编自凌山《“窃火者”的路——董秋斯与翻译》)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经推崇汉唐时代的文章,选择古文翻译城外的作品,在实践中不能保持纯正古文特色。 B、周氏兄弟译介域外文学作品时,以六朝之前古文对应外来思想与审美,后经改变慢慢被读者接受。 C、用文言写作与翻译,可弥补俗语在提高读者智性、增强文学表达美感方面的不足。 D、翻译亦是创作,对优秀的译者来说,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良好的文学修养是必备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丁的写作引入意大利俗语调适词章,使之成为新雅言,丰富了自己的母语,这也积极影响到了中国翻译家的努力。 B、直译的方式,不但能克服汉语的局限,丰富文学语言,还帮助读者改变阅读习惯,对其思维的突围性的培养也有益。 C、王小波感叹傅雷、穆旦的译文之美,其实是对当时文坛的当红作家创作中表达平庸,作品缺乏辞章之美的强烈不满。 D、近代以来翻译家作为“窃火者”的重要作用,不仅在于对西学东渐的促进,而且对语言创新发展的推动也是突出的。
    (3)、下列有关材料一中的论据不能用来论证“调适雅俗之间关系”的一项是(   )
    A、钱锺书评价林经的变通 B、钱韬孙翻译《神曲》的意识 C、周氏兄弟克服汉语的局限 D、刘半农参考佛经翻译的经验
    (4)、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简要概括“译介之道中的文之道”的内涵,
    (5)、综合两则材料,你认为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有哪些积极意义?请简要作答。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异乡①

    (美)海明威

    秋天,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米兰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上,这时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商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雪花洒在狐狸的卷毛上,寒风吹起它们蓬松的尾巴;掏空内脏的僵硬的鹿沉甸甸地吊着;一串串小鸟在风中飘摇,羽毛翻飞着。这是一个很冷的秋天,风从山冈上吹来。

    每天下午,我们都上医院去。葬礼的仪式时常在院子里举行。我的膝关节有病,从膝盖到踝节之间的小腿僵直,没有腿肚子似的。医生说:“一切都会顺利的。小伙子,你是个幸运儿。你会重新踢足球的,像个锦标赛选手。”

    旁边的手术椅中坐着一位少校。他的一只手小得像个娃娃的手。上下翻动的牵引带夹着那只小手,拍打着僵硬的手指。轮到他检查时,少校对我眨眨眼,一面问医生:“我也能重新踢足球吗,主任大夫?”他的剑术非常高超,战前是意大利最优秀的剑术家。

    每天,还有三个同我年龄相仿的小伙子到医院来。我们都佩着同样的勋章,除了脸上包着黑丝绢的小伙子——他在前线待的时间不长,所以没有得到勋章。

    起初,因为我佩着勋章,那些伙伴对我颇有礼貌,问我是怎样获得勋章的。我便拿出奖状给他们看,上面尽是些冠冕堂皇的词语,诸如“RATELLANZA”“ABNEGAZIONE” , 等等。但是,透过这些辞令,可以看出真正的含义:我受奖仅仅由于我是个美国人。打那以后,伙伴们对我的态度有点变了。

    至于那位少校,杰出的剑术家,他可不相信人是勇敢的。每当我们坐在手术椅中,他总要不厌其烦地纠正我的意大利语法。不过,他却夸奖我口语流畅。我们轻松自如地用意大利语闲聊。有一天,我对他说,“意大利语一学就通,说起来挺容易,我不太有兴趣了。” “嗯,不错,”少校说,“那你为什么不研究一下语法呢?”于是他就教我语法。不久,我感到意大利语完全变了样,以致当我脑子里语法概念模糊时,都不敢同他交谈了。

    我可以肯定,少校不相信机械治疗,可他总是按时上医院,从不错过一天。当我学不好意大利语法时,他骂我是个丢人的大笨蛋,并且说,他自己也是个傻瓜,煞费心思来教我。少校长得矮小,却笔挺地坐在手术椅中,将右手伸入机器,让牵引带夹着手指翻动,眼睛直盯着墙壁。

    “要是战争结束了,要是真有那么一天的话,你打算干些什么?”少校问我,“注意,语法要正确!”

    “回美国。”

    “结婚了吗?”

    “没有,但很想。”

    “你太蠢了,”他看上去很恼火,“一个男人决不能结婚。”

    “为什么,少校先生?”

    “别叫我少校先生。”

    “为什么男人不应该结婚?”

