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中考章节一轮复习——光现象的实验探究(6)
试卷更新日期:2022-12-15 类型:一轮复习
一、实验探究题
-
1. 小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的实验装置,请完成:(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利用了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选填“观察”或“确定”)像的位置;(2)、在玻璃板前放棋子A,若此时发现棋子A成像不够清晰,我们可以将手电筒对着_____照射;A、棋子A B、棋子A的像 C、棋子B D、平面镜(3)、选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 关系;(4)、为验证“像是虚像”的猜想,小华将一张白卡片放在棋子B的位置,(选填“直接”或“透过玻璃板”)观察卡片上有无棋子A的像;(5)、在平面镜前放“字母F”,那么镜中的像是如图中 _____;A、 B、 C、 D、(6)、小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OO′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 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OO′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 (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2. 如图甲所示,某同学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的实验。(1)、在探究中,该同学在清水中滴入几滴牛奶并搅拌,在水面上方的空气中熏了点烟雾。(2)、实验中,可以看到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光的折射和 现象。若入射光线与水面夹角为40°,则入射角为 。(3)、折射现象生活中的应用很多:
①如图乙所示,钻石闪闪发光的奥秘在于控制切割钻石的角度,使入射光线不穿透下部亭部面,再折射出去。图丙为光线经钻石传播的部分光路图,请补充光传播到E处后的折射光线。
②在锥形烧瓶里注满水,用胶塞塞紧,用墨汁将锥形烧瓶外面半边涂黑,如图丁所示。把这个烧瓶倒立在阳光下,并使窄缝斜对太阳,(“能”或“不能”)检测到温度的上升;红光以外的区域有红外线,请举出一个红外线应用的实例 。
3. 同学们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准备了平面镜、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光具座、光屏等实验器材。(1)、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置在光具座的甲位置,选用(选填“平面镜”或“玻璃板”)竖直放置在乙位置,未点燃的蜡烛B放置在乙位置右侧。移动蜡烛B到丙位置时,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2)、将蜡烛B换成光屏,不能在光屏上直接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像;(3)、接着同学们想利用上述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只将乙处器材换成一个凸透镜,光屏上恰好成一个等大的实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cm;(4)、把蜡烛A移动到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适当向左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出现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继续向左移动蜡烛A,光屏位置不动,为了在光屏上仍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A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4. 探究小组的同学们进行光学实验小组的同学。(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时,如图甲所示,先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硬纸板 垂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 垂直于镜面;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5°
45°
3
60°
60°
(2)、如图乙所示,把纸板 沿 向后折,我们在纸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3)、接下来同学们又一起探究了“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线沿主光轴方向射向凸透镜,经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4)、如图丙所示,此时光屏上成有蜡烛清晰的像。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凹透镜,如图丁所示。则应向移动光屏,光屏上才能重新得到蜡烛清晰像。利用这一原理可以用来矫正(选填“近视”或“远视”)。在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物体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完整的像。5.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 .(2)、在玻璃板的乙侧点燃蜡烛,拿另一只未点燃的等大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另一侧移动,如图甲所示,则玻璃板的(填“甲”或“乙”)侧为观察位置。(3)、移动点燃的蜡烛,再做两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将白纸沿放置玻璃板的直线折叠,发现点A和 , B和 , C和基本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填字母)A、平面镜成虚像 B、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C、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4)、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将玻璃板以EF为轴沿甲图中箭头方向转动,可以观察到像(填“沿箭头方向移动”、“逆着箭头方向移动”或“不动”)。(5)、实验时发现玻璃板所成的像不够明亮、不易观察,于是他另取了一块平面镜,将上半部分的反光镀膜去掉一部分(变成透明玻璃板),如图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平面镜”前,可以看见蜡烛在“平面镜”的成像情况,然后移动蜡烛B,使蜡烛B与眼睛观察到的图丁中的(填“(一)”或“(二)”)区域蜡烛A的像重合,又与另一区域蜡烛A的像成为一个整体;(一)、(二)两个反射面所成A的像的大小(填“相等”或“不相等”)。6. 小阳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他在水平桌面上铺张白纸,将块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把另一个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从不同角度透过玻璃板看,它跟前面蜡烛A的像都完全重合。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再做两次实验,并把三次实验中蜡烛A和B的位置记录在白纸上,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2)、蜡烛B跟前面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3)、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动”);(4)、小阳把白纸沿着玻璃板的位置对折,观察到像与物的对应点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5)、小阳取走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这时应该(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发现光屏上没有像,这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像。7. 菜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个相同的跳棋、白纸和刻度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选填“有膜”或“无膜”)。(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实验环境有:①几乎无光的实验室,②有阳光的实验窒,在中进行实验效果好(选填“①”或“②”)。(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4)、在白纸上沿跳棋A和B的边缘画圆,测出物距u和像距v的值如下表:①如图(乙)所示,第1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则像距v1=cm。
②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刻度尺测量像距时存在误差 B.玻璃板有一定厚度
C.物和像的标记点不对应 D.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8.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实验步骤如下:
A.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甲所示.
