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余姚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2-06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共33分)

  •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 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④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⑤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节选自鲁迅《拿来主义》)

    材料二:

    ①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我们中国人确实从西方国家拿来了不少的西方文化的精华。同时,我们也拿来了不少的糟粕。

    ②我曾提出了一个主张:“送去主义。”意思是把中国文化的精华送到西方国家去,尽上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我的根据何在呢?

    ③我们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四大发明是尽人皆知的,无待赘言。至于无数的看来似乎是细微的发明,也出自中国人之手,其意义是决不细微的。我只介绍一部书,人家一看便知,这部书是:阿里·玛扎海里的《丝绸之路》。

    ④然而,日往月来,星移斗转,西方兴起了产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影响遍及全世界。最早的殖民主义国家,靠坚船利炮,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任务。

    ⑤现在屈指算来,西方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已经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拿走了不少优秀的精华,但是仍然有许多精华,他们没有拿走。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和文化思想,其中有糟粕,也有精华,如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如能切实行之,必能济西方之穷。另外,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而获得成功,对世界其他国家就很有借鉴的价值。

    ⑥这些东西如珠子在前,叫人家,特别是西方,却偏不来拿。怎么办呢?你不来拿,我们就送去。

    (摘编自季羡林《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认为“送去主义”本质上是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会导致亡国灭种,因此应采取“拿来主义”。 B、材料二主张奉行“送去主义”,把中国的文化精华送到西方国家去,尽上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 C、“别的且不说吧”暗示“送去主义”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同时用“单是”落到“学艺上”,使论说内容集中。 D、西方以及世界其他国家,靠坚船利炮,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拿走了不少优秀的精华,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任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破中有立,破立结合,在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基础上提出“拿来主义”,破得彻底,立得才牢靠。 B、材料一多用反语,如“进步”“吝啬”,前者贬词褒用,后者褒词贬用,体现了鲁迅杂文讽刺幽默的语言特点。 C、材料二运用了因果论证,先开门见山提出“送去主义”,然后从中国的历史和西方的现状两方面阐释原因。 D、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和文化思想,有糟粕,也有精华,其中的精华部分,可以济西方之穷。
    (3)、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问题上,鲁迅先生批判“送去主义”,季羡林先生则奉行“送去主义”。结合文段,请你说说两位先生各自所持观点的具体内容。
  • 2.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口供

    闻一多

    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

    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

    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

    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

    你知道我爱英雄,还爱高山,

    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

    自从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

    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

    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

    苍蝇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

    (选自《死水》,新月书店1928年版)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第二句开始,诗人便以铺陈手法,推出一幅又一幅景象,白石、青松、大海、夕阳、菊花等众多意象散发着中华文化古色古香的气息。 B、诗人不说乌鸦在夕阳里飞翔,而说“鸦背驮着夕阳”,不说蝙蝠在黄昏里飞舞,而说“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一“驮”一“织”用得奇崛而传神,极富动感。 C、第五、六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祖国、山川的热爱,突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理想,但这种理想的炽热与现实的冷酷所形成的反差使诗人的抒情含着苦涩。 D、在最后两行诗中,作者使抽象的“思想”具象化,赋之以“苍蝇”这一形象,并且还在“垃圾桶里爬”,直接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丑恶势力和黑暗现实的憎恶之情。
    (2)、闻一多诗歌创作讲究“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本诗就体现了他的“三美”主张,请举例简析三美。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英雄

    古昊

    “当他在半空中的时候,会想些什么?”云峰点着烟,沉默了一会儿,把问题抛给我。

    云峰是个沉闷的人。他调进我们栖霞寺管理处一个多月了,才说了不超过 10 个字。平时,我和云峰在寺院里察看时, 他总是会和虔诚的香客们一起双手合十,默念着什么。直到一场雨后,他把这个问题抛给我,我才知道,他默念的其实是一个名字:小陆。而名字背后的故事,我没有主动问他。

