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9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试卷更新日期:2022-12-14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下列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符的是(  )
    A、退耕还林 B、填湖建房 C、张网捕鸟 D、毁林开荒
  • 2. 小敏做家务劳动时,发现了一盒过期药品。在投放垃圾时,她应该将过期药品投入到有“(  )”标识的垃圾桶中。
    A、有害垃圾 B、可回收物 C、厨余垃圾 D、其它垃圾
  • 3. 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是(  )
    A、将秸秆焚烧还田 B、大面积植树造林江 C、将垃圾分类回收 D、使用充电式电池
  • 4.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图是投放不同垃圾的垃圾桶,下列垃圾分类错误的是(  )

    A、矿泉水瓶、易拉罐——可回收垃圾 B、剩饭、剩菜——厨余垃圾 C、电池、水银温度计——有害垃圾 D、废旧纸张、果皮——其他垃圾
  • 5. 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下列措施中,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倡导少开车、多步行 B、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C、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D、围湖造田,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 6. 为研究酸雨对植物的影响,科研人员选用了杨树作为研究对象,以杨树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年轮宽度为观测指标,得到实验结果如下表。根据实验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每公顷地上部分生物量kg/hm2

    各部分

    受害材

    健康材

    降低百分率//%

    树干

    87231.3

    120620.5

    27.68

    树皮

    20500.0

    27807.0

    26.28

    树枝

    29437.5

    48437.5

    39.22

    树叶

    6862.5

    9997.0

    31.36

    总计

    122031.2

    206862.8

    30.37

    A、受害材平均年轮宽度变小 B、酸雨降低受害材地上部分生物量 C、酸雨对杨树树枝的影响最大 D、酸雨对所有植物生长都有影响
  • 7. 2022年北京成功举办了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下列不属于减少碳排放的技术和措施的是(  )
    A、实施71万亩造林绿化工程 B、食品原料“从农田到餐桌”来源可查 C、“张北的风”点亮冬奥的灯 D、主火炬采用氢能源“微火”点燃
  • 8. 塞罕坝曾森林茂密,后因过度围是变为荒原。为防风固沙,在5年内,经三代人的努力,再次创造了荒漠变绿洲的奇迹。对此,你有何认识(  )
    A、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都是无法修复的 B、人类活动既有可能破坏环境,也可以改善环境 C、植树造林只是为了获得大量的木材 D、植树造林一定程度上可增强温室效应
  • 9. 生物圈是我们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下列不利于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的做法是(  )
    A、节约用纸 B、为减少做家务使用一次性筷子 C、退耕还林 D、开发新能源,减少煤的燃烧
  • 10. 下列气体中,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
    A、氮气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 11.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类的活动不断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下列人类活动不利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
    A、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B、实施“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 C、退耕还草,修复草原生态 D、实行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
  • 12. “打造宜居之城,扮靓美丽新姿”,宿迁市先后三次荣获“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为了保护环境,我们提倡(  )

    ①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②节能减排,绿色出行

    ③毁田建房,发展经济       ④植树造林,净化空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 下列选项中,实验材料与使用目的相符合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使用目的

    A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食醋和清水

    配制模拟酸雨

    B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清水

    避免产生气泡

    C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唾液

    将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

    D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酒精

    检验是否产生淀粉

    A、A B、B C、C D、D
  • 14.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力争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植树造林 B、焚烧垃圾 C、污染环境 D、增加煤炭使用
  • 15. 优美的环境愉悦人的心情,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建设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下列选项中不合理的是(  )
    A、保护植被 B、开发新能源 C、用废旧纸张制作再生纸 D、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 1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下列不符合绿色生活理念的是(   )
    A、植树造林 B、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C、使用一次性木筷 D、节水节电
  • 17. 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郑重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和“碳中和”分别是指(  )
    A、一氧化碳排放达到上限,一氧化碳相对“零排放” B、二氧化碳排放达到上限,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 C、二氧化硫排放达到上限,二氧化硫相对“零排放” D、二氧化氮排放达到上限,二氧化氮相对“零排放”
  • 18. 《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两年以来,垃圾分类已从“新时尚”转变为苏州市民的“新习惯”。将①废旧灯泡、②用过的纸巾、③剩饭剩菜、④矿泉水瓶四类垃圾从左至右投放到下列垃圾桶内,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④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①③②
  • 19.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实施垃圾分类,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下列做法中,不恰当的是(  ) 
    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变废为宝 B、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温室效应 C、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D、为减少“白色污染”,集中收集并焚烧废弃塑料
  •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生态环境关乎民族未来及百姓福祉。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分类处理垃圾 B、加大农药施用量 C、燃放烟花爆竹 D、常使用一次性餐具
  • 21. 某研究小组为了研究水体pH对水生动物的生存是否有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pH表示水体酸碱度,pH=7表示中性,pH<7表示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依据表中信息,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pH 

     
     

     6.5~7.0 

     
     

     6.0~6.5 

     
     

     4.5~6.0 

     
     

     3.0~4.5 

     
     