B.让一束红光贴着硬纸板沿着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着另一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EO和反射光线OF的径迹.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做两次,换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如甲图)
C.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两侧的角i和角r.
D.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如乙图)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硬纸板显示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两侧.(2)、该实验中硬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是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 .(3)、由实验步骤C可以得到的规律是 .(4)、在甲图中,如果将光线沿着FO射向平面镜时,你还会发现的规律是 .9.(1)、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入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如图甲所示;①小宇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选填“A”或“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
②改变入射角大小做三次实验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
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20°
2
40°
40°
3
60°
60°
③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
(2)、陈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进行如下操作:①陈悦同学将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全部点燃,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如图丙所示,这样的操作会造成的后果是
②将蜡烛B熄灭后,该同学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 , 记下像与物的位置;
③移动蜡烛(选填“A”或“B”),重做实验.三次实验像与物的位置如图丁所示,通过分析可知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它们的连线与玻璃板 .
10. 如图是小雨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2)、实验时发现蜡烛A的像始终在蜡烛B的上端,不能重合。这说明玻璃板向蜡烛(填“A”或“B”)的方向倾斜了;(3)、调整好玻璃板后,使蜡烛B与A的像可以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与物的大小;(4)、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纸板贴在玻璃板背面,从蜡烛A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形成的;拿走蜡烛B,将纸板移动到蜡烛A像的位置时,眼睛要(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进行观察,才能发现纸板上没有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5)、移动蜡烛多次实验,用直线把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会发现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再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镜面的距离,又可以得出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11.(1)、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①如图甲: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利用了光的(填“镜面”或“漫”)反射来显示光路,并确定入射光线的位置;
②以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面绕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③若乙图纸板没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入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
(2)、如图丙,将平面镜换成透明的玻璃板,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①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②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取另一支大小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眼睛要在蜡烛(填“A”或“B”)一侧观察,直到看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改变蜡烛位置,每次都能得到同样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结论像与物体的大小。
12.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除图中所示的器材外,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选择A、B两支蜡烛应满足的条件是;(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眼睛(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3)、改变蜡烛的位置再做二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如果没有测量工具,下列操作能得出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的结论是______;A、连线点A1和B1、A2和B2、A3和B3 B、将白纸沿放置玻璃板的直线折叠 C、再做一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物与像对应点A4和B4(4)、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会观察到蜡烛A的像(选填“不动”、“向下移动”或“向上移动”)。13. 如图甲所示,小西在一次检查视力时发现用到了平面镜,这激起了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欲望,于是她利用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是两只外形相同的蜡烛。(1)、在相同条件下,(填“平面镜”或“玻璃板”)所成的像更清晰,小西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方便确定;(2)、小西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移动蜡烛B,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是的;(3)、保持镜前蜡烛A的位置不动,小西将玻璃板水平向左平移。蜡烛A的像将(填“向左移”、“位置不动”或“向右移”);(4)、实验后小西明白了平面镜在检查视力时的作用。如甲所示,要求测量距离为5m,房间宽度3m,小西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14. 小明在家里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进行了如下操作:(1)、如图甲所示,小明将一张白纸铺在学习桌面上,将薄玻璃板按照图乙(填字母)的方式放置,并沿玻璃板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的位置。(2)、将蜡烛A点燃后放在玻璃板前面,再取与A完全相同但没有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 , 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3)、改变蜡烛A的位置,按(2)过程再重复两次,并记录了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如图丙所示。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小明将白纸沿玻璃板所在直线对折,观察像与物的对应点 , 比较出像与物关于平面镜是(填“对称”或“不对称”)的。15. 小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小虎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ENF立在平面镜上,纸板ENF是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并可绕接缝ON转动。(2)、小虎改变入射角大小,多次实验后,得到如下几组数据:实验次数