    但对于云峰的疑问,我真的入心了,上网查阅资料,据有死亡体验的人描述,人在死前会有飞翔的感觉,身边会出现鸽子或者大雁,甚至会有祥云。

    “真的吗?”云峰听了,眼睛紧盯着我,“这要是真的多好!”但我不相信,只是嘴上没说罢了。

    云峰把烟头在烟灰缸用力掐灭,又拿起茶杯浇了些水说,我跟你说说小鹿吧。

    “他应该活在舞台上,而不是战场。”云峰说的是他的战友小陆。云峰说他平时喊他其实叫的是“小鹿”,皮肤白净, 身材高挑,手脚修长,走起路来脖子笔挺,步态轻灵,似乎只要他愿意,就可以飞起来。

    那时,三年兵云峰和新兵小鹿,并没想过,自己真的会走进战火硝烟。那时,连长和指导员正在描绘开水渠、种大棚蔬菜的宏大蓝图,准备送小鹿到农校学习果树种植,让云峰去买十来头小猪养起来,让战士们多吃猪肉,多吃果蔬。

    第二年的春天,和往年的春天没啥两样,天空是蓝的,水是清的,风是柔的。而千里之外的边防线上,天空已经失血, 硝烟弥漫,满目荒芜。二连接到上级命令:准备上前线轮战。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官兵们迅速转入战前训练,卧雪爬冰,风从身上刮过的时候都是带刀带刺的,每天早上的五公里全副武装,到达终点时,鞋子里能倒出水来。他们还学了几句缴枪不杀、放下武器这样的“洋话”,这些都是和敌人面对面拼刺刀才能用得上的话,简短却滚烫有力。小鹿学得快,心里却更添了几分紧张。看着小鹿时常紧闭的嘴角,云峰忍不住想笑。

    云峰本就是个黑大汉,三个月的集训下来,变化并不大,小鹿白净的脸已经变得粗糙干裂。早上,又一趟五公里越野跑下来,云峰扔给小鹿一根“红塔山”,“抽一支,解乏。”小鹿朝天上吐出一口浓痰,却软沓沓地摆手。云峰就笑:“抽吧,上去了,还不知道能抽几天呢。”小鹿没想过能不能回得来的事情,他是一心想着要去农校的。但小鹿还是接过烟,这是他抽的第一根烟。小鹿吧唧着嘴,那种表情,说不上是苦涩还是解乏。

    六月的雨天,二连跟随大部队的车队从驻地出发,路两边的树,急匆匆地向后跑去。在雨停之后,云峰看见小鹿悄悄地抹眼泪,自己不禁眼眶也湿了。他们都没有把要上战场的事告诉给家里,云峰知道,小鹿肯定也是想起爹娘了。

    汽车改换列车,列车又改换汽车,从雨天驶过晴天,从土路驶上盘山路。凌晨时分,部队到达驻守阵地。这里是一个山窝,周围山峦叠翠,雾气弥漫,凉风习习,站在山脚,人就像跌落在海底。

    当第一颗炮弹在掩体外爆炸,把碗口粗的松树削成两截时,云峰的耳膜似乎要震破了,小鹿眼睛紧紧盯着那半截树桩,脸色苍白。战争就这样急速抵近。云峰和小鹿分在一个战斗班,冲锋陷阵,吃饭睡觉,两人形影不离。几天摸爬冲杀之后, 小鹿慢慢地松弛下来,烟一根一根地抽着,把云峰的那句话挂在嘴上,“还不知道能抽几天呢”。

    那晚上,只容得下两人的掩体外,月光洒满一地。云峰很快就睡着了,他的梦里没有战争,只有几头小猪仔在哼哼。

    天热起来了,丛林里的蚊子倒不是最难受的。对小鹿来说,战场的尸臭味是最让他难受的。一场战斗下来,残肢、血流的血腥味道,会像鸟爪一样挠嗓子眼儿,而不是影视剧里描述的那样简单。

    正午,太阳正烈,战火稍作停顿,官兵们抓紧时间吃饭。对战士们来说,猪肉罐头就是美味了。小鹿打开罐头,边吃边从外面走进掩体,鼻子左闻右闻的,今天的尸臭味咋这么重呢?