    “不该,就是不该,”他怒气冲冲地说,“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

    他说着,眼睛直瞪着前面,显得非常恼怒、痛苦。

    “可为什么一定会失掉呢?”

    “肯定会失掉,”他望着墙壁说,然后,低下头看着整形器,吱吱咯咯地把小手从牵引带里抽出来,在大腿上狠狠拍几下。“肯定会失掉,”他几乎大吼了,“别跟我争辩!”接着他对看管机器的护理员叫道:“来,把这该死的东西关掉!”

    他回到另一间诊室去接受光疗和按摩了。一会儿,我听见他向医生请求借用电话,后来,门关上了。他重新回到这间房间时,我正坐在另一把手术椅中。他披着斗篷,戴着帽子,径直朝我坐的地方走来,把一条胳膊搁在我的肩上。

    “真对不起,”他说,一面用那只好手拍拍我的肩膀,“刚才我太失礼了。我妻子刚去世,请原谅。”

    “噢……”我惋惜地说,“非常遗憾。”

    他站在那儿,咬着下嘴唇。“忘掉痛苦,”他说,“难哪!”

    他的目光越过我,望着窗外。接着他哭了。“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边说边哽咽着。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接着,挺起腰,带着军人的姿态,迈过一排排手术椅,昂然而去。

    医生告诉我,少校的妻子很年轻,死于肺炎;少校直到残废不能再打仗后,才同她结婚。她只病了几天。谁也没料到她会死。在少校坐的手术椅的对面墙上,挂着三张照片,都是类似他的病例,但已整形,完全是正常的手了。我不知道医生打哪儿弄来这些照片的。我一向以为,我们这些人是第一批来试验医疗器的。不过,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

    (选自《海明威短篇小说选》,有删改)

    【注释】①本文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②米兰:意大利西北部城市。③“RATELLANZA”“ABNEGAZIONE”:意大利语,意为“友爱”“克己”。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将“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故事真实可信,同时拉近了故事人物与读者的距离。 B、很多伤兵都得了勋章,意大利为了表示友谊,授予了“我”这个美国兵勋章,其他人因此改变了对“我”的态度,“我”感到很伤心。 C、当“我”追问为什么不能结婚时,少校怒气冲冲地告诫“我”,表情可怕,少校这种看似不近情理的言行,表达了他的无限悲愤。 D、作者用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洗练传神的语言、简单白描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反战思想和对和平的向往。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作者精心对死狐、死鹿和一串串的死鸟进行逼真描绘,意在与四肢残疾的伤病形象形成对照,具有生动的象征意义。 B、少校因遭受悲痛的丧妻之苦,所以当“我”追问为什么不能结婚时,才流露出看似不近情理的言行,显得非常恼怒。 C、小说结尾写少校对墙上的那些照片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这一细节表现了他虽知自己的手无法康复但依然对未来充满憧憬。 D、小说以《在异乡》为题,揭示了战争的创伤导致那些九死一生的军人疏离社会,与正常的生活“隔绝”,孤寂地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的主题
    (3)、小说开头所描写的环境具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小说的标题“在异乡”含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城翟让为东都法曹 , 坐事当斩。狱吏黄君汉奇其骁勇,夜中潜谓让曰:“翟法司,天时人事,抑亦可知,岂能守死狱中乎!”让惊喜叩头曰:“让,圈牢之豕,死生唯黄曹主所命!”君汉即破械出之。让再拜曰:“让蒙再生之恩则幸矣,奈黄曹主何!”因泣下。君汉怒曰:“本以公为大丈夫,可救生民之命,故不顾其死以奉脱,奈何反效儿女子涕泣相谢乎!君但努力自免,勿忧吾也!”让遂亡命于瓦岗为群盗,同郡单雄信,骁健,善用马槊,聚少年往从之。时又有外黄王当仁、济阳王伯当、韦城周文举、雍丘李公逸等皆拥众为盗。李密自雍州亡命,往来诸帅间,说以取天下之策。始皆不信,久之,稍以为然,相谓曰:“斯人公卿子弟,志气若是。今人人皆云杨氏将灭,李氏将兴。吾闻王者不死。斯人再三获济,岂非其人乎?”由是渐敬密。密察诸帅唯翟让最强,乃因王伯当以见让,为让画策,往说诸小盗,皆下之。让悦,稍亲近密,与之计事。密因说让曰:“刘、项皆起布衣为帝王。今主昏于上,民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方乃巡游扬、越,委弃东都,此亦刘、项奋起之会也。以足下雄才大略,士马精锐,席卷二京,诛灭暴虐,隋氏不足亡也!”庚戌 , 须引兵击让,让向数为须陁所败,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让不得已,勒兵将战,密分兵千余人伏于大海寺北林间。须陁素轻让,方阵而前,让与战,不利,须陁乘之,逐北十余里;密发伏掩之,须陁兵败。密与让及徐世勤、王伯当合军围之,须陁溃围出;左右不能尽出,须陁跃马复入救之,来往数四,遂战死。所部兵昼夜号哭,数日不止,河南郡县为之丧气。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唐平东都·李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 B、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 C、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 D、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法曹,汉代指掌管邮递驿传的官署,也可指司法官署或掌司法的官吏。 B、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郑重奉上的意思。 C、和亲,文中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或者外国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 D、庚戌,“庚”是十二地支之一,“戌”是十天干之一,我国古代常用天干地支纪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翟让因犯死罪而被关进监狱,狱吏黄君汉认为翟让骁勇不同寻常,给翟让打开枷锁,把翟让放了出来,于是翟让逃亡到了瓦岗。 B、李密往来于义军首领之间,向他们游说夺取天下的计谋,这些首领起初并不相信,后来逐渐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开始敬重李密。 C、李密通过王伯当的关系拜见翟让,给翟让出谋划策,武力收编其他的小股盗匪;翟让逐渐亲近李密,李密趁机劝说他起兵灭隋。 D、翟让领兵迎战须陁,李密派一千多人埋伏在大海寺后面的树林中;翟让兵败,李密命令伏兵袭击须陁,并联兵合围,最终杀死须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让蒙再生之恩则幸矣,奈黄曹主何!”因泣下。

