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2-16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冈野信雄却乐此不疲,且最后做出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恢复如新,就像施了魔法。

    在日本,类似冈野信雄这样的工匠灿若繁星,竹艺、金属网编、蓝染、铁器等,许多行业都存在一批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的匠人。他们对自己的产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手艺充满骄傲甚至自负,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多称“职人”)会将之看成是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

    德国制造最值得信赖。他们制定的标准严谨,甚至苛刻,他们对细节的固执早已成为习惯。即使一支铅笔、一把餐勺、一提菜篮,也都彰显着细腻的心思、独到的创意和恒久的品质。很多人都梦想成就百年品牌,但百年品牌的打造需要全力以赴:对每一处细节的关注、对目标达成的坚持、对科技创新的执着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如同众多德国百年品牌,凭借精益品质在各自领域一骑绝尘的同时,更以创新的实践为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这就是工匠精神最完美的诠释,也是基业长青唯一的道路。

    培养工匠精神,是从孩子就开始的。我曾经多次到海外游学,你从孩子们的身上,可以感受到他们快乐的心灵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想象力没有被世俗的东西破坏和束缚。这样的孩子从小没有沾染上功利心,无论长大成人以后从事的工作是什么,他们都会倾注精力,认真做好,而不会以功利之心去衡量这份工作是让他卑微还是能够在人前炫耀。这不正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土壤吗?

    (摘编自时寒冰《中国怎样才能培养出工匠精神》)

    材料二  

    “对创新者的崇拜”“创造新鲜事物”,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中国有一个词可以与“工匠精神”匹配——匠心。“匠心”意思是巧妙的构思,技艺上的创造性。有个成语叫“匠心独运”,就是“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唐人王士源的《孟浩然集序》说:“文不按古,匠心独妙。”这就是创新。

    “匠人”有了初心,不断提升技艺,就有了“匠心”。这就是创新,就是总理说的“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能够“匠心独运”了,“匠人”就开始成长为“巨匠”。“匠人”成为“巨匠”的过程,就是几十年如一日,下苦功追求卓越的过程;“匠人”成为“巨匠”的那一刻,也就是吉姆·柯林斯说的,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

    所以,从现实来说,工匠精神不是让大家只做一个工匠,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在工艺、技术、创新、生产和品质等方面完善自己,做大做强。同样,在新时期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的企业也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摘编自秦玉峰《我要成为庖丁一样的匠人》)

    材料三  

    一些作品拼的不是内容质量,而是“策划”和“包装”,更有甚者,抄袭胡编、搜奇媚俗、善恶不辨,只为博眼球赚银两;一些影视剧唯票房至上,“娱乐至死”,同质化现象严重,抗日“神剧”、穿越雷剧,一个比一个“惊心”,每年都有不少粗制滥造的新剧拍完就直接进了“库房”。急功近利的浮躁之气、“将就”之风,不仅对文化产品造成了浪费和伤害,更是对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文艺是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而今,时代呼唤重拾“工匠精神”!作为“灵魂的工程师”,文艺工作者责任重大,责无旁贷。希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领风气之先,塑“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好中国精神、凝聚起中国力量,创作出更多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摘编自刘泉《文艺也应弘扬“工匠精神”》)

    (1)、下列对三则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主要内容为体现“工匠精神”的具体事例,兼有评论,而材料二和材料三均为对“工匠精神”的理性分析和评论。 B、材料二既有对“工匠精神”的正面论述,又有对“工匠精神”的误区的分析。 C、材料三深入挖掘“工匠精神”在影视剧领域的深刻意义,与材料一和材料二相比较更有针对性。 D、三则材料从同角度对“工匠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行业发展乃至中国社会提供了正能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认为培养“工匠精神”需要让孩子从小远离功利之心,这是对材料二中“初心”这个概念最好的诠释。 B、中国古典文学中提到的“匠心”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工匠精神”,它体现着中国文人对心思精巧、技艺创新的重视。 C、创新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各行各业都需要它,但创新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比如不断打破底线的穿越雷剧。 D、三则材料都指出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是“工匠精神”缺失的表现,这说明我们在任何工作中都要像日本工匠那样追求尽善尽美。
    (3)、达到“卓越”应具备哪些品质?请结合材料一的事例简要概括。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生门

    钟法权

    白塔寺在蓝田的东面,在秦岭山脚下的塬上。红二十五军主力在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率领下,经崖子口血战才得以暂时摆脱敌人的前堵后追,在桂花飘香的中秋,抵达白塔寺小镇。

    白塔寺镇处于三县交界,因建有白塔寺而得名。白塔寺有四层楼高,塔身用白色石片砌成,故称白塔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属于三县鞭长莫及之地,少了干扰,各行各业得到自由发展,小镇也就分外热闹。再加上白塔寺镇背靠秦岭,前眺黄河,四周塬高沟深,红二十五军便在物质相对丰富,地势较为险峻的小镇停了下来,进行军需补充和休整。

