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2-20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熟悉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继承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像和理想这些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尽头;任何人都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浸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要想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读者的第一要务是认识他自己本身,进而再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他共鸣的作品,而不要遵循任何的模式或者教学大纲!他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仅仅因为某部作品有名,因为羞于不了解它而强迫自己去阅读,实乃大错特错。恰恰相反,每个人都应该在他感觉最自然的地方,开始对书籍的阅读、了解和喜爱。有的人在学生时代已早早发现自己爱好优美的诗歌,也有人更爱好历史和乡土传说;有的人喜欢民歌,有的人觉得阅读那种能细致地考察我们心灵的感受并给予高度理性的解释的作品,更加富有魅力和令人欣喜。阅读之路有千万条,可以从小学课本和日历出发,而终结于莎士比亚、歌德或者但丁。让每个人凭自己的爱好去开始阅读,读一部文学作品或者一首诗,或者一则报道,或者一篇论文,以此为出发点,然后再扩而大之。

    (摘选白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

    材料二

    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预拟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虽然这两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一年之中可以时而习天文,时而研究蜜蜂,时而读莎士比亚。在旁人认为重要而自己不感兴味的书都一概置之不理。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蜜蜂采蜜。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一时兴到的著作可以稍为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它的坏处在于使读书泛滥而无所归宿,缺乏专门研究所必需的“经院式”的系统训练,使阅读产生畸形的发展,对于某一方面知识过于重视,而对于另一方面知识可以很蒙昧。

    读书须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此中心或是科目,或是问题。以科目为中心时,就要精选那一科的要籍,一部一部地从头到尾读,以求对于该科得到一个概括的了解,为进一步高深研究做准备。如读文学作品以作家为中心,读史学作品以时代为中心,也属于这一类。以问题为中心时,心中须先有一个待研究的问题,然后选择关于这问题的书箱去读,其用意在于搜集材料和诸家对于这问题的意见,以供自己权衡去取,推求结论。重要的书仍须全看,其余的这里看一章,那里看一节,得到所要搜集的材料就可以丢手。这是一般做研究工作者所常用的方法,当然,它对于初学者并不适宜。不过初学者以科目为中心时,仍可约略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要领。如一书作几遍看,每一遍只着重某一方面。苏东坡《与王朗书》曾谈到这个方法,少年求学者,“每一书皆作数次读之。当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并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故愿学者每一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文物之类,亦如之。”

    朱熹尝劝他的门人采用这个方法。它是精读的一个要诀,可以养成仔细分析的习惯。举看小说为例,第一次只求故事结构,第二次只注意人物描写,第三次只求人物与故事的穿插,以至于对话、辞藻、社会背景、人生态度等等都可如此逐次研求。

    读书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统组织。比如看史书,假定注意的中心是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则全书中所有关于这问题的史实都被这中心联系起来,自成一个系统。以后读其他书籍如经子专集之类,自然也常遇着关于政教关系的事实与理论,它们也自然归到从前看史书时所形成的那个系统了。一个人心里可以同时有许多系统中心,如一部字典有许多“部首”,每得一条新知识,就会依物以类聚的原则,汇归到它的性质相近的系统里去。就如拈新字贴进字典里去,是人旁的字都归到人部,是水旁的字都归到水部。大凡零星片段的知识,不但易忘,而且无用。每次所得的新知识,必须与旧有的知识联络贯串,这就是说,它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归聚到一个系统里去,只有这样才会生根,才会开花结果。

    (摘选自朱光潜《谈读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研读世界文学可以让我们获得真正的教养,增添思想、经验和理想上的财富。 B、黑塞认为读书要凭着兴趣读,履行义务般强迫自己去读,则无任何读书效果。 C、确定某一个中心读书,是文本精读的重要方法,有助于养成仔细分析的习惯。 D、读书时确定了中心,容易形成系统组织,一个人头脑中可以有多个系统中心。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任何人都无法阅读完整个人类的文学,因此无法真正建立起与整个人类的生动联系。 B、阅读路径很多,只要凭爱好去读诗歌,小说或乡土传说,就会得到相同的阅读认识。 C、苏轼与朱熹所主张的阅读方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阅读方法,仅仅适用于专业研究者。 D、由新的知识与旧有的知识围绕一个中心联络贯串形成的系统,这样的系统是动态的。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材料二中提出的确定中心来进行阅读的一项是(   )
    A、学习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单元课文围绕“青春”展开阅读与交流。 B、搜集唐代诗歌中垂钓者意象材料,并对其文化内涵进行细致分析。 C、为完成论文“论散文的真实性”,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并认真梳理。 D、偶然得到莫言小说《檀香刑》并为之着迷,进而心无旁骛地细读。
    (4)、材料二运用了哪些常见的论证方法?请各举一例简要说明。
    (5)、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 2. 现代文阅读Ⅱ

    文本一

    农历八月十四日,双水村沉浸在一片无比欢乐和热闹的气氛中。一年一度打红枣的日子到来了——这是双水村最盛大的节日!

