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五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2-0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商朝建立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西周时期,天子控制镐京和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其他地方则分封给了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商与西周地方制度的主要区别是(   )
    A、王畿所在方位 B、诸侯权力范围 C、王位产生方式 D、封国面积大小
  • 2. 两汉时期,由中央到地方实行分级负责、层层对官吏进行考核:唐代出现了专门考核机构--吏部考功司:宋代设审官院、考课院和监司负责不同类别官吏的考核;明清主要由吏部负责官员考核,由都察院协同工作。这表明(   )
    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官吏考核逐渐规范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官员选拔日渐科学
  • 3. 如表所示为唐朝科举制考试中考生来源的三种途径。由此可知,唐代科举制(    )

    类型

    来源

    乡贡

    自学成才,向州县官府投牒自举并考试合格者

    生徒

    国家最高学府和地方州县官办学校考试合格者

    制举

    皇帝临时下诏选拔的“非常之才”,由内外文武官员举荐者

    A、重视应试能力 B、限制了社会流动 C、选拔人才公平 D、扩大了统治基础
  • 4. 北宋设置了许多路级机构,主要有转运司、安抚司、提举常平司和提点刑狱司等。四司中的转运司又称“漕司”,主管一路的财政;安抚司又称“帅司”主管一路的军政,除安抚司外,其余统称“监司”。此外,各司都有一个职能,即分别监察本路官员,又彼此监督,互不统摄。这说明宋初体制的特点是(    )
    A、事权分化,集权加强 B、军权独立,形成割据 C、军政统一,效率提升 D、吸取教训,重文轻武
  • 5. 嘉靖年间(1522~1566年),明廷开始学习西方的佛郎机(葡萄牙速射炮)和鸟铳技术,并对管形火器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进,使之射程更远,威力更大。这在当时可直接服务于(   )
    A、与入关清军展开决战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镇压各地的农民起义 D、巩固东南沿海海防
  • 6. 在1906年和1907年之间,清政府开始制定官方奖励的详尽制度,分三类。第一,奖给高超技艺的手艺人和有所发明的技工;第二,奖给工业提倡者;第三,奖给投资者。这表明清政府(  )
    A、对新兴工业态度积极 B、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C、新政取得了较大成果 D、立宪推动经济的发展
  • 7. 1912年,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国家机构的设置上,特意将原来的总统制改为内阁制,规定国务员负有实际责任,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副署才能发生效力。这项规定产生的实际后果是( )
    A、民主共和政体得以维护 B、行政权力划分陷入混乱   C、完成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D、政党政治实现高度发展
  • 8. 有史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B、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D、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 9. 中共二大通过宣言,指出在中国社会各阶级中,“幼稚的资产阶级,已能结合全国的力量,反对外国帝国主义和北京卖国政府”;“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工人阶级将会成为“革命领袖军”。这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
    A、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B、确立了社会主义革命目标 C、对中国国情形成理性认识 D、领导全国反帝反封建斗争
  • 10. 下图是针对上世纪某时间段创作的漫画作品。该漫画的主旨应是(   )

    A、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B、团结进取的时代精神 C、抗日战争的艰难曲折 D、正义事业的得道多助
  • 11. 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体现了(   )
    A、社会主义原则 B、学校教育的发展 C、干部管理科学化 D、党管干部制度
  • 12. 1963年10月,刘少奇提出:按行业组织专业公司来管理经济,并把各部、省的厅、局由以前的行政机构改为企业组织。这一措施旨在(   ) 
    A、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B、摆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D、适应现代化工业生产发展要求
  • 13. 在希腊文里,“公民”(Polites)一词本身就源自城邦(Polis),意为“属于城邦的人”。亚里士多德说:城邦的含义就是为了要维持自给生活且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公民集体。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城邦公民的基础逐步扩大 B、自然经济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C、城邦与公民互为存在条件 D、城邦公民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 14. 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秩序具有两大根本特征:一是名义上存在于“大一统”基督教会中的教会体系(亦称教会帝国);另一个是事实上支离破碎的封建体系,即领主与附庸关系的契约观念: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   )
    A、“民族情感”的缺乏 B、世俗权力的加强 C、契约理念的萌发 D、新生产方式的孕育
  • 15. 某一时期,欧洲出现收集古代抄本热潮。学者遍访修道院,寻找湮没的古书抄本,雇人抄写,并进行考订、校勘,以恢复古书原样。他们摹仿古拉丁文,并进行写作。富商和权贵竞相兴建豪华宅第以彰显个人权势,他们还资助学者与艺术家们的创作,目的是展现其文化品位。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
    A、6世纪拜占庭帝国时期 B、9世纪查理曼帝国时期 C、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D、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
  • 16. “威廉和玛丽虽有承继王朝之资格,他们被邀来英国,还是要经过一个选举的程序。君权既非神授而实由于民授,则国王之权利与义务势必需要新的调整”。材料旨在说明(   )
    A、国王权力来源发生变化 B、议会控制了国王的权力 C、英国国王经由选举产生 D、光荣革命具有宫廷政变的性质
  • 17. 表 1 为美国公务员制度的演变情况(部分)这一制度的演变(   )

