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2-0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周礼·大宗伯》中记载朝觐盟会诸侯见天子分为六种:“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虽然时间不同,但都是为了国家大政。周朝定期朝觐反映了(    )
    A、西周礼乐制度开始全面形成 B、集体商讨国家大事开始出现 C、诸侯朝见有利于周王集权 D、周天子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 2. 汉代钱范被誉为“万钱之母”,下图为东汉五铢钱的铜质钱范,其出现的重大意义在于(    )

    A、统一铸币加强了中央集权 B、极大提高了钱币铸造效率 C、成为后世铸造工艺典范 D、确立后世铜钱的基本范式
  • 3. 下列两则材料分别对应的朝代是(    )

    A、秦朝、汉朝 B、汉朝、唐朝 C、秦朝、宋朝 D、汉朝、元朝
  • 4. 汉代有一案件:“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乙”——该如何裁决甲呢?董仲舒说:“‘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据此论,皇帝最终宽释了甲。材料主要反映出(    )
    A、儒生干政 B、儒学影响司法 C、儒术独尊 D、儒家约束皇权
  • 5. 如表为东南三个地区的郡县增置情况。据此可知,这段时期(    )

    地区╲时期

    西汉

    三国

    西晋

    唐前期

    苏南、浙江

    会稽郡北部31县

    会稽等4郡50县

    5郡57县

    苏州等13州74县

    江西

    豫章郡18县

    豫章等4郡54县

    6郡58县

    洪州等7州34县

    福建

    会稽郡南部1县

    建安郡9县

    2郡14县

    福州等5州28县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削弱 B、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已成熟 C、东南地区成为政治统治中心 D、经济发展影响地方行政区划
  • 6. 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一标准客观上(    )
    A、不利于选拔真正有才学之人 B、动摇了九品中正制的政治基础 C、有利于儒学独尊地位的巩固 D、结束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 7. 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下列有关材料中唐朝赋税制度的转变表述正确的是(    )
    A、降低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B、征税时间由基本定时到不定时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 8. 下表为宋代文举状元家世统计表,这反映出宋代(    )

    类别

    家庭背景

    人数

    比例

    官宦士子

    祖辈或父辈曾经担任过官职者

    50

    42.4%

    寒素士子

    祖辈及父辈都不曾担任过官职者

    17

    14.4%

    家世不详

    根据史料难以判明家庭背景者

    51

    43.2%

    A、平民入仕欲望强烈 B、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C、世家大族把持选才 D、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 9. 监察官可以风闻奏事(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是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中独有的一项规定。东晋南朝、唐武则天、宋代及清代时,为大开言谏之门,都曾允许台谏官风闻奏事,并规定所奏涉虚,亦不坐罪。这一规定(    )
    A、彰显了法律权威 B、强化了君主权力 C、提高了监察效率 D、保证了社会秩序
  • 10. 下图中的两块画像砖体现了“汉人胡食”的习俗,这可以用来研究的主题是(    ) 

     

    A、江南开发 B、民族交融 C、政权并立 D、南北统一
  • 11. 朱熹围绕日常生活而作《家礼》,包括通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五部分,礼仪规范详尽细致。该礼仪很快被士庶接纳并广泛施行,成为宋元以后家庭礼仪的典范。这说明当时(   )
    A、理学重规范轻自律 B、理学重礼轻法 C、礼制繁琐严苛 D、礼制趋向世俗化
  • 12. 清末,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由此可见,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    )
    A、政出多门互相推诿 B、缺乏日常秩序维护 C、亟需打破百姓习惯 D、触动官吏既得利益
  • 13. 以下出自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所制定的策略路线。