    云峰瞄他一眼,你看看你肩膀。小鹿一扭头脸都黑了,敌人的一小块残肉正落在肩膀上。小鹿扔掉手里的罐头,“哇哇” 地,将嘴里的那口午餐肉全吐了,脱下衣服扔到边上。光着膀子的小鹿,闪电一样的疤痕,从肩膀划到腰眼上。那以后,小鹿的胃里就没有过肉了。

    阵地继续向前推进,战斗越来越惨烈。树梢的天开始黑下来的时候,小鹿和云峰从左右两侧向高地匍匐,子弹、炮弹在空中炸裂、尖啸、飞掠。

    一朵云在树梢躲避的当儿,一枚炮弹在小鹿身边炸响。云峰眼睁睁地看着,小鹿被掀到空中,人被拦腰削成了两截。半空中的小鹿,没有影视剧里描述的那样,在空中喊叫,而是静默的,就像刚刚抽过一根“红塔山”后的沉默。

    “当他在半空中的时候,会想些什么?”云峰眼睛红了,“如果活到现在,他应当和我一样,抱孙子了。”

    我掏出烟来点上,烟雾向上飘起。我说,小鹿在空中的时候,他的意识里,身边不仅会有鸽子、大雁,还会有祥云。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峰虽然是个沉闷的人,但说起小鹿,他有说不尽的故事,这其中包含了痛失战友后浓浓的思念和哀伤之情。 B、云峰和小鹿没想过真的要走上硝烟战场,他们当兵,只是想学会种菜养殖,让战士们吃好喝好,做合格的后勤兵。 C、小说写小鹿因战斗残留的各种味道而难受,因“一小块残肉”而呕吐,这些描写增强了战争的真实感,有助于刻画人物的形象特点。 D、战争是残酷的,但云峰和小鹿一起训练,一起冲锋,他们在战争中结下深情的厚谊,小说以此展现出一种硝烟中的人情美。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云峰抛给我的问题开头,这一提问看似有些“没头没脑”,却产生了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艺术效果。 B、文中写小鹿身上“闪电一样的疤痕”,并非闲笔,而是从一个侧面表明死亡随时到来的可能性,在情节上也有一定的暗示性。 C、“抽烟”这一细节在文中多次出现,如写云峰让小鹿第一次抽烟,又如写小鹿在冲杀后的频繁吸烟,表现了小鹿在战争中的镇定从容。 D、结尾“我”对云峰的问题作出了回答,“有鸽子、大雁,还会有祥云”的说法给读者以一种浪漫感,表达了对小鹿的崇敬之情,意蕴丰富。
    (3)、文章以“我的英雄”为题,请分析其内涵及作用。
    (4)、现代作家茅盾曾说过,作品的环境描写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思想和行动。试结合文本,列举三例环境描写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 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议。”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节选自韩愈《师说》)

    材料二: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敩①学半。”其此之谓乎?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 , 则弗臣也; 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④, 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答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 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节选自《礼记·学记》)

    注:①敩 xiāo,教导,使觉悟。后作“教”。②严:尊敬。③尸:祭主。④节:树的枝于交接处。目:纹理不顺处。⑤丑: 通“俦”,齐。

    (1)、下列对文中画双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B、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C、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D、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B、北面,即北面称臣,古代君主面见臣子时坐北朝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朝拜。与之相反的词是南面,即南面称王。 C、六艺经传:“六艺”指儒家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儒家经典。现今《乐》已遗失,“六经”便成了“四书五经”中的“五经”。 D、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中国古代文章中没有标点符号,诵读时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
    (3)、下列对两则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用三组对比,分别从今人错误的态度、父母错误的认识和士大夫荒唐的行为三方面说明当时不从师的坏风气,行文呈递进关系,论证了中心论点的正确。 B、《礼记·学记》提到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学与教相互促进。通过学习,丰富学识,促进教学;在教学中,发现不足, 又会促进自己深入学习。 C、《礼记·学记》将“善学者”与“不善学者”进行对比,强调了善学者借助师长的重要性;以设喻的方式,强调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D、《师说》选文第一段将对比重心放在批判对象上,从反面说明从师的必要性,《学记》选文第三段则将对比重心放在善于学道者上,从正面解说增进学问的方式。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②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①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②,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碎琼瑶③。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蕲水:水名,流经湖北蕲春县境,在黄州附近。②障泥未解玉骢骄: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晋书·王济传》:“济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乾障泥,前有水,终不肯渡。济曰:此必是惜障泥。”③琼瑶:美玉。

