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2-1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汉儒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宋儒朱熹提出“正君心”,二者的相同意图是( )A、制约至高无上的君主专制权力 B、以上天降下灾变,警示皇帝 C、皇帝有道德文化修养自我约束 D、为君主专统治提供法理依据2.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A、知德合一 B、格物致知 C、穷理格物 D、致良知3. 历史学家许倬云说过:“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朱熹 C、李贽 D、王夫之4. 明朝中后期,刊刻通俗书籍的民间坊肆,发行了一种以戏曲小说形式演绎和表现佛教内容的新的文学样式作品,且配有大量版画。这种新文学样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众消费观念变化 B、雕版印刷技术改进 C、佛教影响逐渐增强 D、市民阶层日益扩大5.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心态探析》指出,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危机”,对自身所担当的社会角色发生了疑虑的同时,依然有着浓烈的对传统的依恋情绪。这导致当时知识分子( )A、坚守“天朝上国”观念 B、全面学习西方文明 C、主张彻底改变政治制度 D、倡行“中体西用”6. “为了拯救市场,拯救在市场条件下继续维持的自由资本主义,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这段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论( )A、批评新政放弃了传统的自由资本主义 B、批评新政扩张了美国政府的权力 C、肯定新政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D、肯定新政发挥了市场和国家的作用7. 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8. 1939年,毛泽东认为的民众是由工人阶级和农民组成。1942年5月毛泽东进一步阐释:“什么是人民大众呢?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民众概念范围的变化( )A、 彰显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 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 C、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D、适应了党进行工作重心转移的需要9. 中国民族主义的高涨固然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社会变革的一大特色,这是毋容置疑的事实,但此民族主义决非排他性的、狭隘的,而是建立在中国人希望加入国际社会作为平等一员的强烈愿望的基石之上,是中国重新定位自己及世界之思考的结晶。这段话的主旨是( )A、赞扬中国民族主义的独特性 B、中国力争取得平等国际地位 C、批判大国强权政治的危害性 D、谴责国际政治旧秩序的不公10. 1901年初,清廷发布诏书规定“嗣后乡会试,头场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三场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诏书的发布表明教育“新政”( )A、满足了新式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愿望 B、实现了教育制度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C、制定了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选用标准 D、仍没有跳出“中体西用”的传统窠臼11. 1984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了欢庆共和国成立35周年的盛大庆典。在首都群众游行队伍中,一条“小平您好”的横幅突然展开,被新闻摄影记者牢牢地定格(如图所示),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珍贵的记忆。这说明A、个人崇拜依然严重 B、改革开放取得初步成效 C、邓小平理论已形成 D、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12. 明末清初儒生对理学的反思,除了集中在朋党之争和清谈误国之外,矛头主要指向理学的空谈心性。顾炎武指出,“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造成了“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据此,顾炎武( )A、反对君主专制体制,积极准备“反清复明” B、认为儒生清谈误国,号召“股肱”勤于政务 C、认为朋党争于意气,呼吁“爪牙”忠于国事 D、反对理学空谈心性,主张士人“经世致用”13. 儒家思想的发展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孟子》
材料二 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三 李贽认为,“童心者,心之初也”,“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如多积金宝,如多买田宅为子孙谋,博求风水为儿孙福荫,凡世间一切治生产业等事,皆其所共好而共习、共知而共言者,是真迩言也。”李贽的“童心”说深受王阳明“良知”说的影响,二者之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但是价值取向相反。李贽强调“童心”即“私心”,注重物质利益的价值,形成了以物质利益为本位的个体价值格局,并显示了儒家价值哲学从以道德为本位的群体价值格局向以物质利益为本位的价值格局转换。李贽认为“童心”不以“闻见道理为心”,“闻见道理”就是日常的伦理道德规范,也就是理学家所指的“天理”。
——摘编自刘兴邦《童心与良知的价值背向》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在人性和政治方面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指出二者的内在联系。(2)、概括材料二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一相比,指出两者关于“良知”主张的共同点。(3)、与王阳明的“良知”说相比,材料三中李贽的“童心”说有何不同?结合所学,运用唯物史观简析李贽思想变化的原因。14.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蔡元培在1916年上任就职时,北大校内官僚主义特别严重,枝政腐败,学校制度十分混乱,学术研究及交流气氛很淡薄,封建主义气氛却特别浓厚,北大当时以文科为主,但腐朽的封建文化传统在北大文科占有统治地位。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允许各种学术派别自由发展,允许有不同学术观点的人在大学任教,在教师的聘任制度上,罗致各类学术人才,既聘请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钱玄同等来校任教,也延请了持复辟政见的辜鸿铭等旧派人物执教。蔡元培在学科和教学体制上的改革,进行了文理扩充,改变“轾学而重术”的思想。为了避免文理科学生相互隔绝,互不沟通,他采取的一个重要改革措施就是清除人为的科技障碍,废科设系。学分制是蔡元培效仿的美国大学中通行的学籍管理方法。
——摘编自《蔡元培的北大教育改革主张对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北大改革的原因和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蔡元培北大改革的影响。15. 阅读下表“19世纪中期以来至20世纪初的中国”,完成下列要求。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
维新变法
实业救国
八国联军侵华
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
短暂春天
辛亥革命
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
试从上表中任选出三个关键词,自拟一个主题,并运用所选的三个关键词对自拟的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所拟论题主题立意明确;列出所选的准确关键词;阐述关键词与论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