    当时,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

    A、发动工农群众巩固根据地苏维埃政权 B、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 C、总结民主革命经验加强全党团结统一 D、调动一切力量夺取民主革命最后胜利
  • 14. 1957年毛泽东说“我们的法律,是劳动人民自己制定的”。1978年邓小平说“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014年习近平说“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这主要说明在我国(    )
    A、  始终贯彻依法治国方针 B、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日益增强 C、民主政治有了法律保障 D、人民是法治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 15. 历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少数民族代表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在155个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中,都有实行区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该材料最能体现(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重点是保证少数民族代表参政议政 C、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相比可以更多地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管理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各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 16. 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其第二十一条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在我国的全面推行和实施(    )
    A、  避免了腐败现象的滋生 B、对公务员队伍结构的变化影响不大 C、极大地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D、从源头上确保了公务员队伍的素质
  • 17. 中国自2002年起逐年调低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由15.3%调整至2009年的9.8%,农产品平均税率由18.8%调整至15.2%,工业品平均税率由14.7%调整至8.9%,基本上取消了配额管理。这是由于(    )
    A、我国经济与世界开始接轨 B、加入世贸组织后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C、我国急需扩大进口增加内需 D、我国已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 18. 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将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三法合一”,并增加了简化投资手续、保护投资者利益等新内容。这一事件反映出中国(    )
    A、  基本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B、立法进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C、继续吸引外商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市场接轨
  • 19. 习近平主席在某国际组织上提出: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着力发展务实合作;加强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这反映了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
    A、积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B、开始步入国际舞台体现大国担当 C、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打破了美国长期遏制中国的局面
  • 20. 梭伦改革开启了雅典民主的进程。针对城邦中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梭伦宁愿遭受双方仇视也要为城邦订立最优良的法律。他在诗歌中表达了立场:“我屹立于此,为双方挥舞坚实的大盾,不许任何一方行不义而占上风。”这说明(    )
    A、法制是雅典城邦的民心所向 B、梭伦主张武力消除双方矛盾 C、民主政治需要法律提供保障 D、梭伦改革旨在维护平民利益
  • 21. 10—14世纪,法国加佩王朝国王本应享有的权利,很多被地方上的大封建主所篡夺,但国王仍享有某些特殊地位:如国王名义上是最高一级封君;可以在兰斯大教堂举行加冕礼和涂圣油仪式,使王权获得神授的性质;在教会支持下为王子行加冕礼,以保证王位世袭。这些特殊地位(    )
    A、反映了王权对教权的依附 B、使国王获得最高政治权力 C、打击了封建贵族的势力 D、有利于法国王权的强化
  • 22. 17—18世纪,欧洲社会不再颂扬个人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各种爱国人士的塑像竖立起来,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这反映出欧洲(    )
    A、封建专制王权进一步强化 B、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显现 C、启蒙运动推动思想解放 D、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扩大
  • 23. 有学者指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在欧洲大陆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状态的格局,但这种格局并非是一种神圣的稳定局面。事实上,各国的兴衰更替以一种令人目眩的速度进行着。局面不能持久稳定的根源在于(    )
    A、体系自身存在严重的弊端 B、近代外交制度出现并发展 C、和约并没能完全制止战争 D、各国综合实力发展不平衡
  • 24. 1764年7月,意大利人贝卡里亚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关于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
    A、  体现了“无罪推定”原则 B、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和原则 C、资产阶级注重维护私有财产 D、资产阶级提出自己的法律原则
  • 25. 大陆法系各国普遍不承认判例的效力,禁止“法官造法”,限制法官解释法律。对行政权和立法权的监督也由至少在形式上不同于普通法院的机构来担任,由此,产生了独立于普通司法系统的行政法院。由此可见,大陆法系的国家(   ) 
    A、以成文宪法为唯一的判决根据 B、行政干涉司法现象严重 C、法官的权威性和创造性受限制 D、司法判例没有参考价值
  • 26. 美国的警察由每个州独立管理。其警服制式、颜色和配枪并不一样。比如:加利福尼亚州,黑色制服,大檐帽,配枪伯莱塔;德克萨斯州,军绿色制服,牛仔帽,配枪柯尔特。这一现象体现了美国宪法的( )
    A、联邦制原则 B、人民主权原则 C、中央集权制原则 D、三权分立原则
  • 27. 美国疫情严重,但没有官员因此被追责。其原因在于,在选举民主制下,对高级别政务官员的问责形式主要通过选举,但选举周期过长;对事务类官员来说,官员所作所为只要符合程序规定,即使导致比较糟糕的结果,也无需负责。材料意在说明(    )
    A、美国的政治制度尚未稳定和成熟 B、政党分肥制使政府行政效率日益低下 C、西方行政管理制度存在一定弊端 D、西方缺乏对政府官员的监察问责机制
  • 28. 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规定了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而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并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这表明(    )
    A、国际联盟更有利于世界和平 B、联合国带有强权政治色彩 C、集体安全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D、国际法的范围和作用有限
  • 29. 凯恩斯认为,应该有这样一个体系,它“把地方性银行的原则扩大到国际领域……如果一个家伙想让自己的资源闲置,这些资源将并不因此撤出流通,而是对另一个准备使用这些资源的家伙变得有用”。这一观点在全球经济合作领域得以实现,开始于(    )
    A、罗斯福新政 B、欧共体成立 C、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 30. 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2019年1月15日至16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教育、道德教化,改进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评选表彰工作,让全社会充满正气、正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    )
    A、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文化发展 B、将其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全过程 C、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D、把立德树人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二、非选择题部分(共40分)