     溪红点鲑 

     
         

     × 

     
     

     × 

     
     

     小口黑鲈 

     
         

     × 

     
     

     × 

     
     

     黑头呆鱼 

     
       

     × 

     
     

     × 

     
     

     × 

     
     

     牛蛙胚胎 

     
         

     √ 

     
     

     × 

     
     

     小龙虾 

     
         

     × 

     
     

     × 

     

     注:“√”表示能够存活,“×”表示不能存活。 

    A、水体pH的变小可能是由酸雨造成的 B、牛蛙胚胎在水体中可存活的pH范围最大 C、水体pH为5.0时比6.3时更适合上述生物生存 D、水体pH的降低可以对水生动物的生存产生影响
  • 22. 倡导低碳生活,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有利于减级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B、尽量乘坐公共交通绿色出行 C、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 D、讲究卫生,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 23. 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随手关紧水龙头 B、绿色低碳出行 C、随意丢弃废电池 D、纸张双面使用
  • 24. 对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描述不恰当的是(   )
    A、绿色植物维持碳—氧平衡 B、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都是有利的 D、细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不可缺少
  • 25. 对塑料制品的使用和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微塑料的产生,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你不认同的做法是(   )
    A、选择可降解材料替代塑料 B、分类回收塑料制品 C、多用布袋,少用塑料袋 D、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 26. 为探究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及水蕴草对污水的净化作用,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液模拟污水,用水蕴草净化不同浓度的模拟污水24小时,分别记录在不同条件下水蚤的心率,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随着时间延长,水蚤心率受洗衣粉液抑制的程度逐渐增强 B、随着洗衣粉液浓度逐渐增大,水蚤心率受抑制的程度逐渐增强 C、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液经水蕴草净化后对水蚤心率的抑制作用均减弱 D、观察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水蚤心率要选用同一只水蚤,使结果更准确
  • 27. 202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只有一个地球”,呼吁我们用行动来保护地球。以下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  )
    A、 电视长时待机 B、倡导绿色出行 C、垃圾分类处理 D、书本循环使用
  • 28. 我们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洱海的是(   )
    A、使用环保购物袋 B、垃圾分类回收 C、雨污分流 D、滥捕鱼类水产资源
  • 29. 保护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开发清洁能源,逐步减少化石燃料使用 B、禁止利用各种生物资源,建立更多的自然保护区 C、避免与治理污染,保护生物圈这个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D、保护绿色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维护生物圈的碳一氧平衡
  • 30. “石分美”是石家庄垃圾分类的宣传标志。垃圾分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下图为四个不同垃圾箱上的图标,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废旧电池应投放到乙垃圾箱 B、厨余垃圾可被微生物分解利用 C、回收利用可以减少资源浪费 D、废纸和塑料应投放到丁垃圾箱

二、实验探究题

  • 31. 在许多地区的城乡结合部,白色垃圾泛滥,严重威胁土壤安全。我国多地实行了限塑令,为宣传限塑令,凉山州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针对白色污染问题,探究了“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4粒饱满的四季豆种子、2个栽种盆、普通土壤、塑料袋、直尺。 

    制定并实施计划: 

    ①取两个大小相同的栽种盆分别标号为A、B,在A盆中放入普通土壤,B盆中放入等量的加入若干塑料袋碎块的普通土壤。 

    ②将4粒相同的饱满的四季豆种子平分栽种在A、B盆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定时浇水,培养一段时间。 

    ③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定期测量A、B两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如图1),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A、B两组植株根系(如图2)。 

    请你回答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1)、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是
    (2)、本实验的变量是
    (3)、本实验的不合理之处是 , 不能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4)、你生活中产生的白色垃圾应该投放到下列(选填“甲”“乙”“丙”“丁”)垃圾箱中。 

    (5)、假如你是一名学校“垃圾分类指导员”,你会采取哪些方式引导同学们进行垃圾分类?(答出一点即可)。

三、综合题

  • 32. CCTV-10“创新进行时”栏目近期播出“城市污水变身记”,记录了杭州市利用“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模式处理千万吨级城市生活污水的过程。过去杭州市大量生活污水直排,导致青山湖严重污染。湿地生态修复方案综合解决了水污染问题,恢复了青山湖区的生态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初来源是并沿着单向流动。
    (2)、生活污水的大量直排破坏了青山湖生态系统稳定性,说明生态系统的能力有限。
    (3)、人类有义务保护生物圈,水源和供水系统若受到致病微生物和有害化学物的污染,可能会引起传染病流行或发生
  • 33.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四个规格相同的瓶子,分别贴上标签A、B、C、D;

    ②取40粒饱满的绿豆种子分为四组,每组10粒,分别放进四个瓶子中;

    ③用食醋和清水配制pH为4的模拟酸雨;

    ④把四组种子同时置于温暖的室内,具体操作方法如图所示;

    ⑤定期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几天后,结果记录如下表:

