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质量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2-0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公元前513年,晋卿荀寅在赵鞅的协助下,收缴民间铁器,熔铸成鼎,将当年范宣子时代所制定的法度立于鼎上,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轰动,遭到以孔子为首的一批儒家先贤的唾骂。这反映了当时(   )
    A、社会治理逐渐转型 B、政府实行冶铁官营政策 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法治成为主流治国思想
  • 2. 齐地人口众多又有盐铁之利,公元前203年,韩信被刘邦封为齐王;公元前201年,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刘邦庶长子刘肥受封齐王,定都临淄。汉初封国的演变(   )
    A、扩大了朝廷直接管辖的范围 B、客观上利于中央渐进式集权 C、保证了社会秩序的长期稳定 D、进一步完善了分封宗法制度
  • 3. 1975年,在福州闽侯县发现了一座南朝砖室墓,其中大部分砖块都刻有图案,如青龙、白虎、飞天、云水、宝相花、莲花、诵经的僧人、供花的僧人等。这些画像砖可以用来佐证南朝时期(   )
    A、任其自然的社会风气 B、寺院经济影响政府收入 C、手工业技术进步明显 D、思想领域呈现多元特征
  • 4. 唐代大运河漕运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唐高祖至唐中宗时期,每年漕运粮食一二十万石;第二阶段为唐玄宗年间,岁漕粮二三百万石;第三阶段为唐宪宗以后,漕运日益衰落,岁漕粮多则四十万石,少则十万石。经由大运河的漕粮数量越来越少的原因主要是(   )
    A、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B、黄河流域农业的恢复 C、社会动荡和地方割据 D、赋税制度的应时而变
  • 5. 下图为南宋刘松年所绘《中兴四将图》(局部),绘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全身立像,为南宋人物肖像画中的佳作。南宋史官章颖则将岳飞、李显忠、刘锜、魏胜列入自己的《皇宋中兴四将传》一书。这反映出当时(   )

    A、忠勇爱国精神受到推崇 B、武将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 C、军事人才选拔标准多样 D、绘画成就以人物画最为突出
  • 6. 中统二年(1261年),元世祖下诏“颁斗斛权衡”,推行标准的度量衡器具。“权”即秤砣,与衡(秤杆)相佐,“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铜权是国家度量衡的标准器物,元朝廷对铜权的铸造与发行机构均有严格规定。元朝对铜权的管理(   )
    A、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 B、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 C、造成民族矛盾的激化 D、客观上利于商业发展
  • 7. 明代设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给事中在乡试中充任考试官,会试、武举中任同考官,殿试时“掌科官充受卷官等执事官”。这一做法(   )
    A、体现考试流程的规范 B、利于提高取士的公正性 C、强化了对官员的考核 D、完善了当时的选官制度
  • 8. 顾炎武曾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这可以用来说明,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   )
    A、仍受制于封建思想的束缚 B、猛烈地抨击君主专制 C、对儒家文化缺少必要反思 D、对理学空疏之风不满
  • 9.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中约定:“中国地方官应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地势,议定界址,不许逾越……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这反映了(   )
    A、英国人不法行为受到遏制 B、“华洋分治”有利于清政府管理 C、清朝政府不谙熟近代外交 D、“因俗而治”民族政策再次创新
  • 10. 19世纪60年代,总税务司署成立后,清政府引进英国海关管理模式。从船舶货物的申报、查验、估税、审核、征税、交款,直至验放等各个环节,都有制度保障,严密管理,防止舞弊。同时,重视海关人员的素质操行考核,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这主要反映了(   )
    A、中国海关制度逐渐近代化 B、清政府旨在建立廉洁政府 C、中国重新掌握关税自主权 D、清政府对外政策灵活多变
  • 11. 甲午战争爆发前,英国海军情报部门曾表示:“尽管从吨位和大炮门数上说中国胜于日本,但在编制、纪律和训练上日本要大大优于中国,因而可以认为,日本海军力量较强。”该情报可以用来说明(   )
    A、武器的先进性决定战局 B、英国偏袒和纵容日本的侵略 C、北洋海军缺乏谋划能力 D、清廷甲午战争战败的必然性
  • 12. 1903年,袁世凯选派周学熙等道、府官员参加了在大阪举办的日本劝业博览会。周学熙感叹道,“今日本通国无一人不需洋货,而无一洋货非出自本国仿造者。”回国后,周学熙创办直隶工艺总局,下设工业学堂、实习工场、官纸厂等机构。这些做法(   )
    A、推动了西方工厂制度的引进 B、体现了当时政府的自救意图 C、使北方成为民族工业的中心 D、目的是抵制日货和发展经济
  • 13. 1911年武昌起义后,独立各省几乎无一例外地声明保护外国在华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对外国企业和侨民没有干扰。帝国主义列强也在清政府和独立各省之间标榜“中立”。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   )
    A、西方列强支持中国革命 B、中国革命党人的妥协性 C、国内外局势的错综复杂 D、列强维护在华既得利益
  • 14. 1919年10月,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专著《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都做出阐述;这期间,李达也翻译了《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社会问题总览》三部著作。这表明当时(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方向转变 B、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入创造社会环境 C、中国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条件已经成熟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 15. 1934年5月30日,《红色中华》报刊登一则消息稿,新闻里记述了瑞金下肖区七堡乡第三村一家农民先后送8个儿子参加红军的故事,中缝还配了一幅漫画,在当时的“扩红”运动中引起轰动,掀起群众参军热潮。群众积极参军主要是因为(   )
    A、国民大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 B、土地改革激发了群众的热情 C、报纸宣传通俗易懂深入人心 D、东北地区的局部抗战已开始
  • 16. 下表为国民政府出台和颁布的部分法令、法规。这些法令、法规集中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   )