  • 31. 自古以来,中西方都非常重视法律制度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二:《唐律疏议》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成熟、也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封建成文法典,也是中国现今完整保存下来的一部最早的古代刑律。《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在修改唐初《武德律》《贞观律》的基础上完成的,共12篇,502条,于永徽四年颁行,原称《永徽律疏》。《唐律疏议》在结构上采用律疏结合的形式,把法律条文与法律解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立法水平。在内容上,《唐律疏议》“礼法结合”,进一步把儒家的伦理教条与法律规范融合起来,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特征。同时,它科条简要,刑罚适中,其基本精神和主要制度也为后世各封建王朝所承袭,并对东南亚各封建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过重要影响,被认为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它对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律疏议》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的地位。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开岭南,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等郡。汉王朝亦然,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敦煌郡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主要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有汉一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已为境内外普遍接受。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内地居民迁入边地,对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材料二:清王朝首先划定了民族之间的活动边界,限制族际人口流动;其次,在户籍管理上实行差别化的户籍制度,一是户籍有普通籍和特别籍之分,把满族、蒙古族等民族归在特别籍内,在特别籍内进行旗籍和藩籍的划分等;在管理体制上区分内外,这个区别有关内、关外之别。在国家的民族政策中,各民族的“自主权”越来越少。清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封禁制度,也是清王朝专制的具体体现。清王朝的民族政策覆盖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但是无论是政治制度的改革,还是经济制度的改革,都是以王朝统治服务为根本宗旨,而不是以天下苍生为念。

    ——摘编自董文强《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进步与局限》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汉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评述清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用图中的字母代替写出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立的3个省级自治区,并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改革开放后得到发展的表现。
  • 33.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的体现。近代国际法和外交制度源于西方,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深刻地影响着国际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以来,欧洲就在民族国家发展和国际法形成的过程中,出现了近代外交制度。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到《维也纳和约》,欧洲各国签订了许多条约或协议,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进步,但是,弱肉强食一直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国际法的公平性。

    ——摘自国家统编教材《历史选择性必修1》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我国建交的国家的地区分布示意图(单位:个)

    材料三: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外交以传统外交为主,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外交决策权高度集中。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适应全球化、区域化和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形势,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和整体性外交的模式。

    ——摘自杨洁勉《新中国外交70年:实践特点和理念演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维也纳和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外交总原则和三条外交方针。
    (3)、据材料三,指出与新时期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