    组别

    种子数量

    操作方法

    萌发的种子数

    A

    10

    定期喷洒适量清水

    10

    B

    10

    定期喷洒适量模拟酸雨

    3

    C

    10

    不喷洒清水,也不喷洒模拟酸雨

    0

    D

    10

    加入过量清水并淹没种子

    0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和C两个装置作为对照实验时,变量是
    (2)、D组种子不萌发的原因是缺乏
    (3)、该实验的每个装置中都放有10粒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目的是
    (4)、在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时,你认为该小组同学应从图中选择两个装置作为对照实验。由该组对照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34. 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污染时,引发水体中微囊藻暴发,产生难以降解的藻毒素。不仅造成浮游藻类污染,影响水体安全,而且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回答以下问题:
    (1)、相比于藻类植物,原核生物微囊藻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
    (2)、据下表可知,处于该水域食物链最高营养级别的生物是 , 判断的依据是。(答出一点即可)

    某水域水生动物种类

    水体分布

    食性(食物)

    暴发期藻毒素含量(微克/克干重)

    石螺

    底栖

    有机碎屑、浮游藻类

    3.69

    鲢鱼

    上层

    浮游藻类

    12.936

    翘嘴鱼

    中上层

    鱼、虾

    35.91

    鲤鱼

    下层

    有机碎屑、螺、藻类

    11.07

    (3)、为探究浮游动物棕鞭毛虫对微囊藻的影响。模拟自然环境条件,进行实验:

    ①取一定体积处于生长暴发期的微囊藻,均等分成两组,对照组微囊藻单独培养,实验组的处理方法是

    ②每隔一天取样,测定单位体积微囊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

    问题:棕鞭毛虫是如何对微囊藻产生影响的?

    作出假设:(答出一点即可)

    (4)、为避免富营养化水体中藻毒素危害人体健康,人们应该怎么做?(答出一点即可)
  • 35.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于是我市某校学生进行了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实验中用食醋和清水配制了pH为3和5的两种“模拟酸雨”。设计过程如下:

    Ⅰ.取三个培养皿,分别标号甲、乙、丙,在每个培养皿的底部各放三层湿润的纱布,并均匀的摆放30粒大小一致且新鲜的绿豆种子,同时置于温度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

    Ⅱ.每天在甲中喷洒一定量的清水,在乙中喷洒等量pH为3的“模拟酸雨”,在丙中喷洒等量pH为5的“模拟酸雨”。

    Ⅲ.记录和观察绿豆种子的萌发情况。

    实验结果:一周后,甲培养皿中绿豆种子萌发数量最多,乙培养皿中绿豆种子萌发数量较少,丙培养皿中绿豆种子萌发数量最少。

    根据实验请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实验步骤,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中设置甲培养皿的作用是
    (3)、三个培养皿放入相同数量且大小一致的新鲜绿豆种子,同时置于温度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的原因是
    (4)、每个培养皿不用1粒绿豆种子而用30粒绿豆种子做实验的原因是
    (5)、酸雨主要是由于煤、石油的燃烧产生的酸性物质导致的。作为中学生,请你为控制酸雨提出合理的建议。
  • 36.  洗洁精是被广泛应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八年级某班生物学探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某品牌洗洁精废水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是有利还是有害的,进而推测其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小组成员将若干粒饱满的小麦种子放在水中浸泡1天,把浸泡后的种子放于已编号的铺有1层滤纸的培养皿中(每3个为一个处理组,编号为甲组和乙组),每个培养皿中平铺50粒小麦种子。每天向甲组和乙组培养皿中分别滴加等量的稀释120倍的洗洁精稀释液和清水(以稀释液和清水不浸没种子为准),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第4天记录数据,统计平均发芽率后绘制如下柱状图。

    (1)、实验中,乙组滴加清水是为了设置实验;“以稀释液和清水不浸没种子为准”的原因是种子在萌发时需要
    (2)、统计实验结果时,取每一个处理组内三个培养皿中种子发芽率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3)、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4)、根据实验结论,请你写出一个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小妙招。
  • 3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21年3月,中国政府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该目标,主要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两方面入手。

    2021年9月,我国科学家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期,我国科研人员又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将二氧化碳高效合成了乙酸(食用醋的主要成分),并进一步利用酵母菌合成了葡萄糖和脂肪酸。这两项技术如果能应用和推广,将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1)、人工合成淀粉的过程相当于绿色植物的作用,植物进行该生理活动的细胞结构是
    (2)、与材料中合成乙酸不同的是,传统制作食用醋利用的是(填“乳酸杆菌”或“醋酸杆菌”)发酵,该生物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
    (3)、实现“碳达蜂”和“碳中和”的目标,需要人人参与。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怎么做?。(请至少写出一种做法)
  • 38.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布,我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加),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目标。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作答:

    (1)、图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包括(填图中序号)三种途径,其中(填图中序号)途径是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主要原因。
    (2)、图中2表示呼吸作用,其实质是分解释放能量。
    (3)、绿色植物可通过(填图中序号)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平衡。
    (4)、为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你在护绿、低碳方面不该做些什么(答一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