    这一天,全村几乎所有的人家都锁上了门,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提着筐篮,扛着棍杆,纷纷向庙坪的枣树林里拥去了。在门外工作的人,在石圪节和县城上学的学生,这一天也都赶回村里来,参加本村这个令人心醉的、传统的“打枣节”……

    一吃完早饭,孙少安一家人就都兴高采烈地出动了。孙玉厚两口子提着筐子;兰香拉着秀莲的手,胳膊上挽着篮子;少安扛着一根长木棍;少平背着笑嘻嘻的老祖母;一家人前呼后拥向庙坪赶去。他们在公路上看见,东拉河对面的枣树林里,已经到处是乱纷纷的人群了。喊声,笑声,棍杆敲打枣树枝的劈啪声,混响成一片,撩拨得人心在胸膛里乱跳弹。

    在孙少安一家人上了庙坪的地畔时,打枣活动早已经开始了。一棵棵枣树的枝杈上,像猴子似的攀爬着许多年轻男人和学生娃。他们兴奋地叫闹着,拿棍杆敲打树枝上繁密的枣子。随着棍杆的起落,那红艳艳的枣子便像暴雨一般撒落在枯黄的草地上。

    妇女们头上包着雪白的毛巾,身上换了见人衣裳,头发也精心地用木梳梳得黑明发亮;她们一群一伙,说说笑笑,在地上捡枣子。所有树上和地上的人,都时不时停下手中的活,顺手摘下或捡起一颗熟得酥软、红得发黑的枣子,塞进自己的嘴巴里,香喷喷,甜咝咝地嚼着。按老规矩,这一天村里所有的人,只要本人胃口好,都可以放开肚皮吃——只是不准拿!

    当少安妈、兰香和贺凤英引着秀莲进入枣树林时,马上就把所有打枣的人都吸引住了。妇女们都纷纷围过来,争着挤前去看看一队队长的媳妇人样子怎样。许多妇女开始向少安妈问有关的问题;少安妈一一回答众人的提问,简直像一个“记者招待会”。有的人眼睛老半天不离开秀莲的脸,并且互相窃窃私语,详细而挑剔地品评着她身上的一切。秀莲本来是个大方姑娘,但也招架不住双水村这种看人“功夫”。她羞得满脸通红,低下头不断用手扯着自己的花罩衫。

    直到孙玉亭吼叫让大家赶快捡枣,众人才先后议论纷纷地散开了。兰香和秀莲捡了一会枣,就回到奶奶坐的那个草滩里。秀莲把绵软的枣剥掉皮喂给老太太——这下老人家才吃得津津有味了……

    全村人一齐上手,赶后半晌就把枣儿全部打完了。

    树上再也看不见那红玛瑙一样的枣儿,只剩下一些稀稀落落的黄叶。美丽而丰实的庙坪一下于衰败了下来。直要等到明年端阳节过后,这枣树才会抽出新绿;庙坪也才会开始再一次带给人甜蜜的想望……

    现在,在庙坪对面一队的禾场上,已经不是一堆,而是堆起了好几堆枣子;远远看起来,就像几大堆燃旺的红火。于是,人们纷纷转回家去,拿了口袋,又都拥向了禾场。禾场上,田海民把算盘打得劈里啪啦响,嘴里叫着人名字,同时报着斤称数码。几个队干部就忙着过秤。枣堆周围,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

    直到掌灯时分,双水村这个非凡的“打枣节”才算结束了……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文本二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社会的任务是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人们要满足需要必须相互合作,并且采取有效技术,向环境获取资源。这套方法是一代一代地累积出帮助人们生活的。人们有学习的能力,上一代所试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从每个人说,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了。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的“打枣节”让双水村的男女老少聚在一起,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甜蜜。 B、妇女们围住秀莲评头论足,体现了众人好奇、爱看热闹以及热情好客的一面。 C、从“打枣”到“称枣”,从早上到“掌灯时分”,作者以时间为线记叙盛况。 D、选文在“打枣节”前加上“非凡”两字,显示了打枣活动的不同寻常及意义。
    (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打枣节”,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既有全景描写,也有点的描写,给人留下了全面深刻的印象。 B、文章描摹,绘声绘色,既有“喊声笑声劈啪声”的声音,也有“红艳艳燃旺的红火”的颜色,画面感强。 C、文中写“打枣节”时人们的打枣、吃枣,运用了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写出了打枣的欢乐。 D、文章写“打枣”的场面时,用了“猴子”“暴雨”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人们动作之矫健和收获之多。
    (3)、请简要分析文中划线段的作用。
    (4)、双水村“打枣节”有许多规矩,如“可以吃,不能带”“分枣”等,形成其特有的传统,请结合文本二的观点,简要分析“打枣节”中这些传统的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义熙六年,刘裕率刘藩等还东府,大治水军,遣建威将军孙处、振武将军沈田子帅众三千,自海道袭番禺。卢循收兵至番禺,遂围之,孙处拒守二十余日。沈田子言于刘藩曰:“番禺城虽险固,本贼之巢穴,今循围之,或有内变。且孙处众力寡弱,不能持久,若使贼还据广州,凶势复振矣。”田子引兵救番禺,击循破之。