    ②故不顾其死以奉脱,奈何反效儿女子涕泣相谢乎!

    (5)、李密认为灭亡隋朝并不难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悲 秋①

    杜 甫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待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②。

    【注释】①此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当时蜀地发生多处叛乱,杜甫滞留梓州(今四川三台)。②两京:长安和洛阳,诗中代指朝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写秋景,点明时令,富有夸张意味,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群盗尚纵横”叙写社会现实,“尚”字表达出作者对动乱的厌烦。 C、第三句承接第二句来写,家书迟迟不能到达,使作者心中悲情加重。 D、尾联用反诘的语气结句,写作者愁绪无法排解,打算以死报效朝廷。
    (2)、本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悲情?请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今,汉服剧本杀、古风宴饮、国风走秀等以汉服为核心元素的沉浸式体验        。从年初的《唐宫夜宴》到端午节推出的《洛神水赋》,河南电视台“出圈”的系列节目采用大量的汉服元素营造出         的盛景,让国人领略了中华传统服饰之美,也为“活”用传统元素提供了好范式。

    越来越多的人也选择在平日里身着汉服出行。汉服兴起也带动了传统文化对年轻人的热爱,发扬了大家“古为今用”的精神。汉服爱好者通过举办雅集、非遗体验、国风展演等活动推动汉服文化新发展。

    汉服“出圈”,实为传统文化回归。汉服从一个         的模糊概念,变成如今有严谨定义、有典籍研究、有理论支撑、有实践队伍、有媒体关注、有较为广泛的人参与的一种文化现象,体现了当下国人重建文化自尊的初衷和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只有坚守文化初心,汉服文化才能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方兴未艾    完美无缺    鲜为人知    挫而弥坚 B、东山再起    美轮美奂    屡见不鲜    挫而弥坚 C、方兴未艾    美轮美奂    鲜为人知    历久弥新 D、东山再起    完美无缺    屡见不鲜    历久弥新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汉服兴起也带动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了大家“古为今用”的精神。 B、汉服的兴起也推动了年轻人热爱的传统文化,激励了大家“古为今用”的精神。 C、汉服兴起也激发了传统文化对年轻人的热爱,激励了“古为今用”精神的发扬。 D、年轻人带动了对传统文化中汉服兴起的热爱,激发了大家“古为今用”的精神。
  • 7.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     安:平安 B、小人于利                喻:明白,知晓 C、明德                  明:彰明 D、辞让之心               辞让:推让,谦让
  •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任重道远               惑不从师 B、质胜文野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C、多识于鸟兽草木名        曾不能毁山一毛 D、欲修身者                皆出于此乎
  • 9.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A、义,人之正路也 B、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四、写作(6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数据显示,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后,在由地球通往月球的过程中,其实只有3%的时间在正确航道上运行,其余97%的时间则一直在不断地修正航道。最重要的是,它出发了,前往它要去的地方;而且通过修正,它最终预期到达月球。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