    红二十五军进入小镇第三天,驻守在西安的城防司令得到密探关于红军在白塔寺休整的密报后,心里甚是欢喜,他决心在远离西安的白塔寺一举消灭红军,以便向蒋介石邀功请赏。于是,他调集一万多人,从西安日夜兼程行军近百余里。在第四天的午后,所有部队按时赶到了白塔寺镇外围,一番遣兵布阵,将白塔寺镇围了个水泄不通。在太阳落山之前,随着一颗红色信号弹腾空升起,敌人从三个方向向白塔寺镇发起攻击。当时,红二十五军军直机关人员正在白塔寺一旁的赵财主的院子里过中秋,警卫连除了在四周布置岗哨外,还在白塔寺顶上安排了瞭望哨,并设置了两挺机关枪,以防敌人偷袭。

    在血色的阳光下,敌人偷袭没有成功。设在西边的外围游击哨首先发现了敌人,架在塔上的两挺机关枪居高临下,向发起突袭的敌人给予了猛烈的火力还击。面对数倍于红军的敌人,红二十五军在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的指挥下,开始有序向白塔寺南面的秦岭撤退,没想到狡猾的敌人在进入秦岭的南观提前摆下了重兵。生死一条路,英勇的红军全然不顾敌人的强大火力,奋勇攻击,一个班、一个连很快壮烈牺牲。打红了眼的徐海东副军长,像往常那样,举着手枪大吼一声,兄弟们,跟我上。

    敌人知道要想尽快拿下白塔寺镇消灭红军,必须拿下白塔寺,于是疯了一般朝白塔寺发起进攻。负责断后的一连依塔坚守,在相持期间,一颗炮弹从一楼的窗口穿了进来,随着一声爆炸,贴墙而立的一尊大佛被震倒,一个地下通道随之露了出来。

    炸弹形成的气浪,将在一楼担负阻击敌军的几名红军战士们掀倒在地。当他们灰头土脸地从地上爬起来的时候,敌人已经攻到了寺院院墙下,形势显得万分危急。耿连长掏出怀表,发现时钟已过七点,到了该撤退的时候。于是,耿连长果断地命令,段指导员带领全体人员从地下通道撤走,自己负责断后。段指导员说,你先撤,我断后。耿连长挥着驳壳枪,再一次大声吼道,现在谁不听我的,我就毙了谁。段指导员对身旁的冯大个子说,你留下来,一定要保护好连长从地道撤出去,所有人员现在随我撤。

    当最后一个战士钻进地道后,耿连长将倒在地上的大佛扶了起来,把地下通道暂时挡住。耿连长从冯大个子手中夺过机枪,将子弹雨点一般射向从院门涌进来的敌人。

    南观争夺战异常激烈,红军战士在徐海东的指挥下一连发起了几次攻击都未能奏效。生死攸关的时候,徐海东副军长亲自上阵带领红军战士发起冲击。此时,一颗无情的子弹射中了冲在最前面的徐海东副军长,红军战士见与自己生死与共的军长倒在了血泊之中,顿时疯了一般向南观发起冲锋。

    段指导员率领队伍沿着漆黑的地下通道磕磕绊绊地快速向前推进,一段平路之后,慢慢由低向高,最后是直梯而上,冲在最前面的段指导员顶开了一块石板,一股新鲜的秋风夹带着浓浓的火药味和炒豆一般的机枪声扑面而来。段指导员跃出地面,发现地洞外是一个不大的土地庙。他钻出土地庙站在高处往下一看,只见红军战士一个又一个被敌人的机枪扫倒在地。段指导员怒火中烧,转身从一个战士手中夺过机枪,扣动扳机,仇恨的子弹雨点一般射向南观岭的敌人。敌军冷不防背后遭受夹击,在他们惊慌失措还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一个个命丧黄泉。在不大的南观岭上,敌人为了堵住红军,在岭上部署了一个加强连,他们没有想到红军会从地里钻出来。前后夹击很见效果,一根烟的工夫,敌人死伤过半。面对无处可逃的处境,剩余的敌人纷纷举手投降。南观岭这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卡子被红军打开并占领。

    徐海东副军长被红军战士抬上了担架,按照预定路线朝秦岭深山撤退。徐海东身负重伤,一路昏迷不醒。当天深夜,随行王军医在秦岭腹地葛碑镇的寺院里为徐海东做了取弹手术。做完手术的王军医汗流浃背,他心有余悸地对坐在一旁的政委吴焕先说,弹头再往心脏偏一毫米,徐军长就难逃厄运。

    南观被红军夺下后,段指导员再一次请领断后任务,他要在此等候与自己出生入死的耿连长。黑夜之中的白塔寺镇升起了一层淡淡的薄雾,多半是硝烟,一轮圆月被包裹得虚幻无比。刚才还枪声遍地的白塔寺镇,顿时枪声骤停,唯有人的哀号不绝于耳。就在段指导员忧心耿连长的时候,冯大个子满身是血地背着连长从土地庙里钻了出来,见了段指导员声泪俱下地说,指导员,连长他牺牲了。