1
2
3
4
入射角/°
20
30
40
60
反射角/°
20
30
40
60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归纳出的规律是。
(3)、实验中,小虎发现从纸板前的不同角度都能看到反射光线,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反射(选填“漫”或“镜面”)。(4)、接着小虎进行了如下实验:把纸板NOF后折,在纸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16. 下面是晓婷和小明同学设计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如图甲所示,小婷将一张白纸B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个平面镜A(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垂直也可不垂直”)白纸B放置,用激光手电贴着 (选填“A”或“B”)照射。(2)、小明认为晓婷的设计有缺陷,他认为晓婷在实验中白纸不能沿着法线左右折叠,无法探究 的规律。(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晓婷将平面镜换成了 , 并取来了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甲和乙。在实验过程中,随着甲蜡烛的燃烧变短,晓婷发现甲蜡烛的像与乙蜡烛不再重合,此时所成的像与物大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4)、小明用“F”字样的LED光源(如图乙)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和光屏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将各元件放到如图丙所示的位置,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移到 (选填“A点左侧”、“AB之间”或“B点右侧”)。这个像的成像原理和 (选填“显微镜”或“望远镜”)的物镜的成像原理相同。如果光屏不动,可以将一个度数合适的(选填“近视镜”或“远视镜”)放在凸透镜与LED光源之间的合适的位置即可。17. 在探究光的折射特点的实验中(1)、为了清楚地看到光在空气或水中传播的路径,可在水面上方喷些烟雾并在水中滴几点牛奶,其中利用的物理原理是.(2)、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提醒大家不要将激光束射向人眼,激光会对眼睛造成伤害,严重时会导致失明!这个提醒说明光具有.(3)、在实验中,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a所示.小明同学想若让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折射角是否还是小于入射角?实验结果如图b所示.图示实验a与b,说明 光路具有.(4)、如图b所示,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如图c, d所示),那么,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说出你的观点并解释:.(5)、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笔射向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小明观察到 , 证实了自己的推测.18. 如图是小勇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2)、为完成实验探究,还需要一个测量工具,这个测量工具是.(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勇做了如下操作:他先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4)、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从蜡烛A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形成的;拿走蜡烛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A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填“实”或“虚”)像.(5)、拿走白板,他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2cm,再将蜡烛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他发现蜡烛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cm,同时发现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实验中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保持垂直,若不垂直,请你说出这样会对实验操作带来怎样的不便影响?.19. 同学们利用实验器材进行以下光学实验。(1)、如图甲所示,人眼通过三个不透明板A、B、C的小孔去观察烛焰,此时人眼从小孔中看见的 (选填“是”或“不是”)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若撤去不透明板A,移动不透明板B,可以在不透明板B上观察到烛焰的 (选填“虚”或“实”)像。(2)、如图乙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桌面上已给出的器材有:带支架的薄玻璃板、铅笔各一个,白纸一张,火柴一盒。①点燃放置在 (填“A一侧”或“B一侧”)的蜡烛时,眼睛在A一侧观察,移动另一支蜡烛
②如果在图中蜡烛的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 (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
③若点燃的蜡烛与薄玻璃板之间的距离为10cm。保持点燃的蜡烛不动,将薄玻璃板靠近点燃的蜡烛方向平移1cm,则烛焰的像将 (选填“靠近”或“远离”)点燃的蜡烛方向平移 cm。
④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丁中画出图丙钟表时针和分针在平面镜中的像。
20. 如图所示,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1)、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①;② .(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 . 多次实验的目的 .(3)、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如图乙,若将F面向后折,F面上(填“有”或“没有”)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填”有””没有”)改变.(4)、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在纸板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5)、如图甲乙,得出的结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