    十四年秋,沈田子、傅弘之入武关,委戍将皆委城走。田子等进屯青泥,秦主姚泓使给事黄门侍郎和都屯峣柳以拒之。沈田子等将攻峣柳,泓欲自将以御裕军,恐田子等袭其后,欲先击灭田子等,乃帅步骑数万奄至青泥。田子本为疑兵 , 所领千余人,闻泓至,欲击之。傅弘之以众寡不敌止之,田子曰:“兵贵用奇,不必在众。不如乘其始至,营阵未立,先薄之,可以有功。”遂帅所领先进,弘之继之。秦兵合围数重。田子抚慰士卒曰:“诸君冒险远来,正求今日之战,死生一决,封侯之业于此在矣。”士卒皆踊跃鼓噪,执短兵奋击,秦兵大败。

    沈田子自以峣柳之捷,与镇恶争功,内不平。田子及傅弘之屡言于裕曰:“镇恶家在关中 , 不可保信。”裕私谓田子曰:“语曰‘猛兽不如群狐’,卿等十余人,何惧王镇恶?”

    未几,镇恶与田子俱出北地以拒西夏兵。军中讹言:“镇恶欲尽杀南人,因据关中反。”田子请镇恶至傅弘之营计事,田子求屏人语,使其族人沈敬仁斩之幕下,矫称受太尉令诛之。弘之奔告刘义真。义真与王修被甲登城门以察其变。俄而,田子帅数十人来至,言镇恶反,修执田子,数以专戳,斩之。

    臣光曰:古人有言:“疑则勿任,任则勿疑。”裕既委镇恶以关中而复与田子有后言是斗之使为乱也荀子曰兼并易也坚凝之难信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灭后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裕既委镇恶/以关中而复与田子/有后言/是斗之使为乱也/荀子曰/兼并易也/坚凝之难/信哉/ B、裕既委镇恶以关中/而复与田子有后言/是斗之/使为乱也/荀子曰/兼并易也/坚凝之难/信哉/ C、裕既委镇恶以关中/而复与田子有后/言是斗之/使为乱也/荀子曰/兼并易也/坚凝之难/信哉/ D、裕既委镇恶/以关中而复与田子/有后言是斗之/使为乱也/荀子曰/兼并易也/坚凝之难/信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疑兵,指规模不大、为了虚张声势、虚设兵阵,以起到迷惑敌人的作用而布置的军队。 B、封侯,封拜侯爵,封建制度中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来也指建功立业。 C、短兵,与长兵相对而言的短兵器,例如刀、剑、斧、钺等,也可指持短兵器的士兵。 D、关中,指江南一带,东至函谷关,南至武关,西至散关,北至萧关,位于四关之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振武将军沈田子与建威将军孙处率领三千士兵,从海路袭击卢循的根据地番禺,卢循率余众围攻孙处,沈田子率兵援教,击败卢循。 B、沈田子驻扎在青泥,后秦皇帝姚泓亲自率军突袭青泥,沈军被重重包围,沈田子慷慨陈词,鼓舞士气,将士们奋勇杀敌,打败秦军。 C、刘裕把守卫关中的重任交给王镇恶,沈田子认为自己的功劳比王镇恶大,心中愤愤不平,于是多次在刘裕面前表示王镇恶并不可信。 D、沈田子听说王镇恶要尽杀南方的士兵并背叛朝廷,于是听从太尉命令,以议事为由请王镇恶到傅弘之的营中并让沈敬仁将其斩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帅所领先进,弘之继之。