    时间

    法令、法规

    1942年

    《图书送审须知》

    1943年10月

    《检查书店发售违禁出版品办法》《战时新闻禁载标准》《书籍杂志查禁解禁暂行办法》等

    1944年6月

    《战时书刊审查规则》《战时出版品审查办法及载禁标准》等

    1945年

    《出版品审查法规与载禁标准》

    A、坚持独裁内战方针 B、重视抗战文化传播 C、推行文化专制政策 D、保证了思想统一
  • 17. 1942年,《解放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记录了一位老农民的话:“说起那时的负担来,真怕人。尤其纳粮,重的可厉害啦!⋯⋯可是后来,咱们的救星共产党又来了,当年就少出几石米的租子,每年的收入除去给公家纳点公粮外,尽够咱全家一年吃的穿的了。”这反映出(   )
    A、减租减息政策落到实处 B、国民政府阻碍农民运动的开展 C、农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巩固
  • 18.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废除蒋介石统治的独裁制度,实行人民民主(   )
    A、推动人民军队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 B、顺应了人民解放军进行大举反攻的形势 C、背景是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开始占据优势 D、目的是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 19. 1949年春夏之间,毛泽东指出:党要团结尽可能多的能够和我们合作的小资产阶级和自由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知识分子和政治派别。这主要是为了(   )
    A、最大限度孤立反革命分子 B、尽快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努力争取国内和平与民主 D、限制和利用私人资本主义
  • 20.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指出“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只是在特定条件下,征收其出租土地。中国共产党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在当时(   )
    A、促进了农业合作社的推广 B、彻底解除了土地改革的阻力 C、违背了新民主主义的政策 D、有利于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
  • 21. 下图是创作于1953年的一幅宣传画《选好人,办好事》,画面是某地的人大代表选举场面,会议选举产生了一批人大代表,代表们胸前戴着大红花,人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祝贺。该宣传画展现了当时(   )

