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2-2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
1. 下列动物中,身体呈辐射对称的是( )A、海葵 B、血吸虫 C、猪肉绦虫 D、蟹2. 血吸虫、绦虫、华枝睾吸虫等大多数扁形动物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下列特征中,与其适应寄生生活有关的特征是( )A、身体呈辐射对称 B、消化器官发达 C、有口有肛门 D、生殖器官发达3. 蚯蚓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地层中,但雨后,我们经常在地面上看到蠕动的蚯蚓,这是因为( )A、雨后蚯蚓喜欢干燥的环境 B、土壤中缺氧,无法呼吸 C、雨后到地面寻找食物 D、土壤中浸透雨水太凉4. 下列动物中,全都属于线形动物的一项是( )A、血吸虫、蛔虫 B、线虫、血吸虫 C、蚯蚓、线虫 D、蛔虫、钩虫5. 河蚌的身体外面有两片厚厚的贝壳,贝壳的主要作用是( )A、产生珍珠 B、保护 C、进攻 D、运动6. 如图是探究蝗虫气体进出身体部位的小实验,两个试管中都灌满了水,一段时间后,得到的实验结果应是( )
A、甲蝗虫存活,乙蝗虫死亡 B、甲蝗虫死亡,乙蝗虫存活 C、甲、乙蝗虫都死亡 D、甲、乙蝗虫都存活7. “鱼戏莲叶间”是描写鱼在莲间自由游泳时情景,为小鱼游泳提供主要动力的是( )A、胸鳍和尾鳍的左右摆动 B、尾鳍和臀鳍的左右摆动 C、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 D、所有鱼鳍共同协调配合8.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家鸽的气囊可以调节身体比重 B、两栖动物的成体一般只用肺呼吸 C、水中的氧气进入鱼体内的途径是:水→口→鳃→血液 D、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高等的主要原因是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9. 俗话说“蛙满塘,谷满仓”,青蛙是“田园卫士”。青蛙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青蛙体表无覆盖物,失水较快 B、在水中或陆地都没有足够的食物 C、青蛙的呼吸依赖肺和皮肤两种器官 D、身体散热差,不能长时间留在水中10. 家鸽等鸟类的双重呼吸是指每呼吸一次( )A、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B、在气囊里和肺里各进行一次气体交换 C、在气囊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D、吸气时在气囊,呼气时在肺进行气体交换11. 如图是家鸽的呼吸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 )
A、①是食管、②是气囊、③是肺 B、气体进入体内后在③②处均可进行气体交换 C、家鸽的呼吸系统特点是与其飞翔生活相适应的 D、③的存在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12. 如图是狼和兔的牙齿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①是门齿 B、甲是兔的牙齿,乙是狼的牙齿 C、图甲中有①的分化,与其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D、牙齿的分化增强了动物对食物的消化能力13.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B、一个动作的完成是多块肌肉协调合作的结果 C、骨骼肌一般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D、一块骨骼肌两端的肌腱是附着在同一块骨上14. 据新闻报道,一只刚失去幼崽的母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失去妈妈的小狗崽,对母猫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④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15. 今年5月底,云南15头亚洲象一路向北,这次象群走得比较远,向东北走了400多公里,引起了网友极大的关注。有专家认为,可能是带头的母象首领经验不足导致迷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象群这种有组织、有分工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B、在象群中往往是年长者为“首领” C、象群可通过气味、跺脚等方式进行通讯,这对象群觅食、御敌、繁殖后代有着重要意义 D、该象群
迁移可能会影响到生态系统中其它生物
16. 动物、微生物在自然界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B、动物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可以促进物质循环 C、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在生物圈中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 D、黄曲霉能致癌,所以霉菌对人类都是不利的17. 生活中,橘子保存不当,很容易发霉长“毛”,相关解释不正确的是( )A、“毛”的颜色不同,说明有不同类型的霉菌 B、“毛”是由细菌形成的菌落 C、“毛”是霉菌的菌落 D、 橘子易发霉,因其能为微生物提供水分、有机物等18. 在深海的火山口发现了古细菌,这说明( )A、细菌生存能力很强 B、细菌分布广泛 C、现代细菌生存能力不强 D、A和B19. 已知I、II两个培养基含盐量不同。在I、II上都接种甲、乙两种细菌,培养几天后结果如图:I上只有乙的菌落,II上甲、乙的菌落都有。下列有关推测最合理的是( )
I(含盐) II(不含盐)
A、培养基I中缺有机物 B、培养基II中缺乏水分 C、乙能在有盐条件下生存 D、甲能在有盐条件下生存20. 下列关于“细菌和病毒与人类健康生活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 B、新冠肺炎病毒的细胞结构简单 C、链球菌(细菌)使人患足癣 D、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均由放线菌产生21. 新冠肺炎(COVID-19)是一种伴有严重呼吸系统症状的高传染性疾病。该病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可以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 B、是一种单细胞生物 C、只能寄生生活 D、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构成22. 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某个概念或器官,下列不能构成图中关系的是( )
A、两栖动物、蝾螈、蟾蜍 B、变温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C、狼的牙齿、门齿、犬齿 D、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节肢动物23. 某同学在学完生物学相关知识后,对家中饲养的牧羊犬、金鱼、乌龟、蟋蟀、鹦鹉等宠物进行了如下分类,其中不合理的是( )A、按体温是否恒定分,牧羊犬和鹦鹉为一类,乌龟、蟋蟀和金鱼为一类 B、按体内有无脊柱分,牧羊犬、金鱼、乌龟和鹦鹉为一类,蟋蟀为一类 C、按生殖是否胎生分,牧羊犬为一类,金鱼、乌龟、蟋蟀和鹦鹉为一类 D、按是否用肺呼吸分,牧羊犬和鹦鹉为一类,金鱼、乌龟和蟋蟀为一类24. 图表示甲乙丙丁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下表中与之相符的是( )甲
乙
丙
丁
A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单子叶植物
B
植物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
葫芦藓
C
脊椎动物
哺乳动物
鸟类
蝙蝠
D
界
门
纲
种