    ②义真与王修被甲登城门以察其变。

  • 4. 古代诗歌阅读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①唐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火,友人张祜遭逢失意前未拜访,二人重阳登高,诗人有感而作。②牛山句: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去此而死乎!”后以“牛山泪”“牛山下涕”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高》开篇描写登高之所见,多感官、多角度地渲染出一种凄冷孤苦的意境氛围。 B、《九日齐山登高》标题点明了登高的时令是重阳节,诗中多处体现重阳佳节的习俗。 C、《登高》全诗意境深沉,忧国伤己,无一景不悲,无一语不悲,无限悲凉溢于言表。 D、《九日齐山登高》全诗意境清冷、低沉悲凄,颈联、尾联都体现了诗人情感的悲凄。
    (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日齐山登高》首句“涵”字极为传神地写出了江水的清澈,“雁初飞”点明了时节,整个画面动静结合,生动形象。 B、《登高》颔联用“无边”对“不尽”,“萧萧”对“滚滚”,写出了肃杀寥廓的秋景,透露诗人面对广阔天地的豪情壮志。 C、《九日齐山登高》最后一句由眼前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登上牛山落泪的故事,告诫友人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 D、两首诗的作者在秋日登高,虽然描绘的秋日之景各有不同,抒写的登高心境也不尽相同,但两首诗都属于登临诗的杰作。
    (3)、《九日齐山登高》的颈联“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有何含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5. 名篇名句默写
    (1)、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们解释不能从师的原因时,其中的借口“”反映了他们拒绝从师的傲慢,“”则反映了他们害怕别人说自己溜须拍马、攀龙附凤的心理。
    (3)、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杜鹃(或子规)啼声哀怨动人,听起来好像在说:“不如归去!”。因叫声凄切,古诗词中常用杜鹃(或子规)意象抒发悲苦哀怨之情。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0年3月,一群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离开家乡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从4月象群开启北迁之旅起,一路上,它们从普洱到玉溪再到昆明,一路“逛吃”,得到了人类VIP级别的招待。为了保证象群的回家之路     , (    ),派出了护送大象的特警消防特别分队。

    大象和人不一样,只要睡两小时就会精力充沛。为了时刻跟进大象的方位,队员们格外辛苦。怕大象们吃不饱,也怕大象们总是去农民伯伯家的农田“   ”,当地还派出专门负责投喂大象食物的队伍,把玉米、胡萝卜放在大象可能途径的路段。而且还呼吁,大象进食时,不得靠近,“别让大象吃点东西都不安宁”是人们一致的共识!这也太宠了吧!也正是因为这波爱护大象的操作,让象群更加“  ”。它们大摇大摆地逛大街,大半夜  地在村里遛弯,直接“躺平”集体睡懒觉!……专家说,集体“躺平”,这是野象在非常有安全感时才会选择的睡姿。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畅通无阻  蹭吃蹭喝  肆无忌惮  优战游哉 B、顺顺利利  海吃海喝  肆意妄为  漫不经心 C、畅通无阻  蹭吃蹭喝  肆无忌惮  漫不经心 D、顺顺利利  海吃海喝  肆意妄为  优哉游哉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而且还规定,大家要尽量形成“别让大象吃点东西都不安宁”的共识,大象进食时,不得靠近。 B、而且还呼吁,大象进食时,任何人不要靠近。“别让大象吃点东西都不安宁!”已经成为人们一致的共识。 C、而且还呼吁,大象进食时,任何人不得靠近。“别让大象吃点东西都不安宁!”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D、而且还规定,大象进食时,任何人不得靠近。“别让大象吃点东西都不安宁!”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3)、文中括号处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官方成立了保护野象的专门指挥部。 B、官方专门成立了保护野象指挥部。 C、官方专门保护野象的指挥部成立了。 D、官方保护野象的指挥部专门成立了。
  • 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

    经过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虽然中医药在海外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原因之一在于中外对中医药存在认知差异。中医药的技术背景包含在独具东方特色的认识论中,在西方现代科学占主导地位的大背景下,非中国受众难以正确理解中医药的核心特征。因此,中医药应建立一套更容易被国际社会接受的标准体系。另一原因是。可喜的是,自上世纪末以来,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相继对中医针灸立法,预计未来会有更多国家对中医药立法,这些做法将有助于在海外推广中医药。

  • 8. 下面是广佛中学朗诵大赛的通知,其中有多处词语与文体要求不符,请找出6处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通知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校决定在这个月28日搞高一诗词朗诵大赛。大赛将约来佛山市有关专家当评委,将给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希望各班积极组织同学参赛。

    广佛中学

    2021年12月8日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可以影响社会。当一个人对集体和社会具有积极作用时,人们说“他是一盏灯,照亮了一大片。”当一个人对家庭有积极作用时,甚至可以用“他是家庭的顶梁柱”来形容。

    在社会、家庭、学校里,在一个集体团队中,每个高中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其中的作用。

    请以“原来,我的作用不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严禁抄袭,文中不能泄露真实校名、考生姓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