    在将近半个月的时间里,伤势过重的徐海东一直躺在担架上随队伍辗转于秦岭高山深谷之中。当他得知有一百多人在白塔寺突围战中壮烈牺牲的情况后,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杀回白塔寺,去看望坚守到最后宁死不退的耿连长和那些在争夺南观战斗中长眠的战友。他要为他们立一座碑,再补过一个中秋节。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二十五军“经崖子口血战才得以暂时摆脱敌人的前堵后追”,而敌军调集一万多人,表明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选择在白塔寺镇休养,一是地理位置优越,便于队伍的进退;二是物质相对丰富,方便进行军需补充。 B、“一番遣兵布阵,将白塔寺镇围了个水泄不通”的敌军最后一个个命丧黄泉,这衬托了二十五军战土作战英勇的形象。 C、小说中耿连长这一人物着墨不多,“再一次大声吼道,现在谁不听我的,我就毙了谁”一句表明了他对士兵的严厉。 D、“生门”在小说中既可以说是大佛被震倒后露出来的地下通道,也可以说是红二十五军英勇奋战,为自己赢得了“生门”。
    (2)、请简要分析徐海东副军长这一人物形象。
    (3)、文中画横线处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二、现代诗阅读(7分)

  • 3.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回答问题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的“鸟”是泛指,是共名,它与古代诗歌中具有传统审美意蕴的杜鹃、鹧鸪不同,是作者原创的带有自己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 B、生前“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死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写实和象征的交织中,贯注的是“鸟”对土地深沉且执著的爱。 C、全诗视角巧妙转换,另辟新境。抒情视角从第一节想象的鸟儿的视角转换为第二节实写的“我”的视角,情感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D、全诗表现出“忧郁”的情感特色,这种“忧郁”源自抗战初期民族的苦难,格外感人,遗憾的是,结尾直抒胸臆,诗味稍显不足。
    (2)、怎样理解假设与排比在本诗中所起的作用?

三、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 , 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舍人高郢下进土、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吕初致仕 , 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②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B、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C、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D、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 B、司马:殷商时代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C、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六义:诗经学名词。语出《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是诗的分类和内容题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正是品行不好,不得重用。 D、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②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注】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两句远近结合,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在短短的两句中竟然写出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物。 B、“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本词的点睛之笔, “殷勤”运用拟人手法,使雨有了人的情意,这两个字抒发的感慨是虽被贬谪但幸好有很多人牵挂和帮忙。 C、“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状态。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D、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
    (2)、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曹操借用《诗经》中姑娘思慕情人的典故来表明自己渴求人才之心的句子是“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以“”两句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道出古时多少怀才不遇之人的心声。
    (3)、杜甫《登高》中“”两句,抒发了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难以排遣的心情。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意气风发、“羽扇纶巾”的周郎能在说笑间取得“”的功绩;而词人凭吊英雄追思过往,却只能用“”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四、语言文字运用(23分)

  • 7. 下列选项中,对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设问句,由写景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B、《致云雀》中,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绿叶,使云雀更加美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 D、《红烛》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 8.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的作品多以二战为背景,反映的是峥嵘岁月中罗马尼亚裔德国人的生活。

    ②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眺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 , 心潮澎湃。

    ③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小伙子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④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的故事。

    ⑤当前,全国正在努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该说,作为寒窗苦读的大学生毅然去创业,无可非议 , 但要摆摊卖烤脑花,就值得商榷了。

    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 , 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悠远的意境。

    A、①③⑥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④⑤
  • 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该校学生的课余活动主要有班级野炊、年级文体比赛、校际联欢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B、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C、1984年12月26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抵达南极洲。12月31日,南极洲上第一次飘起了五星红旗。 D、学习方法可能因人而异,但勤奋、努力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却是每个想取得成功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
  • 10.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杨绛先生独自居住在西城区一个普通的小区,幸好有众多学子的垂爱,老人的晚年才不会太寂寞。 B、新搬来的邻居很是活泼热情,经常会请一些朋友在家中聚会,每次他都会喊我一声:“来吧,欢迎叨扰。” C、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您当年对我的帮助我绝不会忘记的,这次的事情我一定会鼎力相助,您就放心吧。 D、小明对王老师说:“您是学界泰斗,我们这些刚入行的后辈还有好多问题要向您请教,还望您能不吝赐教。”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29块钱的牛仔裤” , 戴着一顶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钟扬的博士生、西藏大学理学院教授拉琼说:“(  ①  )”。

    “那次,我和扎西次仁(钟扬在西藏的首位植物学博士——记者注)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拉琼回忆。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  ②  ),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麴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第一处加下划线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 B、中秋节到了,我却不能回家,想想家里的父母,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C、人民迫切需要的正是像你这样的“傻子”。 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2)、文中横线①②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20个字。
    (3)、文中第二处画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钟老师出现了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的高原反应,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五、写作(60分)

  •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为“理想照亮未来”。“七一勋章”获得者、脱贫攻坚模范、抗疫先进人物、时代楷模、英雄航天员、空中梯队代表、“00后”奥运健儿等走上讲台,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发愤图强。每个人都要有理想和追求,理想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但是你都要为之努力、不懈奋斗。

    读了以上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