    A、基层选举方式多种多样 B、土地改革取得彻底胜利 C、人民当家作主的新风貌 D、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确立
  • 22. 1956年2月,中共中央转发《关于争取尚在资本主义国家留学生回国问题的报告》,指出“我们认为对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留学生应采取普遍争取的方针,重点应放在美国”。这反映了当时(   )
    A、教育领域改革全面铺开 B、中美人才争夺矛盾加剧 C、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求 D、外交转向资本主义阵营
  • 23. 1962年农业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2%,工业生产总值比上年降低16.6%,工业和农业的产值比例由1960年的4:1改变为2:1。1962年重工业产值比上年下降22.6%,轻工业产值比上年下降8.4%,轻、重工业的产值比例,由上年的42.5:57.5,改变为47.2:52.8。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B、《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C、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不足 D、对“八字方针”的贯彻
  • 24. 1971年4月14日,周恩来接见了访问中国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全体队员,并发表讲话说:“中美两国人民过去的来往是很频繁的,以后割断了一个很长的时间。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周恩来此次讲话(   )
    A、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国家和解 B、有利于打开外交工作新的局面 C、肯定了历史上中美友好关系 D、主要缘于美国改善了对华关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作为处于元和清两个少数民族王朝政权之间的汉族政权,明王朝既继承了元朝留下来的庞大疆域及相关认知,又在把传统中原王朝的“中国观”“天下观”以及“内中国而外夷狄”等做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创新。明太祖认为“自古帝王临御天下,中国居内以御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在从东北、到华北和西北、到西南等广大的民族边疆地区,被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是明中央在边疆防御的主要对象。其次,明初继承了儒家的“大一统”思想,施政治国的最高目标是“定天下于一”。……天顺御制《大明一统志·图序》中言及的“边疆”和“四夷”,不仅包括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的民族部族或政权等。

    ——摘编自彭勇《徘徊在近代化社会的大门外:明代的边疆民族观念及政策评说》

    材料二:“占领总统府”这一胜利,不仅宣告了国民党政权的瓦解,同时也宣告了我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时代的即将到来。对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而言,要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必须解决好民族问题。1949年全国政协大会筹备期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要考虑到底是搞联邦,还是搞统一共和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毛泽东专门征求著名的民族理论家、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李维汉的意见。李维汉同志旁征博引,系统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自决权实施的原则和意义,认为“不能不根据各个民族和各个国家的不同情况,经过不同的具体道路,采取不同的形式。”

    ——摘编自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初统治者的边疆民族观并指出该观念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关系的认识。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9年,徐荣廷等人开始筹备自办大兴纱厂。到1932年,已有纱锭29376枚,布机492台,织毯机8台,染色机1套,自备电厂。大兴纱厂代表了华北地区纺织企业的最高水平。1937年,大兴纱厂屡遭轰炸,损失惨重,部分设备转运至汉口、西安。日本侵略军侵占石门后,大兴纱厂被侵华日军抢占。1945年,日军投降,纱厂被国民党政府强行查封并接手。1947年,石家庄解放当天,国民党飞机在石家庄上空,进行持续轰炸,大兴纱厂损失惨重。1949年后,人民政府将大兴纱厂发还私营。1952年,大兴纱厂申请进行公私合营。次年,与省政府工业厅组成公私合营企业。

    ——摘编自徐节庵《大兴纱厂建厂简史》等

    提取材料中关于大兴纱厂发展阶段的信息,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南宋孝宗即位后,积极展开了一系列拨乱反正、重整朝纲的改作,使孝宗朝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积极进取的“新气象”。孝宗下令恢复岳飞官爵,定谥号“武穆”,建岳飞祠;另一方面,力黜秦桧余党,平反、启用被秦桧迫害的主战大臣。同时主张文武并重,“锐意武备,严教阅、修器械,凡州郡禁卒、土军弓手,以至民兵,并加训齐”。孝宗即位第九天,就颁下一道求谏纳言的诏书:“朕躬有过失,朝政有缺遗,斯民有休戚,四海有利病,凡可以佐吾元元,辅朕不逮者,皆朕所乐闻。朕方虚怀延纳,容受直辞。”在选任官员方面,倡导务实作风,重视人的实际才干和政绩,而不以虚名为标准。孝宗改变政风的努力虽未从根本上改变南宋对外被动的局面,却在一定程度上振奋了南宋的国威,提高了南宋地位。

    ——摘编自崔英超《论宋孝宗对高宗朝政风之反正》

    (1)、根据材料,概括宋孝宗改革政风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孝宗革新政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