    (1)、以下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是(    )
    A、小序叙事简洁,描写生动,短短五十四个字,即写出地点、时间、景物以及作者的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 B、上片首句“照野”,突出地点,点明了月色之佳。“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在明月朗照之下,这无限的空间,美好的自然,便和诗人旷达的襟怀融合在一起了。 C、下片“解鞍欹枕绿杨桥”一句,词人借酒消愁却不胜酒力,用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卧在绿杨桥上,表现了他因乌台诗案被贬的郁结的内心。 D、词人在词中不去写小序中“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的景致,而是抓住了杜鹃在黎明的一声啼叫,将野外春晨的景色作了“画龙点睛”的提示。
    (2)、结合全词,请简要赏析词人如何来表现出黄州春景清新明丽的自然之美。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脱却苦闷,自我宽慰,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3)、《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诗是:“。”
    (4)、《登高》尾联“”表达了杜甫对国家时局的担忧。
    (5)、《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的观点是相同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1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读文学作品时,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简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就是文学短评。写文学短评,(    )提高文学审美能力。

    写文学短评,必须对作品       。要认真读作品,对作品的情感、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点等有自己的理解,抓住让你感触最深的地方,以此展开评论。比如杜甫《登高》中蕴含的身世之悲和忧国之情,白居易《琵琶行》对音乐的传神描写,李清照《声声慢》中别出心裁的叠词运用等,都可以加以评论。

    写文学短评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从多方面触动我们的情思,引发我们的思考,值得评论的点很多。写短评时要能够聚焦,如果面面俱到,很容易失之浮泛。比如作者怎样渲染气氛,怎么描摹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运用了哪些手法等, 都可以成为评论的焦点。同时,也有注意选择小的切入口,可以关注一些细节。

    写文学短评        , 要在适当复述、介绍或者引用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分析和评论。“叙”要精当,为“议”提供支撑或依据;“议”要紧密结合“叙”,思路清晰、态度鲜明,最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叙议有机融合,才能将见解表达清楚,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有利于领悟创作、鉴赏的规律,梳理、积累个人的阅读经验, B、有利于梳理、积累个人的阅读经验,领悟创作、鉴赏的规律, C、有利于积累、梳理个人的阅读经验,领悟创作、鉴赏的规律, D、有利于领悟鉴赏、创作的规律,梳理、积累个人的阅读经验,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水墨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其在文化精神上融会了诗词、绘画、书法等艺术,追求______的效果;在艺术形式上巧妙运用写意,将笔墨意趣发挥到极致。在被引入动画制作中后,水墨画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现代动画也获得了“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奥蕴。水墨画讲究______,此亦是水墨动画片意境的结构特征。水墨动画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水墨画元素,清新的水墨韵味始终烘托着______画面,带给观众一股强烈的“中国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水墨动画制作技术水平不断得到增强,结合立体影像技术创作的立体水墨动画精品也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其引入电影语言,注入大量现代元素,叙事更______,画面視觉冲击力更强,声画效果更完美。无论从历史角度看还是从现实角度看,水墨动画都是中国动画电影里的一朵璀璨奇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浑然一体   虚实结合   精美绝伦   流利 B、水乳交融    虚实结合    美不胜收   流畅 C、水乳交融    虚实相生    美不胜收   流利 D、浑然一体   虚实相生    精美绝伦   流畅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中国风”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B、《红烛》诗的每一节都从“红烛”开始,紧扣题目,不枝不蔓。 C、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展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 D、我们也仿照八股文章的笔法来一个“八股”,以毒攻毒,就叫八大罪状吧。
  • 9. 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乌鹊 B、以赠之 C、樯橹灰飞 D、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因为长句 C、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D、烽火扬州
  • 11. 下列各句,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gǔ)   重(chuāng)   逻辑      张皇失措      枯燥无味 B、(suí)   头 (càn) 精 萃     残羹冷灸     艰难拔涉 C、(nà)   笨 (zhuó) 愁怅     震聋发聩     激浊扬清 D、(jiè)  恰 (dāng)    亦或    卷帙浩繁     礼上往来

四、作文(共60分)

  • 1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金字塔,很多人惊叹其雄伟,换个角度看却是坟墓;知足常乐,很多人奉为人生格言,换个角度看却是自我满足,不思进取;塞翁失马,很多人当成遭受损失,换个角度看却是一件好事。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