    建国初期

    按资历进行晋升

    19世纪 30 年代

    以党派关系分配政府职务

    19世纪末

    以功绩制为核心进行改革

    A、反映出三权分立体制的完善 B、保证了政府的清廉 C、提高了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 D、削弱了总统的权力
  • 18. 美国打破了英国文官制度中品位分类的等级观念,重视职位分类,标准客观,管理科学,体现责任与职位的统一。与品位分类相比,职位分类(   )
    A、否定了英国文官制度的理念 B、极大地提高行政部门的效率 C、杜绝了行政工作的懈怠和懒散 D、适应了行政工作专业化的趋势
  • 19. 某学者认为:与其把工业革命分成第一次与第二次,倒不如把其发展过程看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机械化和蒸汽机的发明与运用;第二阶段贯穿19世纪下半叶,科学与工业生产更加紧密的结合,二者间的延续性是如此的明显。该学者意在强调(   )
    A、两次工业革命应作为整体研究 B、第一次工业革命缺少科学的引领 C、两次工业革命之间的差异明显 D、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 20. 《俄国革命》在“最后的冲击”一节中作了如下叙述:晚上9点40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进行了空弹射击,发出了进攻信号。当午夜过后起义者进入冬宫时,冬宫的守卫者已大部撤离,余下的也放弃了抵抗……十月革命就此成功。这一历史叙述(   )
    A、说明十月革命的悲壮性 B、真实再现当时的历史事实 C、反映作者对历史的认知 D、充满文学想象和艺术创作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 21.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至宋,中国古代夜市跳脱开夜禁羁绊,首次以官方认可的身份跻身市场行列,它们较广泛地分布于北方、东南、川蜀(川陕)、荆湖、闽广五大区域的各级城镇。宋代夜市突破之前以酒楼、茶肆、歌馆等为主要载体和以日市延伸为主的传统夜市形态,勾栏瓦舍、街市与摊贩成为与传统夜市形态并驾齐驱的主体形态,并且基本实现了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由单一型向综合型的转变,实现了文化娱乐夜市由兼营、业余向主营、专业的转变,夜市消费人群由相对单一化、贵族化向多元化、平民化转变,形成了与近现代高度相似的夜市形态与景象,并使宋代成为中国古代夜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型时期。

    ——摘编自张金花等《宋代夜市规模、形态与消费主体分析》

    材料二


    《七夕夜市图》(北宋燕文贵所画)

    材料三: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宵不绝......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如此。

    ——摘编自[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1)、概括宋代夜市的特点,并分析宋代夜市兴盛的影响。
    (2)、史料是历史研究的依据,分别说明材料二、三对研究宋代夜市的史料价值。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议会起源于中世纪,在大贵族与国王的斗争中不断扩大其职能。都铎王朝时期,形成了“王在议会”的原则,即议会是由国王、上院和下院三部分联合组成。17世纪中期,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以议会为阵地,进行反封建王权斗争,通过内战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光荣革命”后,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定了近代议会制度的大框架,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权利。此后30多年间,是英国议会制度的“黄金时代”,“议会主权”达到鼎盛。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近代议会实践活动大事年表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林则徐、魏源等人对西方议会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19世纪七八十年代

    郑观应认为,西方“育才于学校,议政于议院”,是其富强的根本。

    19世纪90年代

    康有为、梁启超从“兴民权”的角度,提出“设议院,立议员”。

    20世纪初

    在资产阶级立宪派推动下,全国掀起了请求速开国会运动。

    1909年—1910年

    各省成立了咨议局,全国性的资政院也建立起来。

    1912年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参议院作为立法机关,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4年

    袁世凯解散国会,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时,《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是当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还不成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央人民政府于1953年2月公布了选举法。地方各级人大的逐步召开,选举产生了560余万名基层人大代表,16680名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人大代表以及1226名全国人大代表。1954年9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议会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叙述议会制在近代中国的实践。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钱穆在探讨中国古代制度时强调:

    (一)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否则那些制度各各分裂,决不会存在,也不能推行。

    (二)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的后影。

    (三)任何一项制度,决不会绝对有利而无弊,也不会绝对有弊而无利。所谓得失,应根据实际利弊而判定。所谓利弊,则应根据当时实际影响而作出判断。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从材料中任意提取一个观点,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

    (要求:明确写出观点,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达清晰。)