A、A B、B C、C D、D25.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B、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减少时,基因的多样性也会发生锐减 C、当基因的多样性发生变化时,不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发生变化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也会受到影响26. 某实验小组利用甲、乙、丙三种动物探究动物走迷宫的学习行为,发现甲、乙、丙三种动物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分别为:31 次、9 次、73 次,据此判断,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可能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丙、甲、乙27. 如图是比较三种动物特征的示意图,其中三者交叉部分 3 表示( )
A、水中生活 B、卵生 C、用肺呼吸 D、体内有脊柱28. 下列连线能正确表示动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的是( )①蚯蚓——体壁 ②蝗虫——气门 ③河蚌——鳃 ④家鸽——肺和气囊 ⑤鲸——肺 ⑥蜥蜴——肺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⑤⑥29. 造成野生动物、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选择 B、物种退化 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30. 在南京建立红山动物园,在四川建立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大熊猫,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以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别属于( )A、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 B、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C、自然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D、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二、读图理解题(共10分)
-
31. 如图是我们学过的五种动物,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生物A是一种农业害虫,它的体表有坚硬的 , 可以起保护和支持作用,并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2)、生物B的呼吸器官是 , 身体呈梭形,有利于减小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3)、生物C生活在水中和潮湿的陆地,用呼吸,兼用呼吸。(4)、生物D的前肢变成 , 骨中空,内充气体,它特有的呼吸方式,借助协助肺进行气体交换,能保证飞行时氧气的充足供应。(5)、生物E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突出特点是 , 保证了E比其他生物的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牙齿是这类动物特有的特点。(6)、上述类群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属于恒温动物的有。(填字母)三、资料分析题(共10分)
-
32. 在缤彩纷呈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似乎显得过于微小与沉寂。然而它们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请结合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幽门螺旋杆菌是引起胃炎、胃溃疡的“罪魁祸首”,它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感染的症状主要是反酸、烧心以及胃痛、口臭,甚至会导致溃疡与胃癌。它具有极强的传染性,通过唾液、不洁食物及餐具等途径传染,极易发生家庭性聚集感染,提倡分餐饮食。
资料二:葡萄营养丰富,不仅可以作为水果食用,还可以用来酿酒,深受人们喜爱。葡萄酒酿造流程图:
资料三:2020年,由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引起的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威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在较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抗疫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
(1)、幽门螺旋杆菌是菌,从细胞结构看,与人体细胞不同的是幽门螺旋杆菌不具有 , 其繁殖方式是生殖。幽门螺旋杆菌能依靠的摆动,在胃内穿梭,定植于胃黏膜内。(2)、资料二中加入的菌种主要是 , 显微镜下看到有的个体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在进行生殖。发酵时要“定时排气”,排出的气体主要是。(3)、新型冠状病毒无结构,不能独立生活,需要在活细胞中,依据病毒的宿主不同,新型冠状病毒属于。四、实验探究题(共10分)
-
33.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它们可以靠动作、声音和气味等进行信息传递。那么蚂蚁是如何进行信息传递的呢?下面是某同学对蚂蚁通讯的探究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进行信息交流的?
(1)、作出假设:。实验步骤:
①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清水的容器内,创建三个小岛A、B、C,小岛间用两根小木条当作“桥”连接起来(如图)。
②现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上什么都不放,观察蚂蚁的行为。
③一段时间后将连接B、C岛和A、B岛之间的“桥对换,观察蚂蚁的行为有什么变化。
(2)、实验分析:步骤①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蚂蚁只能通过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小岛。
预测步骤②观察到蚂蚁的行为是:。
预测步骤③观察到蚂蚁的行为是:。
(3)、实验结论:蚂蚁依靠进行通讯。(4)、本实验在移动“桥”时要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直接移动的原因是。五、综合应用题(共10分)
-
34. 生物分类就是依据某一标准将生物分门别类,即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生物或生物结构归为一类,这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如图是将不同生物分为A、B、C、D四类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将细菌、酵母菌、衣藻草履虫归为A类,依据是它们都是。其中细菌与酵母菌、衣藻、草履虫的主要区别是。(2)、将衣藻和葫芦藓、小麦、大豆归为B类,依据是它们都属于。将除病毒以外的其他生物都归为D类的依据是。(3)、如果把B类生物分为衣藻、葫芦藓和小麦、大豆两类,则分类的依据是 ;若进一 步对小麦和大豆分类,科学的分类依据是。(4)、C类生物同属于动物,若依据是否恒定可分为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两类。(5)、科学地将生物进行分类,是为了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关系。(6)、示意图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的多样性。(7)、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